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社區衛生中心消毒隔離制度

社區衛生中心消毒隔離制度

2024-07-11 閱讀 4071

南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消毒隔離制度

1、各科室、各級各類人員從事醫療護理活動時必須遵守消毒隔離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2、醫護人員上班時應穿戴潔凈工作服、帽子,不得穿工作服進食堂和離院外出。

3、醫護人員嚴禁留長指甲及染色,嚴禁戴戒指、長耳環,各種診療和處置前后均應用流動水洗手,必要時進行消毒處理。

4、遵循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滅菌、接觸皮膚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須消毒的原則。耐濕熱物品滅菌首選物理滅菌法,手術器具、各種穿破粘膜及組織的器具首選壓力蒸氣滅菌,油、粉、膏等首選干熱滅菌法,內窺鏡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或滅菌,消毒首選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選用化學方法。全院使用的化學消毒劑,均統一由藥劑科按有關規定配制。

5、遵循污染器械和物品均應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滅菌的原則。各種醫療用品使用后均嚴格終末處理如:注射器、針頭、網袋、止血袋、各類導管、氧氣吸入濕化瓶、霧化吸入面罩、婦科陰道窺器、體溫計等均應采用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以上再清潔、消毒備用;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后,病床單元的床墊、枕蕊、棉絮曝曬或三氧消毒后備用,病床附屬設施用含氯消毒劑擦洗,傳染病人床單元按相應的綜合消毒原理處理。

6、進行晨間護理時不得進行治療性操作,濕式掃床,毛巾用含氯消毒劑浸泡,一床一帕一用一消毒;床單元每日用浸有含氯消毒劑的小毛巾一床一帕擦拭,一用一消毒;病區地面濕式清掃,保持清潔,如有血跡、糞便、體液等污染時,立即用2000ml/L含氯消毒劑進行拖洗,各類垃圾置塑料袋內封閉運送,醫療廢物交院醫療廢物臨時儲存室,作好記錄,堅持周末衛生大掃除。

7、治療室、病室、辦公室、衛生間等拖布應嚴格按清污分開使用,標記醒目,用后用含氯消毒劑分池浸泡消毒,懸掛涼干備用。

8、治療室、換藥室,室內物品放置有序、整潔、清污分開,私人物品不得帶入,無菌物品與其它物品分柜存放,標記醒目,標明有效期,每日檢查并登記。

9、每次處置后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治療室、換藥室、手術室、產房、洗嬰室、供應室等的臺、桌及物表。每日含氯消毒劑濕式拖地1-2次,每日紫外線或臭氧消毒空氣60或120分鐘,并作記錄。

10、注射、針灸時實行一人一針一用一滅菌,換藥時實行一人一份一用一滅菌,注射治療時應鋪無菌盤,有效期4小時,抽出的藥液不得超過2小時,開啟的無菌溶液不得超過2小時,并注明啟用時間;輸液時采用一次性輸液器并蓋針孔。

11、碘酒、酒精瓶應保持密閉,每周更換及滅菌2次,盛持物鉗的容器、持物鉗每周更換及高壓滅菌2次,浸泡持物鉗采用1:5器械凈,一瓶一鉗,浸泡液達2/3,并作好記錄。置于容器中的滅菌物品如棉球、紗布等一經打開,保存時間不應超過24小時。

12、換藥時應嚴格按先無菌傷口,其次感染傷口,最后隔離傷口程序進行。

13、手術室、產房、供應室符合工作流程,嚴格區分污染、清潔、無菌路線,不得逆行,使用專用拖鞋,外出時更換,并定期刷洗、消毒。手術室、產房、供應室入口處的消毒液墊應定期清潔更換。

14、檢驗科用于采集血標本的各種用具一人一針一管一用一滅菌。各種廢棄標本應消毒滅菌處理,報告單消毒后發出。

15、接觸病人的一次性輸液器,空針用后必須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鐘后并毀形,由醫療廢物專職人員統一回收,作好發放、回收登記工作,回收率達100%。

16、不得在病區內清點污、臟被服,應直接放入污衣袋內,運送到洗衣房統一處理,浸有血液或體液的布類應置于防水袋內封閉運送。收回的布類須先浸泡消毒再去污洗滌,洗衣房下送、下收車應清潔、污染分開。

17、門診的傳染病員或疑似傳染病員應在指定地點候診、檢查治療,不得在門診各處走動,留觀病人應單獨安置病室,按常規隔離,不準互串病房和外出,病員排泄物和使用過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未經消毒的物品不得帶出病房,也不得給他人使用。

18、凡厭氧菌、綠膿桿菌等特殊感染的病員應嚴格隔離,用過的器械、被服、病室均須嚴格消毒處理,用過的敷料,全部焚燒。

19、認定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須進行隔離,不論是否有明顯的血跡污染或是否接觸到非完整的皮膚與粘膜,接觸上述物質后,必須采取防護措施,強調雙向防護,既要防止疾病從病人傳到醫務人員,又要防止疾病從醫務人員傳至病人,醫療活動中應根據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

篇2:某鄉鎮衛生院隔離消毒制度

鄉鎮衛生院隔離消毒制度

一、根據傳染病管理要求,醫院環境劃分為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醫護人員上班要衣帽整潔,進入污染區應穿隔離衣。接觸不同病種時,應更換隔離衣、洗手,醫護人員穿著隔離衣不能進入清潔區。

二、傳染病人按隔離種類和原則進行隔離。病人不能互串病房、不進入清潔區和半污染區,出院、轉院、死亡后應進行終末消毒。

三、病房定時通風換氣,定期進行空氣消毒。地面采用濕式清掃,清潔區與污染區、病區與廁所拖布分開使用,用后消毒。床、床頭柜、椅每日濕擦,一床一巾一消毒。

四、各種醫療用具、藥杯、餐具使用后均應消毒。

五、執行各種無菌操作前洗手。

六、嚴格按無菌技術原則操作,進行注射、換藥、導尿、穿刺等無菌操作時,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各種無菌物品的放置處理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無菌治療巾4小時更換1次。

七、各類污染物品、治療包用后必須浸泡消毒后,由供應室集中收回再消毒、清洗干凈后高壓滅菌。

八、手術室、產房、治療室、換藥室等重點科室每日按院感管理規范的要求進行消毒,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和地面。每月作空氣培養1次。

九、靜脈用無菌液體開啟鋁蓋中心部位后使用不超過2小時,肌肉注射用無菌液體不超過24小時,完全去除鋁蓋的靜脈用無菌液體不超過2小時,凡開后無菌液體必須注明日期、時間、具體用途。

十、治療室明確區分無菌區、清潔區及相對污染區,消毒物品必須注有消毒日期及作用期限,包括敷料消毒罐等各種物品。

十一、碘酒、酒精或碘伏消毒瓶、無菌鑷子每周消毒1~2次。

十二、基礎護理濕式掃床,保持床單位潔凈,杜絕交叉感染。

十三、傳染病人的各類污染物品和排泄物嚴格按“二消毒一清洗”、“先消毒后排放”的原則進行處理。

十四、病人出院后應更換床單、被套及枕套,用三氧機消毒床單。地面、墻、床旁桌、椅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十五、各種醫用垃圾

(污水污物)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處理。

篇3:醫院醫療消毒隔離制度

醫院醫療消毒隔離制度

根據衛生部頒布的《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和《醫療衛生機構消毒技術規范》制定本制度。

一、醫務人員上班時間要衣、帽、鞋整齊,并保持清潔。不著工作服進食堂或離院外出。

二、無菌操作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規范。接觸病人和治療、診療、換藥處置等前后均要洗手或手消毒,建議使用洗手液和擦手紙。

三、無菌器械、容器、器械盤、敷料罐、持物鉗等要定期滅菌。消毒劑、滅菌劑定期更換和定期監測濃度。

四、嚴格遵守消毒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組織或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滅菌,接觸皮膚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須消毒。

五、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去污,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或滅菌,其中被朊病毒、氣性壞疽及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先消毒,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或滅菌。所有醫療器械在檢修前先應消毒或滅菌處理。

六、病人使用的各種導管、連接管、醫療用品等,做到一人一更換。連續使用時應定期更換消毒。病人體腔內的各種導管定期更換。

七、無菌物品要標明滅菌日期和失效日期。無菌盤使用時間為4小時。無菌物品與污染物品嚴格分開放置。

八、病房應定時通風換氣。每日擦拭病室床頭桌、凳子、餐桌、門、衛生潔具等。地面每日應濕打掃,如被血跡、糞便、體液等污染時,即時用消毒液就地消毒拖洗。各區域的拖把、抹布等用具須專用,使用后立即消毒。病人出院、轉院、轉科、死亡后應進行終末消毒。

九、傳染病病人按《傳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執行。因為其他疾病不能轉到傳染病醫院治療的傳染病人,應根據傳染病傳播的途徑選擇隔離種類和措施。

十、醫療廢物處理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