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職業衛生告知制度范本

職業衛生告知制度范本

2024-07-11 閱讀 9123

一、目的意義。為了更好地貫徹實施《職業病防治法》、《安全生產法》、《塵肺病防治條例》、《煤礦安全規程》、《職業健康監護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上級文件精神,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有效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推動全公司職業安全健康工作的順利開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培訓告知:員工教育培訓部門要對員工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

三、合同告知:人力資源部門在與員工簽定勞動合同時,應當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危害、防護措施、相關待遇等如實告知員工。

四、重要場所告知:產生職業衛生危害的單位,應當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告知員工相關職業衛生危害的有關內容。

五、宣傳告知:礦宣傳部門應當加大職業衛生知識的宣傳力度,提高員工思想認識,增長員工職業衛生知識。

六、體檢告知:醫院應定期對員工進行職業衛生健康檢查,如實告知員工檢查結果,促使員工做好職業衛生工作。

七、監督檢查:工會應定期對各部門員工職業衛生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并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督促行政部門進行整改,依法維護員工職業衛生方面的合法權。

篇2:水泥廠職業衛生告知及職業病報告制度

水泥公司職業衛生告知及職業病報告制度

1、聘用作業人員時,將在生產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產生的后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及相關權益如實告知作業人員并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不得隱瞞或欺騙。

2、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產生職業病種類、后果及其預防,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作業現場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結果。

3、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組織作業人員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將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

4、當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時,將職業病危害事故發生地點、時間、發病情況、死亡情況等立即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5、發生3人以上的急性職業中毒或發生殘廢的急性職業病,立即電話報告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

6、發生3人以下的急性職業病在12-24小時內電話報告或用“職業病報告卡”報告有關部門。

7、非急性職業病如塵肺病、慢性中毒和其他慢性職業病以及塵肺病死亡患者在15日內分別填報“塵肺病報告卡”和“職業病報告卡”報告有關部門。

篇3:鄉衛生院特殊檢查治療告知制度

鄉村衛生院特殊檢查治療告知制度

醫療工作是醫務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共同與疾病作斗爭、共同承擔醫療風險的過程,知情是患者的權利,告知是醫務人員的義務。

一、患者入院時告知

1、護理站在接到患者的《住院通知書》時,由當班護士接待患者,并負責將我院《患者住院須知》中的各項規定向患者作詳細的解釋,讓患者及其親屬在存根中簽名,并將存根附在《住院通知書》上,作為病歷資料的一部分。

2、護士應及時向新入院患者做自我介紹,說明自己的職責,告訴患者在住院期間的護理工作由責任護士負責,患者有何需求可直接與責任護士聯系,并告知聯系方法。

3、入院后,經治醫師原則上應在2小時內向患者詳細詢問病情,并及時記錄,為進一步確診,目前需要進一步做什么檢查,以及目前的治療方案。

二、治療過程中告知

1、治療過程中常規告知:經治醫師及時將患者入院后所做的各項檢查結果,進一步檢查、治療的方案、用藥的情況及其副作用和注意事項告訴患者或其家屬。如果患者拒絕做進一步的檢查、不同意目前的治療方案或要求自動出院時,醫生應將其可能發生的后果詳細告訴患者,同時將告知內容記錄在病歷并請患者簽字。

2、病情發生變化時告知:有些患者入院時病情較輕或癥狀未完全表現,在治療過程中隨著病情的發展,可能有加重的趨勢,此時醫生應及時告知患者或其家屬目前患者的狀況,并向他們解釋該病發生、發展及其轉歸的過程,消除患者的顧慮和疑問,同時將告知內容記入病歷中。

3、輸血前告知:輸血屬于特殊治療,故輸血應在患者同意并簽字的情況下方可進行.輸血前,醫生應向患者或其家屬說明輸血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輸血反應,可能感染經血傳播疾病等意外情況,患者或其家屬或不同意輸血均應簽字。

4、創傷性診療措施前、后告知:

⑴手術前談話,手術后交代:任何手術(無論大小)操作之前,均應征得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由本醫療組主治醫師以上(包括主治醫師)醫務人員向家屬做詳細術前談話,談話內容注意體現醫生能達到的醫療技術水平與手術治療可能存在的各種相關問題;如果是高風險手術病人,應根據具體情況明確告訴患者或其家屬術后可能出現使現有癥狀加重,而且發生癱瘓、殘疾、甚至死亡的可能,患者或其家屬對上述可能發生的情況表示理解,同意手術治療,并在手術同意書上簽字。患者手術后,醫生應根據具體情況將術后的注意事項詳細交代患者或其家屬。

⑵麻醉前談話,麻醉后交代:手術麻醉前,麻醉師應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本科室人員的技術水平、麻醉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險與意外,并明確告訴患者家屬,有些意外的發生可能導致患者的癱瘓或死亡。患者或其家屬對以上情況表示理解,同意施行麻醉,并在麻醉同意書上簽字。病人手術后,麻醉師應根據具體情況將麻醉后的注意事項詳細交代患者或其家屬。

⑶其他創傷性操作前、后告知:醫生在為患者做創傷性操作前要詳細告訴患者或其家屬目前患者需要做創傷性操作的原因、創傷性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反應和難以預料的并發癥,而且有造成癱瘓甚至死亡的可能,患者或其家屬對此表示理解,同意施行創傷性操作,簽字為證。在完成創傷性操作后,醫生應根據具體情況將創傷性操作后的注意事項詳細交代患者或其家屬。

5、改變治療方案的告知:

⑴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由于種種原因需要更改治療方案的,應及時告知患者或其家屬治療方案更改的依據。

⑵手術過程中發現患者情況與術前預計的不完全相符,炎癥或腫物已擴散或轉移,考慮需要擴大手術范圍,甚至可能損傷周圍的組織、器官或需要切除預定范圍外的組織、器官時,應及時告訴患者家屬,征得家屬的同意并簽字后方可繼續進行手術。

三、對無行為能力人住院時特別告知:

無行為能力(未成年人或精神患者)入院時,應特別告知其家屬或監護人醫院無法做為無行為能力人的臨時監護人,在他們住院期間,家屬或監護人必須留一位陪護人員,以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醫生應將告知的內容記入病歷,且讓家屬或監護人簽字。

四、“三無”人員如昏迷患者(無知名、無法聯系家屬、無基本治療費)的告知:無法及時履行告知義務應匯報科主任并報告醫務科。

五、相關政策的告知:如醫保需自費或部分自費的項目(包括用藥,檢查和治療項目)應向患者事先告知。

六、其他各臨床、醫技科室的告知工作:

各臨床同意書常常是以行政部門事先設計好的操作中不需要更改協議條款內容,為便于患者更正知情,有必要在各種同意書的患者簽字一欄里,讓患者親自寫明對告知內容的理解和態度。

七、在履行告知制度時還應注意醫療保護性制度,必要時可征得患者的同意而采取知情同意權的授權委托方法。

八、特殊檢查告知

一、醫務人員在各種醫療活動中,必須嚴格履行告知義務,維護患者的知情權,嚴禁在患者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其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

二、在為患者行特殊檢查前,一定要將檢查的原因、目的、可能出現的損傷、不良后果等告知患者或家屬,征得其同意并簽署特殊檢查、同意書后,方可進行檢查。

三、在為患者行特殊治療前,一定要將治療的原因、目的、可能出現的損傷、不良后果等告知患者或家屬,征得其同意并簽署特殊治療同意書后,方可進行治療。

四、特殊檢查、特殊治療指具有一定創傷和風險的檢查、治療。如各種內鏡檢查、各種造影檢查、各種穿刺(胸穿、腰穿、骨穿、腎臟穿刺、甲狀腺穿刺、深靜脈穿刺、淋巴結穿刺、上頜竇穿刺等等)、有創性的治療、淋巴結活檢、治療方案的更改、椎間盤吸切、各種封閉、關節腔內注射、切開引流、靜脈切開等。

五、在實施特殊檢查、特殊治療前,主管醫師要如實記錄患者檢查、治療前的病情情況,檢查、治療后再如實記錄病情有無變化情況。

六、較復雜、創傷性較大的檢查、治療應報上級醫師或科主任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