首頁 > 職責大全 > 安全通病監理防治措施要求

安全通病監理防治措施要求

2024-07-12 閱讀 5164

一、目的:

為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規范現場開展安全通病防治工作,落實安全通病防治技術措施,提高安全通病防治工作效果,進一步提高110kV小路口變電站工程施工現場安全管理與控制水平,依據《關于開展輸變電工程施工現場安全通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基建安全[2010]270號)及《國家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安全質量管理流動紅旗競賽實施辦法》的通知(國家電網基建[2011]147號)的要求,我業主項目部編制了本工程安全通病防治業主控制措施,以消除安全違章現象,保障安全生產無事故。

二、編制依據:

1.《國家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國家電網基建[2009]250號);

2.《國家電網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規定》(國家電網基建〔2011〕71號);

3.《國家電網公司電力安全工作規程(變電部分)》(國家電網安監[2009]664號);

4.《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

5.《國家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安全質量管理流動紅旗競賽實施辦法》的通知(國家電網基建[2011]147號);

6.《關于開展輸變電工程施工現場安全通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基建安全[2010]270號);

7.《國家電網公司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條文匯編(輸變電工程類)》(基建安全{2011}35號)。

三、成立安全通病檢查小組:

組長:姚衛東

副組長:鐘磊

成員:劉娟李玉忠白書軍邵廣民

四、安全管理

1、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形成各級安全管理網絡,對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體系各項資料進行完善,針對重大危險源編制針對性、實效性的安全管理方案和預案,并對基礎施工階段各項安全措施都進行細化,力求做到措施無漏洞、施工無隱患、處處有保障。

2、嚴格按照規程要求對新進場的施工人員進行體檢、安全教育培訓、安全技術交底,保證進場施工人員體檢合格率100%,教育培訓考試合格率100%,交底覆蓋率100%。

3、定期召開安全工作例會和安全活動學習,及時傳達學習上級安全文件和要求,及時對安全工作進行分析和總結,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并對下一步工作提出工作要求和標準,確保施工生產安全狀態的可控、在控。

4、有效開展隱患排查和安全檢查,施工現場安全檢查到位,提出問題進行整改閉環,加強巡視檢查力度,在日常生產活動中,進一步規范作業人員的行為,嚴格執行各項安全管理制度。

5、加強勞務分包管理,實現“無差別”管理目標。按規定對他們進行安全資質審查,(簽訂分包合同和安全協議書),共同創造安全、平等、和諧的施工環境,使勞務分包管理工作不斷規范。

6、加強消防、臨時用電等安全管理,成立應急領導小組,制定《安全業主工作方案》和《專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設置足夠的安全工具器,確定施工安全重點部位,設置警示標志,開展專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演練活動。定期開展現場安全通病檢查活動,以消除安全隱患。

7、加強應急管理,提高應對突發事件能力。項目根據危險源辨識分析,開展事故應急演練,明確事故處理、救援程序,把“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理念落到實處。

五、施工現場安全通病及防治措施

篇2:土方工程質量通病防治(監理部分)

土方工程質量通病的防治(監理部分)

1土方工程

1.1場地積水

(1)現象

在場地平整過程中或平整完成后,場地范圍內局部或大面積出現積水;

(2)原因分析

場地平整土面積較大或較深時,未分層回填壓實,土的密實度很差,遇水產生不均勻下沉造成積水。

場地周圍排水不暢;場地未作成一定排水坡度;存在反向排水坡等。

測量錯誤,使場地高低不平。

(3)預防措施

平整前,對整個場地的排水坡、排水溝、截水溝、下水道進行系統設計,本著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做好排水設施,使整個場地水流暢通。

建筑場地內的填土認真分層回填輾壓(夯)實,使密實度不低于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一般也應分層回填,分層壓(夯)實,使相對密實度不低于85%,避免松填。

做好測量的復核工作,避免出現標高誤差。

(4)治理方法

已積水場地應立即疏通排水和截水設施,將水排除。場地未做排水坡度或坡度過小部位,重新修坡;對局部低洼處,填土找平,壓(夯)實至符合要求,避免再積水。

1.2填方邊坡塌方

(1)現象

填方工程邊坡塌陷或滑塌,造成坡腳處土方堆積。

(2)原因分析

邊坡坡度偏陡。

邊坡基底的草皮、淤泥、松土未清理干凈;與原陡坡接合未挖成階梯形搭接;填方土料采用淤泥質土等不合要求的土料。

邊坡填土未按要求分層回填壓(夯)實,密實度差,缺乏護坡措施。

坡頂坡腳未做好排水措施,由于水的滲入,土的內聚力降低,或坡腳被沖刷而造成塌-方。

(3)預防措施

永久性填方的邊坡坡度應根據填方高度、土的種類和工程重要性按設計規定放坡。

使用時間較長的臨時性填方邊坡坡度;當填方高度在10m以內,可采用1:1.5;高度超過10m,可作成折線形,上部為1:1.5,下部采用1:1.75。

填方應選用符合要求的土料;邊坡施工應按填土壓實標準進行水平分層回填壓實。當采用機械輾壓時,應注意保證邊緣部位的壓實質量,對不要求邊坡修整的填方,邊坡宜寬宜填0.5m,對要求邊坡整乎拍實的填方,寬填可為0.2m。

在氣候、水文和地質條件不良的情況下,對粘土、粉砂、細砂、易風化石邊坡以及黃土類緩邊坡,應于施工完畢后,隨即進行坡面防護。防護的方法有鋪漿砌片(卵)石、鋪草皮、噴漿、抹面等。

在邊坡上下部作好排水溝,避免在影響邊坡穩定的范圍內積水。

(4)治理方法

邊坡局部塌陷或滑塌,可將松土清理干凈,與原坡接觸部位作成階梯形,用好土或3:7灰土分層回填夯實修復,并做好坡頂、坡腳排水措施。大面積塌方,應考慮將邊坡修成緩坡,作好排水和表面防護措施。

1.3填方出現橡皮土

(1)現象

填土受夯打(輾壓)后,基土發生顫動,受夯擊(輾壓)處下陷,四周鼓起,形成軟塑狀態,而體積并沒有壓縮。這種橡皮土將使地基的承載力降低,變形加大,長時間不能穩定。

(2)原因分析

在含水量很大的腐殖土、泥炭土、粘土或亞粘土等原狀土地基上進行回填,或采用這類土作填料時,特別在混雜狀態下進行回填,由于原狀土被擾動,顆粒之間的毛細孔遭到破壞,水分不易滲透和散發。經夯擊或輾壓,表面形成一層硬殼,更加阻止了水分的滲透和散發,因而使土形成軟塑狀態的橡皮土。

(3)預防措施

避免在含水量過大的腐殖土、泥炭土、粘土、亞粘土等原狀土上進行回填。

控制回填土料的含水量,盡量使其在最優含水量范圍內。

填土區設置排水溝,以排除地表水。

(4)治理方法

用干土、石灰粉、碎磚等吸水材料均勻摻入橡皮土中,吸收土中水分,降低土的含水量;

將橡皮土翻松、晾曬、風干至最優含水量范圍,再行壓實;

將橡皮土挖除,換土回填夯(壓)實,或填以3:7灰土、級配砂石夯(壓)實。

1.4回填土密實度達不到要求

(1)現象

回填土經輾壓或夯實后,達不到設計要求的密實度,將使填土場地、地基在荷載下變形增大,強度和穩定性降低。

(2)原因分析

土的含水率過大或過小,因而達不到最優含水率下的密實度要求。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

填土厚度過大或壓(夯)實遍數不夠;或機械輾壓行駛速度太快。

輾壓或夯實機具能量不夠,達不到影響深度要求,使土的密實度降低。

(3)預防措施

選擇符合填土要求的土料回填;根據所選用的土料、壓實機械的性能,通過試驗確定含水量控制范圍、每層鋪土厚度、壓實遍數、機械行駛速度,嚴格進行水平分層回填壓實,使達到設計規定的質量要求。

施工中加強對土料、含水量、施工操作和回填土干密度的現場檢驗,按規定取樣,嚴格每道工序的質量控制。

(4)治理方法

土料不合要求時應挖出換土回填或摻入石灰、碎石等壓(夯)實回固;

對由于含水量過大,達不到密實度要求的土層,可采取翻松、晾曬、風干或均勻摻入干土及其它吸水材料,重新壓(夯)實;

當含水量小或輾壓機能量過小時,可采取增加壓實遍數,或使用大功率壓實機械輾壓等措施。

1.5常見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回填土雜質多:基底沒清理干凈,應使土源符合設計要求,填土前進行檢查,合格后再回填。

(2)未按要求測定干土的重力密度:回填施工時每層都應測定夯實后的干土重力密度,檢驗其壓實系數和壓實范圍,符合設計要求后才能鋪攤上層土,試驗報告要注明土料種類、回填部位、試驗日期、試驗結論、試驗人員。未達到設計要求部位應有處理方法和復驗結果。

(3)回填土下沉:因未按要求控制含水量,未按規定分層夯實、取樣或因虛鋪超過規定厚度。

(4)管道下部夯填不實:管道下部應按要求填夯回填土,漏夯或不實造成管道下方空虛,易造成管道折斷、滲漏。

(5)未按要求測定土的干土質量密度:回填土每層都應測定夯實后的干土質量密度,符合設計要求后才能鋪攤上層土。試驗報告要注明土料種類、回填部位、試驗日期、試驗結論及試驗人員簽字。未達到設計要求的部位,應有處理方法和復驗結果。

(6)回填土下沉:因虛鋪土超過規定厚度,或夯實

不夠遍數,甚至漏夯,基底有機物或樹根、落土等雜物清理不徹底等原因,造成回填土下沉。為此,應在施工中認真執行規范的有關規定,并要嚴格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7)回填土夯壓不密實:應在夯壓時對干土適當灑水加以潤濕;如回填土太濕同樣夯不密實呈"橡皮土"現象,這時應將"橡皮土"挖出,重新換好土再予以夯壓實。

(8)在地形、工程地質復雜地區內的填方,且對填方密實度要求較高時,應采取措施。(如排水暗溝、護坡樁等),以防填方土粒流失,造成不均勻下沉和坍塌等事故。

(9)填方基土為雜填土時,應按設計要求加固地基,并要妥善處理基底下的軟硬點、空洞、舊基以及暗塘等。

(10)回填管溝時,為防止管道中心線位移或損壞管道,應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圍填土夯實,并應從管道兩邊同時進行,直至管頂0.5m以上,在不損壞管道的情況下,方可采用機械回填和壓實。

(11)在抹帶接口處,防腐絕緣層或電纜周圍,應使用細粒土料回填。

(12)填方應按設計要求預留沉降量,如設計無要求時,可根據工程性質、填方高度、填料種類、密實要求和地基情況等,與建設單位共同確定(沉降量一般不超過填方高度的3%)。

1.6回填土下沉

(1)原因分析

1)回填土選用的土料為含水率大。

2)如選用的土料為粘土時含水率過大,夯擊時變成"橡皮土"。在這種基土上作混凝土墊層,易產生開裂。

3)回填土未作分層夯(壓)實,導致下沉量過大,而造成地坪開裂。

4)綜合上述原因將使地基失穩和承裁力下降。

(2)預控手段

1)嚴格控制回填土選用的土料和土的最佳含水率。

2)填方必須分層鋪土和壓實;鋪土厚度及壓實遍數,可按下表選用;

3)不許在含水率過大的腐殖土、亞粘土、泥炭土、淤泥等原狀土上填方。

4)填方前應對基底的橡皮土進行處理,處理方法是:

①翻曬、晾干后進行夯實。

②換土,將橡皮土挖除,換上干性土,或回填級配砂石。

③用干土、生石灰粉、碎磚等吸水性強的材料摻人橡皮土中,吸收土中的水分,減少土的含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