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腳手架工程安全提示

腳手架工程安全提示

2024-07-11 閱讀 8218

腳手架安全提示

安全使用腳手架-使用者必須:

1.保證安全使用腳手架,未經授權,不得改動;

2.報告腳手架的缺陷問題及未經授權的改動;

3.不再需要腳手架、可以進行拆除時,通知有關人員。

腳手架由專業人員進行檢查并記錄:

1.在工作方完成腳手架搭建的作業許可證“關閉”前檢查驗收;

2.驗收后,至少每七天檢查一次;

3.凡遇可能影響到結構完整性的惡劣天氣變化后,在使用前檢查;

4.凡作了可能影響到結構完整性的重大改動后,在使用前檢查

辨認腳手架結構的狀況

標示卡

在腳手架各進出點的醒目位置掛著一標示卡,顯示該腳手架的狀況是否可用,如果可用,卡的背面則顯示最近檢查合格的日期及檢查人員的簽名(檢查有效期7天)。

標示卡顯示

1.綠色面:腳手架完整

黃色面:檢查日期

2.當沒有標示卡片插在卡固定器里,則自動顯示

紅色:不要使用

在CSPC,標示卡顯示狀態僅為綠色或紅色,如綠色,腳手架使用者在使用前必須查看其檢查日期是否在有效期內

篇2:崗位安全風險提示卡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認真貫徹落實《集通鐵路集團公司安全風險管理辦法》(內集鐵安監〔2012〕148號)及《車輛系統安全風險管理實施細則(試行)》文件的要求,規范細化我段各崗位干部、職工的安全風險管理工作,確保從業人員在作業、人身、設備操作的安全,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安全風險卡管理是指對全體干部、職工在安全風險管理中所從事的職務、安全職責、安全風險點、卡控措施等內容,通過一崗一卡的方式進行統一管理,達到“上崗必持風險卡,持卡必知風險點,在崗必落實措施”的要求。

第三條各部門、各車間必須牢固樹立安全風險管理理念,把安全風險管理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全面落實安全風險卡管理各項要求及措施,切實履行安全風險的職責,確保各項安全作業有序可控。

第二章安全風險卡適用的范圍

第四條安全風險卡適用于全段所有在職的干部、職工。

第五條安全風險卡使用總體分為二類,并使用顏色管理,具體為:直接從事客貨車、檢修、運用、設備檢查維修、動態監測設備檢修、運用相關安全生產的一線職工,采用黃色卡片管理;從事生產管理崗位的干部職工(工長及以上管理人員),采用藍色卡片管理。

第三章安全風險卡的管理要求

第六條安全風險卡由安全科負責日常的管理與發放,各科室、車間所有在職干部、職工必須持卡上崗。

第七條安全風險卡制做由安全科負責,格式及相關內容由安全科負責制定。第一次發放后,風險卡由本人負責妥善保管并佩戴上崗,丟失后及時報車間、科室補充,成本由個人承擔。

第八條安全風險卡要建立段、車間兩級檔案管理。段級安全風險卡管理由安全科負責,對所有在職干部、職工分別建立電子卡、簿、賬冊;各車間由安全員負責建立車間所有在職干部、職工的安全風險卡,并分別建立電子卡、簿、賬冊。

第九條安全風險卡要與干部、職工相關人事調動一并執行,做到“卡到人事令到”,卡不到人事調動令不能下發。段內各車間、科室職工發生人事調動時,勞人科要先將調動信息通知安全科,安全科將段級安全卡信息調整后,反饋至勞人科及相關車間,再進行人事調整,并下發人事調整令。

第十條安全風險卡中各職干部、職工的安全風險點、卡控措施的考試由職工教育科負責。在“風險卡”下發后,由職工教育科負責對全體干部、職工進行一次“風險卡”內容的考試,考試必須達到100分,記錄在案并存檔管理,不合格不準上崗。

第四章安全風險卡的相關內容

第十一條安全風險卡相關內容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安全崗位相關基礎資料,分別為人員照片、姓名、所在車間(科室)、工種(職務)、年齡、參加工作時間、從事本崗時間、是否黨員等信息;二是安全風險點及相關措施內容。格式可參照(附件1)相關內容。

第十二條安全風險點內容分為干部及職工兩部分:一是管理崗位風險卡項點:專業技術干部可參照安全管理職責相關內容,根據風險辨識形成的風險數據庫確定本崗位的風險點,并制定相關卡控、預防措施;二是工人崗位風險卡項點點:按照崗位作業內容中所涉及的風險項點,根據風險辨識形成的風險數據庫確定在本崗作業中最關鍵的作業環節,最容易出現人身、行車、質量安全問題的關鍵點,并制定相關的卡控、預防措施。

第十三條安全風險卡內相關各崗位的風險點及卡控措施,要直擊安全關鍵環節,每個崗位的關鍵點要精,措施要得利,確保每個職工對措施人人知曉,條條落實。

第十四條干部、職工違反安全風險卡制定的相關內容,將按照《集團公司安全風險問題庫》有關辦法予以對應處理、考核。

第五章附則

第十五條本辦法適用于段管內各科室、生產車間。

第十六條本辦法由安全科負責解釋。

第十七條本辦法自2012年6月30日起施行。

篇3:安全生產預警提示制度

第一條為了加強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預防特定時限內突發的生產安全事故及其他傷亡事故,提高應急救援能力,降低生命和財產損失,根據建設部《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導則》,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在建筑工程的特定時限內,需要制定有針對性的安全防護措施對建筑施工企業、施工現場進行預警提示的,適用本制度。特定時限是指撝卮蠼諶鍘⒅匾嵋欏⑻厥餳窘凇⒍窳猶炱嚼礎⑹┕じ叻迤謚暗。

重大節日,是指五一、十一、元旦、春節。

重要會議,是指國家和省黨代會、人民代表大會、政治協商會議等。

特殊季節,是指冬季、雨季、高溫季節。

惡劣天氣,是指大風、大雨、大雪、冰雹、泥石流、地震等天氣。

各地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自行確定其他時段為特定時限。

第三條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建立預警提示領導小組,加強預警領導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分管建設安全的主要負責人擔任,副組長由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安全監督機構(安全站、安全科)負責人擔任,成員由各相關部門負責人擔任;領導小組人員要保持24小時通訊聯絡暢通;預警提示領導小組組成要對社會公布。

第四條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作好預警提示的基礎工作。及時了解、收集上級有關政策、文件精神,搜集、整理有關天氣、氣象、地質、水文、工程建設等方面情報。

第五條在上述特定時限內,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按照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要求,制定有針對性的預警提示措施,并以網絡、書面文件、電話或其他方式及時通知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施工現場。

第六條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將特定時限的安全生產做為監管重點,在日常安全監督檢查的基礎上,增加檢查的數量、頻率,確保預警提示制度有效執行。省級建設主管部門及時檢查市地(縣)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預警提示制度建立情況,抽查企業、施工現場預警提示措施執行情況;市地建設主管部門要及時檢查企業、施工現場預警提示措施的執行情況。

第七條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督促企業完善企業、現場二級應急預案,建立應急救援隊伍,配備應急救援設備設施,定期組織演練。

第八條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督促企業將應急救援知識作為安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

第九條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檢查中發現沒有按預警提示措施進行現場防護的,應及時糾正,并按有關法律法規依法處罰,同時將受處罰的企業名單在網絡或其他媒體公示,記入企業不良信用檔案;發現應急預案不完善,無應急救援隊伍、設施、設備、器材,未及時演練等,視降低了安全條件,并按《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