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校外輔導員工作職責范本

校外輔導員工作職責范本

2024-07-11 閱讀 9424

篇一:校外輔導員工作職責

1、直接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對學校教育的接受程度,了解學生學習、思想及家庭的變化,并據此對教學和學生活動提出建議和意見;

2、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幫助學生解決各種思想難題,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情趣、品格,適應未來的職業需求;

3、積極支持和配合校團委開展各項活動,搞好學校和部隊共建文明工作。

篇二:校外輔導員工作職責

1、主動關心、指導小組工作,每周了解一次小組情況;

2、協助策劃小組活動,每學期至少開展兩次校外有意義的活動,積極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協助學校擴大與社會各方面的聯系;

3、幫助小組成員制定、調整階段目標,檢查、分析階段目標的達成情況;

4、主動與小組指導老師和教育小組組長聯系,加強溝通和交流;

5、配合班級教育小組做好學生的思想道德,革命傳統、愛國主義,遵紀守法等教育。

6、關注孩子的的心靈成長,收集和反饋學生的心理活動,開展生命、吃苦、節儉、親情、感恩、公德、耐挫等方面主題教育,促使學生品學兼優和全面發展。

篇三:校外輔導員工作職責

1、帶領隊員接觸社會、接觸生產、接觸英雄、模范和先進人物;

2、參與大隊部的工作,帶領隊員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外出春游、辦夏令營等,擔任文體、科技等興趣小組指導員,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訓練隊員的技能,并能及時指導,提出指導意見;

3、為活躍少先隊生活創造條件,如提供活動場所、交通工具,添置活動器材等;

4、對少先隊員進行個別教育、幫助。

5、定期參加校外輔導員的研討活動,交流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篇四:校外輔導員工作職責

一、經常與學校保持溝通與聯系,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幫助學校開展對雙差生的教育和轉化工作,并對學生進行法制宣傳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剖析典型案例,提出防范建議,指導學校落實預防措施。

二、經常性的對學校周邊進行安全檢查,走訪學校、家長,了解學校周邊的治安現狀,及時收集、掌握各類治安動態信息,發現存在安全問題或隱患的能及時與學校和有關部門聯系,并督促采取相應的對

策,落實整改措施。

三、校外輔導員若發現學生有抽煙、上網、帶手機、騎電動車和摩托車上學、闖紅燈、在街道上相

互追逐打鬧等不良行為,望能予以制止教育,并將情況及時反饋給學校或家長。

四、對學校及周邊有同學相互打架、或有社會上不良青少年騷擾滋事,欺負同學,敲詐同學財物等,

望能第一時間與學校或公安機關聯系,以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五、望能在雙休日、節假日以及上學、放學等高峰期進行巡視,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

六、能幫助學校協調公安、工商、文化、衛生、城建等有關部門,依法管理和整治校園周邊的網吧、游戲廳、歌舞廳、酒吧等娛樂場所和小商販、小攤點等經營場所,維護校園治安,綜合整治校園周邊環境,

及時解決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問題。

七、協助學校與社區、家庭及社會各方面的聯系,促進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法制教育體系的完善。

八、能協調政法部門嚴肅查處侵害師生安全,滋擾學校的案件,維護師生的合法權益和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

九、協調處理校內、外發生的學生傷害事件,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

十、校外輔導員一般在學校和公共場所與學生見面,未經學校同意,不得帶學生回家,不得安排學生在外留宿,不得在餐廳就餐等,每次對學生的教育與交流,要及時通報學校。

篇五:校外輔導員工作職責

1.配合學校德育處、少先隊大隊部向少先隊員進行思想道德、革命傳統、愛國主義、遵紀守法、關愛生命、健康成長等方面的教育。

2.配合學校大、中隊輔導員組織少先隊員開展隊的活動,搞好少年兒童的校外教育。

3.輔導學生開展各類活動,加強對他們正面的思想引導,幫助他們逐步建立正確的三觀,樹立遠大的理想,激發他們奮發學習、立志成才的決心。

4.當好學校的參謀,為學校制訂教育計劃提供建設性、參考性意見。

5.校外輔導員工作時間:原則上每學期一至兩次。

篇2:校外住宿生安全制度

學校針對目前學生在校外住宿的種種弊端,為確保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正常進行,特制訂本制度。

1、學校領導牽頭,班主任具體組織負責,長期與本班學生家長對學生住處進行檢查,對住宿條件差、房東管理不嚴、存在各個方面安全隱患的,要求強行搬出。

2、由班主任統一協調,充分征求家長與學生的意見,將本班校外住宿生盡可能地歸到一處或幾處集中住宿,便于管理。

3、由班主任組織,與房東、家長共同簽訂《校外住宿生安全責任書》一式4份,班主任、房東、家長各持一份,一份交學校政教處備查,以落實責任。

4、班主任將不定期的對學生住所進行檢查。

5、學校將組織有關人員不定期地進行抽查,如發現問題,責令班級限期整改。

篇3:學生校外集體活動安全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活動學校學生進行校外集體活動,增強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確保學生開展安全有益的活動,根據《中小學校(園)環境管理的暫行規定》、《校(園)秩序管理若干規定》等文件精神,并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學校在籍學生。

第三條學校學生進行校外集體活動(列入教學計劃的集體勞動、校外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除外),均應由活動的組織者按本辦法中規定的審批程序進行。未經批準的活動均不得組織實施。

第二章規定細則

第四條學生進行校外集體活動時應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校外集體活動主題應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思想內容,能鼓舞學生積極進取、陶冶情操、增長知識、奮發向上。

第五條組織學生集體外出活動,要注意安全,做好車船以及活動地點等的安全檢查工作,制定安全防范措施,精心組織,以保障學生人身安全。

第六條外出實習班級,未經學校批準,不得組織學生到實習地附近風景或途中風景區參觀、游玩。

第七條若遇雨天等惡劣天氣或存在其他安全隱患的,不準組織學生進行校外游玩活動;已批準的,一律自動取消。

第八條經批準的學生集體外出活動,必須有教師親自帶隊,一般以杭州市及其近郊為宜,當天往返,未經批準,不得在外住宿或露宿。

第九條學生不得擅自到江河、水庫、池塘游泳,不得擅自組織觀潮活動,不得擅自到荒山野嶺游玩、野炊等活動,違者按照有關規定予以嚴厲處分,造成事故者一切后果自負。

第十條各年級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安全常識教育,提高安全意識,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教育學生在外出活動時,要遵守國家法規法紀,遵守公共秩序,維護社會公德,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第三章審批管理

第十一條所有以集體名義組織的學生校外集體活動,都應按下列程序辦理:

(1)以班級為單位組織的活動,班長先提出申請,經班主任審查后由年級負責人審批。

(2)以年級為單位組織的活動,由年級負責人提出書面申請,經學生處審查后報主管校領導審批。

(3)除一、二款以外的多人活動,均須征得班主任及年級負責人同意后方可組織,并由活動負責人向學生處備案。

(4)以上活動應最遲于一周前向審批者遞交書面申請,申請時應陳述活動的內容、活動路線、交通工具和安全防范措施等,并明確活動負責人。

第十二條責任與違紀:

(1)活動負責人應對活動的組織管理等承擔主要責任;審批者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2)凡未按本辦法的要求辦理活動審批手續而擅自組織活動者,將追究個人或組織者的責任,并視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對假借班級的名義與校外人員聯合組織以營利為目的的活動(如各種旅游)等,加重處理。

(3)未按申請中所陳述的要求進行活動,如擅自超出活動范圍、逾期返校等,將視情節輕重給予活動負責人相應的紀律處分。

(4)因組織管理不嚴密導致活動中發生事故并造成損失或傷亡的,由有關責任人承擔責任,并視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

(5)對組織學生集體校外活動的有關部門和個人,因忽視安全防范工作,造成責任事故的,將追究部門有關領導和組織者(當事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