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容器管理法規規范
壓力容器屬危險性大的生產設備,為了確保壓力容器安全運行,國務院頒發了《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質量技術監督局頒發了《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
《條例》和《容規》都是強制執行的壓力容器管理法規,凡是從事壓力大于0.1MPa表壓的各種壓力容器的設計、制造、安裝、使用、檢驗、修理、改造的單位,都必須貫徹執行。
《條例》的主要規定有:
(一)壓力容器的設計
壓力容器的設計單位,必須持有省級以上(含省級)主管部門批準,同級勞動部門備案的壓力容器設計單位批準書。超高壓容器的設計單位,應持有經國務院主管部門批準,并報勞動部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機構備案的超高壓容器設計單位批準書,否則,不得設計壓力容器。
(二)壓力容器的制造
凡制造和現場組焊壓力容器的單位,必須持有省級以上(含省級)勞動部門頒發的制造許可證。超高壓容器的制造單位,必須持有勞動部頒發的制造許可證。制造單位必須按批準的范圍(即允許或組焊一、二類或三類)制造或組焊。無制造許可證的單位,不得制造或組焊壓力容器。
容器制成后必須進行壓力試驗。壓力試驗是指耐壓試驗和氣密性試驗,耐壓試驗包括液壓試驗和氣壓試驗。除設計圖樣要求用氣體代替液體進行耐壓試驗外,不得采用氣壓試驗。進行氣壓試驗前,要全面復查有關技術文件,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并經制造安裝單位技術負責人和安全部門檢查、批準后方可進行。
需要進行氣密性試驗的容器,要在液壓試驗合格后進行。壓力試驗的壓力應符合設計圖樣要求,且不小于表5—1的規定。
表5—1壓力試驗的試驗壓力
液壓試驗時,容器要充滿液體,排凈空氣,待容器壁溫度與液體溫度相同時,才能緩慢升壓到規定壓力,根據容器大小保持10~30min,然后將壓力降到設計壓力至少保持30min。氣壓試驗時,首先緩慢升壓至規定試驗壓力的10%,保持10min,然后對所有焊縫和連接部位進行初次檢查。合格后繼續升壓到規定試驗壓力的50%,其后按每級為規定試驗壓力的10%的級差升壓到試驗壓力,保持10~30min,然后再降到設計壓力至少保持30min,同時進行檢查。要注意氣壓試驗時所用氣體應為干燥的空氣或氮氣,氣體溫度不低于15℃。
壓力試驗要嚴格按照試驗的安全規定進行,防止試驗中發生事故。
液壓試驗后檢查,符合下列情況為合格:
(1)無滲漏;
(2)無可見異常變形;
(3)試驗過程中無異常響聲。
壓力容器出廠時,制造單位必須按照《容規》的規定向訂貸單位提供有關技術資料。
(三)壓力容器的安裝
壓力容器安裝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容器使用的安全。壓力容器的專業安裝單位必須經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審核批準才可以從事承壓設備的安裝工作。安裝作業必須執行國家有關安裝的規范。
安裝過程中應對安裝質量實行分段驗收和總體驗收。驗收由使用單位和安裝單位共同進行。總體驗收時,應有上級主管部門和勞動部門參加。壓力容器安裝竣工后,施工單位應將竣工圖、安裝及復驗記錄等技術資料及安裝質量證明書等移交給使用單位。
(四)壓力容器的定期檢驗
壓力容器的定期檢驗是指在容器使用的過程中,每隔一定期限采用各種適當而有效的方法,對容器的各個承壓部件和安全裝置進行檢查和必要的試驗。通過檢驗,發現容器存在的缺陷,采取措施,以防壓力容器在運行中發生事故。
壓力容器實行定期檢驗,是及時發現缺陷,消除隱患,保證容器安全運行的必不可少的措施。定期檢驗,有如下規定的方法:
(1)外部檢查。指專業人員在壓力容器運行中定期的在線檢查,每年至少一次。
(2)內外部檢驗。指專業檢驗人員在壓力容器停機時的檢驗。其期限分為:
①安全狀況等級為1~3級的,每6年至少一次;
②安全狀況等級為3~4級的,每3年至少一次;
③安全狀況等級為3級的,可視缺陷嚴重程度,適當延長或縮短檢驗周期。
(3)耐壓試驗。是指壓力容器停機檢驗時,進行的超過最高工作壓力的液壓或氣壓試驗,其周期為每10年至少一次。
(五)壓力容器安全狀況等級的劃分
按《壓力容器使用登記管理規則》(勞鍋字[1989]2號)的規定,根據壓力容器的安全狀況,分為1級、2級、3級、4級、5級五個等級。每級的具體含義如下:
1、1級
壓力容器出廠技術資料齊全;設計、制造質量符合有關法規和標準的要求;在法規規定的定期檢查周期內,在設計條件下能安全使用。
2、2級
(1)新壓力容器。出廠技術資料齊全;設計、制造質量基本符合有關法規和標準的要求,但存在某些不危及安全且難以糾正的缺陷,出廠時已取得設計單位、用戶和用戶所在地勞動部門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機構同意;在法規規定的定期檢驗周期內,在設計條件下能安全使用。
(2)在用壓力容器。出廠資料基本齊全;設計、制造質量基本符合有關法規和標準的要求;根據檢驗報告,存在某些不危及安全可不修復的一般性缺陷;在法規規定的定期檢驗周期內,在規定的操作條件下能安全使用。
3、3級
出廠技術資料不夠齊全;主體材質、強度、結構基本符合有關法規和標準的要求;對于制造時存在的某些不符合法規或標準的問題或缺陷,根據檢驗報告,未發現由于使用而發展或擴大;焊接質量存在超標的體積性缺陷,經檢驗不需要修復;在使用過程中造成的腐蝕、磨損、損傷、變形等缺陷,其檢驗報告確定為能在規定的操作條件下,按法規規定的檢驗周期安全使用;對經安全評定的,其評定報告確定為能在規定的操作條件下,按法規規定的檢驗周期安全使用。
4、4級
出廠技術資料不全;主體材質不符合有關規定,或材質不明,或雖屬選用正確,但已有老化傾向;強度經校核尚能滿足使用要求,主體結構有較嚴重的不符合有關法規和標準的缺陷,根據檢驗報告,未發現由于使用因素而發展或擴大;焊接質量存在線性缺陷;在使用過程中造成的腐蝕、磨損、損傷,變形等缺陷,其檢驗報告確定為不能在規定的操作條件下,按法規規定的檢驗周期安全使用;對經安全評定的,其評定報告確定為不能在規定的操作條件下,按法規規定的檢驗周期安全使用。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妥善處理,改善安全狀況等級,否則只能在限定條件下使用。
5、5級
缺陷嚴重,難于或無法修復,無修復價值或修復后仍難以保證安全使用的壓力容器,應予以判廢。
超高壓力容器的安全狀況等級分為三級,分別為繼續使用、監控使用、判廢。
監控使用的超高壓容器,應根據技術狀況和使用條件確定監控使用時間,一般不應超過12個月,且只允許監控使用一次。監控使用必須保證監控措施的落實。
篇2:壓力容器管理法規規范
壓力容器屬危險性大的生產設備,為了確保壓力容器安全運行,國務院頒發了《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質量技術監督局頒發了《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
《條例》和《容規》都是強制執行的壓力容器管理法規,凡是從事壓力大于0.1MPa表壓的各種壓力容器的設計、制造、安裝、使用、檢驗、修理、改造的單位,都必須貫徹執行。
《條例》的主要規定有:
(一)壓力容器的設計
壓力容器的設計單位,必須持有省級以上(含省級)主管部門批準,同級勞動部門備案的壓力容器設計單位批準書。超高壓容器的設計單位,應持有經國務院主管部門批準,并報勞動部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機構備案的超高壓容器設計單位批準書,否則,不得設計壓力容器。
(二)壓力容器的制造
凡制造和現場組焊壓力容器的單位,必須持有省級以上(含省級)勞動部門頒發的制造許可證。超高壓容器的制造單位,必須持有勞動部頒發的制造許可證。制造單位必須按批準的范圍(即允許或組焊一、二類或三類)制造或組焊。無制造許可證的單位,不得制造或組焊壓力容器。
容器制成后必須進行壓力試驗。壓力試驗是指耐壓試驗和氣密性試驗,耐壓試驗包括液壓試驗和氣壓試驗。除設計圖樣要求用氣體代替液體進行耐壓試驗外,不得采用氣壓試驗。進行氣壓試驗前,要全面復查有關技術文件,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并經制造安裝單位技術負責人和安全部門檢查、批準后方可進行。
需要進行氣密性試驗的容器,要在液壓試驗合格后進行。壓力試驗的壓力應符合設計圖樣要求,且不小于表5—1的規定。
表5—1壓力試驗的試驗壓力
液壓試驗時,容器要充滿液體,排凈空氣,待容器壁溫度與液體溫度相同時,才能緩慢升壓到規定壓力,根據容器大小保持10~30min,然后將壓力降到設計壓力至少保持30min。氣壓試驗時,首先緩慢升壓至規定試驗壓力的10%,保持10min,然后對所有焊縫和連接部位進行初次檢查。合格后繼續升壓到規定試驗壓力的50%,其后按每級為規定試驗壓力的10%的級差升壓到試驗壓力,保持10~30min,然后再降到設計壓力至少保持30min,同時進行檢查。要注意氣壓試驗時所用氣體應為干燥的空氣或氮氣,氣體溫度不低于15℃。
壓力試驗要嚴格按照試驗的安全規定進行,防止試驗中發生事故。
液壓試驗后檢查,符合下列情況為合格:
(1)無滲漏;
(2)無可見異常變形;
(3)試驗過程中無異常響聲。
壓力容器出廠時,制造單位必須按照《容規》的規定向訂貸單位提供有關技術資料。
(三)壓力容器的安裝
壓力容器安裝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容器使用的安全。壓力容器的專業安裝單位必須經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審核批準才可以從事承壓設備的安裝工作。安裝作業必須執行國家有關安裝的規范。
安裝過程中應對安裝質量實行分段驗收和總體驗收。驗收由使用單位和安裝單位共同進行。總體驗收時,應有上級主管部門和勞動部門參加。壓力容器安裝竣工后,施工單位應將竣工圖、安裝及復驗記錄等技術資料及安裝質量證明書等移交給使用單位。
(四)壓力容器的定期檢驗
壓力容器的定期檢驗是指在容器使用的過程中,每隔一定期限采用各種適當而有效的方法,對容器的各個承壓部件和安全裝置進行檢查和必要的試驗。通過檢驗,發現容器存在的缺陷,采取措施,以防壓力容器在運行中發生事故。
壓力容器實行定期檢驗,是及時發現缺陷,消除隱患,保證容器安全運行的必不可少的措施。定期檢驗,有如下規定的方法:
(1)外部檢查。指專業人員在壓力容器運行中定期的在線檢查,每年至少一次。
(2)內外部檢驗。指專業檢驗人員在壓力容器停機時的檢驗。其期限分為:
①安全狀況等級為1~3級的,每6年至少一次;
②安全狀況等級為3~4級的,每3年至少一次;
③安全狀況等級為3級的,可視缺陷嚴重程度,適當延長或縮短檢驗周期。
(3)耐壓試驗。是指壓力容器停機檢驗時,進行的超過最高工作壓力的液壓或氣壓試驗,其周期為每10年至少一次。
(五)壓力容器安全狀況等級的劃分
按《壓力容器使用登記管理規則》(勞鍋字[1989]2號)的規定,根據壓力容器的安全狀況,分為1級、2級、3級、4級、5級五個等級。每級的具體含義如下:
1、1級
壓力容器出廠技術資料齊全;設計、制造質量符合有關法規和標準的要求;在法規規定的定期檢查周期內,在設計條件下能安全使用。
2、2級
(1)新壓力容器。出廠技術資料齊全;設計、制造質量基本符合有關法規和標準的要求,但存在某些不危及安全且難以糾正的缺陷,出廠時已取得設計單位、用戶和用戶所在地勞動部門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機構同意;在法規規定的定期檢驗周期內,在設計條件下能安全使用。
(2)在用壓力容器。出廠資料基本齊全;設計、制造質量基本符合有關法規和標準的要求;根據檢驗報告,存在某些不危及安全可不修復的一般性缺陷;在法規規定的定期檢驗周期內,在規定的操作條件下能安全使用。
3、3級
出廠技術資料不夠齊全;主體材質、強度、結構基本符合有關法規和標準的要求;對于制造時存在的某些不符合法規或標準的問題或缺陷,根據檢驗報告,未發現由于使用而發展或擴大;焊接質量存在超標的體積性缺陷,經檢驗不需要修復;在使用過程中造成的腐蝕、磨損、損傷、變形等缺陷,其檢驗報告確定為能在規定的操作條件下,按法規規定的檢驗周期安全使用;對經安全評定的,其評定報告確定為能在規定的操作條件下,按法規規定的檢驗周期安全使用。
4、4級
出廠技術資料不全;主體材質不符合有關規定,或材質不明,或雖屬選用正確,但已有老化傾向;強度經校核尚能滿足使用要求,主體結構有較嚴重的不符合有關法規和標準的缺陷,根據檢驗報告,未發現由于使用因素而發展或擴大;焊接質量存在線性缺陷;在使用過程中造成的腐蝕、磨損、損傷,變形等缺陷,其檢驗報告確定為不能在規定的操作條件下,按法規規定的檢驗周期安全使用;對經安全評定的,其評定報告確定為不能在規定的操作條件下,按法規規定的檢驗周期安全使用。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妥善處理,改善安全狀況等級,否則只能在限定條件下使用。
5、5級
缺陷嚴重,難于或無法修復,無修復價值或修復后仍難以保證安全使用的壓力容器,應予以判廢。
超高壓力容器的安全狀況等級分為三級,分別為繼續使用、監控使用、判廢。
監控使用的超高壓容器,應根據技術狀況和使用條件確定監控使用時間,一般不應超過12個月,且只允許監控使用一次。監控使用必須保證監控措施的落實。
篇3:機修車間壓力容器到期檢驗方案
機修車間壓力容器到期檢驗方案
一、設備存在的問題
壓力容器到期計劃檢驗。
二、施工組織
1、由公司指定專人統一組織、協調到期壓力容器的全面檢驗工作。
2、由重慶特檢中心對到期壓力容器實施全面檢驗。通過檢驗做出安全評定,并出具檢驗報告。
3、壓力容器檢驗的配合、輔助工作由公司委托相關單位施工,(單位待定)。
4、業主方負責提供壓力容器圖紙及檔案資料,負責協調各施工方工作。
三、施工的主要工作
對92臺到期壓力容器進行全面檢查,按檢驗方案進行,測厚打磨,探傷,拆裝人孔、搭設腳手架,修復保溫,防腐等工作。
四、施工的準備
準備壓力容器圖紙及檔案資料,確定施工單位,對各施工方進行技術交底。
五、檢驗程序
1、工藝處理壓力容器設備及管道內部物料,經分析化驗合格后交施工單位施工。
2、對各施工單位的工作人員進行安全技術教育培訓并進行技術交底。
3、各施工單位在施工前應辦理相關工作票證。
4、每臺壓力容器檢驗前準備好壓力容器圖紙及檔案資料,按容規要求實施檢驗。
5、對需要搭設腳手架的壓力容器檢驗時,腳手架搭好經驗收合格后投入使用,未經驗收合格絕對不準投入使用。
6、對壓力容器的防腐保溫拆裝應按相應設備的要求進行。
7、對需要拆人孔的壓力容器檢驗時,如需作業人員進入壓力容器內檢驗時,必須對壓力容器內部進行化驗分析,分析合格后才能進入。
8、對壓力容器內部檢驗完后應及時對容器內部進行清掃并恢復人孔。
9、回裝前要檢查密封面并清理干凈。
10、緊固螺栓,檢查氣密。
11、危害識別與安全措施
1、危害識別:物體打擊、機械傷害、高處墜落、其他傷害。
2、具體安全作業程序
(1)作業前,對作業項目進行認真的風險評估,制定出詳細可行的安全技術措施,并認真落實安全措施。
(2)所有進入現場的施工人員必須經安全培訓合格并熟知有關技能、知識,提高自我保護和防范能力,遵守職業道德,做到“四不傷害”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