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某熱電公司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

某某熱電公司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

2024-07-11 閱讀 2572

(粉塵、煤塵)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1?粉塵(煤塵)2?術語2.1生產性粉塵:產過程中產生的能較長時間懸浮于空氣中的固體微粒。2.2作業場所:工人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經常或定時停留的地點。2.3接觸生產性粉塵(煤塵)作業:工作在生產性粉塵(煤塵)的作業場所,從事生產勞動的作業。2.4生產性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生產性粉塵中含有游離二氧化硅的質量百分比。2.5工人接塵時間肺總通氣量:系指工人在1個工作日的接塵時間內,實際吸入含有生產性粉塵的空氣總體積。2.6生產性粉塵濃度超標倍數: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度濃度超過該作業地點生產性粉塵最高容許濃度的倍數。2.7致癌性:生產性粉塵具有致癌作用的特性。2.8塵肺病:在生產活動中吸入粉塵而發生的肺組織纖維化為主的疾病。2.9總粉塵:可進入整個呼吸道的粉塵3危害程度:粉塵(煤塵)進入人體后主要可引起職業性呼吸系統疾病,長期接觸高濃度粉塵可引起肺組織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塵肺病,如:塵肺、呼吸系統腫瘤、粉塵性炎癥等;對上呼吸道粘膜、皮膚等部位產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應疾病。4職業健康衛生標準10%≤游離SiO2含量≤50%;50%<游離SiO2含量≤80%總塵PC-TWA(mg/m3)呼塵PC-TWA(mg/m3)10.70.70.30.50.25?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5.1除塵設施必須運行良好。5.2在生產現場粉塵區域作業時,應佩戴好防塵口罩等防護用品。5.3對接觸粉塵環境中工作的職工應定期進行組織檢查。5.4在粉塵作業場所的職工操作室內,粉塵度不準超過國家衛生標準。5.5操作工在操作時必須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堅守崗位,服從管理,正確佩帶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5.6對生產現場經常性進行檢查,及時消除現場中跑、冒、滴、漏現象,降低職業危害。5.7按時巡回檢查所屬設備的運行情況,不得隨意拆卸和檢修設備,發現問題及時找專業人員修理。5.8生產現場必須保持通風良好。5.9生產現場及所屬設備、管道經常保持無積水,無油垢,無灰塵,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潔生產。5.10應經常在崗位進行噴水增濕,減少粉塵危害。

(高溫)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1?高溫2?術語2.1高溫作業: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工作地點平均WBGT指數≥25攝氏度時的作業。WBGT:又稱濕球黑球溫度,是綜合評價人體接觸作業環境熱負荷的一個基本參量,單位為:攝氏度。2.2接觸時間率:勞動者在一個工作日內實際接觸高溫作業的累計時間與8h的比率。2.3生產性熱源:系指生產過程中能夠散發熱量的生產設備,產品和工件等。3?危害程度:高溫致使體溫調節產生障礙、水鹽代謝失調、循環系統負荷增加、消化系統疾病增多、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腎臟負擔加重。當作業場所氣溫超過34℃時,即可能有中暑病例發生。中暑是高溫環境下發生的急性疾病,按其發病機理可分為:熱射病、日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3.1當有先兆或輕度中暑時,應將患者迅速離開高熱環境,移至蔭涼通風處休息,解開衣領,并給予清涼飲料、濃茶、淡鹽水和人丹、解暑片或藿香正氣丸等解暑藥物。3.2對病情較重的患者,應立即移到蔭涼處,讓其平臥(或抬高下肢),根據不同的病情,分別作如下處理:3.3中暑痙攣時,牽伸痙攣肌肉使之緩解,并服用含鹽清涼飲料;3.4中暑衰竭時,服用含糖、鹽飲料,并在四肢作重推摩、擦摩;3.5日射病時,頭部用冰袋或冷水濕敷;身體高熱時,應迅速降溫,如用冷水或冰水擦身(擦至皮膚發紅),或在額、頸、腋下和腹股溝等處放置冰袋,也可用50%酒精擦浴。3.6癥狀重或昏迷患者,可針刺人中、涌泉、中沖等穴,并應迅速送醫院進行搶救。4?作業現場接觸高溫限值標準表1?工作場所不同體力勞動強度WBGT限值接觸時間率體力勞動強度一二三四100%3028262575%3129282650%3230292825%33323130表2?高溫作業允許持續接觸熱時間限值(分鐘)工作地點溫度(℃)輕度勞動中等勞動重度勞動30~32807060>32~34706050>34~36605040>36~38504030>38~40403020>40~42302010>42~442010105?職業衛生操作規程5.1操作工在操作時必須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堅守崗位,服從管理,正確佩帶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5.2生產現場必須保持通風良好.5.3對生產現場經常性進行檢查。5.4按時巡回檢查所屬設備的運行情況,不得隨意拆卸和檢修設備,發現問題及時找專業人員修理。5.5對高溫設備和管道應進行保溫或加隔熱裝置。5.6縮短一次性持續接觸高溫時間,持續接觸熱源后,應輪換作業和休息,休息時應脫離熱環境,并多喝水。執行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5.7工作人員佩戴防高溫手套、穿隔熱服。5.8采取通風降溫措施,打開門窗通風,必要時加裝通風機進行機械通風。5.9根據生產工藝流程和廠房建筑條件,采取防暑降溫治理措施,安裝空調或風扇。5.10合理布置和疏散熱源。5.11當熱源較多而采用天窗排氣時,應將熱源集中在排氣天窗下側,并對熱源采取隔熱措施。(噪聲)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1?噪聲2?術語2.1生產性噪聲: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對職工健康和工作有妨礙的聲音。2.2噪聲作業:職工在作業場所接觸噪聲的作業。3?危害程度:給人帶來煩惱,影響人們工作、學習、休息。長期接觸強噪聲會引起聽力下降、神經性衰弱綜合癥等病癥。4?工作場所接觸噪聲限值標準職業接觸8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85dB(A)職業接觸4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88dB(A)職業接觸2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91dB(A)職業接觸1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94dB(A)職業接觸0.5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97dB(A)職業接觸0.25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100dB(A)職業接觸0.125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103dB(A)但最高不能超過115dB(A)5?職業衛生操作規程5.1操作工在操作時必須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堅守崗位,服從管理,正確佩帶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5.2對生產現場經常性進行檢查,及時消除現場中跑、冒、滴、漏現象,降低職業危害。5.3按時巡回檢查所屬設備的運行情況,不得隨意拆卸和檢修設備,發現問題及時找專業人員修理。5.4生產現場及所屬設備、管道經常保持無積水,無油垢,無灰塵,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潔生產。5.5各值班室噪音超標時,應采用適當的隔音措施。5.6作業人員進入現場噪音區域時,應佩戴耳塞。5.7在噪聲較大區域連續工作時,宜分批輪換作業。5.8對長時間在噪聲環境中工作的職工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5.9噪聲作業場所的噪聲強度超過衛生標準時,應采用隔聲、消聲措施,或按《工業企業噪聲衛生標準(試行草案)》規定的時間,縮短每個工作班的接觸噪聲時間。5.10采取噪聲控制措施后,其作業場所的噪聲強度仍超過規定的衛生標準時,應采取個體防護;對職工并不經常停留的噪聲作業場所,應根據不同要求建立作為控制、觀察、休息的隔聲室,室內必須有足夠的吸聲襯面,以減少混響聲。(一氧化碳)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1.一氧化碳2?術語2.1一氧化碳(CO):無色無臭有毒性的氣體,分子式CO,分子量28,是有機物氧化或燃燒的中間產物2.2煤氣設施:所有流經煤氣(特別是高壓煤氣)的設施,包括與其相連的其他介質(如蒸汽、氮氣、水等)的管路,設備到與煤氣介質第一個切斷裝置都視為煤氣設施。2.3隔斷裝置:凡在系統無異常狀況下,處于關閉、封止狀態,其承受介質壓力在設計允許范圍,具有煤氣不泄露到被隔斷區域功能的裝置。3?危害程度:3.1一氧化碳的特性:是無色、無氣味的氣體。CO與血紅蛋白的結合力要比O2與血紅蛋白的結合力強20倍,而且CO與血紅蛋白結合以后分離的速度極慢。3.2一氧化碳中毒的實質與危害:人體吸入CO后,大量的血紅蛋白與CO結合就失去了與O2結合的機會,使身體各組織缺乏O2的供應,而發生的呼吸障礙,這就是煤氣中毒。中毒后病人出現頭痛;頭暈;眼花;惡心;嘔吐;會有強烈虛脫感、呼吸及脈搏加速、意識模糊,身體無法自主移動,全身無力;臉色潮紅、意識喪失、呼吸停止或痙孿,嚴重者導致心跳停止而致死忘。4?有害物質工業衛生允許值:名稱工業衛生允許值(mg/m3)CO305?職業衛生操作規程5.1崗位人員在操作時必須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堅守崗位,服從管理,正確佩帶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5.2生產現場及所屬設備、管道經常保持無積水,無油垢,無灰塵,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潔生產。5.3應經常性的對現場進行一氧化碳濃度的監測5.4特殊設備內部作業時,應取樣進行一氧化碳、氧氣含量分析,取樣時間不得早于進塔(器)或動火前30分鐘。作業中應根據情況經常進行測定。5.5當空氣中CO濃度小于24PPm時可連續工作;24~40PPm時,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40~80PPm時,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80~160PPm時,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5~20分鐘;工作人員每次進入煤氣設施內部工作的時間間隔至少在2h以上;大于160PPm時,禁止入內工作。當作業人員進入容器內作業時,應采取防護措施,設專人監護,防止煤氣中毒、窒息。5.6發生煤氣中毒事故時,救護者在采取自我保護措施后,將中毒者迅速救出煤氣危險區域,抬到空氣新鮮的地方,立即采取現場急救措施。5.7中毒輕微者,如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應直接送往附近醫務室急救。5.8毒較重者,如失去知覺、口吐白沫等癥狀,應立即組織現場搶救,通知煤氣防護人員、急救中心趕到現場急救。5.9中毒者已停止呼吸,應在現場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同時通知煤氣防護人員、急救中心醫護人員趕到現場急救。5.10中毒者可送往有高壓氧倉的就近醫院搶救,途中應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有醫護人員護送。5.11當發生多人煤氣中毒事故時,應先將中毒者全部搶救出危險區域,再分輕重進行急救。

(焊接)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1.焊接2.術語2.1焊接:是通過加熱、加壓,或兩者并用,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兩工件產生原子間結合的加工工藝和聯接方式。焊接應用廣泛,既可用于金屬,也可用于非金屬。2.2電焊煙塵:金屬及非金屬物質在過熱條件下產生的高溫蒸氣。煙塵顆粒小,極易吸入肺中。長期吸入會造成肺組織纖維性病變,即電焊工塵肺,且常伴隨錳中毒、氟中毒和金屬煙熱等并發癥。2.3?氮氧化物:有剌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主要是二氧化氮,它為紅褐色氣體,有特殊臭味。當被人吸入后,會進入肺中與水起作用,形成硝酸及亞硝酸,對肺組織產生劇烈的剌激與腐蝕作用,引起肺水腫。

?2.4?氟化氣:無色的腐蝕性氣體,毒性劇烈。可由呼吸系統和皮膚吸收,可引起支氣管炎和肺炎,同時能對全身產生毒性作用。

2.5電弧光輻射焊接產生的電弧光主要包括紅外線、可見光和紫外線。其中紫外線主要損傷眼睛及裸露的皮膚,引起角膜結膜炎(電光性眼炎)和皮膚紅斑癥。眼部長期接觸紅外線照射,會造成紅外線白內障。3.焊接作業安全規范3.1氣焊與氣割作業安全規范3.1.1在氧氣瓶嘴上安裝減壓器之前,應進行短時間吹除,以防止瓶嘴堵塞。嚴禁使用未裝減壓器的氣瓶。3.1.2氧、乙炔瓶嘴部和開瓶的扳手上不得有油污。3.1.3氧、乙炔瓶應距明火10m以上,氧、乙炔瓶之間的距離應在5m以上。3.1.4氧、乙炔瓶不得在烈日下曝曬,不得靠近火源與其他熱源。3.1.5焊割炬點火前應檢查連接處和各氣閥的嚴密性。對新使用的焊炬和射吸式割炬還應檢查其射吸能力。3.1.6焊割炬點火時應先開乙炔閥,后開氧氣閥,嘴孔不得對著人。3.1.7焊炬、割炬的焊嘴因連續工作過熱而發生爆鳴時,應用水冷卻,如因堵塞而爆鳴,則應停用,剔通后方可繼續使用。3.1.8在易燃易爆生產區域內動火,應按規定辦理動火審批手續。3.1.9氣焊與電焊在同一地點作業時,氣瓶應墊上絕緣物,以防止氣瓶帶電。3.2手工電弧焊操作安全技術由于手工電弧焊利用的能源是電,同時電弧在燃燒過程中產生高溫和弧光,藥皮在高溫下產生一些有害氣體和塵埃。所以,在操作過程中存在觸電、弧光和電熱傷害、有毒有害氣體侵蝕、火災與爆炸等不安全因素手工電弧焊操作安全要求:3.2.1在下雨、下雪時,不得進行露天施焊。3.2.2在高處作業時,不準將焊接電纜放在電焊機上,橫跨道路的電焊線必須有防壓措施。施焊前應先檢查周圍不得有易燃易爆品,并系好安全帶。3.2.3二次線不宜過長,一般應根據工作時的具體情況而定。3.2.4在施焊過程中,當電焊機發生故障而需要檢查時,須切斷電源,禁止在通電情況下用手觸及電焊機的任何部位,以免發生事故。3.2.5嚴禁將焊接電纜與氣焊的膠管混在一起。3.2.6在容器內焊接時,應使用絕緣防護用具,通風、照明應良好。3.2.7在焊接時,不可將工件拿在手中或用手扶著工件進行焊接。3.2.8.露天裝設的電焊機應設置在干燥的場所,并應有棚遮蔽。3.2.9電焊機的外殼必須可靠接地,接地電阻不得大于4.,不得多臺串連接地。3.2.10嚴禁將電纜管、電纜外皮或吊車軌道等作為電焊導線。電焊導線不得靠近熱源,并嚴禁接觸鋼絲繩或轉動機械。

篇2:石油銷售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管理制度

石油銷售公司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證**石油HB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HB公司"或"公司")職工在施工生產過程中安全開展工作,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保護職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促進施工生產發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HB公司各部室以及所有從事勞動的員工。

第二章管理

第三條職業病的分類和目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規定、調整并公布。公司要依據國家業病防治法有關規定和各種作業危害程度分級和限制,制定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分布、危害程度及衛生標準。

第四條公司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凡涉及職業危害的場所和工作地點的必須結合本制度制定具體的操作規程。

第五條公司護要針對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分布、危害程度及衛生標準制定相應的工藝技術、設備設施、個體防護等措施,將職業危害降低到標準以內,力爭消除。

第六條對長時間在職業危害環境中各自的職工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

第三章附則

第七條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篇3:電池企業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電池有限公司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1、目的和范圍

為了強化勞動保護用品在員工工作時的保護作用及維護員工利益,和職業衛生管理及操作規程。

2、職責

2.1制造部為歸口管理部門;

2.2各車間及相關環節為配合部門。

3、職業衛生管理措施及方法

3.1在冊員工應每兩年發放兩套冬裝和兩套夏裝工作服;

3.2工作服發放規定:5月1日后發夏裝,10月1日后發冬裝。

3.3每月1日按工序的需求發放勞保用品時,員工應簽字,確定領用時間及數量。

3.4具體各工種發放勞保用品標準見附表。

3.5套板、卡盒、配板、入槽、取盒、燒焊工序每年發放布圍裙兩根,圍裙佩帶

時間為每年10月至次年4月。

3.6操作規程:

3.6.1生產員工在生產車間,從事工作時必須佩帶勞保用品,在飲用食物時需先洗手,每天更換口罩、手套,車間內部檢查時,第一次檢查到未佩帶勞保用品的、或未更換清潔的口罩、手套,指出糾正,給予批評,并上墻通報,第二次檢查到未佩帶者,給予考核5元/次并上墻通報。

3.6.2公司組織檢查時,發現有員工未按規定佩帶勞保用品,按5元/人計算對車間負責人進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