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工廠項目職業健康專篇設計管理制度
1、目的
為了做好新、改、擴建工程項目前期職業病危害項目控制工作,對工作場所職業危害預評價及其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后控制效果評價相關工作提出管理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某工廠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技術引進項目(以下統稱建設項目)的職業病危害前期預防管理。
3、工作職責
3.1設備部是本單位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技術引進項目職業病危害前期預防管理工作的組織實施部門,具體負責建設項目從可研報告、設計、施工到竣工驗收等環節職業健康安全“三同時”審驗組織工作,并建立相應的“三同時”審批檔案;
3.2某工廠安全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負責建設項目前期設計專篇與評價過程的監督管理;
4、工作內容
4.1設備部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的要求,對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在可行性論證階段選擇具有相應資質的評價機構開展職業病危害預評價,提交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
4.2對于建設項目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應嚴格按照“三同時”的管理規定,建立建設項目職業健康安全“三同時”管理審批程序。產生或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論證(設計任務書)或按國家有關規定不需要進行可行性論證的建設項目設計中,均必須有職業健康安全專篇和具體落實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及其審批意見所確定的各項職業病防護設施的設計和說明。
4.3提交的建設項目可研報告應有職業健康安全專篇的內容,初步設計中應有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專篇的內容。
4.4要求設計單位必須嚴格按照安監、衛生行政部門審批的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專篇和審查批復意見設計,在設計圖紙中落實各項職業病防護措施,并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施工,以確保職業病防護設施質量可靠。
4.5建設項目職業健康安全專篇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4.5.1編制依據;
4.5.2項目概況;
4.5.3生產過程中產生或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對作業場所和勞動者健康的影響分析與評價;
4.5.4職業健康安全防護措施、控制性能及預期效果;主要包括建設項目選址和總平面布置、生產工藝及設備布局、建筑物衛生設施、職業病防護設備、應急救援設施、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等措施;
4.5.5根據生產車間職業衛生特征分級,確定輔助用室及衛生設施數量;
4.5.6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組織管理;
4.5.7職業健康安全防護措施投資概算;
4.5.8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4.5.9結論。
4.6建設項目在委托設計時,應同時向委托的設計單位提出職業健康安全防護措施和職業健康安全專篇編制要求,并負責落實。
4.7建設項目在竣工驗收前應進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并按規定到安監、衛生行政部門辦理職業衛生驗收手續,對不符合職業衛生標準和職業病防護要求的職業健康安全防護設施及時組織整改。
4.8對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設備部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要求,在向設備管理部、集團公司提交建設項目可研報告或初步設計時,必須包括職業病危害評價報告及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批復文件。
5、工作記錄
5.1《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管理檔案》
5.1.1建設項目計劃任務書及批準文件;
5.1.2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書;
5.1.3工程新建、改建、擴建及維修、使用中變更的圖紙及有關資料;
5.1.4全套竣工圖紙、驗收報告、竣工總結;
5.1.5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委托書與預評價報告;
5.1.6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委托書與效果評價報告;
5.1.7安監、衛生行政部門審查意見書;
5.1.8安監、衛生行政部門驗收意見書。
6、相關法律、法規清單
6.1《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主席令[20**]第60號);
6.2《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衛生部[2006]49號令);
6.3《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衛法監發[20**]63號);
6.4《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GBZ158-2003);
6.5《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
6.6《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2-20**);
6.7《工業企業總平面設計規范》(GB50187-1993);
6.8《生產設備安全衛生設計總則》(GB5083-1999);
6.9《工業企業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92);
6.10《高溫作業允許持續接觸熱時間限制》(GB935-1989);
6.11《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019-2003);
6.12《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43-1997);
6.13《粉塵作業場所危害程度分級》(GB/T5817-2009);
6.14《高溫作業分級》(GB_T4200-2008);
6.15《噪聲作業分級》(LD80-1995);
6.16《有毒作業場所危害程度分級》(AQ/T4208-2010);
6.17《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技術導則》(GBZ/T196-2007)。
篇2:作業場所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1、為了規范場所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特制訂本制度,本制度適用于臨猗分公司。
2、職業衛生主要包括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煤塵、粉塵、有毒有害物質、噪音等對環境和操作人員造成的傷害。
3、安全部門負責職業衛生的監督檢查工作;各分廠設備處負責生產設備設施跑、冒、滴、漏控制工作;分廠安環處負責煤塵、粉塵、廢氣、廢渣、廢水等污染控制治理工作;職工醫院負責職業病防治工作。
4、各單位加強生產過程的控制和管理,消除設備、工藝的跑、冒、滴、漏,使工作場所和環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濃度達到國家允許的范圍內。
5、有煤塵、粉塵的作業崗位和場所,必須采用濕法操作和隔離法操作,保證噴淋裝置完好,作業人員配備防塵口罩、護目鏡,減少與塵毒物質的接觸機會。
6、有毒有害物質的作業崗位和場所配置自動在線監測儀,崗位人員加強監控,做好檢測記錄,發現問題,積極處理,并加強自然和機械通風排毒措施;崗位人員配備相應的防毒面具。
7、各安全員負責對有毒有害崗位配備的防毒面具、氧呼吸器等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管理和檢查維護。。
8、人力資源部培訓中心必須對入廠人員進行上崗前職業健康培訓,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在崗期間職業健康培訓。
9、安全部門聯系國家有資質機構按國家規定,定期對存在職業危害因素進行進行檢測評價,根據檢測結果制定控制治理措施,并于每年向安監部門進行職業危害因素申報。
10、各分廠設備處定期開展“無泄漏”達標驗收工作;各分廠安環處定期開展“清潔文明”驗收工作;采取設備、工藝技術等控制措施進行綜合治理,為職工創造良好工作環境。
11、各分廠安環處對全廠衛生設施加強管理和維護保養,確保環保衛生設施正常運轉;同時加強廢氣、廢水排污治理工作,確保達標。
12、職工醫院要加強職業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培訓工作,提高防護能力。
13、職工醫院對新入廠的員工及崗位人員要進行嚴格體格檢查,建立檔案;人力資源部對職工醫院體檢查出的職業禁忌癥人員進行崗位調整。
14、職工醫院聯系有資質機構對職業病崗位人員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前體檢,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并妥善保存,對于體檢過程中發現的疑似職業病患者和職業病患者要及時向上級部門報告。
15、人力部門簽訂合同簽時對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人員進行告知。培訓中心定期對人員進行職業健康教育培訓。
篇3:石油公司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制度
石油銷售公司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及檔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護職工健康和維護企業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石油銷售公司(以下簡稱"HB公司"或"公司")為勞動者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并妥善保存,特制訂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HB公司各部室以及所有從事勞動的員工。
第二章管理
第三條公司綜合辦公室負責為每一位職工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并妥善保管。
第四條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包括:
(一)勞動者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
(二)相應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
(三)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
(四)職業病診療等健康資料。
第五條公司綜合辦公室檔案管理人員必須維護勞動者的職業健康隱私權、保密權。相關的衛生監督檢查人員、勞動者或其近親屬、勞動者委托代理人有權查閱、復印勞動者的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其他人員不得私自查閱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第六條勞動者離開公司時,本人有權索取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檔案管理人員應如實、無償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復印件上簽章。
第七條對已離職人員的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應在離職后三個月后進行封存,并保存10年以上,以備上級部門查閱。
第八條勞資部檔案管理人員應將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妥善保管,保證檔案安全。
第九條其他依照公司檔案管理制度執行。
第三章附則
第十條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