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試驗管理制度(3)
工程試驗管理制度(三)
工程試驗管理的主要任務是配合技術管理和質檢的需要,完成對進場的各種材料、產品的抽檢復試;開展施工企業產成品的技術鑒定,確保合格、優質的原材、產品用于工程,并督促分包單位向業主監理及時提供材質試驗證明。為便于質量鑒定和質量把關,現場的試驗管理在各分包單位原有試驗制度的基礎上增加下列內容:
(1)對混凝土澆灌頻繁的特大型工程的施工現場,參施單位應在現場就近設置標準養護室,避免運送試塊造成對強度的不利影響。這是特大型工程現場技術管理的必要措施。
(2)建立砼f7早期強度檢測制度。建立兩級檢查監督制度,即由二級公司項目部試驗室和總包工程綜合部分別建立現場混凝土澆灌臺賬,按期檢查f7試驗及強度情況,凡強度波動范圍超出標準的由技術主管迅速作出決策,以不留后患為原則。
(3)建立商品混凝土現場質量控制制度。
A.開盤前的質量控制:由廠家負責向使用區段的施工單位提供配比及水泥、砂石、外加劑材質證明,由使用單位技術部門提前向廠家索取,并報監理審查。
B.進場混凝土質量控制:進場混凝土必須隨攪拌車提供混凝土出廠記錄:載明出場時間、強度等級、數量、出機坍落度值,防止混凝土強度等級在攪拌廠出錯。混凝土進場卸車前進行坍落度檢測,以檢驗運輸過程中坍落度損失值以確定是否符合泵送要求。對不滿足泵送要求的混凝土按預先確定的技術措施在現場實行二次添加減水劑,由現場試驗員根據每罐混凝土方量及水泥量換算添加減水劑量,并在該混凝土出廠記錄上作出記載。同時由試驗員列出該澆灌結構物出廠記錄臺賬,以備一旦混凝土質量有問題,可作為分析的依據。
C.建立廠家提供f28強度報告制度:混凝土攪拌廠家做28天標養強度報告,并向使用單位按時提供。
篇2:試驗工程師的崗位職責
1、熟悉國家有關工程試驗工作的方針、政策和規定,指導本室的日常試驗工作。
2、組織選定試驗方法、質量標準和技術規則,檢查試驗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
3、組織試驗人員開展技術革新并對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進行研究和推廣應用。
4、參加工程質量檢查和工程質量事故的調查分析,對與試驗有關的問題提出處理意見。
5、校核試驗報告單,并對試驗資料、數據的可靠性、準確性負責。
6、參加《質量管理手冊》及有關試驗規章制度的制定、補充和修改工作。
7、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篇3:工程項目檢驗試驗制度
第1節進貨檢驗與試驗
(一)進貨前,不論對項目部自購或顧客提供物資均需按國家或行業標準規定檢驗和試驗。
(二)工程用物資需經試驗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和入庫,經檢驗和試驗為不合格的則作出明顯的標識并組織人員立即清退。
第2節過程檢驗和試驗
(一)施工中的分項工程質量應在班組自檢、預檢、交接檢驗的基礎上,由項目部施工員對質量進行復檢并評定等級,由專職質量員核定。
(二)過程中,上下道工序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不得進入下道工序,并作出標識。
(三)過程中的分部工程質量應由項目部技術人員組織評定。
(四)施工過程中對特殊部位的過程檢驗,如隱蔽工程等必須由項目部會同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共同檢驗認證,并做好記錄。
(五)過程中的砼強度、砂漿強度等必須進行試壓試驗。送樣過程邀請監理工程師參與。
(六)當有業主親自參加見證或試驗過程或部位時,要規定該過程或部位的所在地、見證和試驗時間,如何按規定檢驗和試驗,前后接口部分的要求等內容。
第3節加強材料試驗工作
按國家規定,建筑材料、設備及構配件供應單位應對供應的產品質量負責。在原材料、成品、半成品進場后,除應檢查是否有按國家規范、標準及有關規定進行的試驗記錄外,施工單位還要按規定進行某些材料的復試,決定是否使用。無出廠證明的或質量不合格的材料、配件和設備,不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