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工作細則
總則第一條為保證中國大唐集團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能源公司”)風電場架空輸電線路設備的安全、可靠、經濟運行,根據《中國大唐集團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監控管理辦法》以及國家、行業有關規程標準,特制定本細則。第二條架空輸電線路(以下簡稱線路)技術監督是風電場建設、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風電場安全生產的重要措施,線路設備要從設計選型、現場安裝、驗收、運行和檢修等各個環節進行的全過程技術監督。第三條線路技術監督的任務是通過對設備評估分析以及生產運行情況分析,防止由于設備選型不當、材質不當、運行工況不良等因素而引發的各類事故,提高設備安全運行的可靠性,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第四條線路技術監督必須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關口前移、閉環管理”的原則,不斷提高設備的健康水平,確保設備的安全運行。第五條線路技術監督要依靠科學進步,采用和推廣成熟、行之有效的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提高金屬技術監督的專業水平。第六條本制度適用于新能源、技術監控服務單位、風電公司。組織機構及職責第七條新能源公司風電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工作實行三級管理:第一級為新能源公司;第二級為技術監控服務單位;第三級為風電公司。第八條新能源公司成立以副總經理或總工程師為組長的技術監控領導小組,下設技術監控管理辦公室。其職責如下:1、貫徹國家、行業、集團有關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的法規、條例、規定,監督、檢查其執行情況;2、組織制定、修訂新能源公司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有關規定和技術措施,組織技術攻關,推動新技術的應用;3、監督、檢查技術監控服務單位、風電公司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工作開展情況,協調各級監督部門的關系;4、負責制定新能源公司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確定新能源公司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工作重點;5、組織召開新能源公司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工作會議,布置全年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工作,總結工作、交流經驗,組織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人員進行技術培訓;6、組織因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不力而發生的重大事故調查分析,制定反事故措施,組織解決重大技術問題;7、開展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抽查、考評工作。第九條技術監控服務單位在副總經理(技術總負責人)的領導下,開展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工作,其主要職責:1、貫徹執行國家、行業、集團公司、新能源公司有關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的方針、政策、法規、標準、規程、制度等;2、掌握新能源公司所屬風電企業主要風電設備有關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的技術狀況,建立健全主要設備的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檔案,發現問題及時提出建議和措施;3、定期通報所服務公司的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工作情況。提交年度工作報告以及下一階段工作計劃和要求;4、參加風電公司的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相關的事故分析、處理工作,對有關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的技術問題提出反事故措施及處理意見并監督落實情況;5、經常檢查、了解和指導各風電企業的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工作情況,抽查各單位上報的報表、報告、總結中數據的真實性,發現數據不實或有異常不報者,及時通報;6、每年組織召開一次新能源公司所屬風電企業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工作會議,提出年度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工作總結和下年度工作計劃與要求;組織開展有關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的技術交流與培訓、新技術、新工藝開發與推廣應用,提高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工作水平,技術交流培訓工作每年不得少于一次;7、參與架空輸電線路的技術改造工作,分析架空輸電線路裝置的使用情況,解決存在的關鍵性技術問題;8、參與風電公司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有關的主要設備的設計審查、設備選型、出廠驗收、重大改進、試驗鑒定等工作;參加有關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的重大技術措施與技術改造方案的審查。第十條風電公司成立以副總經理領導下的技術監督管理網絡,在生產部門設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專責人,做好本企業的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工作。各級職責為:一、風電公司分管領導的職責:1、貫徹執行國家、行業、集團、新能源公司有關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的法規、條例、規定,監督、檢查其執行情況;2、每年一季度組織修訂本公司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的有關規程制度、標準、細則,監督、檢查所屬風場架空輸電線路裝置周期定檢計劃的執行情況;3、建立健全技術監督管理網絡,每年召開本公司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工作會議,總結工作、交流經驗,確定本公司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工作重點;4、參加事故調查分析和處理。組織落實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相關的安全措施、反事故措施和上級有關規程、規定。了解本公司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相關設備的運行、事故和缺陷情況,制定相應的反事故措施,做到發現問題及時分析處理,重大問題如實上報;5、組織對新安裝設備、重大技改工程項目的設計審查、主要設備的驗收以及安裝、調試、試生產過程中的技術監督和質量驗收工作;6、開展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督查、考評工作。二、風電公司技術監督專責人職責:1、認真貫徹執行國家、集團公司、新能源公司有關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的各項規章、制度、標準和要求,檢查、協調、落實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工作,組織制定本單位有關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的規章制度和技術措施;2、組織對所管轄的運行設備進行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對生產中的重大問題要及時如實的上報,并按要求編制、報送各種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報表及計劃總結,確保報表準確,上報及時。協助風場、項目部建立健全所轄范圍內的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臺帳和設備技術檔案,健全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檢測手段,并達到規定的技術要求;3、加強技術監督培訓工作,提高技術監督人員素質和工作能力。參加上級監督部門、技術監控服務單位舉辦的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會議及培訓班;4、組織對所管轄風場運行數據、檢修維護數據和外委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依照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要求按時將統計數據、報表上報至技術監控服務單位,并建立本單位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管理檔案;5、組織有關人員參加本公司與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有關的事故調查分析、總結經驗教訓,擬定反事故措施,并督促實施,使被監督的運行設備保持健康狀態;6、參加基建、擴建、改建工程的設計審查、設備的選型以及工程竣工交接驗收、生產準備等工作,依據有關規程、規定,對上述工作提出監督意見;7、開展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三、各風場、項目部技術監督專責人職責:負責本風場、項目部的具體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工作,實施生產管理部門下發的技術監督計劃。1、風場專責人應結合設備檢修試驗,制定技術監督工作計劃,上報風電公司技術監督專責人,督促計劃落實。及時、準確的統計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數據并分析、總結,按時上報至所在風電公司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專責人;2、項目部結合風機投產驗收,嚴格實施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各項檢測的指標記錄。對于不符合自動控制標準的風機嚴禁投入試運行。設備安裝、投產驗收階段的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工作以及相關試驗資料整理歸檔,保證資料完整移交生產;3、日常發現有關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的設備缺陷或隱患,應向所在風電公司技術監督專責人反饋情況,便于及時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4、參加本公司的設備事故調查分析,提出改進及防范措施;5、參加基建、擴建、改建工程的設計審查、設備的選型以及工程竣工交接驗收、生產準備等工作,依據有關規程規定,對上述工作提出監督意見;6、參加上級單位組織的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培訓。監督范圍及內容第十一條監督范圍1、風電場架空輸電線路的導線、地線、金具、桿塔、絕緣子和接地裝置;2、風電場架空輸電線路的防雷害、防污閃、大跨越段、防覆冰舞動和防風偏技術監督。第十二條線路技術監督的內容1、導線、地線截面,導線、地線類型;2、金具選型、機械強度、防腐措施;3、桿塔的承載力,桿塔和基礎的防腐措施,桿塔的防盜措施、防雷措施、螺栓防松措施;4、絕緣子的機械強度、防雷防污措施,絕緣子的爬電距離和結構長度;5、接地裝置的防腐措施、降阻措施;6、防雷方案、防污閃方案、大跨越段方案、防覆冰舞動方案和防風偏方案。第十三條按照國家和行業的有關標準重點監督以下內容:1、設備原材料需有檢驗合格報告并符合相應質量技術要求;2、制造廠的質量保證體系健全并運行有效,生產能力、關鍵工序和主要項目的檢驗手段應滿足需要;3、試驗方法正確,儀器、儀表及試驗設備滿足試驗要求并受控,計量儀器、儀表須溯源;4、試驗人員具備相應資質,試驗報告規范,試驗結論正確;5、運輸標志清晰、完整,運輸過程中有防損、防腐蝕措施。第十四條設計階段的監督1、新建、擴建、改建的風電場架空輸電線路設計應滿足GB50061《66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設計規程》、DL/T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DL/T5154《架空送電線路桿塔結構設計技術規定》、DL/T5219《架空送電線路基礎設計技術規定》的要求。采用非標產品必須通過技術鑒定,采用新理論、新材料或新結構型式,應經過試驗驗證;2、線路的導地線安全系數的選擇應按設計規程的有關要求,做到合理、經濟并相互配合。導線截面根據經濟電流密度、電暈及無線電干擾等條件,通過技術經濟比較確定;地線應滿足電氣和機械使用條件要求;3、根據氣象條件、覆冰厚度、污穢和腐蝕等情況,結合運行經驗選取導地線的型式。如鹽霧影響應考慮采用防腐類導線,大跨距應考慮采用鋼芯加強型導線;4、驗算導線允許載流量時導線的允許溫度要符合要求;驗算地線短路熱穩定時地線的允許溫度要符合要求,計算時間和相應的短路電流值還應根據系統情況決定;5、金具應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耐張和接續金具應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能,金具表面應采取有效的防腐蝕措施,在特殊區域使用的金具應適當提高相應性能指標;6、絕緣子的機械強度應滿足相應使用條件的要求,Ⅲ級及以上污穢區、維護困難地區,應選用復合絕緣子,多雷區又是污穢嚴重地區,應采用加長型復合絕緣子;7、桿塔接地裝置應采取有效防腐措施,尤其是接地引下線和所有連接部位,桿塔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值達不到設計要求時,應采取有效的防腐、降阻措施,慎用化學降阻劑。第十五條施工調試階段的監督1、風電場架空輸電線路施工調試應滿足GBJ233《110~500kV架空電力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50《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DL/T596《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的要求;2、導地線的安裝工藝、質量應滿足相關要求,架線后應測量導線對被跨越物的凈空距離,計入導線蠕變伸長換算的最大弧垂、緊線后弧垂允許偏差及相間弧垂允許不平衡數值必須符合設計規定;3、壓縮型耐張線夾、接續管、拉線金具的壓接質量滿足要求,防振金具、間隔棒等防護金具按設計要求安裝并保證位置正確,OPGW金具的安裝符合設計要求;4、施工單位必須檢查絕緣子包裝是否完好,對絕緣子(包括金屬附件及其熱鍍鋅層)逐個進行外觀檢查。如因包裝不良或裝卸不當而造成絕緣子損壞時:盤形懸式絕緣子破損數量超過1%或可能存在內部損壞,應逐個進行工頻耐壓試驗,或送國家(或行業)電瓷質量檢測單位進行批量抽樣試驗;復合絕緣子傘裙或護套破損必須更換。復合絕緣子嚴格按照說明書安裝,防止均壓環反裝,禁止在安裝中沿復合絕緣子上、下導線;5、桿塔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驗收測量宜在干燥季節進行,電阻值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對接地裝置的埋深、防腐和連接質量應抽樣開挖檢查。第十六條運行維護階段的監督1、風電場架空輸電線路運行維護應滿足DL/T741《架空送電線路運行規程》的要求;2、定期檢查導地線(包括耦合地線、屏蔽線)有無銹蝕、斷股、損傷或灼傷等情況,檢測因環境溫度變化、覆冰、蠕變等原因后引起的弧垂及交叉跨越距離變化情況。大負荷期間增加特巡,重點監測弧垂的變化和接點的過熱情況;3、導地線表面腐蝕、外層脫落或呈疲勞狀態,應取樣進行強度試驗,若試驗值小于原破壞值的80%,應換線。導地線由于斷股、損傷減小截面的處理應符合下表要求:線別纏繞或護線預絞絲用補修管或補修預絞絲補修切斷重接鋼芯鋁絞線鋼芯鋁合金絞線斷股損傷截面不超過鋁股或合金股總面積7%斷股損傷截面不超過鋁股或合金股總面積7%~25%鋼芯斷股斷股損傷截面超過鋁股總面積25%鋁絞線鋁合金絞線斷股損傷截面不超過鋁總面積7%斷股損傷截面不超過鋁總面積7%~17%斷股損傷截面超過總面積17%鍍鋅鋼絞線19股斷1股7股斷1股19股斷2股7股斷2股19股斷3股注:1.OPGW的修補應特殊考慮。2.鋁包鋼芯鋁絞線、鋁包鋼絞線的處理可參照執行。3.如斷股損傷減少截面雖達到重接的數值,但確認采用螺旋式補修條等新型的修補方法能恢復到原來強度及載流能力時,可不作切斷重接處理。4、線路發生重覆冰或舞動等異常情況后,應對金具進行檢查,對裂紋、變形、磨損嚴重、鋅層脫落等不滿足繼續運行要求的金具應及時更換;對導線接續金具和耐張線夾應進行測溫檢查,測溫宜選在線路負荷較大和環境溫度較高時進行;當溫升超過40度或溫度達到90度時,應采取相應措施;5、監視塔材、塔腳和拉線棒的腐蝕情況,監視水泥桿裂紋、積水和表面風化等情況,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桿塔拉線不允許有互磨現象,基礎要有防沖刷措施;更換的塔材應有防腐措施,其強度應不低于原設計值;6、絕緣子要定期進行“零值、低值”的檢測,定期巡視玻璃絕緣子自爆、復合絕緣子傘裙破損、均壓環傾斜等異常情況,對瓷和玻璃絕緣子鎖緊銷、鋼腳、鋼帽銹蝕等情況應登桿檢查,每年統計絕緣子劣化率(自爆率),并對絕緣子運行情況做出評估分析。應根據污穢狀況、絕緣配置、季節特點以及運行經驗對絕緣子定期清掃;7、定期檢查桿塔的接地引下線和地網連接部位的接觸狀況,預防性試驗或雷擊故障后應測量桿塔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雷擊桿塔后,桿塔接地電阻的測量須采用三極法,并充分考慮季節和氣候因素;8、接地電阻超標,應盡快查找原因,制定相應對策。桿塔接地裝置的更換和加補時,應采用有效的防腐措施,不得低于原設計要求。第十七條線路防雷方案應符合DL/T620-1997《交流電氣裝置的過電壓保護與絕緣配合》的有關要求外,還應根據線路所經地區雷電信息和雷害情況,采取針對性的防雷措施,諸如桿塔降阻、滿足風偏條件下適當增加絕緣長度、增設耦合地線或線路避雷器等。第十八條線路防污方案應保證線路在工頻電壓、大氣過電壓、操作過電壓等各種條件下可靠運行,根據線路所經地區氣象、污穢狀況,合理選用絕緣子型式,外絕緣的配置應滿足相應污穢等級對爬電比距的要求。第十九條大跨越方案應根據環境、設備特點和運行經驗制定專項維護制度,定期對基礎、桿塔、導地線、絕緣子、金具、防振防舞器及其它設備進行檢測和維護。第二十條重冰區和舞動多發區在覆冰季節前應對線路做全面檢查,落實除冰、融冰、防舞動的措施。在覆冰季節,加強對線路的巡視,隨時了解冰情,當覆冰可能超過設計冰厚時,應及時采取除冰措施,為確保線路的安全運行,必要時可安裝防冰環、防雪重錘等防覆冰措施。第二十一條強風區線路桿塔的風偏角應留有一定裕度,確保實際風偏角小于設計風偏角,必要時采用V型串或八字串。線路風偏故障過后,應仔細檢查導線、金具、鐵塔等受損情況,及時消除缺陷,并采取相應的整改措施,同時做好故障分析,建立相應的技術檔案。第四章技術管理第二十二條新能源公司所屬風電企業及受委托的技術監控服務單位應按期制定線路技術監督年度工作計劃、編寫年度工作總結和有關專題報告。第二十三條新能源公司所屬風電企業組織貫徹執行線路技術監督制度,制定工作計劃,健全線路技術監督檔案,及時了解、掌握主要線路設備的技術狀況、專業隊伍、測試手段和技術監督管理狀況等,進行系統分析、研究并及時提出改進意見。第二十四條線路技術監督項目目標及指標完成情況應按規定格式和時間如實上報技術監控服務單位,重要問題應進行專題報告。風電企業對違反規程不如實報告情況者,由當事人負責;匯報而不及時解決問題者,由相關領導負責;發現危及設備安全的問題時,向部門領導報告的同時應向新能源公司安全生產部技術監督工程師匯報直至向主管監督的副總經理匯報。第二十五條風電企業對線路異常和故障設備進行判定和跟蹤,及時進行消缺處理,暫時不能進行消缺處理需監督運行的部件,必須經主管監督的總工程師或副總經理批準,并上報技術監控服務單位。監督運行的部件必須制定明確的監督措施,且必須有專人負責落實,對監督運行部件進行動態管理。第二十六條設備安裝、調試、運行、檢修、技術改造等全過程質量管理的技術資料應完整和連續并與實際相符,積極推行技術監督檔案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微機化。第二十七條風電企業應嚴格執行國家、行業、集團公司有關線路技術監督的規程、制度和標準等,凡由于監督不當或自行減少監督項目、降低監督指標標準而造成嚴重后果的,要視具體情況,追究有關領導與當事者的責任。第五章附則第二十八條新能源公司風電企業,各風場應根據本制度,制定本單位實施細則。第二十九條本制度由新能源公司安全生產部負責解釋。第三十條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篇2:風電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制度
公司風電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監督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保證**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風電場架空輸電線路設備的安全、可靠、經濟運行,根據《中國**集團公司技術監控管理辦法》以及國家、行業有關規程標準,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架空輸電線路(以下簡稱線路)技術監督是風電場建設、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風電場安全生產的重要措施,線路設備要從設計選型、現場安裝、驗收、運行和檢修等各個環節進行的全過程技術監督。
第三條線路技術監督的任務是通過對設備評估分析以及生產運行情況分析,防止由于設備選型不當、材質不當、運行工況不良等因素而引發的各類事故,提高設備安全運行的可靠性,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第四條線路技術監督必須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關口前移、閉環管理”的原則,不斷提高設備的健康水平,確保設備的安全運行。
第五條線路技術監督要依靠科學進步,采用和推廣成熟、行之有效的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提高金屬技術監督的專業水平。
第六條本制度適用于**公司各風電廠和技術監控管理服務單位。
第二章線路技術監督機構與職責
第七條**公司技術監督工作實行三級管理,第一級為**公司本部,第二級為技術監控管理服務單位;第三級為各風電廠。
第八條**公司成立以副總經理或總工程師為首的技術監控領導小組,是**公司技術監控工作的領導機構,其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和集團公司有關線路技術監督的方針政策、法規、標準、規程、制度等。
(二)制度**公司線路技術監督工作年度計劃。
(三)制定**公司線路技術監督規程、標準、制度、規定、技術措施等。
(四)組織并參加因線路技術監督不力造成的重大事故的分析調查和處理工作,制定反事故措施,對線路技術監督的重大問題做出決策。
(五)指導**公司系統線路技術監督工作,協調解決線路技術監督工作各方面的關系,對各風電廠的線路技術監督工作進行檢查和考核。
(六)建立**公司線路技術監督網絡,定期召開線路技術工作會議,總結、交流和推廣技術監控管理的工作經驗和先進技術。
(七)組織對新建或重大線路技術改造工程的設計審查、設備選型、監造、安裝、調試、試生產階段的技術管理和質量驗收工作。
(八)組織解決共性和難點問題。
第九條技術監控管理服務單位(檢修公司)的主要職責:
(一)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和集團公司線路技術監控管理的政策、規程、標準、制度、技術措施等。
(二)建立線路技術監控管理網絡。
(三)制定線路技術監督工作規劃與計劃;定期向**公司及各風電廠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