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運企業機損事故處理辦法
客運公司機損事故處理辦法
為防范機損事故的發生,規范機損事件的處理程序,特制定本辦法。
一、機損事故管轄范圍
第一條凡我公司員工在工作時因違章操作造成的汽車、車輛維修設備,生產、后勤、辦公設施等財產損害、人員傷亡,責任部室、維修中心、安全運營部都具有管轄權。交通事故按《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處理。
二、機損事故的處理原則
第二條凡違章操作發生機損事故,都必須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事故原因和責任未查清不放過,責任人未受到查處不放過,責任人和廣大員工未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與整改措施不落實不放過),以現場為依據,對事故的原因進行分析,劃清責任,按責處理。
三、機損事故處理權限
第三條直接經濟損失在200元(含200元)以下的輕微機損事故,由責任部室、維修中心在事發當天完成事故的調查、取證等資料的收集,依據本《辦法》相關規定作出處理決定,處理結果必須按規定報安全運營部。
第四條直接經濟損失在201元---1000元的機損事故,責任部室、維修中心配合,安全運營部在事發后3天內完成事故的調查、取證等資料的收集,并作出處理意見報安全運營分管領導審批。
第五條直接經濟損失在1001元以上的機損事故,責任部室、維修中心配合,根據機損事故責任的劃分、直接經濟損失的情況,由安全運營部在事發當天對機損事故的直接責任人開出《機損事故處理待崗通知單》,事發后5天內完成事故的調查、取證等資料的收集,并作出處理意見報安全運營分管領導審批。
四、機損事故損失確定
第六條機損事故發生后,根據處理權限的規定,責任單位安全管理人員及時協調公司相關部室、維修中心及當事人共同參與,進行損失的認定。所有事故的定損材料,安全運營部、責任單位都必須記錄完整,存檔備查。
五、機損事故的處理程序
第七條發生機損事故后,現場員工應保護現場,并立即報告屬地安全員或屬地領導,在不破壞現場(設置標證,灰印等)的前提下盡可能搶救傷者。發生火災事故,現場員工應馬上撥打“119”報警,講清具體地址、火災性質,立即組織在場人員利用現場條件撲救火災和疏散人員、物資。
第八條發生經濟損失在200元(含200元)以下的輕微機損事故,責任部室、維修中心應及時報告安全運營部、安全運營分管領導和本部門分管領導。安全運營部當天通過《安全日報》向總經理報告;201元以上的機損事故,責任部室、維修中心應及時報告安全運營部、安全運營分管領導和本部門分管領導,安全運營分管領導根據事故的性質、直接經濟損失情況決定向總經理報告。
第九條凡發生火災或人員傷亡類的機損事故,責任部室、維修中心應及時報告安全運營部、安全運營分管領導和本部門分管領導,安全運營分管領導在第一時間內報告總經理。
第十條安全管理人員接到報案后,要立即趕到現場,進行現場處理。首先檢查有無傷情,了解傷者的基本情況,及時組織搶救,待有關人員到達后參與處理;同時測繪事故現場圖,收集有關證據、證言、影像資料,旁證材料、事故經過等原始材料。
第十一條安全運營部人員接到報案后,向報案人、安全管理人員簡要了解情況,并將現場情況報告分管領導。
第十二條現場堪查處理完成后,責任部室、維修中心與安全運營部共同制訂報安全運營分管領導同意的設備施救、搶救方案并組織實施。
第十三條有人員受傷住院治療的,安全運營部、責任部室、維修中心要妥善安排好傷者的護理,主動與醫護人員溝通,隨時掌握傷情,及時辦理轉院、出院手續。
第十四條結案處理
(一)直接經濟損失在200元以下的輕微機損事故,責任部室、維修中心在事發當天完成事故的調查、取證等資料的收集,由經理或安全經理助理主持,安全員及涉案人員參加進行事故分析,作出事故責任認定,依據本辦法第七條作出處理決定,開出處罰通知單,并將事故處理結案材料在當月內報送安全運營部。
(二)直接經濟損失在201元以上的機損事故,責任部室、維修中心配合,安全運營部根據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分類在事發后3--5天內完成事故的調查、取證等資料的收集,由安全運營部主持,責任部、室、維修中心安全管理人員及涉案人員參加,召開事故分析會,進行調查分析,作出責任認定,報分管領導審批。由公司在當月底發文處理。
(三)對機損事故處理有異議的,當事人可以向上級有權限的部室申請復議。即對責任部室、維修中心處理決定有異議的,向安全運營部申請復議,對安全運營部的處理決定有異議的,向公司安委會申請復議,凡是經復議處理的決定為最終處理決定。
(四)經處理的機損事故及事故苗頭,安全運營部必須將以下材料存檔備查:1、肇事人手寫的事故經過;2、現場影像資料;3、旁證資料;4、違規肇事情況調查表;5、責任認定書、結案書;6、直接經濟損失有關的票據;7、肇事人的處理結論。
六、機損事故的處罰
第十五條機損事故處罰標準:
經濟損失在1000元(含1000元)以內的機損事故
全責
經濟處罰:負責事故直接經濟損失總額20%
主責
經濟處罰:負責事故直接經濟損失總額15%
同等責任
經濟處罰:負責事故直接經濟損失總額10%
次責
經濟處罰:負責事故直接經濟損失總額5%
經濟損失在1001元以上的機損事故
全責
行政處分:直接經濟損失1001元至5000元,停崗停薪1個月;
5001元至10000元的停崗停薪1―3個月,情節嚴重的解聘;
10001元以上的解聘。
經濟處罰:負責直接經濟損失:
1000×30%+(事故直接損失總額-1000)×15%或10%,
5001以上部分按10%計算,5000元以下部分按15%計算
主責
行政處分:直接經濟損失1001元至5000元的,停崗停薪1個月;
5001元至10000元的停崗停薪1―2個月,情節嚴重的解聘;
10001元以上的停崗3個月,情節嚴重的解聘,
經濟處罰:負責直接經濟損失:
1000×20%+(事故直接損失總額-1000)×15%或10%,
5001以上部分按10%計算,5000元以下部分按15%計算
同等責任
行政處分:
直接經濟損失1001元至5000元的,視其情節停崗停薪1個月;
5001元至10000元,停薪1個月,
10001元以上的停薪停崗1--2個月,情節嚴重的解聘,
經濟處罰:負責直接經濟損失:
1000×15%+(事故直接損失總額-1000)×7.5%或5%,,
5001以上部分按5%計算,5000元以下部分按7.5%計算
次責
行政處分:10001元以上的停崗停薪1個月
經濟處罰:負責直接經濟損失:
1000×10%+(事故直接損失總額-1000)×5%或2%,,
5001以上部分按2%計算,5000元以下部分按5%計算
第十六條其它處罰
(一)對多次發生機損事故或多次發生機損事故與交通事故類計數的責任人,視其情節加重處罰力度:
1、一月內發生2起200元以下的責任機損事故(包含機損事故與交通事故類計數)責任人,除按照機損事故、交通事故處罰標準相關條款處理外,并處停崗、停薪一個月;發生3起的解聘處理。一季度內發生4起,一年度內5起的解聘處理。
2、一月內發生200元以下1起、200元以上1起的責任機損事故(包含機損事故與交通事故類計數)責任人,除按照機損事故、交通事故處罰標準相關條款處理外,未達停崗、停薪標準的并處停崗、停薪2個月。已達停崗、停薪標準的,加重停崗、停薪1個月的處理,停崗、停薪超過3個月的解聘處理。
3、一月內發生200元以上2起的責任機損事故(包含機損事故與交通事故類計數)責任人,除按照機損事故、交通事故處罰標準相關條款處理外,未達停崗、停薪標準的并處停崗、停薪2個月。已達停崗、停薪標準的,加重停崗、停薪1個月的處理,停崗、停薪超過3個月的解聘處理。
(二)隱瞞事故、偽造現場的,一經查出,對責任人視其情節給與停崗1―3個月或者解聘處分。對隱瞞事故不報的部室、維修公司,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每隱瞞一起扣經理及助理當月獎金100元,月考核達3起的,取消當月獎金,年度達5起的,對責任單位班子年度考核實行否決。
(三)經公司同意安排的學徒工、試用工在工作中發生機損事故,按以下規定處理:
1、學徒工、試用工擅自單獨操作設備肇事的,負全部責任,視其情節、損失金額從重處理;
2、師傅擅自離崗讓學徒工、試用工單獨操作設備肇事的,師傅負全部責任并從重處理;
3、其它非生產性的管理人員,因工作需要,經主管部門領導同意,操作設備發生機損事故的,參照本《辦法》酌情處理。
第十七條有下列情況之一違章肇事的,屬于嚴重違章行為,一切經濟損失由責任人自理,視其情節輕重,加重處罰直至解聘。
(一)酒后上崗操作;
(二)發現故障未排除,使設備、設施強行“帶病”工作的;
(三)未按規定穿戴勞保用品,甚至光著膀子工作的;
(四)在操作時,未按規定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的;
(五)在消防重點區域吸煙或攜帶火種的;
(六)擅自離開工作崗位,至使設備、設施失控損壞的;
(七)違章帶電操作設備。
七、機損事故處罰款的扣除
第十八條違章操作造成機損事故的責任人,按照處理決定應當承擔事故部分損失款,計劃財務部有權從公司“事故處理文件”下發當月的事故責任人的工資收入中扣除。
八、事故費借支、審核、報帳
第十九條事故借款、報帳由安全運營部負責事故處理的安全管理人員按規定程序辦理。
(一)突發事故急需借款,總經理及財務總監不在公司時,經分管領導審批并電話請求財務總監、總經理后可直接到計劃財務部借款。
(二)事故開支的各種原始票據,必須齊全有效。無法開具有效的票據時,必須有領款人和兩個經辦人簽字蓋章,方可報帳。
(三)安全人員必須做到一起事故結案后在三個工作日內將費用一次結清,不得占用安全經費,凡拖欠、占用安全經費,情節嚴重的,按挪用公款查處。
第二十條計劃財務部設立安全專項帳目,每月對安全費用清算一次。
九、其它
第二十一條本辦法的解釋權屬于公司安委會。
第二十二條本辦法頒布實施后,與此辦法相悖的文件或條款同時廢止。
第二十三條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執行。
篇2:車輛維修質量責任事故處理辦法
為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提高維修質量,增強企業競爭力,真正樹立主人翁的責任感,將責、權、利有機結合,特制定本辦法。
一、質量保證條件
(1)整車大修或發動機總成大修,保修期為100天或行駛里程不超過20000公里(兩者超一不可,下列條款同等)。
(2)二級維護:保修時間為30天或行駛里程為5000公里。
(3)一級維護及重點修理保修時間為10天或行駛里程為2000公里。
(4)合同修理以簽訂合同為準,特殊事項須約定。
二、維修質量保證范圍
(1)在質量保證期內(時間和里程范圍須同時具備)可保修,否則不予保修,但可提供有償服務。
(2)只對維修項目內的質量事故進行保修。
(3)只對早期出現的維修質量進行保修,對于用戶判斷失誤等人為因素而導致損失擴大部分,不予保修。
(4)對質量事故出現后,用戶應及時與維修廠聯系,用戶不得自行處理,并保持原始現場,否則維修廠不予處理。
(5)對于總成大修,一、二級維護,涉及轉向,制動方面的重點修理,
必須檢驗而用戶未讓檢驗自行出廠的車輛,出現一切事故,責任自負。
(6)因用戶自購料修理而引發的質量問題,保修廠概不負責(須以合同約定)。
三、維修質量責任事故處理權限及要求
1.維修質量責任事故處理權限
(1)損失在500元以下,以過程檢驗鑒定為準。
(2)損失在501-1000元之內,由主管技術科長鑒定為準。
(3)損失在1000元以上,由主管廠長組織召開安全質量領導小組會議,分析鑒定及處理決定。
2.具體要求
(1)維修質量事故發生后,生產科和技術科應立即安排主修工及技術檢驗人員前往現場,主修工應積極配合,服從調動,對無故不去者,每次處罰50元,從當月工資中扣除。另外根據技術鑒定結果還應承擔相應質量事故責任。
(2)積極索取原始技術資料,保存損壞件,技術檢驗人員返回后應出出具書面技術報告,上報主管廠長,根據責任損失情況,按權限處理。
(3)技術科應定期組織召開技術檢驗人員質量會,總結前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吸取經驗教訓,從而提高維修質量。
四、維修質量責任事故的劃分及處理辦法
1.屬維修人員的責任事故處理辦法
(1)維修質量責任事故發生后,經有關技術人員或質管會鑒定屬維修人員不按技術規范要求,或漏保、漏修、作業項目不徹底而引發造成維修質量事故(或經濟損失),過程檢驗人員未履行職責的,維修人員除無條件返工外,不得二次計提工時收入,且承擔質量事故損失費用(主要為材料費)的30%-40%,檢驗人員承擔10%-20%,主管技術科長承擔10%。
(2)對于出現的車輛回修或未造成大的質量事故,對用戶不積極處理、推諉、隱瞞情況不報的,致使后期失去用戶,經用戶投訴或之后出現情況證實,由廠長辦公會議制定,每次處罰主修工50元,過程檢驗30元,技術科長(正、副)20元/人。從工資中扣除。
2.屬技術、檢驗人員的責任事故處理辦法
因技術、檢驗人員責任心不強,工作過失,指揮失誤,主修工提出疑議而不聽勸阻引發的質量事故,技術、檢驗人員承擔主要責任,按總損失費用30%-40%處罰,情節嚴重者調離工作崗位;主管技術科長承擔10%,主管廠長承擔5%。
3.因維修工失誤,檢驗人員責任心不強,漏檢而造成的安全責任事故,
除按上述責任劃分處罰外,還應承擔上級部門的處罰,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4.屬材料質量問題的處理辦法
(1)因用戶自購料修理而引發的質量問題(修理合同應約定),均由用戶承擔一切責任。
(2)若系材料采購人員不負責任,購買偽劣產品而造成質量事故,應對其處罰總損失費用的30%-40%,主管領導承擔10%。
(3)若材料系正宗廠家生產的產品所引起的質量問題,視需要技術部門協助配件供應部門出具技術鑒定(按規定由三包鑒定員鑒定),向廠家要求索賠,配件部門應墊付維修勞務費。
5.上述各責任事故的處罰均從本人工資中扣除。
篇3:安全事故處理組織機構工作制度
1、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堅持安全生產,齊抓共管和對事故“四不放過”的原則。
2、堅決執行組織機構會商制度,每月20日組織有關成員對施工現場和駐地進行安全大檢查,找出不安全因素和薄弱環節,提出整改措施,責任到人,限期整改,確保施工生產機械設備及駐地處在可控狀態。
3、加強規章制度建設,根據施工條件、生產進度、工藝要求,及時補充和完善施工安全措施,給施工生產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以確保生產任務的全面完成。
4、堅持教育為主,經常性的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知識講座,崗前培訓和轉崗學習,努力提高施工人員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從而確保施工人員群體保護意識的提高。
5、加強施工中安全檢查監督作用,生產指揮人員和安全監督人員對施工重點將采取經常檢查及跟蹤監督,對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保證安全生產。
6、加大安全措施費用的投入,創造良好的物資條件,使職工得到必要的勞動保護和可靠的安全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