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工程地下室混凝土工程抗裂抗滲技術措施
一、工程概況
本工程地下室(庫一、庫二)的底板、墻板、頂板砼標號均為C40,抗滲等級為P6的防水混凝土,底板厚度有1900mm、1200mm、1000mm、700mm;墻板厚度有400mm、350mm、300mm;頂板厚度200mm等。
二、抗裂、抗滲技術措施
一)采用'抗'、'放'相結合的技術方案,'抗':本工程的外墻板(內、外側)的水平筋設在立筋的外側,且鋼筋@須控制在100mm以內,外墻板外側設Ф5b(原圖紙設計為Ф6單層雙向@150)單層雙向@100焊接網片(半成品),網片間搭接200mm,以確保外墻砼的抗裂效果。'放':本工程已設計了后澆帶,起到充分放的作用,根據大量的工程施工看,后澆帶內鋼筋通常均未斷開,對已澆筑完的兩側混凝土也有一定的約束力,因此,根據本工程的后澆帶作用看主要為抗伸縮,為此建議設計確定本工程的后澆帶部位鋼筋采用搭接連接。
二)通過優選級配,控制好原材料質量來減少砼的收縮.
1、本工程地下室砼標號為C40(f28),為減少砼中水泥用量,降低砼澆筑后的溫度,從而有效控制其溫升、縮小溫差,因此,擬考慮本工程地下室砼標號改為C40(f45或f60),充分利用砼的后期強度,由設計確定此齡期。
2、選用收縮小的普通水泥Po42.5,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3;采用5-25(31.5)的碎石,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塊含量不得大于0.5%;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2.0%,泥塊含量不得大于1.0%,細度模數大于或等于2.5,砂率宜為35%;采用不含有害物質的潔凈水,每立方用水量不大于175Kg;粉煤灰的摻量為水泥用量15%;采用中效緩凝減水劑CF-2或高效緩凝減水劑JRC-2D;底板部位砼中摻加UEA摻量為10%(后澆帶部位14%),地下室墻、頂板部位采用聚丙烯纖維摻量為0.8Kg/m3.底板部位坍落度為140±20mm,墻、頂板部位坍落度為160±20mm.
3、在混凝土中摻加聚丙烯纖維的特點:
(1)材料性能:在混凝土中摻加了0.8Kg/m3聚丙烯纖維,加入混凝土中的纖維有阻裂效應,能延緩裂縫的產生和擴展,減少及細化裂縫,它能填埋了部分混凝土內部孔隙,減少了孔隙大小和數量,極大地增加了混凝土基體的密實性,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滲性、抗凍性及抵抗有害介質侵蝕能力,提高了纖維混凝土建筑物的耐久性。
(2)改善和易性,使混凝土不離析泌水,提高混凝土抗塑收縮的能力。
(3)纖維混凝土的質量要求:攪拌站必須嚴格計量投料,保證攪拌時間,使混凝土的配料分布均勻,防止成團結塊,確保纖維分布均勻;
(4)為確保纖維的計量準確,事先將纖維按每拌用量分別過稱小袋包裝,攪拌時按袋投放、充分攪拌均勻;
4、在底板砼中摻加UEA摻量為10%,因為該材料的性能是僅在潮濕狀況下能夠充分發揮其膨脹的作用,因此本材料僅擬在底板中使用。
三)通過優化施工工藝、加強砼澆筑過程控制,加強早期養護。
1、做好施工前的技術準備工作:混凝土廠家將配比單上報給本項目部的各參與方進行審核,包括材料狀況等情況;掌握氣候情況,盡量避開雨季澆筑。
2、坍落度的控制:在第一車混凝土到達現場后,試驗員應及時進行復核配比單和坍落度的測試,并經過監理的認證達到要求的配合比時方可澆注,發現不符堅決退場。&nbs
p;
3、落實振搗人員:振搗人員挑選以往進行操作過的,并且有振搗知識、振搗經驗和工作責任心的職工,并在澆注前由施工員進行認真的技術交底(嚴格分層、逐層振搗密實,且在砼終凝前將給予二次振搗)。
4、混凝土表面處理:混凝土表面處理在混凝土澆搗后2小時左右進行,板面先按標高用刮尺刮平,在初凝前用滾筒來回碾壓數遍并二次振搗后,用木蟹打磨,待混凝土收水后,再二次用木蟹搓,以閉合收水裂縫,木蟹的紋路與房子縱向一致,待終凝后馬上采取養護措施。
5、模板的拆除時間:混凝土在硬過程中,早期由于混凝土內部水化熱升溫,混凝土內外溫差會形成混凝土溫度梯度,產生很大的拉應力,而混凝土早期強度低,極限拉伸小,處于不利的溫度條件下,極易形成裂縫,因此采用延遲拆模時間,7天后方可拆除外墻側模板,模板的保溫作用可以減少混凝土表面的熱擴散,降低混凝土內外溫差,防止表面裂縫,同時可以延長散熱時間,充分發揮混凝土強度的潛力和材料的松弛特性,使平均總溫差對混凝土產生的拉應力小于混凝土抗拉強度,防止混凝土中產生貫穿性裂縫。
6、混凝土的養護:底板混凝土的養護在混凝土澆注結束后8小時內用薄膜覆蓋后蓋一層草袋,定時澆水養護;外墻采用帶模板并澆水養護,外墻養護7-14天后拆模,始終保持外墻表面濕潤,可采用在墻頂敷設噴淋管道進行淋水養護;頂板表面采用蓄水辦法(板四周砌筑擋水壩)養護不少于15天。
四)并通過溫度測定,來控制砼的內外溫差。
本工程底板、墻板砼均進行溫度監控,掌握砼內外的溫差變化情況,及時采取措施(覆蓋薄膜、麻袋等)將其溫差控制25C°以內,此監測將由業主委托。
篇2:水池地下室抗滲防裂混凝土施工要點
混凝土在硬化期間,由于水泥水化過程釋放的水化熱所產生的溫度應力和混凝土干縮應力的共同作用,導致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開裂。污水池、清水池的底板、墻體均為“薄板”型結構(長厚比L/d>10),對底板而言,受到的約束較小,對墻體而言所受約束較大而且不均勻。板塊在溫度收縮變形作用下,離開端部區域,在地基約束下,極易形成較大的收縮應力而產生開裂。采用混凝土膨脹劑是解決抗滲防裂的重要措施之一。
對抗滲防裂混凝土結構而言,在采用膨脹劑、預設應力等措施的前提下,商品混凝土的制造、運輸及現場施工、養護仍然必須有系統而嚴格的要求,工程各方應對此有充分而正確的認識。
以下為我們在從事混凝土抗滲防裂技術工作方面得出的一點體會,大多已在有關工程的《抗滲防裂施工方案》中加以表述,本文摘其要點,希望進一步得到大家的重視。
一、關于混凝土的生產、運輸
1)混凝土配合比與坍落度控制
配合比須經試配后確定,在工期緊張的情況下,也必須做7天或3天的強度測定。對抗滲防裂混凝土而言,不強調早期強度,7天強度能夠達到28天標準強度的70%以上即可符合要求。以下要求除標明C25外,對各標號混凝土均適用。
●水膠比0.48~0.52(合理調整減水劑用量)
●水泥用量240~285kg/m3(C25砼)
●砂率0.42~0.45
●容重23550~2370kg/m3(C25砼),
●入泵坍落度14~16cm。如因運輸距離遠導致在途過程中坍落度損失較大,可適當加入減水劑調節坍落度,但不得隨意加水。因為因氣溫變化,還要考慮混凝土的緩凝時間符合要求。不得為降低成本而放松對混凝土入模性能之要求(有些情況下,混凝土到了現場無法施工,就應另行處理)。
2)關于膨脹劑摻入量
對于抗滲防裂混凝土而言,強度和抗滲等級是重要的技術指標,但抗裂是關鍵的要素,抗裂是解決滲漏的根本。內摻混凝土膨脹劑是解決抗裂的必要措施之一,因此在通過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后,其中膨脹劑的摻入量應加以確保,不得少摻或漏摻(因經濟利益和/或管理原因)。在施工方向砼拌站出具混凝土需求聯系單時,應同時注明膨脹劑的摻量(舉例:C25S6,ZY25Kg/m3),避免管理責任的灰色現象出現。
3)原材料質量控制
根據經驗,砼站原材料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動,在打墻板時,原材料應更嚴格把關,施工方應實地考察。
水泥:P.O.42.5普通硅酸鹽水泥(不得使用早強水泥)
砂:中砂,細度模數2.4~2.8,含泥量<3%
石子:碎石,5~31.5mm,含泥量<1%
礦粉:細磨,比表面積4000~5000cm2/kg(墻板盡可能不使用礦粉,底板不強調)
粉煤灰:Ⅱ級
膨脹劑:不論何種型號和廠家的產品,均應符合國家標準(GBJ119-20**)或建材行業標準(JC476-20**)。
穩妥的方法是:產品送到現場后,施工方聯合監理抽樣送檢。對膨脹劑而言,限制膨脹率是關鍵指標。我國膨脹劑最高權威檢測機構是國家建材檢測中心,各省也有相關檢測機構。在相關各方對檢測結果持疑義之情況下,可申請向國家建材檢測中心復測,復測結果為終局。
二、關于布筋
1)設置水平加強筋
結構開口部和突出部位因收縮應力集中易于開裂,與室外相連的出入口受溫差影響大也易開裂,這些部位應適當增加附加筋,以增強其抗裂能力。
由于底板對墻體的約束大,造成約束力上小下大,平衡收縮應力,在墻體豎向中部1m高范圍內,水平筋的間距調整為150mm,形成一道“暗梁”。實踐證明,這對于克服混凝土開裂極為有效,特別是對于長度超過20m的墻體。
對墻體而言,希望在施工前計算一下水平配筋率,宜在0.45~0.6%以上,薄板(200~350mm)取高比例值為宜。若水平間距已在150mm以內則不必調整。需要指出的是,在JBJ119(膨脹劑應用規范)中,對水平筋的要求要高于上述要求。
2)布筋方法
實踐表明,水平構造筋對于墻體抗裂的影響很大,建議水平筋綁扎在豎筋外面(設計并未說明時,希按此法。設計從結構強度出發,可能會明確水平筋綁扎在豎筋內面,這時須征得設計認可方可將水平筋綁扎在豎筋外面)。
三、關于混凝土的澆注和養護
1)混凝土的澆注
應根據現場混凝土的方量、結構物的長、寬及供料情況和泵送工藝等情況預先計算好混凝土的供應量,確保及時供應,避免冷縫的出現。
混凝土保護層:國家規范對混凝土保護層均有明確要求,一般在30~50mm(30mm為最低要求)。特別對于池壁、地下室墻體而言,混凝土保護層的意義就特別重要。
關于混凝土的澆注,國家規范要求非常詳細,而施工單位均有豐富的經驗,也可參閱我們提供的《抗滲防裂施工方案》,本文不再贅述。
2)混凝土的養護
對抗滲防裂混凝土而言,養護既是一個重要環節,又是容易被施工方忽視的薄弱環節,應引起施工方的高度重視。
底板的保溫保濕:底板成型完后,采用塑料薄膜覆蓋或蓄水養護,蓄水高度2~3cm(常砌磚模阻止兩側失水)。但為放線方便,也可采用先淋水養護(由專人負責,混凝土表面不得見干),36~48小時后轉蓄水養護。如果做不到蓄水養護,則必須鋪設麻袋進行保濕養護。
墻體的保溫保濕:外墻混凝土的暴露面大,養護困難,受陽光直射、氣候變化以及風吹等因素影響,易因聚冷聚熱或急劇干燥而產生開裂現象,因此,外墻混凝土必須采取有效的保溫保濕養護措施。建議側墻在拆模后立即掛麻袋進行保濕養護。事實上很多情況下看不到掛麻袋養護的情況,但至少要做到噴水保濕養護,實際上安排一到二個民工就可做到,關鍵是意識到位。
最好采用木模板,以利于墻體的保溫。
側墻混凝土澆筑完畢,1天后可松動模板支撐螺栓,并從上部不斷澆水。由于混凝土最高溫升在3天前后,為減少混凝土內外溫差應力,減緩混凝土因水分蒸發產生的干縮應力,墻體應在5天后拆模板,以利于墻體的保溫、保濕。拆模后派人連續不斷地澆水3天,后再間歇淋水養護澆至14天。
混凝土未達到足夠強度以前,嚴禁敲打或振動鋼筋,以防產生滲水通道。
四、結語
我們知道,混凝土抗滲防裂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設計、施工、商品砼供應商及外加劑供應商的相互配合和理解,任何一方的重視均不可或缺。我們基于自身的經驗和角色局限,持續一貫地呼吁:工程各方應相互協調,重視商品砼品質的控制、現場混凝土的澆注和養護、抗滲防裂外加劑的選擇,切實把好每一道關,象抓“非典”防范一樣,將工程質量隱患杜絕于萌芽狀態。我們相信,這樣的誠意和苦心,最終必然贏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倘如此,欣慰莫大。
篇3:混凝土罐車司機崗位責任制
1)嚴格遵守交通安全法規及公司安全行車管理制度,混凝土攪拌規程,保證混凝土質量和安全行車,完成生產定額指標;
2)加強質量觀念,在裝入混凝土之前要排除罐車內積水,在運輸過程中自己不得也不容許任何人往混凝土中加水及其他物質,保證混凝土按規定運送至現場;
3)當試驗室從罐車中取樣做試驗時要密切配合,不得故意快速放料或提前開車,確保取樣的代表性和人員安全;
4)服從分配聽從指揮,愛護保養車輛,實行出車前自檢運行中按交通規則駕駛車輛,中途出現故障及時報告,以便領導組織搶修;
5)協助修理工檢修車輛、排除故障保持車輛經常處于完好狀態;
6)收車后保持車輛整潔,罐內外必須清洗干凈,不灑、拉、滴漏,按指定地點排列停放;
7)講究文明禮貌,搞好服務,不違反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