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進口設備管理規定

進口設備管理規定

2024-07-10 閱讀 1974

進口設備管理辦法

第七十四條為發展高速重載齒輪工業,國家用了大量外匯從車外進口了一批先進的設備,這些設備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物質技術手段,切實管好、用好、維修好,使其經常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根據國務院頒發的《全民所有制工業交通企業設備管理條例》和機電部的有半規定,為加強對進口設備管理工作,特制本方法。

第七十五條進口設備的范圍是:符全機電部頒發的精、大、稀設備目錄的;所有數控安息顯設備;各類加工中心;各類貴重儀器。

第七十六條設備科和有關部門對進口設備的管理從規劃、選型、考察、談判、簽約到驗收,安裝、高度、維護、檢修直到報廢,要進行全過程的綜合管理,以獲得設備壽命周期費用最經濟,設備綜合效能最高。

第七十七條設備的選型要考慮到下列因素:技術性、可靠性、維修性、能耗和原材料消耗,環保性能,安全裝置,專用性與適應性、經濟性、成套性。

第七十八條進口設備的隨機技術文件資料,應由研究所,廠技術資料檔案室負責收集并盡快翻譯,復印。原文及翻譯本各一式二份由廠技術資料檔案室和設備科保存。

第七十九條安裝、設備開箱驗收后,就根據合同規定的技術要求及進行安裝。安裝要有設備管理人員或技術人員參加,做好安裝前的技術、材料準備,對大型或復雜的進口設備要予先做好場地,設備布局準備。

第八十條高度按程序進行,首先要作精度測定,檢查設備的實際的電壓,氣壓,水壓,油壓是否與設備科要求相符,潤滑系統的工作狀態是否正常并做好記錄。如與設備技術要求不符時,絕不允許開車,應及時分析原因排隊故障。

第八十一條試車包括清洗,檢查,調整,試運轉,試生產等。試車分空載試車,投料試車和考核驗收三個級段,應在技術人員指導下進行。

第八十二條設備技術檔案應包括:設備規劃文件,初級驗收文件隨機文件,潤滑圖冊,(包括備件目錄)設備完好標準,安全操作規程,維護制度。

第八十三條進口設備的崗位責任制分為三類:

1、領導人員和種類專業工程技術人員。

2、各類管理人員,維修人員。

3、保類設備操作人員

第八十四條對已投產的進口設備必須按照說明書,操作規程等有關技術文件的規定制定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對于進口設備的操作和維修應選擇責任心強,技術水平高的工人,并進行專業培訓。對已選定的人員應保持相對穩定,變更維修人員應征得設備管理部門同意。

第八十五條對已投產的進口設備,必須建立專群結合,預防為主的計劃檢修制度,即分為設備定期維修,小修和大修理。對于平時列法停機進行維修的流水線,流程設備應加強狀態監測,并利用一切生產空障,做好維修工作。

第八十六條企業對進口設備必須建立與崗位責任制相結合的種類人員的經濟責任制,各項考核指標與獎懲金額宜高于一般設備。

第八十七條嚴格執行潤滑“五定”制度(定人、定質、定點、定量、定時),進口設備必須有潤滑圖冊,按說明書要求制定潤滑務潤滑工作要求,須經有關部門簽定的方可使用。

第八十八條要遵守說明書規定,不得隨意拆卸部件,以免影響設備的精度和性能,絕對禁止粗加工,不允許超重量,超尺寸,超負荷使用。對違反操作規程,檢修規程者,超規范使用者,設備科有權制止,操作工人有權拒絕加工并立即報告有關部門處理。

篇2:某酒店廚房設備餐具衛生管理規定

酒店廚房設備餐具衛生管理規定

1、定期清洗、檢修及保養雪柜及所以電用設備

2、所有餐具洗刷后必須進行消毒措施后整潔存放在指定的地方

3、所有的設備及餐具使用必須嚴格按照標準說明使用

4、各種電用設備不使用時或使用后必須切斷電源

5、不能超負荷使用電氣設備

6、下班后必須關閉所有的照明或相關的能源開關。

篇3:安全設備管理規定

1.消防器材及消防設施各使用單位必須到安環處登記。

2.各使用單位至少每周檢查一次,出現問題及時向本單位領導與安全員匯報,有安全員向安環處匯報。

3.消防設施、器材必須放在指定的位置。

4.使用后必須及時到安環處更換,并說明使用原因,因使用單位未及時更換而耽誤救火,一切后果有使用單位負責。

5.各單位對本單位的消防設施必須明確專人負責,丟失、損壞照價賠償外,追究責任。

6.任何單位、個人不準將消防設施、器材挪作別用,否則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處罰條例》處罰,嚴重者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7.在無火情況下,擅自放掉滅火器藥品,除加倍罰款外,還要追究肇事者責任。

8.車間分管安全的人員及工段長,每天需對轄區內的消防器具全面檢查,并做好詳細的檢查記錄。

9.消防器具使用后,要根據情況向公司安環處匯報并申請更換,并做好使用記錄。

10.崗位消防器材要嚴格交接制度,發現問題及異常,要向車間分管安全的領導匯報,并由車間安全員向安環處匯報。安環處接報后要及時提出處理意見,并達到器具的完好使用。

11.轄區內消防器具如在使用時達不到備用狀態,要追究車間分管安全領導主要責任人的責任,情節嚴重的交司法機關處罰。

12.車間要定期組織職工學習消防知識,掌握各類消防器具使用方法,組織滅火、演練演習,培養一支有過硬本領的消防隊伍。

13.根據作業性質、條件(空氣中含氧量、毒物濃度)、勞動強度和防護器材性能及防護范圍,正確選用防護器材種類和型號,不準超出防護范圍進行使用。

14.崗位配備的過濾式防毒面具,應與有毒物質的性質和人員頭型相適應。

15.凡空氣中氧含量低于18%(體積),有毒氣體高于2%(體積)的作業場所,嚴禁使用過濾式面具代替隔離式面具。

16.嚴禁使用防塵口罩代替過濾式防毒面具。

17.使用隔離式長管式面具應將吸氧口置于空氣新鮮的地方,嚴禁拆、壓軟管,管長不得超過20米,否則應強制送風并設專人監護。

18.面具使用人必須受過培訓,熟知機具結構、性能、使用和維護方法。

19.安環處有關人員和各單位專職安全員,要深入生產崗位,組織生產人員或骨干學習各種防毒器材的使用規定和保管、檢查、使用方法,使廣大職工都會使用、保管防護器材。

20.配備給車間、崗位的防護器材,應放入救護柜內,救護柜管理應列入車間的崗位負責制,由生產人員與生產設備一起交接班,并設立使用臺帳。

21.各種防毒面具使用前后均需仔細檢查,以確保使用安全。

22.長管式防毒面具每月進行一次氣密情況檢查,每次用后要進行外觀檢查,根據情況進行清洗,保持清潔。

23.過濾式防毒面具濾毒罐每個月進行定期檢查一次,一氧化碳濾毒罐每月稱重檢查一次。

24.各種防毒面具應定點存放,應放在便于取用,無日光直接照射,溫度適宜和不易遭受塵埃和腐蝕性物質污染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