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預警提示制度
第一條為了加強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預防特定時限內突發的生產安全事故及其他傷亡事故,提高應急救援能力,降低生命和財產損失,根據建設部《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導則》,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在建筑工程的特定時限內,需要制定有針對性的安全防護措施對建筑施工企業、施工現場進行預警提示的,適用本制度。特定時限是指撝卮蠼諶鍘⒅匾嵋欏⑻厥餳窘凇⒍窳猶炱嚼礎⑹┕じ叻迤謚暗。
重大節日,是指五一、十一、元旦、春節。
重要會議,是指國家和省黨代會、人民代表大會、政治協商會議等。
特殊季節,是指冬季、雨季、高溫季節。
惡劣天氣,是指大風、大雨、大雪、冰雹、泥石流、地震等天氣。
各地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自行確定其他時段為特定時限。
第三條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建立預警提示領導小組,加強預警領導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分管建設安全的主要負責人擔任,副組長由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安全監督機構(安全站、安全科)負責人擔任,成員由各相關部門負責人擔任;領導小組人員要保持24小時通訊聯絡暢通;預警提示領導小組組成要對社會公布。
第四條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作好預警提示的基礎工作。及時了解、收集上級有關政策、文件精神,搜集、整理有關天氣、氣象、地質、水文、工程建設等方面情報。
第五條在上述特定時限內,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按照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要求,制定有針對性的預警提示措施,并以網絡、書面文件、電話或其他方式及時通知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施工現場。
第六條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將特定時限的安全生產做為監管重點,在日常安全監督檢查的基礎上,增加檢查的數量、頻率,確保預警提示制度有效執行。省級建設主管部門及時檢查市地(縣)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預警提示制度建立情況,抽查企業、施工現場預警提示措施執行情況;市地建設主管部門要及時檢查企業、施工現場預警提示措施的執行情況。
第七條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督促企業完善企業、現場二級應急預案,建立應急救援隊伍,配備應急救援設備設施,定期組織演練。
第八條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督促企業將應急救援知識作為安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
第九條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檢查中發現沒有按預警提示措施進行現場防護的,應及時糾正,并按有關法律法規依法處罰,同時將受處罰的企業名單在網絡或其他媒體公示,記入企業不良信用檔案;發現應急預案不完善,無應急救援隊伍、設施、設備、器材,未及時演練等,視降低了安全條件,并按《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理。
篇2:市醫院血液庫存動態預警制度
市級醫院血液庫存動態預警制度
第一條工作原則
在市衛生局的統一領導下,輸血科按照臨床供血實際情況及時發布血液庫存動態預警信息并嚴格按照臨床用血計劃和預告預警等級要求發放臨床用血,臨床科室要繼續做好臨床用血管理工作,保證臨床用血的科學合理。
第二條適用范圍
輸血科血液庫存動態預警適用于醫院臨床科室用血總量或某一血型庫存量低于相應天數的正常發血量或重大突發事件已經或可能影響臨床急救用血時。
第三條預告預警等級設置
擬設置3級預告預警等級,分別是:Ⅲ級(輕度緊缺)、Ⅱ級(中度緊缺)、Ⅰ級(嚴重緊缺),依次用黃色、橙色、紅色表示:Ⅲ級預告預警(黃色):輸血科血液的庫存總量或某一血型庫存量(含待檢血液)連續3天低于5個工作日正常發血量時;Ⅱ級預告預警(橙色):輸血科血液的庫存總量或某一血型庫存量(含待檢血液)連續2天低于4個工作日正常發血量或重大突發事件可能影響臨床急救用血時;Ⅰ級預告預警(紅色):輸血科血液庫存總量或某一血型庫存量(含待檢血液)低于3個工作日正常發血量或重大突發事件已經影響臨床急救用血時。
第四條動態預警階段發血標準
(一)Ⅲ級(黃色)預告預警:輸血科按臨床科室計劃用血量的70%發血;
(二)Ⅱ級(橙色)預告預警:輸血科按臨床科室計劃用血量的50%發血;
(三)Ⅰ級(紅色)預告預警:輸血科按臨床科室計劃用血量的30%發血;血液偏型緊缺時,另按照A型、B型、O型、AB型4種血型30%、30%、30%、10%的比例根據上述等級折算緊缺血型的發血量。對超過月度用血計劃的臨床科室,輸血科可以下調上述發血標準。
第五條動態預警的啟動、級別調整與終止
輸血科預計庫存接近動態預警臨界值或預期庫存將恢復正常時應當及時告知市血液管理辦公室,市血液管理辦公室將結合全市血液庫存量和當期采血趨勢決定啟動、調整級別及終止預告預警,并報市衛生局。
篇3:醫院抗菌藥物用量動態監測和超常預警制度
醫院抗菌藥物用量動態監測和超常預警制度
1.藥劑科應根據《**市人民醫院抗菌藥物目錄》和臨床需要,合理采購抗菌藥物,確保臨床供應。對使用量異常增長、每月使用量排名居前十名、頻繁超劑量使用、頻繁超適應癥使用、頻繁發生不良反應的抗菌藥物,藥劑科應及時報告院抗菌藥物管理工作小組。
2.信息科每月負責對抗菌藥物的使用金額和使用數量進行統計,列出全院使用金額與數量前十名的抗菌藥物名稱(包括藥品通用名和商品名)。處方點評小組負責統計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及使用強度、門診抗菌藥物處方比例。醫務科負責統計I類切口手術和介入治療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及使用時間。
3.抗菌藥物管理工作小組每月組織醫務科、藥劑科、感染管理科、感染科、行風辦等有關部門,對全院使用金額與數量前十名的抗菌藥物、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及使用強度、門診抗菌藥物處方比例、I類切口手術和介入治療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及使用時間和處方點評工作小組的處方點評結果進行分析,檢查全院抗菌藥物使用的合理性,分析用藥科室和個人是否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的規定和藥品說明書、《中國國家處方集(化學藥品與生物制品卷)》的要求,使用抗菌藥物。對使用量異常增長、每月使用量排名居前十名、頻繁超劑量使用、頻繁超適應癥使用、頻繁發生不良反應的抗菌藥物,分析其經銷商有無促銷行為等。并將其中重要的問題提交院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討論、審核。
4.醫院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定期對抗菌藥物管理工作小組上報的情況進行專項研究,對抗菌藥物使用合理的醫師予以表揚和獎勵,對不合理用藥的醫師予以批評和處罰。對臨床使用數量不正常的藥物,限定采購數量,必要時停止該藥在醫院的臨床使用;對嚴重違反抗菌藥物使用規定的行為要及時予以糾正,并與所在科室、醫療小組及個人的考核掛鉤。
5.對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實行超常預警、公示、通報制度。對不合理或異常使用抗菌藥物的科室或個人進行公示。把合理用藥作為全院醫師考核的重要指標,對違反處方、醫囑管理規定,收受回扣,無正當理由使用非醫保、非農保抗菌藥物的科室及個人,要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罰、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