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群地下管網地下地上設施保護措施
建筑群地下管網及地下地上的設施的保護措施
1、開工前,主動與業主取得聯系,了解有關地下管網、地下設施的分布情況,并探明其具體位置,做好標識,同時做好覆蓋、圍欄等保護措施。
2、根據地下管線、地下設施的資料,有針對性的編制分部分項工程實施施工方案。盡可能避免擾動工程施工與地下設施。
3、當工程施工必須擾動或有可能破壞到地下管線和地下設施時,必須根據有關資料,結合施工的實際要求,研究確定具體的加固、移位、改道等專題方案,報業主、監理審批,并嚴格按已批準的方案實施,確保地下管網、地下設施的安全。
4、在實施上述保護方案時,派專人進行不間斷監測,發現異常及時向業主及監理匯報,以便及時采取措施。
5、進入工程內的主要通道應搭設雙層鋼管防護棚進行保護。
6、土方開挖期間,如發現有地下古墓文物,及時向監理、業主報告,并停止開挖。采取護、包、蓋等措施,保護好開挖現場。設立警戒線,閑雜人員嚴禁靠近,等待有關文物主管部門處理。
7、嚴格按施工方案搭設腳手架,掛設安全網,做好施工洞口及臨邊的安全防護及外架的封閉工作,防止高處建筑施工過程中材料的墜落而造成對原有設施的破壞。
篇2:燃氣管網設施巡視檢查管理制度
為確保天然氣管線及設施的安全運行,及時發現消除燃氣管線運行中的隱患,防止天然氣管線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本規定。
本規定適用于所有天然氣中、低壓管線(帶氣運行、未帶氣建設)以及附屬設施(調壓站、調壓箱、閥門井、凝水缸等)的巡視檢查。
管線的管理監護單位必須安排專職人員對所管理的管線每天進行巡視檢查,并定期組織人員對管線設施進行維護保養,保證管線設施安全運行。
1.管道巡線隊負責已帶氣管線的管理監護;安全部負責已建成未帶氣管線的管理監護;
2.管線巡檢人員工作時必須按規定著裝,隨身攜帶巡檢隊所需的工具及儀器;
3.天然氣管線巡視檢查人員,必須掌握所巡視檢查范圍內天然氣管線及設施的準確位置、埋深、投運時間、運行狀況、技術參數、性能,同時了解管線周圍情況和天然氣用戶基本情況(用氣戶數、用氣量);
4.天然氣管網的推車巡視檢查每兩個月為一周期,巡檢人員在負責區域徒步用手推式檢測儀全線檢查一次,無法用手推式檢測儀檢測的管線用打釬法進行檢測,檢查天然氣管線的運行安全狀況;
5.天然氣管線巡視檢查人員對所管轄區域內的燃氣管線及設施每天進行一次檢查,對區域內的閥門井、凝水缸、放散點等用便攜式檢測儀進行檢測,對燃氣管線周圍的其它井,如通訊井、上水井、下水井等每周至少進行二次檢測。在雨季要定期打開閥門井檢查井內是否有積水,有積水者及時采取措施將水抽干,確保井內無積水。檢查管線及設施有無泄漏、塌陷、占壓、周邊施工等不安全因素,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解決,不能立即解決的采取有效措施后上報,同時認真做好記錄;
6.對用普通燃氣表的民用戶,要對戶內進行安全檢查和安全知識宣傳,對查出問題(泄漏、私自改管、接熱水器、啟封、盜氣、第二火源、軟管過長、軟管穿墻、管道上堆壓物品、未裝報警器、管道腐蝕等)的用戶進行安全知識講解并督促用戶立即整改,消除安全隱患,拒不整改者認真做好記錄并上報處理,IC卡燃氣表用戶每年至少進行二次管線及設施安全普查;
7.公福戶、工業用戶檢查人員每周至少檢查二次,檢查人員要仔細檢查天然氣管線、設施的運行情況,發現問題或隱患(泄漏、燃氣表運行狀況、盜氣、報警器狀況、管線腐蝕、管線狀況、短處增灶、漏氣、第二火源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控制處理,對拒不整改的用戶下發隱患整改通知單,認真做好記錄并上報公司有關部門;
8.巡視檢查人員要將每天巡查情況做好記錄,記錄要求內容具體、準確、完整、規范、清晰;
9.管線管理單位對巡視檢查人員所查報的問題立即進行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指定專人負責,限定時間對隱患整改。本單位不能立即解決的應立即上報總公司;
10.天然氣管線巡視檢查實行責任制,檢查人員對管轄區域內的管線設施負有安全運行責任,未按規定對本轄區域內管線及設施進行巡查者第一次警告,第二次下崗,造成嚴重后果者依法追究其責任;
11.巡視檢查人員未能在第一時間發現管轄區域內安全隱患(突發性除外)而由其他人發現的,未釀成任何后果者,給予巡檢人員罰款處罰并通報批評;對造成后果者據情節嚴重程度給予罰款100-500元罰款、待崗、下崗等行政處罰,事故嚴重者依法追究其責任,對第一時間發現管線及設施安全隱患者,給予100-500元獎勵;
12.對巡線人員發現問題上報后處理不及時的有關單位、部門、人員依據問題的情節輕重給予通報批評、罰款、待崗、下崗等行政處罰,嚴重者依法追究其責任;
13.天然氣管線突發事件的應急搶險按應急搶險預案的組織體系進行。
篇3:氧氣管網安全規定
1、供氧單位應根據生產計劃的安排,積極組織氧氣的穩定生產和安全輸送,確保用氧單位對氧氣的質量、壓力等參數的要求。
2、應加強氧氣的使用管理,用氧單位應合理使用,專管專用,要有專人負責管理,不得將壓力氧氣作為壓縮空氣使用。
3、從事氧氣管網操作,維護和檢修的人員,必須了解氧氣的性質,掌握管網流程,并經過管網安全技術和操作檢修規程的考試,合格后才能獨立工作。
4、管網安全保護裝置應齊全、可靠,并按規定定期檢驗、校定,發現缺損、失靈,立即上報監管,激動管理部門組織檢修、更換。
5、對管網進行較大作業時,必須事先作出作業方案(包括流程、方法、步驟、時間、范圍、責任者、監護人和確認制導),經有關部門批準方可進行。
6、各單位應對氧氣管網上的閥門按系統編號,并實行流程指示圖和操作牌制度,重要的閥門操作室應有人監護。
7、直徑大于70毫米的手動閥門,只有在閥門前后壓差小到0.3MPa以內才允許操作,縮小壓差方可能采用降壓、充氣或設置旁通閥等方法(放散閥除外).
8、氧氣閥門必須緩慢操作,手動操作時,操作人員要站在閥門的側面,非調壓閥門不允許作調壓閥門使用。
9、氧氣管道動火時,應對有在閥門進行檢查,并加盲板閥確認不漏,動火前用不含油干燥空氣或氮氣置換。取樣化驗合格后,并取得有關部門同意方可動火。
10、氧氣管道的接地裝置,每年雨季之前應檢查一次,確保完好,接地電阻應符合標準,并嚴格禁止利用管網設施搭設接地線。
11、氧氣管道在檢測或長期停用后,再使用時應徹底吹掃。
12、氧氣管道冬季發生凍結時,嚴禁用火烤。
13、主要氧氣管道每三年測壁厚一次,必要時,可作探傷檢查和強度試驗,鋼管道經強度核不合格時或有出現事故的可能時,應予以更換。
14、用戶不得濫接管道,新建、新接管道應正規設計,并經有關部門批準后方可施工,施工后,要經有關單位共同驗收才能交付使用。
15、各單位所轄氧氣管網應建立完善檔案,其內容包括:設計圖紙、驗收、投產資料,投產后檢查、試車、試壓等的記錄和鑒定意見。
16、氧氣管道實行色標管理,外表定為淺藍色,氧氣管道每三年至五年刷漆一次。
17、氧氣管理劃分,應以公司文件劃分界限為準進行管理,確保管網使用安全。
18、各單位在管網設施周圍進行建筑、架線及其它施工,應符合規范要求的安全距離。
19、各有關單位應定期對所轄氧氣管道設備的完好狀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反映,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