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建筑基礎人工挖孔樁施工方法(2)

建筑基礎人工挖孔樁施工方法(2)

2024-07-11 閱讀 4029

建筑基礎工程人工挖孔樁施工方法(二)

一、施工準備:

(一)、材料:

1.水泥:宜用425號礦渣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

2.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徑5~32MM,含泥量不大于2%;

4.鋼筋:品種和規格符合設計規定,并有出廠合格證或試驗報告;

5.墊塊:用1:3水泥砂漿埋18~22號鐵絲并提前預制;

6.外加劑、摻合料根據施工需要通過試驗確定。

(二)、工具:樁口蓋板、護壁模板、滑車(三木搭)、大繩、麻袋、鐵鍬、小車、長棒振搗器;

(三)、作業條件:

1.地上地下障礙物處理完畢,達到三通一平,施工用的臨時設施準備就緒;

2.根據設計圖紙放出軸線及樁位,并經過預檢簽證,在各個樁位作中心十字線;

3.分段制作好鋼筋籠;

4.施工前應做成孔試驗數量不少于2根。

二、操作工藝

1.分步挖土:由各樁的十字中心線找中、吊直、放樁外徑線(在澆第一步護壁時,在護壁上埋入鐵釘,做中心線標志),利用"三木搭"人工分步挖土(每步深度1M),上小下大,保證混凝土護壁厚度10CM;

2.分步支模:隨挖土隨支每步的專用工具式鐵皮護壁模板;

3.分步澆護壁混凝土:隨支護壁模板隨澆護壁混凝土,護壁混凝土為C20,坍落度8~10CM;

4.分步拆除護壁模板:混凝土強度達到100N/cm?時,方可拆模;

5.驗樁:樁孔挖至規定標高后,設計和勘探人員共同驗樁,決定是否加深;

6.擴孔:根據設計的具體要求決定是否擴孔;

7.吊放鋼筋籠:綁扎墊塊后,對準樁孔,吊直扶穩,緩慢下沉,防止鋼筋扭轉、彎曲、碰撞孔壁;(可采用"兩木塔),架子高度應為鋼筋籠總長的2/3以上)就位固定,為保證樁頂露出鋼筋長度準確可在放鋼筋籠前先灌一層100~200MM厚的混凝土墊層;

8.澆灌混凝土:采用圓形漏斗支承于鋼筋籠內進行連續澆灌,分層振搗(一般≯1M),氣溫0度以下加熱保溫,氣溫30度以上采取緩凝的方法,雨期防止成孔灌水、塌孔。

三、質量標準

(一)、保證項目:

1.灌筑的混凝土強度及其原材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2.樁深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樁底土清理干凈;

3.實際澆筑混凝土量嚴禁小于計算體積;

4.澆筑后的樁頂標高及浮漿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5.大口徑樁的樁體有效直徑必須滿足設計要求;

(二)、允許偏差項目:

鋼筋籠主筋間距+10MM;

鋼筋籠箍筋間距+20M;

鋼筋籠直徑+10MM;

鋼筋籠長度+100MM樁的位置偏移:

垂直于樁基中心線d/6且≯200MM;

沿樁基中心線d/4且≯300MM

樁體垂直度為H/100;

樁孔直徑+100MM、-50MM;

注:d為樁的直徑,H為樁長。

四、成品保護

1.鋼筋籠在制作、運輸和安裝過程中,應采取措施防止變形,放入鉆孔時應有保護墊塊或墊板;

2.鋼筋籠入孔時不得碰撞孔壁,灌混凝土時應將其固定;

3.已完樁的基坑開挖應制定合理的施工順序和技術措施,防止樁的位移和傾斜;

4.成孔放入鋼筋后,及時灌混凝土,并及時清理鋼筋籠上的泥漿;

5.施工中應注意保護好現場的軸線樁和高程樁及各樁位中心十字線;

6.樁頭外留的主筋插鐵要妥善保護,不得任意彎折或壓斷,并防止銹蝕;

7.樁頭在強度沒有達到5Mpa時,不得輾壓,以免樁頭損壞。

五、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孔底土清理不凈,被擾動;

2.鋼筋籠綁扎不符合要求;

3.鋼筋籠變形;

4.樁身混凝土有空洞、夾渣,振搗不充分;

5.護壁拆早了,土質有變化造成塌孔;

6.樁孔灌水。

六、技術、安全節約措施:

1.為節約水泥,在混凝土中加入適量粉煤灰;

2.混凝土摻減水劑(木鈣粉或建I型)降低水泥用量;

3.操作時精神集中,不得嘻笑打鬧,防止發生意外事故;

4.樁位成孔后及時蓋上孔口蓋板;

5.樁井內使用安全照明;

6.所有"三木搭"、滑輪、大繩等提升設備每班使用前都必須仔細檢查,不合格的及時更換,嚴禁用滑車拉人上、下;

7.準備鼓風機、引風管為深井通風;

8.遇流砂層,分步改為0.5M。

篇2:某某大廈人工挖孔樁工程施工方法

某大廈人工挖孔樁工程施工方法

一、測量放線(基坑支護挖孔樁編號圖見附圖五)

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設計總平面圖和現場實際情況,設置測量控制網,根據甲方給定的控制點,擬采用全站儀先定出基坑上控制點,再定出基坑內的軸線控制網點,經反復校核無誤后,可利用經緯儀和鋼卷尺定出每個具體樁位中心點。根據中心點,沿縱橫軸線適當距離(大于該孔樁半徑)設4個短木樁,以便施工時定出中心線。標高則利用水準儀,從給定點引測至基坑坡腳附近,便于測設基坑內樁頂標高。當第一節護壁作好后,立即將樁位"+"字中心線和標高點標測在第一節護壁混凝土內表面上,以便作為成孔過程中及成孔后工程質量檢查驗收實測的依據。以井口上的四個軸線標志點的連結線交點為樁中心點,用以控制樁位的垂直度,樁的垂直度偏差小于0.5%L(L為挖孔樁長),樁位中心允許偏差±50mm,樁孔徑允許偏差±50mm,護壁砼厚度允許偏差±30mm。挖孔樁護壁每節校核一次中線。

二、人工挖孔樁施工程序

平整場地--樁定位放線--挖第一節樁土方、支模、澆搗第一節砼護壁--在護壁上二次投測標高及樁位十字軸線--安裝活動井蓋,設置垂直運輸架和卷揚機(吊機)吊土,安設水泵、鼓風機、照明設施等--第二節樁身挖土--清理樁孔四壁,校核樁孔垂直度和直徑--拆上節樁鋼模板,支第二節樁模板,澆搗第二節樁砼護壁--重復第二節樁挖土、支模、澆砼護壁工序,循環工作直至設計深度,檢查持力層后--對樁孔垂直度和直徑、深度、持力層進行全面的檢查驗收,清理廢土,排除孔底積水--砼封樁底--鋼筋就位--澆搗樁身砼--樁身砼用振動器分層振搗密實至設計標高(按實際情況另加100高的浮漿高--供以后鑿除)。

三、開挖孔樁及出土

本工程分二批成孔成樁,第一批15根,第二批14根。每批挖孔樁出土每二井口用一臺0.5t(3KW)移動式提升吊機,吊桶容積為0.1m3,共配備提升吊機10臺(其中2臺備用),吊桶10個,每臺提升機平均配3人作業組。挖孔時采用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