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工程建設指揮部公務接待管理辦法

工程建設指揮部公務接待管理辦法

2024-07-10 閱讀 5915

為了加強公務接待管理工作,確保省指對外接待工作高效、順利開展,本著勤儉節約、管理規范及有利于建設工作開展的原則,并結合工程建設處實際,制訂本辦法。

一、公務接待工作由辦公室統一安排辦理。

二、公務接待包括會議、參觀、培訓、上級領導檢查工作、相關部門業務往來等接待。

三、接待標準劃分如下:

(一)地(廳)級領導和隨行人員來省指檢查指導工作,可安排在市區就餐,每人標準不超過50-70元/天。除省指領導外,嚴格限制陪餐人數。

(二)系統有關業務單位縣(處)級以上(含縣處級)領導接待可安排在飯店,每人標準不超過40-60元/天。除省指領導外,陪餐人數不超過二人。

(三)外系統有關業務單位縣(處)級以下工作人員接待在省指食堂安排桌餐。無特殊情況,須在就餐時間前二個小時向辦公室說明。

(四)一般業務工作就餐由有關部門負責人向辦公室申領工作餐券,憑券就餐。

(五)內部公務接待,::中餐一律不準飲酒。

四、招待審批程序和批準權限

(一)公務接待實行先報批后接待。經辦人需填寫《公務接待審批單》,注明接待單位、人數,陪客人數及接待標準,按程序報批后方可接待。

(二)縣(處)級領導接待(安排在飯店的)由有關業務部門分管領導批準。

(三)縣(處)級及以下工作人員安排在食堂桌餐由相關業務部門和辦公室負責人批準。

(四)工作餐由相關業務部門負責人和辦公室后勤管理員批準。

五、接待工作應本著節約的原則,盡可能降低接待費用,嚴格控制費用支出。

六、接待用餐實行就近定點制度,確定定點飯店,由辦公室統一安排。

七、接待工作財務報銷除特殊情況外必須由辦公室專人負責,部門要求的接待部門負責人必須在費用單上簽字。

八、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執行。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2:公務接待管理實施細則新規

公務接待管理實施細則完整版全文

  第一條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進一步規范學校公務接待管理,厲行節約,勤儉辦學,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根據《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中辦發〔20*〕22號)及工信部、江蘇省有關規定,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本細則適用于學校各機關部處、學院及直屬單位的公務接待行為。本細則所稱公務,是指來賓來校出席會議、考察調研、學習交流、檢查指導等活動。

  第三條公務接待堅持有利公務、務實節儉、簡化禮儀、高效透明等原則。

  第四條上級部門、地方政府、兄弟院校、合作單位等領導帶隊來校進行綜合性的考察調研、檢查指導等公務活動的接待工作,由黨政辦公室負責,相關部門配合。

  其余來校進行的專項檢查、調研交流、評估驗收等公務活動的接待工作,按照對口對等接待原則,由對口或者相應的職能部門負責,相關部門配合。

  第五條各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公務接待范圍,不得用公款報銷或者支付應由個人負擔的費用。不得將休假、探親、旅游等活動納入公務接待范圍。學校部門之間不得用公款相互宴請。

  第六條公務接待執行審批程序,事前制定接待方案,由部門主要負責人審批。對能夠合并的公務活動統籌安排,無公函或電話記錄的公務活動和來訪人員原則上不予接待。

  公務活動結束后,接待單位應當如實填寫接待清單,并由相關負責人審簽。接待清單包括接待對象的單位、姓名、職務和公務活動項目、時間、場所、費用等內容。

  第七條公務接待不得在機場、車站組織師生迎送活動,不得張貼懸掛標語橫幅。不得組織旅游和與公務活動無關的參觀。不得組織到營業性娛樂、健身場所活動,不得安排專場文藝演出,不得以任何名義贈送禮金、有價證券、紀念品和土特產品等。

  第八條公務活動中,接待對象應按規定標準自行用餐,確因工作需要,可以安排工作餐,工作餐以自助餐為主,如不具備自助餐條件的,可安排桌餐。用餐地點原則上在校內賓館或餐廳安排,不得使用私人會所、高消費餐飲場所。菜肴以家常菜為主,不得提供魚翅、燕窩等高檔菜肴和用野生保護動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香煙和高檔酒水。嚴格控制陪餐人數,接待對象在10人以內的,陪餐人數不得超過3人;超過10人的,不得超過接待對象人數的三分之一。

  接待用餐標準按南京市公務接待標準執行。

  第九條接待住宿應當嚴格執行差旅、會議管理有關規定,原則上安排在校內賓館,以標準間為主,接待省部級干部可以安排普通套間,不得超標準安排接待住房,不得額外配發洗漱用品。

  第十條公務活動期間,各類會議會場布置要簡樸,不制作背景板、歡迎牌,不擺放花草、香煙、水果,不安排茶歇。

  第十一條公務接待的出行活動應當根據人員情況盡量集中乘車,合理安排車型,嚴格控制隨行車輛。

  第十二條公務接待中可根據情況安排校內參觀,參觀點要與活動內容相關,并能展現學校的辦學特色和辦學成果,參觀過程中不鋪設迎賓地毯,嚴格控制陪同人數,校園內一般不設交通禮儀崗,嚴禁干擾學校正常教學、科研、生活秩序。

  第十三條學校將公務接待費納入預算管理,實行總額控制,單獨列示。不得另立名目在會議費或其他費用中支出,或者以任何名義向下屬單位和有業務關系的單位和個人轉嫁報銷公務接待費用。

  財務部門要加強公務接待經費的預算控制,強化對公務接待經費日常使用的審核。

  第十四條接待費報銷憑證應當包括財務票據、派出單位公函或電話記錄和接待清單。接待費資金支付在具備條件的地方應當采用銀行轉賬或者公務卡方式結算,不得以現金方式支付。

  第十五條公務接待堅持誰接待、誰負責,實行責任追究制,對公務接待違規違紀行為,嚴肅追究接待單位相關負責人、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第十六條未盡事宜,由學校根據國家和上級主管部門有關文件規定辦理。

  第十七條本細則由黨政辦公室負責解釋。

  第十八條本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務接待暫行規定》(校字〔20*〕44號)同時廢止。

公務接待新規內容

嚴字當頭力剎公務接待“歪風”

  梳理發現,與20*年共計19條的“舊版”相比較,公布的“新版”《規定》增設至26條,其中,15條為全新內容,7條進行了大幅修改。

  值得注意的是,為嚴格和細化各項要求和標準,《規定》共提出38項禁令,包括11項“禁止”事項和27項“不得”要求,可謂嚴字當頭。

  一段時間以來,“大吃大喝”一度成為公務接待中最遭社會詬病的問題,“被接待”現象十分突出。為此,《規定》作出細致要求,并特別要求“工作餐應當供應家常菜,不得提供魚翅、燕窩等高檔菜肴和用野生保護動物制作的菜肴”。

  除了對公款大吃大喝“頑疾”的整治,《規定》還重點在“住”、“行”、“游”等方面劃設“高壓線”,其中提到,接待單位不得超標準安排接待住房、不得額外配發洗漱用品、不得以任何名義贈送禮金、有價證券、紀念品和土特產品等。

  “近年來,一些公務接待活動出現講排場、比闊氣、大手大腳和奢侈浪費等現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嚴字當頭的這份《規定》旨在狠剎公務接待中的“歪風”,有助于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巡視員林家彬認為,《規定》對在短期內剎住“大吃大喝”的風氣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從長遠看,還需進一步加強對規范財務、財政支出等制度建設。

細規保政策不走樣重拳治“軟腐敗”

  “過去我們的相關政策和規定也很多,但是群眾經常抱怨‘幾十個規定管不住一張嘴’,為什么規定執行不力、落不了地?”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軍教授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如是反問。

  “為此,人們常常責怪監督不力,其實并不盡然,因為有一個重要方面被忽視了,那就是規定本身有沒有細致到可操作、能監督。”在戴焰軍看來,這一《規定》的最大進步在于政策設計的細致化,“這是保證政策真正落地生效的前提”。

  正如專家分析,觀察這份3000余字的文件可見,“細致”可謂貫穿始終的特點。其中,在接待單位安排的工作用餐方面,《規定》甚至細致到對于陪餐人數的嚴格控制。

  戴焰軍說,長期以來,治理三公浪費和腐敗的規定多是粗線條的,類似“原則上”、“一般為”這樣的模糊表述,正是因為規定本身的不清晰,使得其在執行和監督中留了很多“制度口子”,導致政策走樣。

  “三公腐敗是一種‘軟腐敗’,是特權腐敗的一種表現。”竹立家說,因為老百姓對這種明目張膽的特權腐敗看得見、摸得找,所以它對黨和政府威信的負面影響最大。此次《規定》之所以從細處著手,正是試圖破解這一“頑疾”。

篇3:公務車輛安全管理制度

一、編制目的

為加強安全管理,保障項目部生產經營工作的正常開展,進一步完善公務車輛的安全管理,加強安全教育,監督車輛的安全行駛,杜絕安全事故發生,建立健全必要的規章制度。根據國家省市、廳等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結合項目部實際制定本制度。

二、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項目部公務車輛的安全管理。

三、職責

1.綜合辦公室負責對項目部公務車輛及駕駛員日常管理、檢查、監督。

2.安全科負責公務車輛安全統籌工作,以及車輛安全行駛的監督工作。

3.駕駛員要鉆研駕駛業務,愛護車輛、服從調度,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確保行車安全。

四、工作制度

(一)總體要求

1.綜合辦公室應為每車、每位駕駛員建立檔案。

2.駕駛員必須參加安全學習和年度考核,否則不得駕駛公務車輛。

3.安全科應每年與駕駛員簽訂《安全責任書》,對年度未發生安全事故的駕駛員進行獎勵。

(二)車輛管理

1.機動車輛的落戶、參保、報廢等手續,駕駛人員的上崗操作和年度安全教育及車輛的動態情況管理,由綜合辦公室和安全科具體負責執行。

2.駕駛員必須認真學習并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法》及各項規章制度,服從調派,愛護車輛,積極完成好任務。

3.為杜絕對車輛技術狀況不熟導致的安全事故發生,項目部車輛實行定車定人制度,沒有特殊原因及領導批準不得隨意更換人員、車輛。

4.外聘駕駛員,應嚴格審查考核,根據項目部相關規定辦理聘用手續并簽訂安全責任書后,方能駕駛車輛。

5.租用外面車輛和聘用駕駛員,必須經項目經理同意并與車主和駕駛員簽訂租車協議和安全協議。

(三)車輛的使用、維護管理

1.公務車輛必須經過公安交通管理機關檢驗合格,領取號牌、行駛證后,方準行駛。

2.為充分發揮車輛的運行效率,各級車輛管理部門應認真做好車輛的動態管理,按需調派車輛,確保車輛運行的安全。

3.各駕駛員應填報當日車輛行駛動態、用途、里程、油耗(修理費材料費等)日志,每月統一上報其對應的車輛管理部門進行登記,以便車輛管理人員掌握車輛使用情況,加強安全生產管理。

4.車輛必須做到定期修理與日常維護相結合,各車輛駕駛員應履行對車輛的勤檢查職責,按照強制保養,視情修理的原則,保持車況良好。

5.小車班應認真做好車輛的保養、維護、使用、年審管理工作,使車輛的各項手續齊備,車況良好。

車輛長途行駛前,必須上檢驗槽進行檢驗。

車輛在交接時必須清點隨車工具及車輛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