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職業安全健康培訓制度

職業安全健康培訓制度

2024-07-11 閱讀 4743

1.目的

為加強和提高從業員工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的防范意識和防范技能,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保護勞動者的健康,根據《職業病防治法》、《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2.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內各部門管理和操作人員。

3.職責和權限

3.1公司主管領導負責審批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培訓計劃和所需經費并監督實施;

3.2人事行政部負責入廠安全和職業健康教育、制定公司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

3.3車間根據崗位特點負責申報培訓需求,實施職業健康宣傳、協助有關部門組織員工實施培訓;

3.4廠、車間、班組負責新員工的“三級”安全教育、職業健康危害和崗位安全教育

4.工作內容

4.1培訓計劃:車間根據崗位特點每年1月份負責向辦公室書面申報培訓需求。人事行政部負責根據申報的培訓需求和內外部變化的情況制定年度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培訓計劃并報主管領導審批;

4.2培訓時間:對作業人員進行上崗前和在崗期間的職業衛生培訓每年累計培訓時間不得少于8小時;

4.3培訓內容:公司內各崗位相關職業健康知識、崗位危害特點、職業危害防護措施、職業健康安全崗位操作規程、防護措施的保養及維護注意事項、防護用品使用要求、職業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規、規章、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

4.4培訓形式:(1)內部培訓;(2)外部培訓

4.4.1內部宣傳教育培訓:

a)新員工進廠:結合安全“三級教育”,介紹公司作業現場、崗位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及安全隱患,可能造成的危害;培訓時間不少于24學時。

b)員工在崗期間:通過定期培訓或公告欄宣傳,學習職業健康崗位操作規程、相關制度、法律法規及公司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的有關性能、可能產生的危害及防范措施,了解工作環境檢測結果及個人身體檢查結果;

c)轉換崗位:由車間、班組負責人講解新崗位可能產生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d)“四新”培訓:公司實施新工藝、新技術或者使用新設備、新材料時,安排相關人員進行培訓。

4.4.2外部培訓

為提高職業健康知識和管理能力,外部培訓一般情況是參加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組織的職業健康培訓,參加人員一般是公司主要負責人和職業健康管理人員;

4.5培訓效果評定

4.5.1新入廠或轉崗人員經考核、評定具備與本崗位相適應的職業衛生安全知識和能力方可上崗。未經培訓或者培訓不合格的人員,不得上崗作業。

4.5.2在崗期間參加公司組織的培訓經考核、評定不合格時,下崗學習,下崗學習期間工資減半。

4.5.3無正當理由未按要求參加職業健康安全培訓的人員按曠工處理。

5.記錄

《員工三級安全教育流程卡》

《培訓簽到表》

篇2:非職業汽車駕駛員安全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減少交通事故發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實施條例》及有關規定,結合公司公車及各部門經公司負責人同意的外租車輛(以下通稱“公車”)使用情況,特修訂《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非職業汽車駕駛員安全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

第二章公車準駕審批辦法

第二條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證》一年以上,因生產或經營等需要,經個人申請,研究院分級審批后同意可駕駛公司公車。

第三條研究院安委會審批院本部管理人員以及下屬公司納入院中層管理人員(包括各專業所、項目部、材料公司正副職)公車準駕資格,檢測公司辦公室審批各專業所、材料公司其他人員的公車準駕資格,巖土公司安全部(院安全管理部)審批各項目部其他人員的公車準駕資格。所有申請人都要通過司機班(安全行車組)的駕駛技術考核,由司機班長簽具意見經各審批部門同意后匯總到院安全管理部備案。

第四條非職業汽車駕駛員在機動車駕駛證丟失、損毀、超過有效期或者被依法扣留、暫扣期間以及記分達到12分的,不得再駕駛公車。

第三章管理辦法

第五條非職業汽車駕駛員必須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實施條例》,服從單位司機班的安全管理,參加司機班的安全學習和年度審核工作,有關部門、司機班應對非職業汽車駕駛員安全學習情況進行記錄。

第六條非職業汽車駕駛員駕車一般僅限于市區、施工現場范圍內作短途行駛,長途及高速公路應由職業司機駕駛。

第七條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患有妨礙安全駕駛機動車的疾病,或者過度疲勞影響安全駕駛的人員不得駕駛單位公車。

第八條駕駛車輛期間,禁止進行撥打、接聽手持電話、觀看電視視頻等妨礙安全駕駛的行為。

第九條駕駛公車時不得超過公路限速標志標明的最高時速,在沒有限速標志的路段,應當保持安全車速。

夜間行駛或者在容易發生危險的路段行駛,以及遇有沙塵、冰雹、雨、雪、霧、結冰等氣象條件時,應當降低行駛速度。并不得有故意遮擋、污損機動車號牌的行為。

第十條不得將公車交由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暫扣以及未取得公司安委會批準的《非職業汽車駕駛員準駕資格》的人駕駛,不允許公車私用。

第四章獎懲辦法

第十一條非職業汽車駕駛員不參與單位職業駕駛員安全行車里程獎勵。

第十二條非職業汽車駕駛員因駕駛公車而發生交通事故,除公安機關處理外,公司內部按照《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交通安全獎懲規定》(四航安字[2009]821號)規定進行處理。

第十三條非職業汽車駕駛員酒后駕駛公車的,一經發現或查實,取消其駕駛公車資格。

第十四條非職業汽車駕駛員未經批準駕駛本單位公車而發生交通事故的,須賠償事故全部損失;同時研究院還將追究該車輛保管者的責任。

第十五條非職業汽車駕駛員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將納入公司安全生產管理考核范圍,公司根據事故性質及等級,參照《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責任實施細則》給予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進行相應處罰。

第五章附則

第十六條本《規定》由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管理部負責解釋。

第十七條本《規定》自發文之日起施行,原《非職業汽車駕駛員安全管理規定》(四航安字〔1999〕第254號)同時廢止。

篇3:港口安全職業資格證培訓認證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加強全區安全職業資格證培訓認證管理,規范培訓機構的培訓工作,提高培訓質量和從業人員素質,防范事故,減輕職業危害,根據《安全生產法》、《勞動法》和職業資格鑒定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政府機構轉變職能的要求,結合本區實際,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職業資格是指對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技術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職業資格包括從業資格和執業資格。從業資格是指從事某一專業(工種)學識、技術和能力的起點標準。執業資格是指政府對某些責任較大,社會通用性強,關系公共利益的專業(工種)學識、技術和能力的必備標準。

第三條職業資格證是國家對申請人專業(工種)學識、技術、能力的認可,是求職、任職、獨立開業和單位錄用的主要依據。本制度所稱的職業資格證是指:特種作業(電工作業、焊工作業、起重機械作業、企業內機動車駕駛、登高架設作業、鍋爐作業、壓力容器操作、制冷作業、爆破作業、礦山通風作業、礦山排水作業)人員操作證、汽車駕駛證、農機駕駛證、礦山企業廠礦長(經理)資格證、礦山企業安全管理人員資格證、危險化學品管理人員資格證、建筑企業三類人員(公司負責人、項目經理、專職安全員)考核合格證、導游證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省政府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條職業資格證培訓工作實行統一規劃、歸口管理、分級實施、分類指導、教考分離的原則,在行業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由具有資質的職業培訓中介機構負責實施;職業資格發證機關不得從事職業資格培訓活動。

第五條職業資格證培訓機構從事培訓活動,必須按規定取得相應的資質證書,方可進行培訓;職業資格發證機關應當對職業資格培訓機構的培訓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第六條職業資格證培訓機構的培訓內容,必須嚴格遵守各類證書的培訓大綱和教學內容,培訓時間要求等規定,不得擅自降低標準。

第七條職業資格證的考核、鑒定堅持“統一標準、教考分離、嚴格認證”的原則,由行業主管部門按有關規定嚴格執行。

第八條各考核、認證部門要建立健全規范的考核程序、考核標準,建立考核的試題庫,在考核時隨機抽取試卷。考核結束后,統一閱卷,公布考核成績。保證考核的公正、公平。

第九條接受職業資格證培訓的人員經考核合格的,由考核部門頒發相應證書;并按照職業資格證審核規定,接受職業任職繼續培訓。

第十條嚴格從業人員職業資格的認證和準入。對本制度第三條所列職業資格證對應從業人員,必須實行“持證上崗”;未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不得從事本工種或本崗位作業。

第十一條職業資格證的檔案管理。

培訓機構應當將培訓計劃、培訓通知、課程安排、培訓總結、教學評估表、學員檔案、考核審批表(學員資料)、考核申請表等資料存檔。

考核、發證部門應當將培訓計劃及審批意見、考核申請表、考核委托書、試卷、發證審批表、證書登記表等資料存檔。

監察、審計、財政等部門應按相關規定對此項工作進行專項檢查。

第十二條職業資格證培訓、考核、發證機構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循私舞弊的,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三條職業資格證培訓、考核、發證機構未按照有關規定認真履職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給予警告,并視情節輕重給予依法處罰。

第十四條區經貿局、交通局、安監局、建設局、國土資源局、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農業局、旅游局、工商分局(個協)、公安分局、交警大隊等法律法規規定負有職業資格證考核、認證職責的部門,應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和本制度要求,制定出各自負責的職業資格證培訓、考核、認證的具體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