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小學教育教學設施生活設施安全管理制度
教學安全制度包括教學區及教學設施安全制度、課堂教學安全管理制度,實驗室教學活動安全制度、學生外出活動安全管理制度。
一、教學區及教學設施安全制度
1、各班要教育學生上下樓梯右行禮讓,不得擁擠起哄,不得相互推攘。
2、各班要教育學生課間休息時間不得在樓道上打鬧喧嘩,更不得追逐嬉戲。
3、各班要每天檢查教室內的各種教學設施及電器線路,發現安全隱患及時報告,嚴防安全事故。
4、各教學設備管理人員及各學科任課教師要認真檢查并及時維修教學設施,保障教學設備設施的完好性及安全性。
5、放學或午間休息時間,各值日值周教師必須按時到位巡羅,發現學生異常情況,及時處理。
二、課堂教學安全管理制度
1、教師要努力提高職業道德水平,關心愛護學生,學習貫徹《未成年人保護法》,依法維護學生的健康成長
2、落實“減負”的有關規定,嚴格控制學生在校時間,學生的作業量、作業時間符合上級有關規定。
3、各學科在教學中要滲透安全教育,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緊急情況下的疏散安全和受到不法侵害時的安全保護等方面的教育。
4、在課堂教學中,安全工作實行任課教師包課堂的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5、利用綜合實踐課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
6、要關心愛護學生,嚴禁體罰、變相體罰學生。
7、在體育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心理、生理特點,遵循體育運動規律,精心安排教材,科學組織教學,合理安排運動量。學生活動要安排在教師的視線范圍內。
8、實踐活動課要有計劃、有組織、有專門指導教師,確保安全。
9、教學用的器材、場所要有安全保證。
三、外出活動安全管理制度
外出活動是指學校根據上級指示及教育教學進程需要而組織的集體活動(如看電影、參加展覽、社會調查、學雷鋒活動、運動會、文藝匯演、*、春游、秋游等),為確保教育教學活動的安全,特制訂以下制度:
1、每次活動必須按上級的有關文件精神辦,該報批一定要報批。
2、重大活動一定要有計劃、成立專門組織,進行分工,落實職責。組織活動要經過周密安排,考慮到各個環節,認真做好學生思想工作,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
3、對活動場地、設施等事先進行檢查,落實安全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4、實行學校集體外出活動報批制度,并堅持就近、徒步的原則。對各種大型外出活動,要安照有關規定程序實行嚴格的審批制度。凡安全措施不落實的不得組織學生參加。落實帶隊老師、分管領導、教師隨隊指導管理。
5、嚴格安排學生乘座的交通工具,做到不合法的不坐,不正規的不坐,杜絕交通事故的發生。
6、活動期間領導和教師要嚴格遵守各種規章制度,關心、愛護學生,發現學生身體不好,及時送醫院治療,發現學生的異常舉動,及時做好思想工作,防止發生意外情況。
7、領隊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外出代表著本校形象,有事應及時向領導匯報,不得私自處理,更不允許與外人發生爭執斗毆。
8、*、出操等活動,班主任、副班主任必須跟班作業,特別是要注意觀察、管理本班學生上下樓梯的紀律、秩序,避免發生意外事故。
篇2:教學設施設備安全制度
為了加強和改進學校安全工作,明確安全責任,落實各項安全措施,有效地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全校師生員工健康、平安地學習、工作、生活,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防范師生安全事故發生,同時加強教學設施設備的安全管理,確保設施設備的安全運行,延長設施設備的使用壽命,特制定教學設施設備安全管理制度。
學校所有電教設備只能用于教育、教學,做到專室專用。嚴禁任何人將電教設備挪作私用,或者錄制播放淫穢錄音錄像,特殊情況需要轉移使用的,需經分管領導批準。
各辦公室教學公用微機為本科室人員使用,未經管理人員許可,其他人員不得擅自動用。任何人不準在教學、辦公用微機上玩游戲、聊天和登錄黃色網站,禁止在計算機網絡上發表違法或有害國家的議論。
微機室、多媒體教室列入學校安全要害部位,必須安裝防盜門窗和報警裝置,需專人管理,使用人員必須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嚴格控制進出人員,不準任何人將陌生人帶入微機房操作微機,嚴禁登錄黃色網站,不得將黃色、有害、國家查禁等不健康的信息輸入教學多媒體內。學生使用微機,必須服從老師的指揮,按程序操作,注意愛護公物,防止人為損壞。嚴禁火種進入微機房,不準在機房內吸煙,更不得使用明火,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操作人員離開注意及時切斷電源,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機房應根據實際情況配備適用的滅火器具、消防栓、防火器材等消防設施,微機工作人員熟知使用方法,消防器材要人人愛護,任何人不得隨意移動和損壞,違者要嚴肅處理。現有的報警設施應經常檢查,下班、節假日要及時接通報警設施電源,發現失靈,及時報修。發現微機使用電源損壞,要及時報修,以防造成更大的損失。
電教設備管理人員必須加強業務學習,提高管理水平,勤檢查、善保養,及時維修或申請聯系維修、添置部件,使設備性能時刻處于良好狀態。
加強對學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嚴禁師生在班級私自接線使用各類電器,一旦發現消防不安全隱患,因立即向分管領導反饋,分管領導應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進行整治,不得以各種理由拖延,要及時進行整改、維護、確保安全。
教學設備的維護和安全管理:電腦、投影儀、錄音機、實物投影儀、電視機、照相機等貴重辦公器材,維護管理要落實到人,明確責任,實行目標管理,在做好防火、防盜的同時,要做好使用維護記錄,消除用電等方面的安全隱患。
嚴格執行責任追究賠償制度。電教設備因管理人員胡亂擺弄、或因保管不善下班時沒有切斷電源、沒有鎖防盜門、或因擅自借用于非教育教學活動造成損壞、損失的一律由管理人員按價賠償。
篇3:體育場地教學設施器材體育運動安全制度
在體育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心理、生理特點,遵循體育運動規律,精心安排教材,科學組織教學,合理安排運動量,學生活動要安排在教師的視線范圍內。加強學生體育鍛煉活動,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活動時間,是全面貫徹黨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教育方針的要求。近年來,各學校學生傷害事故頻頻發生,受到了社會和人民的普遍關注。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學校的體育教育教學活動形式和內容越來越豐富,在這種情形下,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理學生傷害事故,確保師生體育運動安全尤為重要。因此為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教學場地設施、器材及體育運動安全管理,制定以下制度:
一、加強安全教育。體育教師在體育課、課外活動和運動競賽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運動常識、生理衛生和運動安全教育,使學生了解造成運動傷害的原因、后果和預防措施,要求學生在體育活動時遵守紀律、思想集中、嚴肅認真、掌握科學鍛煉方法。
二、加強運動技術指導和安全保護工作。要使學生知道每一項運動動作的技術要領,懂得鍛煉和保護的方法以及可能發生的意外事故和應該注意的事項。教師應耐心地指導學生練習,并多做示范動作。教師要加強運動安全保護,并逐步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和互相保護的能力。
三、加強教學組織。嚴格活動紀律,嚴格規定運動程序,克服體育活動中打鬧、渙散的現象。
四、對于有病與體弱的學生,指導他們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保健課),增強體質,提高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
五、體育場地和器材等設施應符合體育活動安全和體育衛生標準要求,與學生年齡、特點相適應。體育教師和體育設備管理人員必須合理劃分運動場地,并根據具體情況,制定進行何種運動項目和運動場地管理的秩序和制度。場地、設備應注意經常檢查,及時修理,消除隱患。
六、進行鉛球、鏈球、鐵餅等投擲運動時,特別要加強組織、嚴格紀律、認真保護。
七、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衣著應符合安全要求,一般要求穿運動服和無跟軟底鞋。衣服要寬松,不應穿帶有口袋的制服,身上不要佩帶任何金屬物質或硬質物體等。
八、課內外體育活動要嚴密組織,嚴格紀律。體育設施必須安裝牢固。學生不得攀爬有關體育設施,如:籃球架、護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