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塵防毒設施管理制度范本
1目的
1.1為了充分發揮職業危害因素防治設備設施效能,使設備設施在生產過程中能夠與工藝設備同步運行,且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使職業病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規定了企業內的防塵、防毒、降噪以及通風降溫設備、設施的安全管理程序和要求。
2范圍本制度適用于公司內所有分廠、職能部室。
3總則
3.1職業危害因素防治設備設施是生產設備設施的組成部分,設備能源部將其管理納入正常的工藝裝備管理之中,建立相應的設備設施臺帳。
3.2職業危害因素防治設備設施必須進行調試驗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4職責
4.1安全部是職業危害因素防治設備設施的監督檢查部門,對職業危害因素防治設備設施的選型、使用、維修保養及更新改造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協調、服務和考核;負責設備設施操作人員的專業培訓和考核發證工作。
4.2物資計劃部負責職業危害因素防治設備設施的采購,安全部負責職業危害因素防治設備設施采購需求計劃的制定、進行設備安裝和修理,設備能源部辦理設備設施的報廢手續。
4.3各分廠是本單位職業危害因素防治設備設施的責任部門,具體負責本單位職業危害因素防治設備設施的使用、維護保養等工作。
5設備設施的使用管理
5.1設備設施操作者上崗前,應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培訓,重點職業危害因素防治設備設施操作者經培訓合格,且取得設備設施操作證后方可上崗操作設備設施。
5.2設備設施使用必須嚴格按“三定一證(使用設備實行定人、定機、定作業指導書,憑設備操作證操作設備)”要求進行管理,遵守設備操作作業指導書的規定。并負責填寫各種設備設施運行記錄。
5.3設備設施操作者應具備“三好(管好、用好、修好設備設施)”、“四會(會操作、會檢查、會保養、會排除設備故障)”、“四項要求(整齊、清潔、潤滑、安全)”、“五項紀律(憑操作證使用設備,遵守安全操作規程;經常保持設備清潔,并按規定加油;遵守交接班制度;管好工具、附件,不得丟失;發現故障立即停車,自己不能處理的應及時通知有關部門檢查)”的基本技能和設備管理意識,在開機前應認真做好重點設備的日常點檢工作。
5.4職業危害因素防治設備設施不得無故停用或擅自拆除,凡因故停用設備設施應辦理停用手續,并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
6設備設施的維護保養
6.1設備設施的日常保養由操作者負責,做到:
a.班前認真檢查設備,按規定做好設備的點檢工作和潤滑工作;
b.班中遵守設備操作規程,正確使用設備;
c.班后做好設備清掃、潤滑工作。
6.2職業危害因素防治設備設施應與工藝裝備一并進行定期檢修和保養。
a.設備設施的定保工作在每年的元旦、五一、高溫停產、十一和春節期間進行。設備設施的定保以設備操作者為主,維修人員進行指導和配合,按設備設施定保標準進行。
b.設備設施維修人員按設備設施定檢內容進行設備設施定期檢查,并做好定檢記錄。
6.3職業危害因素防治設備設施的故障管理
a.設備設施發生故障時,操作者應立即停機,關閉電源,防止故障擴大,通知設備能源部,按設備設施管理規定及時組織處理。必要時,組織有關單位進行搶修。
b.設備設施發生故障時,操作人員必須及時采取防治措施,停止或限量排放污染物,預計停機時間超過4小時的,必須將故障信息上報設備能源部。
c.設備設施故障排除后,設備操作者應對設備進行認可,并和維修人員填寫《職業危害因素控制設備設施停運、維修記錄單》。
7設備設施的報廢與更新管理
7.1設備設施報廢的條件:設備設施經更新改造后性能仍不能滿足職業危害因素防治防護設計要求和保證處理后作業點排放達標的防治設備設施。
7.2設備設施報廢的審批程序:凡符合報廢條件的防治設備,由安全部組織全面檢查和初步技術鑒定后,填寫《職業危害因素防治設備設施報廢申請表》,按照公司固定資產報廢管理辦法辦理相關手續。
7.3職業危害因素防治設備設施報廢后應及時進行更新,其程序下列要求執行:
a.計劃的編制:安全部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收集工會和員工代表的意見和建議,編制年度職業危害因素防治設備設施更新投資計劃,經公司主管領導審批后,報解放公司級歸口部門。上級歸口部門批準后,由分公司計劃財務部按財務預算指標,下達年度投資計劃。
b.項目的實施:安全部會同分廠提出初步方案及技術要求,并報設備能源部,進行委托安裝。
c.物資計劃部組織召開具備資質的供應商大會,安全部通報項目技術要求,物資計劃部通報其它商務要求,待各供應商編制詳細技術方案并上報安全部,設備能源部組織召開評審會議,確定技術方案和供應商。
d.安全部負責組織項目的實施。
e.項目完成后,由設備能源部和分廠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驗收。
7.4設備設施的技術資料管理:各單位應配備人員做好設備技術資料的管理、收集技術改造后的資料歸檔等工作,以滿足設備使用和維修的需要。
8考核
7.1對于職業危害因素防治設備設施進行有效的改造,從而減少職業危害發生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按企業有關獎懲規定給予適當的表彰和獎勵。
8.2對因違反職業危害因素防治設備設施管理制度、規程,違章作業、不遵守勞動紀律或者工作不負責者,按考核規定執行。
篇2:化工防塵防毒設施安全管理制度
1、存在粉塵作業的場所必須配備防塵防毒設備、設施,所屬單位應對其進行經常性的維護保養和檢修,確保其始終處于完好狀態。
2、新建、改建、擴建的工程項目產生塵毒危害的,應嚴格加強“三同時”安全管理,按規定配齊防塵防毒設備、設施、并經有關部門進行效果鑒定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防塵防毒設備、設施應與生產設備同時使用,并與主體設備同時進行定期維護保養。作業人員要嚴格執行操作規程,確保設備、設施穩定正常運行。
4、防塵防毒設備、設施停運、拆除或閑置必須向企業安全管理部門申報,嚴禁擅自停運、拆除或閑置防塵防毒設備、設施。
5、企業內存在塵毒危害的單位應設立職業衛生檢查員,負責職業危害防護設備、設施運行及相關制度落實的監督檢查。
6、對違反職業危害防護設備、設施維護保養制度,并造成嚴重后果的,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篇3:防塵設施管理制度(范本)
1.生產系統所有運煤轉載點必須有完善的噴霧裝置;采煤面出煤系統轉載點噴霧、掘進面扒矸機聯動噴霧,裝、卸載點噴霧應實現自動化;采面逐步實行煤體注水,割煤機必須使用內外噴霧裝置,采煤機必須安裝內、外噴霧裝置。截煤時必須噴霧降塵,內噴霧壓力不得小于2Mpa,外噴霧壓力不得小于1.5Mpa,噴霧流量應與機型匹配。綜采工作面的支架安設移架和放煤噴霧;綜掘機使用內外噴霧,內噴霧裝置的使用水壓不得小于3Mpa,外噴霧裝置的使用水壓不得小于1.5Mpa。外噴霧裝置不少于5個噴頭,噴頭間距為200毫米,霧化能覆蓋滾筒并堅持使用。炮掘、炮采面實行放炮噴霧;礦井主要進回風巷、采區進回風巷、采掘巷道及其它需要風流凈化的巷道都必須安設兩道全斷面風流凈化水幕,水幕的選型應與巷道形狀相匹配,水幕的安裝距巷道頂板不超過200毫米。且每道風流凈化水幕安裝的灑水噴頭個數不少于5個。噴頭噴射角度必須迎著風流方向45度左右。水幕必須封閉巷道全斷面,靈敏可靠、霧化好,使用正常,防塵設施要除銹刷漆美化,要求紅白相間,間隔200mm。
采掘工作面的凈化水幕要隨采掘工作面的推進及時移動。采面的安全出口以外30米內設置一道凈化水幕;距采面回風巷口10-15米處,設置第一道水幕,從第一道水幕往里每隔100米設一道水幕。煤巷掘進迎頭25米內設凈化水幕一道,后方巷道每隔100米設一道水幕;巖巷掘進工作面距迎頭40米(最好在噴漿機后面)設置一道凈化水幕。
2.運輸系統各轉載點,都必須安設噴霧裝置或除塵器,噴霧裝置安裝在轉載機頭斜上方,高度不超過600mm,噴霧應包圍轉載落煤點,噴頭數量不少于2個,作業時噴霧降塵或采用除塵器除塵。防塵噴霧、灑水等設施應有管理牌板,指定專人管理和維護,不得任意拆除。防塵設施備品備件應有備用,對于堵塞、損壞的水幕噴頭應在8小時內處理完畢。
3.綜采工作面割煤機割煤時,采煤機內、外噴霧及負壓捕塵器必須正常使用,噴霧能覆蓋滾筒,無噴霧時禁止割煤;割煤、移架或放煤時,采煤機移架處、放煤口處下風流20m范圍內捕塵裝置或自動噴霧必須按規定使用。
4.全斷面風流凈化水幕和灑水裝置保證良好的霧化效果,其開關必須放置在人員易開關的行人側,不允許設置在皮帶里側。
5.井下所有煤倉和溜煤眼不得放空;有涌水的可以放空,但放空后放煤口閘板必須關閉,并設置引水管。
6.掘進作業時,必須采取濕式鉆眼、沖洗巷道、水炮泥、爆破噴霧、裝巖(煤)灑水、凈化風流和個體防護等綜合防塵措施。如需采取干式鉆眼,必須經通風部門同意,并采取捕塵、降塵措施后方可施工。
7.煤巷工作面必須采取煤層注水措施。煤體注水措施在《作業規程》中要明確各參數:注水壓力表、流量表使用正常,注水孔封堵嚴密不漏水,保證注水壓力和注水時間,充足濕潤煤體,煤體水份的增加率要大于1%。
8.采掘作業地點等有粉塵的場所作業人員必須佩戴個體防塵保護用品,如口罩、毛巾等。
9.建立健全綜合防塵設施的管理責任制,對所有綜合防塵設施的管理要責任明確,落實到人,并掛牌管理。
10.各種綜合防塵設施按質量標準化安裝,設置位置合理、固定牢靠,并在作業規程(安全措施)中明確規定。
11.所有綜合防塵設施安裝完成后,須經通風、安檢、生產、機電、調度等部門檢查驗收,不符合標準的設施必須返工,否則防塵設施不能正常使用時不得進行生產。
12.積極推廣新技術、設備,如煤層注水、自動噴霧裝置、孔口捕塵裝置等,逐步達到采掘前濕潤煤體和防塵自動化。
13.通風科每月必須組織對綜合防塵設施進行全面檢查,對查出的問題督促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