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住宅項目重大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住宅項目重大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2024-07-11 閱讀 3969

住宅工程項目重大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為了加強對潛在事故事件或緊急情況的響應,做好重大事故事件發生后的組織領導和協調處理,使搶險、救災、救助工作能有序、高效地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避免事故災害的生產經營,結合工程公司實際,特制定應急處理預案。

一、潛在事故隱患和重大事故類別

(一)潛在隱患

1、自然災害:地震、狂風暴雨、大雪天、洪災。

2、施工現場:土方、井樁、腳手架工程、洞口臨邊作業、模板工程、鋼筋工程、砼澆注、施工臨時用電、施工機械、車輛運輸、垂直運輸、中毒、中暑、火災、爆炸等。

3、其他:突發性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淹溺等其他傷害案件。

(二)重大事故類別

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機械傷害、車輛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爆炸(鍋爐、容器)、坍塌、中毒和窒息、其他傷害。

二、應急預案的機構設置

1、重大事故的應急搶險工作實行公司行政領導統一組織指揮,項目經理和機關科室負責人牽頭負責的原則。

2、重大事故的應急搶險救災成立指揮部,一把手擔任總指揮,生產副經理和項目經理任副總指揮,成員由項目部人員和相關科室負責人組成。

3、事故應急總指揮部設在安全科,應急處理按事故類別劃分管理,歸口領導,小組牽頭,協同項目部成立的搶險救災領導小組搞好事故應急處理。

4、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搶險隊的組成:(略)

三、應急處理指揮部職責

1、組織工程公司各領導小組,項目部領導小組按應急預案要求,迅速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力爭將事故造成的損失降低最低限度。

2、根據事故發展狀態,統一部署應急預案的實施工作,調動各類機械設備、物資、人員做好搶救工作。

3、配合上級部門進行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并做好穩定企業生產秩序和傷亡人員的善后及安撫工作。

四、應急領導小組、搶險隊職責

1、服從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和指揮,迅速開展搶險救災工作,防止事故、事件的擴大和人員傷亡的增加。

2、做好傷害人員的救助和集體財產的保護。

3、保護好事故現場,為事故調查取證提供依據。

五、重大事故的報告和現場保護

1、重大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直接和逐級將事故情況報告工程公司負責人和歸口管理的科室負責人。

2、工程公司負責人和科室負責人接到重大事故報告后,一是迅速派人趕赴現場,對事故現場進行初步的勘察了解,掌握事故情況,保護好事故現場,組織進行搶救;二是將了解、掌握的情況立即報告工程公司負責人或上級主管部門、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和工會、行業管理部門;三是在必要時將事故通報,求助于當地駐軍、武警、公安、消防、醫院等部門的支援。

3、在24小時內,寫出事故報告。○1事故發生單位、時間、地點。○2事故發生的簡要經過、人員傷亡情況損失。○3事故發生的初步原因判斷。○4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現場控制情況。

4、事故發生后要做好現場保護,進行標識,為上級部門的勘察、取證、拍照、繪制現場平面布置圖,原因分析提供依據。

六、應急處理預案

1、在工程公司建筑施工現場發生的高墜、物打、觸電、機械傷害、坍塌、中毒、中暑等傷亡事故,由工程公司生產科牽頭,事故項目部負責組織實施。

2、火災、爆炸、淹溺等傷害事故,由經濟保衛科牽頭,事故項目部負責組織實施。

3、自然災害事故由辦公室牽頭,機關各部室、項目部負責組織實施。

4、突發性的刑事、治安案件,由辦公室、經濟保衛科負責組織實施。

七、重大事故的預防控制

1、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和群治制度。

2、嚴格遵守執行公司各項規章制度,管理細則,消防制度,防范措施。

3、加大管理力度,實行領導干部預案值班制度,值班電話:○1安全生產科:○2辦公室:○3保衛科:

4、做好搶險救災物資儲備和人員的組織落實。

八、具體的緊急情況發生后應急措施

(一)火災:

1、發生火災情況后,發現人及時向項目部匯報并積極進行搶救。

2、項目部接到匯報后:

1)積極組織現場人員救火。

2)打"119"報警,報警時說清地點、勢態、電話號碼等。

3)立即組織保安人員疏散人員和保護現場。

4)逐級向上報告和向社會求救。

5)疏通救火通道。

6)將受傷人員就地搶救和就近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3、火災發生后,應據實填寫《事故記錄報告》。

4、火災事故后按"四不放過"原則進行處理。

(二)狂風、暴雨、大雪天

1、遇有6級以上大風和日降雪為50mm以上惡劣天氣應停止室外作業,停止塔機與垂直運輸作業。

2、遇有惡劣天氣還應做好下列工作:

1)做好現場排水。

2)加強現場臨時設施和設備的防護。

3)原材料,構件和調和設備應入室或做好防雨、防潮、防裂、防塌四防措施。

4)地基與基礎工程應做好截水、擋水工作、嚴防雨水倒灌。

5)砌筑工程擋土墻,獨立墻應設臨時的支撐。

6)結構吊裝應停止作業并應做好基礎處理使吊裝物堆放可靠安全。

7)遇惡劣天氣應做好檢查記錄,并記錄上述工作安排與落實情況。

(三)突然停電

1、因各種外界未預知因素遇到突然停電情況應做好下列工作。

1)檢查各用電設備工作狀態,并立即切斷所有工作設備電源。

2)塔吊吊物在空中突然停電,應設安全警戒線并設法使起重物落地。

3)向現場作業人員說明原因和需要做的彌補工作。

2、遇有突然停電情況必須作好記錄。

(四)中毒、中暑及各類人員傷害。

1、凡遇有中毒、中暑及各類人員傷亡情況,立即用現場急救器材,現場急救撥打120急救電話,并送往就近醫院搶救治療。

2、遇有人員傷害事故,休息一天以上的,應寫出事故報告上報公司工程管理部備案。

(五)坍塌

1、施工現場出現任何情況坍塌,必須及

時向項目部匯報,并設法控制情況繼續發展。

2、項目部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人員排除險情,有人員傷害的,應組織緊急搶救。

3、無論何種情況,項目部都必須及時有效控制事態發展,并逐級上報,填寫《事故記錄報告》

九、重大事故急救知識

(一)如何包扎傷口

所有開放性傷口,在搶救時應立即用急救包或無菌敷料妥善包扎,以達到止血、保護傷口、防止再受污染、避免外界對傷口的刺激和減少疼痛的目的。

包扎時注意事項

1、包扎前,先將衣服解開,充分暴露傷口,盡快進行包扎。傷口上或其周圍不用磺胺粉等藥物。

2、敷料接觸傷口的一面,必須保持無菌,包扎范圍應遮蓋傷口周圍皮膚約5~10cm以上。

3、表淺易取的異物可小心取出,已嵌入組織的異物或外露的骨片不可勉強摘除,以免加重污染和出血。

4、脫出于傷口外的內臟組織,禁止送回,應用敷料敷蓋、保護脫出的內臟,再用較厚的敷料(或干凈的飯碗罩住)圍在脫出的內臟周圍,然后包扎。

5、包扎時必須動作輕柔,不增加損傷,不可過緊,以免妨礙血運,也不能過松,以免滑脫,打結時要避開傷口。

6、對骨折或關節病員,負扎后應加用固定器材。

7、較大較深的出血傷口,可先用急救包或敷料填塞,再加壓包扎,及時送就近的醫院處理。

(二)、高空墜落的搶救

1、首先了解高空墜落的高度,及時檢查病人的呼吸、血壓、脈搏、瞳孔等情況。

2、盡可能讓病人平臥,如有口內血塊,立即清除;如有呼吸、心跳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胸外按壓術。

3、如有傷肢出血,立即將衣服剪開進行止血,采取加壓包扎止血和止血帶止血。

4、對骨折的病人不要勉強整復,采取就地取材,用小木板稍加固定,如骨折斷端有穿破皮膚血管、神經的危險時,可小心順勢自傷肢端稍加固定。

5凡疑有脊椎、脊髓損傷的傷員,搬運必須非常謹慎,要求動作一致、平抬平放,絕不可使頸部或軀干彎曲和扭轉,輕輕地將傷員移上擔架,用衣物等固定,及時送醫院救治,擔架以木板為好。

(三)、中暑的預防措施

中暑是在高溫環境里工作,由于外界氣溫過高或在強烈陽光下直接曝曬過久,如預防不周引起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出現一系列癥狀稱為中暑。

臨床表現

輕者病人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全身疲乏無力,出汗、四肢麻木、惡心等癥狀。

重者除上述癥狀外,病人體溫可達40℃以上,面色潮紅、胸悶、皮膚干燥及早期循環衰竭的表現(如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搏細連、血壓下降、暈倒、不省人事、驚厥、昏迷)。

搶救措施:

1、立即將病人搬入到陰涼通風處,平臥頭部抬高,松解衣扣。

2、頭頸部給予冷敷、扇風、涼水或酒精擦體,使體溫迅速下降,但病人出現虛脫(體溫降低)時不要冷敷。

3、若病人能飲水時,可給病人大量飲水,水內加少量食鹽或口服人丹、十滴水等;若不能飲水時,有條件可靜脈輸液。

4、重者積極送醫院治療。

(四)、觸電的防治措施

人體是一個導電體,觸電后電流通過人體可造成嚴重的全身損害和局部損傷,嚴重者可致心搏呼吸驟停。

救險:

1、在搶救電擊傷時,應分秒必爭,首先應迅速使傷員脫離電源。用不導電的物體(木棒、竹桿等)將電源挑開或立即關閉電門,切忌直接用手或導電物去推拉傷員,以免救護者自己觸電。

2、如呼吸停止,應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摩;即使已恢復正常心跳,還應嚴密觀察,防止再度停跳。

3、如有外傷、燒傷,應及時處理后,送就近醫院救治。

4、在進行上述處理的同時,應使全身及腦部降溫,有條件時輸液。

(五)、燒傷現場搶救措施

1、迅速脫離火源、撲滅火焰。衣服著火可以就地慢慢打滾,用水或其他物品(如雨衣、棉被等)覆蓋,也可以跳入附近水池或水坑中。原則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盡快隔絕空氣,停止燃燒。切忌奔跑呼叫或用手撲打火焰,以免加重頭面、呼吸道及雙手燒傷。

2、保護創面,如缺敷料,可用清潔衣服、被單等迅速包裹傷面,避免污染和加重創面損傷。創面不涂抹有色藥物、不挑破水泡,化學燒傷時盡量查明性質,應用大量清水沖洗或用可中和、消解化學因子的液體洗敷。

3、保持呼吸通暢,預防休克,口服或注射鎮痛劑,口服生理鹽水。

4、及時送就近醫院救治。

(六)、食物中毒的救治和預防措施

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了被細菌污染或有毒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1、預防:

(1)加強伙房衛生管理及衛生宣傳,搞好伙房衛生;保持食物清潔,防止食物污染,嚴格執行衛生制度。

(2)炊事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3)不吃變質腐敗食物,防止食物污染與細菌繁殖。

(4)食物,尤其是肉類,要充分加熱,徹底燒熟。

(5)盡量避免吃剩菜剩飯,夏秋季氣溫高,熟食不宜久放,以免變壞。

(6)做好防蠅、防鼠設施。

(7)生、熟菜,板、刀和容器要分開,按時消毒、清洗。

2、搶救原則

(1)發生食物中毒后,應立即向上級衛生部門報告。

(2)事發單位還應保護好現場及剩余、可疑食品,保留病人的嘔吐和及糞便,協助食品衛生監督機構作好調查工作。

(3)對病人迅速采取措施,爭取時間在中毒初期催吐,用手指、牙刷柄輕探咽后壁引起嘔吐后,服大量淡鹽水、溫茶水,有條件可皮下注射催吐藥,采用導瀉或者解毒的方法。

(4)病情較重者,立即送醫院救治。

十、應急處理預案組織機構圖

篇2: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應急預案)管理,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增強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等有關法規、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擔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以下簡稱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的應急預案編制、評審、發布、備案、培訓、演練、評估和修訂等工作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應急預案管理應當遵循綜合協調、分級負責、屬地為主、企地銜接、動態管理的原則。

第四條應急預案應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上級預案的規定,符合工作實際和工程項目實際情況。

第二章預案編制和內容

第五條應急預案體系包括綜合應急預案、工程項目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

建設主管部門應當編制本部門綜合應急預案;

建設單位應當編制本單位綜合應急預案,并按照影響工程周邊環境事故類別編制工程項目應急預案;

施工單位應當編制所承擔工程項目的綜合應急預案,并按工程事故、影響周邊環境事故類別編制工程項目應急預案,同時制定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第六條各類應急預案編制內容各有側重。

綜合應急預案是對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事故應對工作的總體安排。主要規定工作原則、組織機構、預案體系、事故分級、監測預警、應急處置、應急保障、培訓、演練與評估等,是應對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各類質量安全事故的綜合性文件。

工程項目應急預案是指針對某一類型或某幾種類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事故而預先制定的工作方案。主要規定應急響應責任人、風險防范和監測、信息報告、預警響應、應急處置、人員疏散組織和路線、可調用或可請求援助的應急資源情況以及實施步驟等,體現自救互救、信息報告和先期處置特點。

現場處置方案是指針對某一特定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事故現場處置工作而預先制定的方案。主要規定現場應急處置程序、技術措施及實施步驟。側重于細化企業先期處置,明確并落實生產現場帶班人員、班組長和調度人員直接處置權和指揮權;嚴格遵守安全規程,科學組織有效施救,確保救援人員安全,并強化救援現場管理。現場處置方案是工程項目應急預案的技術支持性文件。

第七條編制應急預案應當在開展風險評估、應急資源調查和能力評估的基礎上進行。質量安全風險類別見附件。

第八條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編制的應急預案應當相互銜接,并與所涉及的其他部門和單位應急預案相銜接。

第九條應急組織機構、應急救援隊伍、應急裝備物資儲備清單、應急集結路線圖等應急資源信息應當及時更新,確保信息準確有效。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可根據實際需要建立應急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應急資源信息的及時更新與管理。

第三章預案評審和發布

第十條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對各自編制的綜合應急預案組織評審。工程項目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可視情況組織評審。

第十一條評審人員應當包括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安全生產或應急管理方面的專家,預案涉及的其他部門和單位相關人員。

評審人員與應急預案編制單位不得存在隸屬關系。

第十二條評審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應急預案是否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等,是否與有關應急預案進行了銜接;

(二)主體內容是否完備,組織體系是否科學合理;責任分工是否合理明確;

(三)風險評估及防范措施是否具有針對性;

(四)響應級別設計是否合理,應對措施是否具體簡明、管用可行;

(五)應急保障資源是否完備,應急保障措施是否可行。

評審后應形成書面評審意見。

第十三條應急預案發布前,編制單位應當征求預案涉及的其他部門和單位意見。

第十四條應急預案應經編制單位主要負責人或分管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質量安全的負責人審批。審批方式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第十五條應急預案發布后,編制單位應當將預案送達預案涉及的其他部門和單位。

第四章預案備案

第十六條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當在綜合應急預案印發后20個工作日內,向有關單位備案。

(一)建設主管部門綜合應急預案報送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二)建設單位綜合應急預案報送建設主管部門備案;

(三)施工單位綜合應急預案報送工程所在地建設主管部門和建設單位備案。

第十七條應急預案備案時,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應急預案文本及電子文檔;

(三)應急預案評審意見。

第五章演練和培訓

第十八條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當建立應急演練制度,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實戰演練、桌面推演等方式,組織開展聯動性強、形式多樣、節約高效的應急演練。

第十九條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制定應急預案演練計劃,結合實際情況定期組織預案演練。建設主管部門每3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應急預案演練;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有針對性地經常組織開展應急演練,每年至少組織一次,視情況可加大演練頻次。

第二十條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對應急預案演練進行評估,并針對演練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對應急預案提出修訂意見。評估和修訂意見應當有書面記錄,并及時存檔。

鼓勵委托第三方進行演練評估。

第二十一條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定期開展應急預案和相關知識的培訓,至少每年組織一次,并留存培訓記錄。應急預案培訓應覆蓋預案所涉及的相關單位和人員。建設主管部門應當監督檢查培訓開展情況。

第六章評估和修訂

第二十二條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當建立定期評估制度,分析評價預案內容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實現應急預案的動態優化和科學規范管理。

第二十三條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當修訂預案,修訂情況應有記錄并歸檔。

(一)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標準、上位預案中的有關規定發生變化的;

(二)應急指揮機構、主要負責人及其職責發生調整的;

(三)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規模發生較大變化的;

(四)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質量安全風險發生較大變化的;

(五)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設計方案、施工工法等發生較大變化的;

(六)在事故應對和應急演練中發現重大問題,需要作出調整的;

(七)應急預案編制單位認為應當修訂的其他情況。

第二十四條對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應急處置程序、主要處置措施、分類分級標準等重要內容進行修訂的,應當按本辦法規定進行評審和備案。

第七章人力和經費保障

第二十五條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要指定專門機構和人員負責應急預案的編制、評審、備案、培訓、演練、評估和修訂等工作。

第二十六條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應將應急預案編制、評審、培訓、演練、評估和修訂等工作所需經費納入預算,統籌安排;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應按照預案要求落實相應的應急物資、裝備及隊伍,保證相應費用的投入。確保專款專用,不得挪用。

第八章附則

第二十七條縣級以上建設主管部門可以依據本辦法的規定,結合本部門實際制定實施細則。

第二十八條本辦法由住房城鄉建設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九條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附件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質量安全風險類別

一、工程施工風險

(一)明挖法施工風險

主要從工程及水文地質、圍護結構施工、基坑降水、支撐架設及拆除、土方開挖、主體結構施工等進行風險分析。重點分析永久結構、圍護結構(圍護樁、連續墻等)、邊坡、支撐構件(錨索、圍檁、鋼支撐)、模板支架的穩定性,以及基坑進水、基底隆起的風險。

(二)盾構法施工風險

主要從工程及水文地質、盾構吊裝、盾構始發和到達、盾構開倉及換刀、管片拼裝、電瓶車運輸、聯絡通道施工等進行風險分析。重點分析進出洞土體的穩定性、開倉過程中土體穩定性及有害氣體、盾構進水的風險。

(三)礦山法施工風險

主要從工程及水文地質、豎井開挖、隧道開挖、爆破作業、聯絡通道施工、初支及二襯結構施工等進行風險分析。重點分析冒頂、片幫、涌水、模板支架坍塌的風險。

(四)高架段施工風險

主要從工程及水文地質、基礎施工、墩身施工、架橋機架設作業、橋面鋪裝作業、預應力張拉等進行風險分析。重點分析模板支架穩定性。

(五)軌行區及機電安裝施工風險

主要分析軌行區吊裝、鋪軌、安裝、裝修等作業以及機電設備吊裝、運輸及安裝調試作業的操作風險。

(六)其他施工風險

主要分析工程施工過程中(含施工前場地“三通一平”及房屋拆遷、管線拆改遷、臨時建筑物搭建、臨時電路架設等前期工作)可能造成設備傾覆、起重傷害、機械傷害、觸電、腳手架垮塌、物體打擊、高空墜落、火災、車輛傷害、爆炸傷害(鍋爐、容器、瓦斯、炸藥)等風險。

二、自然環境與周邊環境風險

(一)自然環境風險

主要包括:天氣災害風險、地震災害風險、地質災害風險以及河湖海洋災害風險等。

(二)周邊環境風險

主要包括:工程鄰近的建(構)筑物、地下管線、橋梁、隧道、道路、軌道交通設施等風險。

篇3:港口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有效處置安全生產事故,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根據《安全生產法》,結合本區實際,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所稱的應急預案,系指安全生產事故預案。應急預案管理應按照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監督、指導應急預案的制定、培訓、演練和宣傳教育等工作,協調相關應急預案的銜接關系,對應急預案所涉及的資源和保障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三條應急預案必須經制定單位組織論證和審查,并經實施應急預案有關單位認可,由制定單位發布,印送與應急預案實施有關的單位。

生產經營單位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1)應急預案的適用范圍;(2)事故可能發生的地點和可能造成的后果;(3)事故應急救援的組織機構及其組成單位、組成人員、職責分工;(4)事故報告的程序、方式和內容;(5)發現事故征兆或事故發生后應當采取的行動和措施;(6)事故應急救援(包括事故傷員救治)資源信息,包括隊伍、裝備、物資、專家等有關信息的情況;(7)事故報告及應急救援有關的具體通信聯系方式;(8)相關的保障措施;(9)與相關應急預案的銜接關系;(10)應急預案管理的措施和要求。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報送上一級政府及其安監部門備案;政府各部門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報送同級人民政府及其安監部門備案。

第五條生產經營單位所屬各級單位都應當針對本單位可能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制定應急預案和有關作業崗位的應急措施。生產經營單位所屬單位和部門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報經上一級管理單位審查。

礦山、建筑施工單位和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生產、經營、儲運單位的應急預案,以及生產經營單位涉及重大危險源的應急預案,應當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報安全監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生產經營單位涉及輻射、城市公用事業、道路交通、火災、鐵路、民航、水上交通、漁業船舶水上安全以及特種設備、電網安全等事故的應急預案,依據有關規定報有關部門備案,并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抄報安全監管部門。

第六條應急預案制定單位應當對與實施應急預案有關的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使其熟悉相關的職責、程序,對本單位其他人員和相關群眾進行培訓和宣傳教育,使其掌握事故發生后應當采取的自救和救援行動;生產經營單位還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崗位應急措施的培訓;應急預案所涉及的有關單位對應急預案中明確的與其相關的職責應當組織落實。

第七條應急預案在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適用范圍、條件,有關應急資源情況,以及與相關預案的銜接關系等發生變化時,或發現存在問題時,應當及時修訂。

第八條應急預案的演練與實施。各級人民政府應根據轄區內安全生產工作重點領域的具體情況和需要,組織開展應急預案的演練;高危行業、人員密集場所等生產經營單位,每年應組織一次應急預案演練,其他生產經營單位要結合各自安全生產工作的特點,開展針對性的應急預案演練工作。

一旦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或其他突發事件,應按照“分級、屬地”的原則,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規范、迅速、有效地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種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