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航空地球物理勘探安全操作規程

航空地球物理勘探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11 閱讀 7421

一、航空勘探活動,應執行國家空中交通安全管制法規,按規定程序申報批準取得航空勘探飛行權和觀測權,并依法接受空中飛行監管。

二、飛機體內外航空物探儀器設備安裝,應有具有航空器安裝、維修專業技術資格單位承擔。安裝人員應該具有航空器安裝、維修專業技術資格;且安裝要考慮飛機整體平衡、配重。

三、飛行勘探工作開始前,勘探隊應與飛行機組、飛行保障部門召開安全協調會,研究作業區域氣象、地理條件,確定飛行高度;飛機起飛勘探作業前,飛機機組、勘探隊應分別對飛機、勘測儀器、設備進行全面檢查。

四、勘探隊長,應了解執行勘測飛行任務的飛機性能及其定檢、發動機使用小時等情況。飛行勘測時,機上勘測技術人員應與飛機機組人員密切配合,隨時檢查記錄飛行速度、離地高度,確保不突破飛行安全邊界。

五、非封閉艙飛機飛行高度4000m以上勘測作業,應裝備氧氣瓶;海區飛行勘測作業,應配備救生衣。

六、航空勘探作業,應遵守航空磁測、航空遙感攝影技術規范規程。

七、航空勘探空勤技術人員,每天飛行時間不得超過8h,168h內最長飛行小時不得超過50h。

八、航空勘測活動,應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法》及國務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門有關規定。

篇2:全國大學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賽方案

全國大學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賽組織委員會

20**年1月

一、大賽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大,礦產資源勘查地質條件越來越復雜,勘探難度越來越大??碧降厍蛭锢砑夹g作為礦產資源勘查最重要手段之一,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復雜地質條件和勘探新領域拓展,使得勘探地球物理資料的處理與解釋的難度越來越大,對勘探地球物理方面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創新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因此,如何在“厚基礎、寬專業”培養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特殊人才、緊缺人才的培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開展國際交流的能力,做到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之間的“無縫對接”,是培養單位必須認真思考并著力加以解決的問題。全國大學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賽結合高校實際情況以及礦產資源勘查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實踐、創新與交流的平臺,通過大賽鍛煉和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綜合運用勘探地球物理專業知識的能力,培養適合企業、適合社會的創新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國際化人才。

第二屆“東方杯”全國大學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賽20**年,4月至8月成功舉行。大賽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中國新聞網、人民網、中央人民政府網、新華網、中國日報網、中國經濟網、中國青年網、新浪網、網易網、搜狐網、鳳凰網、紅網、軍報記者、國土資源部網、北京日報、金羊網、新民網、中國臺灣網等多家媒體對大賽進行了報道。

第二屆“東方杯”全國大學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賽共有1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229支團隊報名參賽,127支團隊提交有效報告,同首屆大賽143支團隊報名、74支團隊提交有效報告相比,在數量和規模上有了明顯提升,并且來自臺灣院校的學生首次參加到“東方杯”全國大學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賽。經過初賽選拔,北京大學、同濟大學、吉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長安大學、東北石油大學、成都理工大學、長江大學、西南石油大學、臺灣中央大學、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等14所高校及科研院所20支隊伍晉級決賽。大賽決賽于8月26日至31日在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舉行,各參賽團隊使用東方地球物理公司自主研發的GeoEast軟件和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的“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系統對某地區的實際地震資料進行處理,評審委員會根據參賽團隊的資料處理成果剖面展示、答辯和筆試三項環節綜合評定團隊總分。經分賽區初賽和總決賽,共評出特等獎1組、一等獎6組,二等獎13組,三等獎32組,同時產生優秀組織獎9個、優秀指導教師獎9個。

在決賽期間,舉行了勘探地球物理人才培養及勘探地球物理大賽研討會,會議決定20**年大賽內容為地震資料處理,2月至4月各分賽區組織軟件培訓,4月至6月份舉行初賽,8月末舉行決賽。

二、大賽安排

1.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國際勘探地球物理家學會(SEG)

中國石油學會物探專業委員會

東方地球物理公司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承辦單位: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東方地球物理公司

SEG中國分賽區單位(設有SEG學生分會的高校、科研院所):

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吉林大學、中南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東北石油大學、清華大學、西北大學、同濟大學、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學、長江大學、西南石油大學、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中國海洋大學等。

2.參賽對象

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和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均可以參賽隊的方式參加,每個參賽隊學生人數2人,指導教師不多于1人。(如有突發情況,可以1人參與比賽,最終獲獎證書發放以報名表為準,比賽過程中更換隊員與指導老師視為放棄本屆比賽資格)未設SEG學生分會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學生,可聯系SEG中國代表處(郵箱:[emailprotected])

申請成立學生分會,或到設有SEG學生分會的單位報名參賽。

3.參賽要求

所有參賽學生須為SEG學生會員,參賽時提供會員號及會員有效截止日期,以便組委會確認會員資格是否有效。(例如,張某某,SEG會員號:166123,會員有效期至:20**/12/31)。會員號及有效期可登陸SEG網站查詢。

若不是SEG學生會員,請登陸SEG網站在線申請學生會員后,將以上信息填入參賽報名表。申請SEG學生會員的流程請見附件1。

4.比賽內容

參賽學生以2名學生(可以有1名指導老師)為單位參賽,按照大賽要求提供作品。通過初賽、決賽的流程評出各種獎項。

(1)初賽階段

初賽地點:各分賽區;

初賽形式:資料處理、處理報告編寫、初賽作品答辯、筆試;

參加答辯和筆試人員:向分賽區提交有效作品的隊伍;

評價依據:資料處理報告、多媒體匯報和答辯、筆試成績。

大賽組委會為參賽選手提供地震資料和觀測系統等資料。參賽隊員通過對地震資料進行分析,確定有效的地震資料處理流程,完成地震資料處理,并完成對處理成果的分析評價和最終地震資料處理報告編寫。處理報告應該包括原始資料分析、處理流程以及處理流程確定依據、處理過程成果以及質量監控、處理效果分析評價等。參賽選手采用GeoEast地震數據處理軟件系統,結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完成地震資料處理。評審專家根據處理流程的有效性和地震資料處理成果的信噪比、分辨率、保真度、成像精度以及報告完成質量等標準,來評價參賽者作品的優劣并進行打分。筆試由各分賽區自行出題、自行組織。

(2)決賽階段

參賽地點:北京;

完成時間:5天(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參加人員:從初賽參賽隊伍中選拔20-30支參賽隊;

評價依據:筆試、現場匯報與答辯、剖面展示。

組委會為參賽選手提供新的地震數據和觀測系統等資料。參賽隊員在現場完成地震資料處理與多媒體報告編寫工作。通過對地震資料進行分析,確定有效的地震資料處理流程,完成地震資料處理,并完成對處理成果的分析評價和最終多媒體報告編寫。多媒體報告應包括原始資料分析、處理流程以及處理流程確定依據、處理過程成果以及質量監控、處理效果分析評價等。參賽選手采用GeoEast地震數據處理軟件系統完成地震資料處理。評審專家根據現場匯報和答辯效果、處理流程的有效性以及地震資料處理成果剖面的信噪比、分辨率、保真度、成像精度等標準,來評價參賽隊伍資料處理的成效。

5.評審機制

本次大賽設總賽區組委會,并分別在各參賽單位設分賽區組委會。各參賽隊伍的作品的有效性首先要由所在分賽區的組委會進行認定,經分賽區組委會認定為有效作品的團隊方有資格參加初賽,通過初賽的選拔,最后參加全國決賽。其中作品的有效性認定、初賽實行分賽區負責制,各分賽區組織專家評審。根據初賽結果評選出成功參賽獎(未通過初賽但作品被認定為有效的隊伍)、優秀獎、全國三等獎(通過初賽但未進入決賽的作品),初賽結果評出參加全國決賽的隊伍。由分賽區初賽晉級的作品參加全國決賽,在總賽區進行現場資料處理、答辯、筆試,評委依據大賽現場答辯評分標準打分,產生獲得全國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等獎項。

三、獎項設置

1.特等獎:總賽區負責,決賽階段評定;

一等獎:總賽區負責,決賽階段評定;

二等獎:總賽區負責,初賽或決賽階段評定(特等、一等、二等獎占總有效作品比例的10%左右,其中一等獎、二等獎的比例視比賽情況而定);

三等獎:總賽區負責,初賽或決賽階段評定,占有效作品20%左右;

優秀獎:分賽區負責,初賽階段認定,占有效作品的30%左右;

成功參賽獎:分賽區負責,初賽階段評定,占有效作品的30%左右;

未獲獎:分賽區負責,初賽階段評定,占有效作品的10%左右。

2.優秀組織獎:表彰參賽的高校、科研院所。

3.優秀指導老師:表彰獲獎團隊老師。

四、大賽日程

1.大賽方案發布

時間:20**年1月;

發布網站:

2.GeoEast軟件培訓

時間:20**年2月-4月;

地點:各分賽區。

注:可向組委會申請Geoest視頻教程(宋煒老師和馬繼濤老師錄制的視頻)

3.大賽報名

時間:20**年3月10至3月31日

內容:初賽報名工作以參賽高校、科研院所為單位進行。參賽學生在各分賽區報名點報名。組委會審核報名信息后,大賽組委會將聯系各SEG學生分會,交代報名事宜,并將通過郵箱或網絡媒介等方式公布報名成功的團隊名單。

4.賽題發布

時間:20**年4月10日

內容:大賽組委會通過各SEG分會或網絡媒介發布賽題數據包,各參賽隊下載數據包,按要求完成賽題。

5.作品提交

時間:20**年5月16日至20日

內容:各參賽隊將已完成的作品(電子版和紙質版)按照參賽作品要求提交到各分賽區,由分賽區認定參賽作品是否有效,并將認定后的有效參賽作品反饋給總賽區組委會,并公布有效作品名單。

6.分賽區初賽

時間:20**年5月21日至30日

內容:初賽由分賽區組委會自行組織安排。在初賽期間應按照大賽組委會的要求,張貼宣傳海報、懸掛橫幅,做好大賽的宣傳工作。根據初賽成績,確定進入決賽的團隊名單并評出成功參賽獎,將初賽結果(各團隊初賽成績、進入決賽的團隊名單、獲得成功參賽獎名單)報與大賽組委會備案。

初賽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初賽作品答辯,第二部分為筆試。

7.全國決賽名單公布

時間:20**年6月9日至13日

內容:大賽組委會將通過各SEG分會或網絡媒介公布入圍全國總決賽的作品名單,同時公布獲得成功參賽獎、優秀獎和全國三等獎的作品名單。

8.決賽團隊信息采集

時間:20**年6月16日至20日

內容:入圍總決賽的團隊需根據大賽要求將參賽作品相關材料提交至分賽區,由分賽區匯總后統一發至大賽組委會。

9.全國決賽

時間:20**年8月末

內容:決賽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舉行,具體時間、地點等事宜由大賽組委會統一安排。

另外總決賽期間,組委會將舉辦勘探地球物理人才培養及勘探地球物理大賽研討會、企業文化座談會(企業學生座談會)、頒獎大會等一系列活動。

10.后期工作

時間:20**年8月-10月

內容:宣傳報道、優秀作品出版等。

五、各分賽區聯系方式

(按所在城市拼音排序)

篇3:勘探開發副局長職責

?a)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對本企業勘探、開發系統HSE管理和業績的考核工作負主要責任;

b)組織制定、修訂和審批有關勘探、開發HSE規章制度、安全技術規程并組織實施;

c)堅持貫徹“五同時”原則,監督檢查有關生產職能部門HSE職責履行和各項HSE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及時糾正生產中的失職和違章行為;

d)組織勘探、開發生產職能部門對報公司以上生產事故的調查處理,并及時向上級HSE管理部門和生產部門報告;發生上報公司重大生產事故時,到公司匯報;

e)制定勘探開發副局長年度HSE管理工作計劃,并逐條落實在當年具體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