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安全規定
1前言
此規定要求承包商員工正確使用所提供的個人防護用品,并在發現上述用品的缺陷時,立即停止使用并向其主管報告。
2目的
通過使用合適的個人保護用品以確保作業人員安全。對個人防護用品的信息和數據、選擇和決定標準和必要的規范進行管理,規范個人防護用品管理。
3必需的基本個人防護用品
個人防護用品是對作業場所的危險進行保護的最后一種手段。應盡可能地將危險消除在最初階段。下面所列的個人防護用品是施工現場的最低個人防護用品要求,特殊作業按照需要佩戴合適個人防護用品。
3.1安全帽:在所有指定作業區域內的每個人必須佩戴安全帽。安全帽不能以任何方式進行修改,如鉆孔。并且進行定期檢查以確定是否有明顯的裂紋,缺陷和在有效期內,安全帽有效期位36個月。
3.2工作服:對在施工現場作業的所有人員在服裝方面的要求是穿合格適宜并且在本單位內部統一的工作服。
3.3安全鞋:施工現場要求穿防砸,防穿刺的硬頭安全鞋或安全靴。任何時候都嚴禁穿戴涼鞋、拖鞋、前端開口鞋和高跟鞋。
3.4手套:當處理可能對雙手造成傷害的材料和用品,如鋒利邊緣、腐蝕、易燃或刺激性材料、惡劣溫度和碎片等時必須戴手套。
3.5安全眼鏡:在施工現場涉及粉塵及其它飛濺物的施工作業人員要隨身攜帶一副潔凈的、高質量的安全眼睛。如果人員進入可能會導致眼睛傷害的作業區域時,必須要戴上安全眼睛。(如,要進入建筑結構進行上述作業的人員并且該建筑結構里可能有焊渣/火花/較小碎粒落下的危險)
所有從事或近距離接觸可能會產生揚塵(包括灰塵)、有害射線或化學物飛濺的工人都必須佩帶安全眼鏡。
3.6馬甲:進入施工現場的HSE管理人員穿戴帶有警示條的馬甲,以便能夠提示周圍的人,作業時能夠注意到他人和被他人注意到。
4危險因素的識別
識別危害種類以及它們的化學或物理性質、特征、可能的進入或接觸途徑以及處于該危害因素下的有害影響。
5風險評估/工作危險評估
一個完整的工作危險評估取決于與一項任務或活動有關的風險評價,同時制定合適的控制措施,如所需要的個人防護用品的類型。
6控制措施的選擇ContinentalTyrePlantin(Hefei)Phase2大陸馬牌(合肥)輪胎廠2期
當要求采取行動來降低對健康、安全的風險時,任何承包商的管理人員有責任根據有關的標準、指導方針或法規、安全工作規程等,改善和實施恰當的控制措施。
以下清單所列的工作以及需要的眼部保護措施只是作為指南,描述并不詳盡。如果有承包商不了解某項作業需要采用何種保護措施,而又沒有包括在以下的清單中,可以向施工現場HSE管理人員詢問。
如果有施工人員沒有遵守規定或管理人員沒有強調以上的規定,將受到嚴格的處罰措施。
承包商的管理層將由于沒有提供、替換或維修上述規定中所要求的個人防用品而受到處罰。
No.?作業類型?必須的保護用品?
1?電焊?配有正確等級濾光鏡片的焊工面罩?
2?氣焊-錫焊-釬焊?切割護目鏡或配有正確等級濾光鏡片的焊工面罩?
3?氧氣/乙炔-氣割?配有正確等級濾光鏡片的切割護目鏡?
4?打磨/切割?面罩?
5?鑿碎/劈砍/錘打可能產生碎片的混凝土或金屬或其他堅硬的物體?面罩或護目眼鏡?
5?壓縮空氣吹掃?面罩?
6?射釘緊固器?面罩?
7?酸性/電池測試/修理/充電?配有護目鏡或面罩?
8?化學品處理?配有護目鏡或面罩?
9?混凝土澆注?護目鏡或面罩?
10?帶電盤/柜內的電氣作業,如臨時配電盤.帶電電路的突然短路可能產生金屬飛濺.?面罩?
11?按照作業風險分析或作業許可證中的說明,需要眼部保護的特殊作業?作業風險分析或作業許可證規定的護目鏡或面罩?
對各種特殊作業的附加個人防護用品的要求在相應的現場安全規程中進行描述。
當采用上述方法來進行控制,不切合實際時,個人防護用品(個人防護用品本身或與其它控制措施結合)可以作為
一種控制措施,將風險減到最小,但要考慮以下限制:
l個人防護用品不能減少或消除危險因素。
l如果防護用品有缺陷或已經失效,穿戴者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些而處于危害因素之下。
l個人防護用品只為穿戴者提供保護,必須考慮該區域內其他人員的風險。
l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可能會給穿戴者帶來額外的危害。這些用品可能妨礙了穿戴者的一種或多種感官,例如全面罩呼吸器會限制側視能力,手套會影響手的靈活性。
l個人防護用品可能會將危險因素傳遞到其它地方。有毒的化學品可能會吸附在衣服上,并被帶到生活區域。
l個人防護用品,特別是呼吸保護器,可能不適合于連續使用。
l個人防護用品可能被不適當地穿戴。
7個人防護用品的管理
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為處于特定的危害環境下的人員提供了一種控制手段,但是在決定采用它們作為控制手段前,必須經過仔細的考慮。
個人防護衣用品不是為了替代有效的工程管理、安全工作狀況或可靠的工作規程,但它在保護作業人員方面能起到主要的作用。個人保護用品不能消除危害因素,但是能幫助個人在危害環境中避免受傷或不利的健康影響。
7.1選擇
只有合格人員能選擇個人勞動保護用品。所有施工現場使用的個人防護用品須經過項目部HSE部門的檢查,這些用品必須滿足國標或國際公認標準。個人保護用品被認為是最后的防線,必須保證控制風險的方案在技術上是合適的。
7.2適宜性
在首次發放使用個人防護用品時,必須監督確保其適宜性。在有些情況下使用防護用品時,使用者應經過培訓,知道如何檢查個人防護用品是否適用,這對于呼吸保護用品的使用尤為重要。
7.3健康方面
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可能會影響員工的健康(例如,皮膚過敏、熱中風)。有些員工的身體狀況可能使他難以使用一些用品。應合理安排人員的作業活動,避免發生類似事件。
7.4兼容性
如果要求同時穿戴一種以上的個人防護用品時,則需要評估每個用品間的兼容性。另外,個人防護用品還須與所執行的任務相兼容。
7.5發放
制定個人防護用品的發放記錄,特別注意,可能會使用幾種防護用品。雇員可能并不完全知道特定用品的局限性,可能申請了錯誤的種類,這可能導致不正確的應用。安全管理人員應審批發放使用,尤其是呼吸防護用品。
7.6合適的使用
只有為作業配戴適當的個人防護用品,個人防護用品才起作用。
如果想要達到和保持高標準的執行制度的水平,管理層和主管人員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對于按照現場要求,鼓勵和強制員工使用個人防護用品是重要的。個人防護用品在正確使用時才能夠提供保護,不正確的配戴個人防護用品不能起到保護作用。
7.7個人防護用品的清潔和維護
為確保個人防護用品能持續提供其既定的保護功能,及時有效的維護個人防護用品是至關重要的。
8信息、指導和培訓
員工擁有個人防護用品的同時,也應該擁有足夠的和適當的信息、指導和培訓,使員工能夠知道:
l使用個人防護用品所要避免或消除的風險。
l個人防護用品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l員工應該采取的措施,確保個人防護用品保持在有效的狀態、高效的工作次序和得到良好的維護。
9承包商個人防護責任
承包商有責任為他們的員工購買和免費提供所有必須和適當的個人防護用品。通常,要求所有在現場作業的人員至少穿戴安全帽、防砸的安全鞋和工作服。特殊作業期間,承包商根據需要為雇員免費提供任何附加的保護用品如耳塞、面罩、皮制手套等。承包商必須為員工提供正確使用防護用品方面的培訓,并要考慮個人防護用品的補給。
10記錄
個人防護用品明細臺帳(格式由各部門制定,各承包商施工項目經理部保存)
人防護用品的發放記錄(格式由各部門制定,各承包商施工項目經理部保存)
篇2:安全裝置防護用品器具管理制度
1目的與適用范圍為加強安全裝置和防護用品(器具)管理,保障作業員工身心健康和生產設備安全運行,制定本制度。
2術語2.1安全防護裝置:配置在生產設備上,起保障人員和設備安全作用的所有附屬裝置(如防護罩、安全閥、限位器、聯鎖裝置和報警器等)。2.2防護用品(器具):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免遭或減輕事故傷害或職業危害的個人隨身穿佩戴的起防護作用的用品(器具)。
3職責3.1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對廠安全裝置和防護用品(器具)的管理情況進行監督。3.2車間負責所管轄區域內,安全裝置和防護用品(器具)日常監督管理,負責根據崗位作業環境和條件,合理配置必要的防護用品,并制訂出本廠的管理細則。
4安全裝置管理4.1各車間要對所屬的各種安全裝置進行日常檢查、維護保養。4.2技術開發部所屬安全裝置要建立各種安全裝置檔案,并納入檢修計劃,定期檢修。4.3安全裝置定期進行專業檢查和校驗。4.3.1設備主管部門要按有關規程對主管的壓力容器安全閥、行程限位器等機械設備安全裝置進行專業檢查和校驗。4.3.2電儀部門要按有關規程對各種繼電保護器和避雷裝置進行專業檢查和校驗,并建立檢查、校驗記錄。4.3.3電儀部門要按相關規程對分管轄區工藝過程中的溫度、壓力、安全聯鎖等裝置進行檢查、校驗,并建立相應記錄。4.4安全裝置不準隨意拆除、挪用或棄置不用。因檢修拆除的,所屬單位要將所管轄區域的安全裝置及時復原。
5防護用品(器具)管理5.1安全管理部部門根據崗位作業環境、條件(空氣中氧含量、接觸毒物類別、濃度等)、勞動強度及相關要求,選擇適宜的防護用品和器具、合理配置。5.2安全管理部建立防護用品和器具領用登記臺帳。5.3安全管理部負責防護器具的定期檢查和維護,檢驗維護后要加鉛封,作好記錄。5.4防護用具應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5.5車間負責在本單位防護用具的存放、保管,發現缺少或損壞等情況,及時向安全管理部門反應。5.6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對防護用具的日常管理、檢查和考核。
篇3:勞動防護用品用具管理制度
為了加強勞動防護用品管理,保證職工安全健康的從事工作,特制定本發放標準和管理制度。
文章引用自:
一、定義
1.1職工在生產勞動過程中正常使用或佩戴的,用以保護自身安全和健康的物品稱為勞動防護用品;如:勞動防護手套,防護鞋等。
1.2所使用的特殊防護器具稱勞動防護用具;如:防毒面具等。
二、管理職責
2.1安全管理部門參與全公司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標準的制訂和修改,對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數量、質量及使用情況等進行監督檢查。
2.2安全管理部門統一負責編制防護用品的采購計劃。
2.3倉儲部門負責勞動防護用品、用具的驗收、保管,不合格的用品、用具拒絕入庫。
三、選用與保管
3.1必須根據作業性質、條件(空氣中的氧含量、毒物種類、濃度等)、勞動強度及國家有關技術標準,正確選擇和采用合適的防護用品和器具。
3.2防護器具不準超出防護范圍進行借用:
(1)不準用過濾式面具代替隔離式面具。
(2)嚴禁使用失效的防護器材;
(3)嚴禁用防塵口罩(帶換氣閥)代替過濾式防毒面具。
3.3使用防護器具人員必須經過培訓,熟知結構、性能,使用和維護保管方法。
3.4各種防護器具應定點存放,使用車間部門應派專人保管,建立臺帳。車間、工段、崗位上的防護器材要設專人管理,對防護器材的完好負責;并按班交接。
3.5必須建立防護用品和器具的領用登記卡制度,并根據有關規定制訂發放標準。
3.6定期校驗和維護
(1)由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公司安全防護工具的管理、建立臺帳和定期校驗工作。
(2)使用車間部門對所屬區域的勞動防護用具的完好、維護保養負責,定期進行檢查和記錄。
(3)電氣絕緣工具定點專人保管,定期進行耐壓試驗,嚴禁使用不合格的絕緣工具從事電氣作業。
(4)防毒面具等用后清洗,至少兩個月檢查一次,濾毒罐要稱量檢查,面具進行氣密性試驗。
3.7勞動防護用品用具必須按規定用途使用,不得改作他用或變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