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職業危害場所管理制度規章

職業危害場所管理制度規章

2024-07-11 閱讀 8800

1、作業環境氧氣的含量按體積計不得小于20%。

2、粉塵濃度,每立方米空氣中含有10%以上游離二氧化硅的粉塵不得大于2mg,施工中粉塵濃度、大于2mg時,工作人員必須配戴防塵口罩。

3、一氧化碳的濃度不得大于30mg%m3,在特殊情況下,施工人員必須進行作業時濃度可為100mg%m3,但工作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二氧化碳,按體積計不得大于0.5%。氮氧化合物(換算成No2)為5mg%m3以下。

4、要預防噪聲危害。購置設備應優選低噪聲設備,作業場所噪聲不得大于90db,對接觸噪聲的作業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培訓,大于90db的作業場所,作業人員必須配戴防噪聲耳塞。

篇2:酒店公共場所傳染病健康危害事故報告制度

酒店公共場所傳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報告制度

(一)酒店住宿場所應建立傳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報告制度,酒店負責人和客房衛生管理員為責任報告人。

(二)當酒店發生死亡或同時發生3名以上(含3名)受害病人時,責任報告人要在發生事故24小時內電話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

(三)傳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報告范圍:

1.室內空氣不符合衛生標準所致的虛脫休克;

2.飲用水遭受污染所致的介水傳染性疾病流行;

3.公共用品用具和衛生設施等遭受污染所致的傳染性疾病、皮膚病;

4.意外事故導致的一氧化碳、氨氣、氯氣、消毒劑、殺蟲劑等中毒。

(四)發生傳染病或健康危害事故時,酒店經營者應立即停止相應經營活動,協助醫務人員救治事故受害者,采取預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繼發。

(五)酒店及任何人不得隱瞞、緩報、謊報傳染病健康危害事故。

篇3:具有較大危險危害因素生產經營場所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了施工現場的風險控制,保護環境,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確保安全生產,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項目經理為施工項目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

第三條、工程現場場地平整,道路暢通,便于運輸、施工作業及緊急情況下應急逃生;施工現場各種安全防護設施齊全,性能可靠,按要求保管和擺放;現場設備、工具、材料擺放符合設計和安全要求。

第四條、施工作業坑按要求進行開挖,作業坑周邊清理出寬于一米的人行通道,安全通道設置不少于兩個,作好通道臺階,方便上下,通道上不得有任何設備,設施和其他物品。作業坑旁平整出設備擺放區和操作區。必要時作業坑采取排水、防滑和防塌方措施,配備必要的通風設施。

第五條、施工場地設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標志,流動施工現場設指示牌。

第六條、開工前按照場地布置圖在作業帶以外規劃界定安全停車區,人員進入作業帶必須按規定佩帶勞動保護用品,非作業人員、車輛嚴禁在作業帶內滯留,待命施工車輛停在預定地點。

第七條、施工現場按設計要求設置、配備消防器材,實行“三定”管理,滅火器應設置在明顯和便于取用的地方。

第八條、各類氣瓶現場存放要距離明火10m以上,挪動時不能碰撞。氧氣瓶不能和其他可燃氣瓶同放一處。

第九條、對于于易燃易爆和有毒施工介質,要編制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和安全措施計劃,預先進行風險評估,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并進行必要的演練。

第十條、在施工中要根據施工外界條件采取遮陽防曬、防雨措施,隨時進行氣體濃度的監測。

第十一條、有毒介質作業場所應設置黃色警示線,在明顯位置帖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說明產生職業中毒危害的種類、后果、預防措施等內容。

第十二條、密閉空間作業和有毒介質作業應設置有效的通風裝置。

第十三條為作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職業標準的防護勞保用品,并要求工作人員正確使用。

第十四條、現場設置專職安全監督和安全員,進行巡回檢查。

第十五條、夜間施工場地要設置足夠的照明,作業帶以內使用的照明燈具要符合防爆要求

第十六條、在靠近道路作業時,要在路上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提醒行人和車輛注意過往安全,天黑要設置信號燈、配備值班人員,防止人員或車倆誤入作業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