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容器產品安全質量監督檢驗規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要求,為了加強壓力容器安全質量監督檢驗工作,統一監督檢驗(以下簡稱監檢)內容和要求,保證監檢質量,特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本規則適用于按《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適用范圍制造(含現場組焊,下同)的壓力容器產品和液化氣體汽車槽車、液化氣體鐵路罐車的槽、罐體部分安全質量的監檢。接受監檢的單位(以下簡稱受檢單位),必須持有勞動部門頒發的《壓力容器制造許可證》。
第三條監檢工作應在壓力容器制造現場,且在制造過程中進行。監檢是在受檢單位質量檢驗(以下簡稱自檢)合格的基礎上,對壓力容器安全質量進行的監督驗證。監檢不能代替受檢單位的自檢。監檢單位應對所承擔的監檢工作質量負責。
第四條監檢的依據是《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液化石油氣汽車槽車安全管理規定》和《液化氣體鐵路罐車安全管理規程》,現行的有關標準、技術條件,以及設計圖樣。
第五條監檢內容包括對壓力容器制造過程中涉及安全質量的項目進行監檢和對受檢單位壓力容器產品質量管理體系運轉情況的檢查。
第六條在監檢過程中,受檢單位與監檢單位發生爭議時,應提請受檢產品所在地的地市級勞動部門處理。必要時,可報請上級勞動部門仲裁。
第二章監檢項目和方法
第七條壓力容器產品安全質量監檢項目和要求見附件l《壓力容器安全質量監督檢驗項目表》(以下簡稱《監檢項目表》)和《壓力容器安全質量監督檢驗項目表說明》(以下簡稱《監檢項目表說明》);對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轉情況應進行經常性檢查,并按附件2《質量管理體系運轉情況檢查項目表》(以下簡稱《檢查項目表》),每6個月向地市級和省級勞動部門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機構填報一次,填報的具體要求,由省級勞動部門確定。
第八條對壓力容器的監檢項目分為三類:
A類:監檢人員必須到現場進行監檢,并在受檢單位自檢合格,經監檢確認后,在受檢單位提供的相應的工作見證(檢驗報告、表卡、記錄等,下同)上簽字。
B類:監檢人員一般應到現場進行監檢,并在受檢單位自檢合格,經監檢確認后,在相應的工作見證上簽字;如監檢人員未到場,則應對受檢單位提供的工作見證進行審查確認后予以簽字。
C類:監檢人員到現場抽查或對受檢單位的工作見證等進行審查,必要時予以簽字確認。
第九條《監檢項目表》所列項目是對壓力容器安全質量監檢的通用性要求。按照受檢壓力容器的材質、結構及制造工藝等特點,若附件l中內容不能滿足監檢要求時,監檢單位應根據受檢單位提供的設計圖樣、工序、工藝過程資料和檢驗要求,作適當調整;若附件1內容不適用,則監檢單位應從有效控制受檢產品的安全質量要求出發,會同有關單位制定壓力容器安全質量專用監檢提綱和監檢項目表,并經省級以上(含省級)勞動部門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機構審查同意,在實施監檢前通知受檢單位。
第三章監檢單位、監檢人員及其職責
第十條承擔監檢工作的勞動部門鍋爐壓力容器檢驗單位,應由省級以上(含省級)勞動部門進行資格認可和授權。監檢單位所監檢的產品,應符合其資格認可批準的范圍,并符合受檢單位《壓力容器制造許可證》所規定的品種、范圍。
第十一條監檢單位根據受檢單位生產的具體情況,配備相應數量的監檢人員,并結合監檢工作的需要組成監檢組。監檢人員名單應由監檢單位正式通知受檢單位。監檢單位應為監檢人員配備必要的檢驗和檢測工具,對監檢人員應進行培訓和定期考核。
第十二條從事監檢工作并有簽字確認權的監檢人員(以下稱監檢員),必須持有省級以上(含省級)勞動部門頒發的具有相應檢驗項目的檢驗員資格證書。
第十三條受檢單位發生質量管理體系運轉和產品安全質量違反有關規定的一般問題時,監檢員應向受檢單位發出《壓力容器安全質量監督檢驗工作聯絡單》(附件3,以下簡稱《監檢工作聯絡單》);發生違反有關規定的嚴重問題時,監檢單位應向受檢單位簽發《壓力容器安全質量監督檢驗意見通知書》(附件4,以下簡稱《監檢意見通知書》)。
第十四條監檢員應根據《監檢項目表說明》進行監檢工作,并填寫《監檢項目表》(必要時附相應工作見證);監檢單位應按規定時限填報《檢查項目表》。《監檢項目表》和《檢查項目表》應存檔備查,保存期不少于7年。
第十五條監檢人員必須履行職責,嚴守紀律,保證監檢工作質量。對受檢單位提供的技術資料等應妥善保管,并予以保密。
第十六條經監檢合格的產品,監檢單位應及時匯總并審核見證材料,按臺出具《壓力容器產品安全質量監督檢驗證書》(附件5,以下簡稱《監檢證書》),并在產品銘牌上打監檢單位的監檢鋼印。
第四章受檢單位
第十七條受檢單位應對壓力容器的制造質量負責;保證質量管理體系正常運轉。受檢產品未經監檢單位出具《監檢證書》并打監檢鋼印,不得出廠。
第十八條受檢單位應向監檢單位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和下列文件、資料:
1.壓力容器產品質量管理手冊;
2.從事壓力容器焊接的持證焊工名單(列出合格項目、有效期、鋼印代號等)一覽表;
3.從事壓力容器檢驗的人員名單;
4.從事無損檢測人員名單(列出持證項目、級別、有效期等)一覽表;
5.壓力容器的設計資料,工藝文件和檢驗資料,以及焊接工藝評定一覽表;
6.壓力容器的生產計劃。
上述文件、資料如有變更,應及時通知監檢單位。
第十九條對監檢員發出的《監檢工作聯絡單》或監檢單位發出的《監檢意見通知書》,受檢單位應在規定的期限內處理并回復。
第二十條受檢單位應確定聯絡人員。需到現場監檢的項目,應提前通知監檢人員。
第二十一條受檢單位發現監檢單位或監檢人員,在監檢工作中失職行為時,可向各級勞動部門或其他有關部門反映,并有權拒付與其有關產品的監檢費。
第五章監督和管理
第二十二條地市級或省級勞動部門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機構,應對監檢單位和受檢單位進行監督檢查,每年至少抽查一次。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必要時報告上級勞動部門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機構。
?第二十三條監檢員有下列問題之一的為監檢失職,應予以批評,通報批評或吊銷檢驗員證:
1.受檢單位質量管理體系運轉存在嚴重問題,在監檢過程中未發現,或發現而未提出意見;
2.受檢單位存在超出《壓力容器制造許可證》所批準的單位名稱、機構建制、生產場所、地址或產品類別、品種范圍等制造壓力容器的情況,監檢中未發現或發現未報告;
3.經監檢認定合格的項目,安全質量方面存在嚴重問題;
4.未按本規則規定進行監檢而簽字確認或簽發《監檢證書》、打監檢鋼印;
5.既無正當理由又未事先通知受檢單位,因監檢原因而影響受檢單位生產或耽誤產品出廠。
第二十四條省級以上(含省級)勞動部門對監檢單位的下列問題,應令其限期整頓、暫停部分監檢工作或撤銷其監檢資格:
1.經常發生監檢失職,不及時進行處理,不采取切實措施糾正失職行為;
2.監檢力量不足,長期得不到應有的充實,難以按本規則規定執行監檢;
3.監檢工作質量存在嚴重問題;
4.向無《壓力容器制造許可證》的單位,或向超出許可證批準范圍非法制造的壓力容器產品提供監檢證明文件。
第二十五條地市級或省級勞動部門對受檢單位的下列問題,應視情節輕重,予以批評或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報上級勞動部門處理:
1.不執行本規則第四章的規定;
2.向監檢人員提供不真實的情況和資料;
3.設置障礙阻撓監檢工作;
4.采取不正當手段要求監檢人員出具偽證;
5.多次提出監檢意見但改進不力或拒不改進。
第二十六條受檢單位應為監檢員在執行監檢工作中簽署工作見證提供方便條件。監險單位應與受檢單位聯合制定簽署工作見證的具體辦法,并報地市級或省級勞動部門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機構備案。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七條受檢單位應向監檢單位繳納監檢費用。監檢收費應按省級勞動、財政、物介等部門制定的收費標準執行。
第二十八條本規則由勞動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九條本規則自1991年7月1日起執行。
壓力容器安全質量監督檢驗項目表說明
一、圖樣審查
1.設計總圖上應有壓力容器設計單位的設計資格印章,確認資格有效。
2;需要確定類別的壓力容器,其確定的類別應符合《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規定。
3.設計圖樣所選用的制造、檢驗等標準,應為現行標準。
4.設計圖樣所選定的無損探傷方法、探傷比例比合格級別,應符合有關規范、標準規定。
二、材料
1.主要受壓元件材料應有材料生產廠提供的材質證明書(或復印件)。按《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等要求復驗的,應有復驗報告。各項指標應符合相應的材料標準。
2.確認主要受壓元件材料和焊接材料,應符合設計圖樣和工藝文件要求。
3.抽查材料標記移植,確認主要受壓元件實際用材,應正確無誤。
4.主要受壓元件代用材料的選用和材料代用手續,應符合有關規范和標準的要求。
三、焊接
1.產品施焊所采用的焊接工藝,必須是按有關規范和標準經焊接工藝評定合格的,并且選用正確。對評定未合格或未經評定的,必須經評定合格后方可采用。
2.確認產品焊接試板的材料牌號與產品一致,并在筒體縱焊縫延長線上同時焊接;對以批代臺的焊接工藝紀律檢查試板,檢查其所代產品的鋼號、焊接工藝、批量及投料間隔時間等應符合規范和標準規定。
3.檢查產品焊接試板(焊接工藝紀律檢查試板)性能報告,確認試驗結果。
4.現場抽查焊工鋼印,以及施焊焊工資格是否符合規定。并詳細記錄抽查結果。
5.對焊縫的超次返修,應檢查審批手續。必要時應審核返修工藝。
四、外觀和幾何尺寸
1.焊接接頭表面質量
(1)抽查角焊縫焊腳尺寸。對平封頭與圓筒連接的角焊縫、多層圓筒上接管的角焊縫、管板與筒體連接的角焊縫、主體法蘭角焊縫、人孔接管角焊縫和直徑大于250毫米的接管角焊縫等必須檢查。
(2)對所有焊接接頭應重點檢查有無裂紋、咬邊。
2.檢查母材表面的機械損傷、工卡具焊跡。
3.檢查焊縫棱角度、對口錯邊量、筒體直線度、圓度、焊縫布置、坡口和封頭形狀偏差,并記錄實際尺寸。對球形容器的球片,主要抽查成型尺寸。
五、無損檢測
1.檢查布片(排版)圖和探傷報告,核實探傷比例和位置,對局部探傷產品的返修焊縫,應檢查按有關規范、標準要求進行擴探情況。對超聲波探傷和表面探傷除檢查報告外,監檢人員還應不定期到現場對產品進行實地監檢。
2.抽查產品射線探傷底片,數量不得少于該臺射線探傷底片總數的30%。審片工作應在熱處理前或液壓試驗前完成。主要檢查底片評定結果正確性和底片質量。返修底片必須檢查。對所抽查的底片應在上面適當位置做出標記或在《監檢項目表》相應欄目中注明片號。
六、檢查最終熱處理前的所有工序質量的檢驗結果和熱處理方案;熱處理后,應檢查熱處理工藝執行情況及熱處理報告。
七、耐壓試驗前,應確認需監檢的項目均監檢合格,受檢單位應完成的各項工作均有見證。耐壓試驗時,監檢人員必須親臨現場,檢查試驗裝置及裝備工作,確認試驗結果,并按《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鋼印管理規則》(試行)規定,打監檢鋼印。
八、檢查安全附件規格、數量,應符合設計圖樣的要求。
九、檢查氣密性試驗的結果,應符合有關規范、標準及設計圖樣的要求。
十、檢查產品合格證、產品質量證明書的內容,應正確、齊全,最終簽發簽字(蓋章)手續完整無誤。竣工圖能反映該產品的實際制造情況。如竣工固有修改,簽字手續應齊全。
十一、檢查產品銘牌的內容、參數,應符合該產品設計圖樣的要求。
十二、經監檢的項目,符合規范、標準的,在"檢驗結果"欄內填"合格",并在"工作見證"欄內填有監檢員簽字的見證件名稱,或見證件的編號。不符合規范、標準的,應在"檢驗結果"欄內填寫實測數據或存在問題,并在記事欄中用文字記述不符合規范、標準的具體情況和情節,以及受檢單位處理情況。
篇2:化學業企業鍋爐壓力容器管理制度
為了保證化工生產正常進行,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加強鍋爐、壓力容器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一)鍋爐、壓力容器及管道的管理范圍、分級及技術檢驗標準必須按國家有關規程(規定)執行。
(二)鍋爐、壓力容器管理的職責范圍
1.公司(總廠)設備動力處
(1)負責監督和協調企業鍋爐、壓力容器的管理工作,并應配備專管人員。
(2)負責組織貫徹國家勞動部門有關鍋爐、壓力容器的規程、規定及文件。
(3)負責企業壓力容器使用證、自制自用設計制造許可證的取證工作。
(4)負責組織鍋爐、壓力容器的檢驗及修理工作。
(5)檢查鍋爐、壓力容器的修理及改造方案。
(6)負責審定三類壓力容器的修理及改造方案。
(7)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鍋爐、壓力容器專業管理的技術培訓工作。
(8)負責組織編制企業鍋爐、壓力容器統計年報和事故報表。
(9)參加鍋爐、壓力容器重大事故的調查。
2.設備動力科
(1)負責鍋爐、壓力容器的管理工作,并設專人負責此項工作。
(2)負責組織編制、審核、匯總和上報鍋爐、壓力容器的年、季度檢驗計劃和統計年報。
(3)負責鍋爐、壓力容器的登記和檔案資料。
(4)檢查鍋爐、壓力容器的檢驗計劃執行情況。
(5)審核鍋爐、壓力容器的驗收方案,參加檢驗和竣工驗收。
(6)參加鍋爐、壓力容器的事故調查及上報,并對預防事故的措施執行情況進行檢查。
(7)檢查車間對鍋爐、壓力容器的使用、維護和安全裝置的校驗工作。
(8)監督檢查容器的運行。參照原勞動人事部頒發的《在用壓力容器缺陷評定中的若干意見》進行維修。
(9)協同有關部門對鍋爐、壓力容器的操作和維護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和考核。
(10)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壓力容器專業管理的技術培訓工作。
(11)設備動力科負責對企業的一、二類壓力容器維修改造及技術鑒定工作。
3.使用單位
(1)車間設備主任應負責全車間壓力容器的管理,組織編制本車間壓力容器的檢驗計劃,并檢查執行情況。
(2)車間設備員在車間設備主任的領導下負責下列工作:
①負責編制和上報壓力容器的檢驗方案和檢驗計劃。
②負責填報鍋爐、壓力容器年變更情況及申請辦理新用壓力容器使用證工作。
③參與壓力容器的安裝、檢修、檢驗后的竣工驗收工作,并按規定登記上報和保管有關資料。
④負責壓力容器操作人員的技術學習和輔導。
⑤做好安全裝置的定期校驗和管理工作。
⑥參加鍋爐、壓力容器事故調查分析和負責預防措施的貫徹。
⑦負責貫徹上級有關鍋爐、壓力容器方面的決定和工作安排。
⑧負責編制鍋爐、壓力容器一般修理、改造及更新方案。重大技術方案需經上級主管部門批準。
(三)鍋爐、壓力容器的設計、制造、安裝、使用及管理、檢驗、修理
1.設計與制造
(1)壓力容器的設計與制造工作要嚴格按原勞動人事部《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執行。
(2)壓力容器的設計、制造單位必須按國家有關規定,經有關部門審批取得許可證后,才能進行設計和制造。
(3)壓力容器制造工作(含自制自用)應嚴格在質量保證體系控制下開展工作。制造出廠的壓力容器應具有產品合格證、質量證明書和竣工圖(三類容器還應有強度計算書)。
(4)壓力容器的設計文件包括設計計算書、設計說明書和設計圖紙(設計總圖上應蓋有壓力容器設計單位許可證章),三類容器應附有強度計算書。
2.修理和改造
(1)鍋爐、壓力容器大修后,須經廠(礦)設備動力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鍋爐、壓力容器的修理和改造應按規范制定嚴格的技術方案和技術要求,一、二類壓力容器的改造方案須經設備動力部門負責人審批,三類壓力容器的技改方案須經上級設備動力部門批準。
(3)壓力容器的焊補、挖補、更換筒節及熱處理等技術要求,均應按現行的技術規范和制造技術文件及驗收規范執行。
3.安裝
鍋爐、壓力容器的安裝應有明確的安裝技術要求和安裝負責監督人。各企業基建施工中的壓力容器安裝應指定基建部門專人負責安裝技術工作,對施工單位壓力容器安裝進行監督,業務上接受設備動力部門壓力容器管理人員領導。鍋爐、壓力容器安裝竣工后,基建部門應組織使用單位的設備動力部門和安裝部門進行質量驗收,同時向使用單位設備動力管理部門提供有關技術文件,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作用。
4.使用和管理
(1)鍋爐、壓力容器的使用單位對所管鍋爐壓力容器應逐臺填寫壓力容器登記表和壓力容器登記卡片,并連同有關技術文件(包括產品合格證、質量證明書、竣工圖、壓力容器操作法,三類容器還應有強度計算書)交上級主管部門(或當地勞動部門)驗證批準,取得壓力容器使用證后方可投入使用。
(2)鍋爐、壓力容器使用登記證在檢驗周期內有效,逾期不進行定期檢驗、又無正當理由和合法手續者,使用登記證自行作廢。
(3)各企業對所管壓力容器應逐臺進行登記編號,建立健全壓力容器檔案。壓力容器檔案包括:壓力容器履歷(簿)卡,壓力容器登記表,壓力容器登記卡片,壓力容器運行及事故記錄,壓力容器檢測記錄、報告和評定,壓力容器檢查修理記錄。新投入使用的壓力容器還應有使用登記證。有安全裝置的壓力容器還應有壓力容器裝置定期校驗(正)記錄。
(4)已登記使用的壓力容器應掛上壓力容器銘牌和使用登記證標志。
(5)鍋爐、壓力容器的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后,由企業職能部門發給安全作業證方可上崗操作。企業對所管壓力容器應制定適應生產要求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6)對于情況不明,技術資料不全的壓力容器,各企業應通過全面檢驗、理化分析、強度計算做出評定,作為該容器的基礎技術資料。
(7)鍋爐、壓力容器必須嚴格按規定的壓力、溫度操作,不得任意修改原設計的工藝條件,嚴禁超溫、超壓運行。
(8)加強鍋爐、壓力容器、管道的防腐、保溫工作,鍋爐、壓力容器的外表面應保證油漆完整,器內防腐層應視情況定期進行檢查以保持防腐層完好無損。
(9)壓力容器的檢驗計劃隨同設備年度檢修計劃上報,年終要總結計劃執行和完成情況。
5.檢驗
(1)一般鍋爐、壓力容器的檢驗周期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如遇特殊情況不能執行者,在保證安全運行的條件下報有關部門批準后緩檢或免檢。
(2)鍋爐、壓力容器所配備的安全裝置,如安全閥等每年至少檢定、檢驗一次,并定期進行疏通、排放工作,以保證其靈敏,可靠。安全附件的檢定、校驗范圍要嚴格控制在規定指標之內。
(3)高壓管道每6年進行一次檢測。各使用單位可將管道、閥門進行分段,每年測厚和停車檢修時拆下抽檢一部分,6年內保證輪檢一次。中低壓管道也要根據使用狀況定期進行檢驗,檢驗周期最長不能超過10年。
(4)對檢驗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修理或消除,對一些一時難以消除的缺陷應采取降級、降壓、限期使用直至更新等手段進行處理,并報請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和備案。
(5)對一些確因結構原因無法進行檢驗的壓力容器,應定期進行耐壓試驗和測厚,同時應補做容器耐壓試驗殘余變形測定。
(6)從事鍋爐、壓力容器檢驗人員,應經當地勞動部門考核批準方可從事該項工作。
(四)事故管理
1.按化學工業部《設備事故管理制度》規定執行,送主管部門。
2.按原國家勞動總局《鍋爐、壓力容器事故報告辦法》規定執行,定期報告主管部門和當地勞動部門。
篇3:壓力容器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
1、為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加強對壓力容器、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確保壓力容器、危險化學品在采購、運輸、儲存、使用過程的安全,特制定本規定。
3、項目部機材部門負責對壓力容器、危險化學品的采購、運輸、儲存、使用過程的具體控制。
4、種類
國家《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所指危險化學物品系指國家標準GB6944-86《危險貨物分類與品名編號》中的爆炸品、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毒害品和腐蝕品7大類,而我公司項目部目前使用的是壓縮氣體、液化氣體及汽油、柴油、氧氣、乙炔、液化氣、環氧樹脂、油漆、天那水等;使用按國家的有關規定執行。
5、采購
項目部機材部門必須根據工程部門提供的需用計劃,制定采購計劃,按其規格數量等要求,選擇持有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的供應商予以采購,產品必須具有“三證一票”。
6、運輸
按危險化學品的性質選用合適的裝卸工具;要選擇具有《化學危險品準運證》的供應商承運;輕拿輕放,不能撞擊,嚴禁拋、拖、擲等野蠻裝卸,物品要固定牢靠,防止傾倒和掉落;禁止混合裝運和人貨混載。
7、儲存
1)、危險化學物品的儲存,必須建立入庫驗收、發貨檢查、收發流水臺帳和三聯領料單、出入庫登記制度。
2)、設置專用倉庫,應當符合有關安全、消防規定。并根據物體種類、性質,設置具有防燃、防爆、防熱、防曬、防潮的“五防措施”的倉庫;化學性質或防護、滅火方法相互抵觸的危險化學物品,不得在同一倉庫或同一儲存室內存放。乙炔瓶和氧氣瓶不準同庫存放。
3)、凡包裝、標志不符合國家標準,或破損、殘缺、滲漏變形的物品,嚴禁出入庫。
4)、倉庫管理人員必須經相關安全知識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并對所保管的物品經常檢查,及時發現物品的變化情況,及時采取安全措施。
4)、倉庫內不能超量儲存,要求物品與梁、柱、屋頂距離不少于0.3米,與墻、燈的距離不少于0.5米,物品之間不少于1米,底距不少于0.1米。
5)、庫房周邊嚴禁明火作業,不得將物品露天存放及曝曬,在庫區設置適當的消防器材,保證消防用水水壓充足。庫房安裝固定的防爆照明燈具,不得使用移動的燈具作照明。
6)、對儲存場所的安全工作,要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要做到幾個堅持:
(1)堅持加強對危險化學物品安全工作的領導;
(2)堅持教育員工自覺做好安全工作;
(3)堅持嚴格執行上級有關法律、法規及本企業制定的操作規程、崗位安全責任制;
(4)堅持嚴格管理火源、電源;
(5)堅持加強儲存場所的防火、防爆工作;
(6)堅持對化學危險物品的儲存進行科學管理;
(7)堅持對儲存的物品經常進行安全檢查;
(8)堅持用經濟辦法進行管理;
(9)堅持按“四不放過”的原則處理事故。
7)、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倉庫,因事入庫人員應交出火種(如:BB機、手提電話、對講機等)。嚴禁在庫內吸煙。庫區外要張掛警示標志。每天工作結束后須進行安全檢查,關閉門窗、切斷電源、人員離開倉內。庫房倉間內不準住人。
8、使用
1)、使用化學危險物品的人員,必須持有上崗證(如特殊工種操作證),并應嚴格按《安全操作規程》中有關規定進行操作,嚴禁違章作業。
2)、乙炔氣瓶
(1)、禁止震動撞擊瓶體。
(2)、禁止接近高溫、明火和電器設備。與明火作業保持10米以上的距離。
(3)、禁止氣瓶臥放,裝運時不能橫向裝運。
(4)、使用時,必須要裝回火停止裝置,其氣流速度不得超過1.5-2.0米3/小時瓶,使用壓力不超過0.15兆帕。瓶內氣體不能用盡,其剩余壓力不低于0.15兆帕。
(5)、不準與氧氣瓶混合和運載。
(6)、氣瓶儀表必須完好無缺,并裝置回火閥。
3)、液化石油氣瓶
使用液化石油氣時,儲氣瓶必須直立,嚴禁臥放或倒放。
4)、氧氣瓶
(1)、不準放在烈日下曝曬,不準接近高溫、不準與乙炔(或石油液化氣)氣瓶放在一起,間距不少于5米、離明火距離不少于10米。氧氣瓶禁止臥放。
(2)、不準全部用完瓶內氣體,必須留有0.15兆帕壓力。
(3)、氣瓶上尤其在鋼瓶閥門處嚴禁沾有油脂。
(4)、開關閥門不能太快。氧氣流速不能過快,以防止產生靜電火花。
(5)、焊距點火時先開可燃氣體閥,著火后才開氧氣閥;熄火時先關氧氣閥,后關可燃氣體閥;使用完畢應將焊炬掛在安全的地方,并關閉所有的閥門。
(6)、乙炔氣瓶、液化石油氣瓶、氧氣瓶均是壓力容器,使用前要經有關技術部門檢驗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并定期檢驗。
9、對違反本規定的有關人員,由有關主管部門視情節輕重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