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地鐵工程明挖基坑施工方法

某地鐵工程明挖基坑施工方法

2024-07-11 閱讀 6511

地鐵工程明挖基坑施工方法

1、基坑開挖方案

1)某東路車站沿5號線線路方向基坑長184.7m,寬23.9與20.5mm,深16m;沿某宮路基坑長137.2m,寬38m,深16m。根據總體施工安排,本車站全部為明挖,沿5號線線路方向主體土方分五層開挖,從車站南北兩端向中心相對分層分段呈臺階式進行開挖;某支線方向向主體分四層開挖,從車站中心向東西兩端相對分層分段呈臺階式進行開挖;采用挖掘機、16T吊車配合施工,ZL50裝載機配合經防泄漏改裝的15T自卸汽車外運棄土。做好場地規劃,協調好垂直運輸與水平運輸的關系,合理調配運輸車輛,加強調度力量,保證場內、場外道路暢通,加快土方施工進度。詳見"某東路車站施工出碴方案示意圖"。

2)車站基坑開挖總體流程如下圖:

(1)5號線某東路車站基坑開挖總體流程

(2)某支線某東路車站基坑開挖總體流程

3)車站分層分段(臺階式)開挖方法

(1)五號線某東路站主體結構部分每節段開挖由下至上分五部分施工,見下圖:

(2)某支線某東路主體結構部分每節段開挖由下至上分四部分施工,見下圖:

某東路車站施工出碴方案示意圖

2、基坑降、排水及防止沉降的措施

車站基坑開挖過程中將穿越雜填土、粉質粘土、粘土、粉土等地層,其地下水較豐富。根據這種情況,為方便基坑開挖,擬采用大口井井點降低水位,并在基坑內外設置水位觀測井,做到隨時掌握水位變化情況。在降水期間對基坑外的地下管線及高大建筑,特別是建筑物基礎、行車地面等施行監測保護,及時反饋信息。

1)深井井點系統

(1)井管:采用Φ400/300毫米水泥礫石濾水管,井下部3m的濾水管外包一層40目/cm2尼龍網。

(2)水泵:采用QY-25型潛水電泵。

(3)大口井構造見"大口井構造示意圖"。

大口井構造示意圖

2)大口井布置及埋設

(1)大口井布置

根據本站5號線與某支線呈十字換乘的特點,擬在車站主體一期施工時設置3排井點,每排間距8~10m。在井位中心線距中柱中線3.5m處呈梅花型布置;車站主體二期施工時設置3排井點,間距9m,井位中心線距9/J軸4m。主體共設置井點39個。

井點深度為L=h+4.5m(h為對應井點里程處的基坑深度)井深總計617m。井點布置見"某東路車站主體施工降水大口井布置示意圖"。

(2)大口井埋設及洗井

大口井采用旋轉鉆機成孔、泥漿護壁,成孔直徑為750mm。井管沉放前先進行清孔,清孔采用吊筒反復上下提升洗孔。井管安放垂直,井管與孔壁間用粒徑3~7mm礫石填充作過濾層,井口下0.5m范圍內用粘土填充夯實,并設井蓋防護。安放水泵前,再進行一次清洗、濾井,沖除沉渣,保持濾網暢通。

潛水電泵吊入濾水層部位,潛水電機、電纜及接頭保證有可靠的絕緣,并配置保護控制開關。

(3)大口井井點施工順序(見下圖)

大口井井點布置圖

3)井點監測

沿基坑四周布設Φ100mm的降水觀測孔,利用電測水位儀、自測水位儀進行水位量測,其要求包括:

①降水開始前,所有抽水井、觀測井統一聯測靜止水位,統一編號,統一基準。

②選擇有典型代表性的一排觀測孔,從降水開始按抽水試驗觀測要求,進行水位觀測。

③根據水位變化情況與預測計算分析,及時發現問題,調整抽排系統,并與基坑其它巖土工程監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及時建議、確定采用的防治措施。

4)排水設施

從大口井中抽出的水,沿基坑四周排水溝匯集到沉淀池中,經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網。開挖到基坑底后,基坑底四周設水溝和集水井,匯集坑內積水,用潛水泵抽到基坑四周的排水溝,經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網。

5)降水施工技術保證措施

①降水施工方案經監理審批后實施,由專人負責抽水、觀測,做好觀測記錄,及時反饋信息。

②地面鉆孔前,探明孔位處確無地下管道、管線后鉆孔,否則調整井位。

③井管施工過程中,控制井徑、井深、井管配制、砂石料填筑、洗井、試抽五道工序的質量。

④按降水監測要求做好監測記錄,根據水位、水量變化情況及時采取調整措施。

⑤井點供電系統采用雙線路,防止中途停電或發生故障,影響排水。

6)為防止沉降等不良影響的施工措施

①加強對周圍地表及建筑物的沉降觀測,及時取得數據,保證安全施工。

②一旦發生水位觀測孔中的水位、水量變化異常、局部區域出現超降現象,立即采取措施,停止降水,必要時進行地下回灌。

③加強對附近管線的沉降觀測,及時取得數據,保證安全。

④發現周圍地表、建筑物和管線監測記錄有異常,立即進行分析,必要時停止降水,進行加固。

3、基坑土石方開挖方法

1)開挖順序

本車站基坑全部為明挖,由第二工程隊A、B兩組分區域完成。

(1)一期五號線車站基坑開挖分四層進行開挖,施工鉆孔灌注樁同時鉆設鋼格構柱樁孔,并施立鋼格構柱。第一層開挖至第一道鋼支撐底部,做砼導梁,架設第一道縱、橫支撐,第二層開挖至第二道鋼支撐底部,做砼導梁,架設第二道縱、橫支撐,第三層開挖至第三道鋼支撐底部,做砼導梁,架設第三道縱、橫支撐,再開挖至設計開挖線,其開挖順序如下圖所示:

(2)二期某支線車站基坑圍護采用"一樁一錨"的支護形式,錨桿噴射砼樁間墻施工見下圖:

整個車站開挖,從基坑周邊向中間開挖,以便于出土。一期工程由第二工程隊A組從南向北與第二工程隊B組從北向南施工隊,二期工程由第二工程隊A組施工某支線車站東側結構與第二工程隊B組施工某支線西側結構,詳見"某東路車站施工分段示意圖"。

2)基坑開挖方法

第一層土方開挖范圍是由地表開挖至第一道鋼支撐底,此層土石方開挖可根據現場情況,人工探明地下管線情況,采用PC-200挖掘機,直接裝土外運棄土。開挖線準確控制,以便于鋼支撐架設。此層開挖深度約為2.5~2.8m,可設1:1.5的邊坡開挖,開挖過程中及時按設計要求架設鋼支撐,并"見縫插針"地進行鉆孔樁樁間網噴回填,以加快施工進度、方便防水層施工。樁間回填采用75mm厚網噴C20砼并在其表面施作30mm厚防水砂漿找平層,以利于側墻防水卷材的鋪貼。

3)第一道鋼支撐以下基

坑土方開挖:

4)基坑開挖技術措施

(1)基坑開挖的準備工作

(1)按設計規定、技術標準、地質資料、周圍建筑物和地上、地下管線的詳細資料,嚴格細致的作好深基坑施工組織設計(包括周圍環境的監控措施)和施工工藝流程,對開挖中可能遇到的漏水及雨季洪水現象制定相應的應急措施并提前進行相關儲備。

(2)準備好出土、運輸機具,保證基坑開挖連續進行,連續出土,加快支撐安裝速度,減少對周圍地層的擾動。

(3)編制詳細的監測方案。預先作好監測點的布設、數據的測試及監測儀器的調試工作,使監測工作準備就緒。

(4)基坑周邊設置排水溝,保證地表水不流入基坑,基坑內設集水坑、水溝及井點,將地下滲水及井中抽出的水順利排到基坑外、場內沉淀池中。

(5)進一步探明開挖基坑內的地下管線情況,確認管線已全部改移完畢。

4、土石方開挖外運

車站主體土方量163902m3,施工高峰期日出土量約840m3,為了保持"市容"整潔,白天不進行土方外運,將土方臨時堆放于施工場地內,在夜間(22:00至次日5:00)集中裝車外運至棄土場。用ZL50裝載機裝土,15T自卸汽車運土。

為保證市內清潔,防止車輛漏、掉泥土,對運輸車斗進行改裝,一是車斗門保持嚴密,防止漏土;二是將車廂壁加高0.5m,裝土不超過車廂高度;三是對流塑狀泥土用專用泥漿車或經晾曬后裝運,水土不混裝;四是車廂覆蓋篷布;五是車輛出場前,用高壓水沖洗車輪及車體外表,使車輛外觀干凈,車輪清潔,不污染路面。

運輸車輛進出施工現場,設專人防護,統一指揮,及時疏導行人及車輛。

篇2:明挖基礎施工安全規定

1、坑壁四周應清除3m范圍,并不得堆放材料機具等,應根據不同地質情況,確定坑壁坡度。

2、在水中挖基,應備有便于出入基坑的爬梯等安全設施,基坑需機械抽排水時,須備足夠的抽排水設備。

3、坑深2m以上,坑內人員須戴好安全帽,經常檢查坑壁有無異常情況。

4、經常檢查機具、索具、掛鉤等是否完好牢固。

5、人工運輸腳手板應牢固,單人挑道板不少于60cm,雙人抬運道板不少于1.2m。

篇3:某地鐵工程明挖基坑施工方法

地鐵工程明挖基坑施工方法

1、基坑開挖方案

1)某東路車站沿5號線線路方向基坑長184.7m,寬23.9與20.5mm,深16m;沿某宮路基坑長137.2m,寬38m,深16m。根據總體施工安排,本車站全部為明挖,沿5號線線路方向主體土方分五層開挖,從車站南北兩端向中心相對分層分段呈臺階式進行開挖;某支線方向向主體分四層開挖,從車站中心向東西兩端相對分層分段呈臺階式進行開挖;采用挖掘機、16T吊車配合施工,ZL50裝載機配合經防泄漏改裝的15T自卸汽車外運棄土。做好場地規劃,協調好垂直運輸與水平運輸的關系,合理調配運輸車輛,加強調度力量,保證場內、場外道路暢通,加快土方施工進度。詳見"某東路車站施工出碴方案示意圖"。

2)車站基坑開挖總體流程如下圖:

(1)5號線某東路車站基坑開挖總體流程

(2)某支線某東路車站基坑開挖總體流程

3)車站分層分段(臺階式)開挖方法

(1)五號線某東路站主體結構部分每節段開挖由下至上分五部分施工,見下圖:

(2)某支線某東路主體結構部分每節段開挖由下至上分四部分施工,見下圖:

某東路車站施工出碴方案示意圖

2、基坑降、排水及防止沉降的措施

車站基坑開挖過程中將穿越雜填土、粉質粘土、粘土、粉土等地層,其地下水較豐富。根據這種情況,為方便基坑開挖,擬采用大口井井點降低水位,并在基坑內外設置水位觀測井,做到隨時掌握水位變化情況。在降水期間對基坑外的地下管線及高大建筑,特別是建筑物基礎、行車地面等施行監測保護,及時反饋信息。

1)深井井點系統

(1)井管:采用Φ400/300毫米水泥礫石濾水管,井下部3m的濾水管外包一層40目/cm2尼龍網。

(2)水泵:采用QY-25型潛水電泵。

(3)大口井構造見"大口井構造示意圖"。

大口井構造示意圖

2)大口井布置及埋設

(1)大口井布置

根據本站5號線與某支線呈十字換乘的特點,擬在車站主體一期施工時設置3排井點,每排間距8~10m。在井位中心線距中柱中線3.5m處呈梅花型布置;車站主體二期施工時設置3排井點,間距9m,井位中心線距9/J軸4m。主體共設置井點39個。

井點深度為L=h+4.5m(h為對應井點里程處的基坑深度)井深總計617m。井點布置見"某東路車站主體施工降水大口井布置示意圖"。

(2)大口井埋設及洗井

大口井采用旋轉鉆機成孔、泥漿護壁,成孔直徑為750mm。井管沉放前先進行清孔,清孔采用吊筒反復上下提升洗孔。井管安放垂直,井管與孔壁間用粒徑3~7mm礫石填充作過濾層,井口下0.5m范圍內用粘土填充夯實,并設井蓋防護。安放水泵前,再進行一次清洗、濾井,沖除沉渣,保持濾網暢通。

潛水電泵吊入濾水層部位,潛水電機、電纜及接頭保證有可靠的絕緣,并配置保護控制開關。

(3)大口井井點施工順序(見下圖)

大口井井點布置圖

3)井點監測

沿基坑四周布設Φ100mm的降水觀測孔,利用電測水位儀、自測水位儀進行水位量測,其要求包括:

①降水開始前,所有抽水井、觀測井統一聯測靜止水位,統一編號,統一基準。

②選擇有典型代表性的一排觀測孔,從降水開始按抽水試驗觀測要求,進行水位觀測。

③根據水位變化情況與預測計算分析,及時發現問題,調整抽排系統,并與基坑其它巖土工程監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及時建議、確定采用的防治措施。

4)排水設施

從大口井中抽出的水,沿基坑四周排水溝匯集到沉淀池中,經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網。開挖到基坑底后,基坑底四周設水溝和集水井,匯集坑內積水,用潛水泵抽到基坑四周的排水溝,經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網。

5)降水施工技術保證措施

①降水施工方案經監理審批后實施,由專人負責抽水、觀測,做好觀測記錄,及時反饋信息。

②地面鉆孔前,探明孔位處確無地下管道、管線后鉆孔,否則調整井位。

③井管施工過程中,控制井徑、井深、井管配制、砂石料填筑、洗井、試抽五道工序的質量。

④按降水監測要求做好監測記錄,根據水位、水量變化情況及時采取調整措施。

⑤井點供電系統采用雙線路,防止中途停電或發生故障,影響排水。

6)為防止沉降等不良影響的施工措施

①加強對周圍地表及建筑物的沉降觀測,及時取得數據,保證安全施工。

②一旦發生水位觀測孔中的水位、水量變化異常、局部區域出現超降現象,立即采取措施,停止降水,必要時進行地下回灌。

③加強對附近管線的沉降觀測,及時取得數據,保證安全。

④發現周圍地表、建筑物和管線監測記錄有異常,立即進行分析,必要時停止降水,進行加固。

3、基坑土石方開挖方法

1)開挖順序

本車站基坑全部為明挖,由第二工程隊A、B兩組分區域完成。

(1)一期五號線車站基坑開挖分四層進行開挖,施工鉆孔灌注樁同時鉆設鋼格構柱樁孔,并施立鋼格構柱。第一層開挖至第一道鋼支撐底部,做砼導梁,架設第一道縱、橫支撐,第二層開挖至第二道鋼支撐底部,做砼導梁,架設第二道縱、橫支撐,第三層開挖至第三道鋼支撐底部,做砼導梁,架設第三道縱、橫支撐,再開挖至設計開挖線,其開挖順序如下圖所示:

(2)二期某支線車站基坑圍護采用"一樁一錨"的支護形式,錨桿噴射砼樁間墻施工見下圖:

整個車站開挖,從基坑周邊向中間開挖,以便于出土。一期工程由第二工程隊A組從南向北與第二工程隊B組從北向南施工隊,二期工程由第二工程隊A組施工某支線車站東側結構與第二工程隊B組施工某支線西側結構,詳見"某東路車站施工分段示意圖"。

2)基坑開挖方法

第一層土方開挖范圍是由地表開挖至第一道鋼支撐底,此層土石方開挖可根據現場情況,人工探明地下管線情況,采用PC-200挖掘機,直接裝土外運棄土。開挖線準確控制,以便于鋼支撐架設。此層開挖深度約為2.5~2.8m,可設1:1.5的邊坡開挖,開挖過程中及時按設計要求架設鋼支撐,并"見縫插針"地進行鉆孔樁樁間網噴回填,以加快施工進度、方便防水層施工。樁間回填采用75mm厚網噴C20砼并在其表面施作30mm厚防水砂漿找平層,以利于側墻防水卷材的鋪貼。

3)第一道鋼支撐以下基

坑土方開挖:

4)基坑開挖技術措施

(1)基坑開挖的準備工作

(1)按設計規定、技術標準、地質資料、周圍建筑物和地上、地下管線的詳細資料,嚴格細致的作好深基坑施工組織設計(包括周圍環境的監控措施)和施工工藝流程,對開挖中可能遇到的漏水及雨季洪水現象制定相應的應急措施并提前進行相關儲備。

(2)準備好出土、運輸機具,保證基坑開挖連續進行,連續出土,加快支撐安裝速度,減少對周圍地層的擾動。

(3)編制詳細的監測方案。預先作好監測點的布設、數據的測試及監測儀器的調試工作,使監測工作準備就緒。

(4)基坑周邊設置排水溝,保證地表水不流入基坑,基坑內設集水坑、水溝及井點,將地下滲水及井中抽出的水順利排到基坑外、場內沉淀池中。

(5)進一步探明開挖基坑內的地下管線情況,確認管線已全部改移完畢。

4、土石方開挖外運

車站主體土方量163902m3,施工高峰期日出土量約840m3,為了保持"市容"整潔,白天不進行土方外運,將土方臨時堆放于施工場地內,在夜間(22:00至次日5:00)集中裝車外運至棄土場。用ZL50裝載機裝土,15T自卸汽車運土。

為保證市內清潔,防止車輛漏、掉泥土,對運輸車斗進行改裝,一是車斗門保持嚴密,防止漏土;二是將車廂壁加高0.5m,裝土不超過車廂高度;三是對流塑狀泥土用專用泥漿車或經晾曬后裝運,水土不混裝;四是車廂覆蓋篷布;五是車輛出場前,用高壓水沖洗車輪及車體外表,使車輛外觀干凈,車輪清潔,不污染路面。

運輸車輛進出施工現場,設專人防護,統一指揮,及時疏導行人及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