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應急管理規定

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應急管理規定

2024-07-10 閱讀 5479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工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股份公司總部和各子公司、控股公司的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工作。

第三條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應急管理的工作原則:

(一)以人為本,關愛生命。

(二)預防事故與應急救援相結合。

(三)統一領導,分級負責。

第二章組織機構及職責

第四條股份公司安全生產委會是股份公司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應急管理的綜合指揮機構,負責指導股份公司所屬各單位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的應急管理工作,組織、協調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的應急救援工作。

第五條股份公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負責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工作,其工作職責:

(一)組織制定、完善股份公司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應急救援管理辦法、應急救援預案;協調各單位的應急管理工作。

(二)監督檢查各單位貫徹執行股份公司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制度。

(三)組織、協調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工作。

第六條各單位應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應急救援組織體系。各級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為本單位應急救援工作負責人,相應職能部門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實施,其它各有關部門應按應急救援預案要求分工配合開展工作。

第三章?應急預案管理

第七條?各單位、項目部應結合本單位的危險源及危險性分析情況,制定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應急救援總體預案、專項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并保證各預案之間的相互銜接。

第八條?各單位、項目部編制的應急預案應組織本單位有關人員和專家進行評審,形成記錄并簽字,確保應急預案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并經主要負責人簽署后發布。

第九條?股份公司公司編制的應急預案報送到國家有關部委,各單位編制的應急預案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分別報送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以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及有關部門備案,同時報送到股份公司備案。

第十條?各單位、項目部應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應急預案的宣傳教育和培訓,普及安全事故預防、避險、自救和互救知識,提高全體員工應急處置能力。

第十一條?各單位、項目部應制定預案演練計劃,并結合事故預防重點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或專項應急預案演練,各項目部要根據危險性分析,每年不定期的組織開展重要工序、部位、重點設備的現場處置方案應急演練。

第十二條?在應急預案演練結束后,各單位、項目部應組織有關人員對預案演練效果進行評估,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對預案的修改意見。

第十三條?各單位應當至少每三年對應急預案修訂一次,各項目部根據生產實際和組織機構、環境等變化及時對預案進行動態修訂,并按照報備程序重新備案。

第十四條股份公司依據《安全生產考核管理辦法》,每年對各單位、項目部的應急預案編制和管理工作進行考評。

第四章?事故、災害分析和分級

第十五條根據股份公司生產經營特點和危險分析,確定以下作業為重大危險因素監控對象:

(一)高邊坡開挖及不良地質段開挖。

(二)爆破施工、導截流施工、深基坑施工、洞挖施工、斜井豎井施工。

(三)大模板施工、橋梁施工、腳手架施工。

(四)易燃易爆物品、劇毒物質的運輸、存放、使用。

(五)大件運輸、大型設備制造及大型金屬結構制安。

(六)特種設備的安拆、運行。

(七)大件起重吊裝施工。

(八)場內客運。

(九)大型電力生產設備運行;高壓配電系統安裝、調試。

(十)攔河大壩、尾礦庫。

(十一)其它

第十六條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按照傷亡人數分為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一般事故四級。

(一)死亡30人及以上,或者100人及以上重傷的為特別重大事故。

(二)死亡10-29人,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的為重大事故。

(三)死亡3-9人,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的為較大事故。

(四)死亡1-2人,或者10人以下重傷的為一般事故。

第五章?應急響應

第十七條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發生后,各單位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控制事態擴大或升級,同時按程序向上級和當地政府報告。

境外發生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后,應在控制事態的同時向我國駐外使領館報告,同時向單位本部報告,本部應立即報告股份公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和海外事業部。

第十八條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應急救援工作遵循分級響應原則,根據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的等級確定相應的應急響應級別。

(一)特別重大和重大事故應急響應(I級響應)

特別重大和重大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項目部應立即向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報告,同時向單位本部、股份公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報告。

股份公司在接到報告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組織人員趕赴現場,同時向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國務院國資委、國家電力監督管理委員會等國家部委報告,并續報新情況。

(二)較大事故應急響應(II級響應)

較大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項目部應在1小時內向當地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報告,同時向單位本部報告,事故發生單位應在2小時內報股份公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

股份公司在接到報告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組織人員趕赴現場,同時向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國務院國資委、國家電力監督管理委員會等國家部委報告,并續報新情況。

(三)一般事故應急響應(III響應)

一般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項目部在1小時內向當地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報告,同時向單位本部報告,并在8小時內報股份公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事故單位在事故發生后應立即開展應急救援。

第十九條應急響應結束

當應急救援措施使事故和災害現場得到有效控制,導致次生、衍生的隱患消除后,應急響應結束。

第六章?后期處置

第二十條善后處理

事故發生單位應急救援組織應做好善后處理工作,穩定員工情緒。同時全面開展安全檢查,消除事故隱患。

第二十一條調查與總結

各單位應按照“四不放過”原則,分析安全事故或自然災害的起因、性質、影響、責任,并對應急救援工作進行總結,改進應急管理工作方法。

第二十二條信息發布

各單位應及時發布事故信息,并在信息發布時堅持實事求是、及時、準確的原則。

第二十三條信息發布的內容主要包括:安全事故或自然災害的性質、原因、過程、責任分析、防范措施等。

第七章?應急保障

第二十四條應急組織及人員

各單位應建立應急管理領導小組和應急救援管理機構,明確職責、分工和聯系方式;項目部應成立應急領導小組,組建應急救援隊伍,公告應急響應期間內外部聯系單位、聯系人員和聯系電話。

第二十五條應急預防

各單位應通過各項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技術等手段,盡可能防止各類事故的發生,并通過預先采取各項預防措施,如從項目安全規劃、選址、減少危險物品存放量、加強教育等方式加強各項應急預防工作。

第二十六條應急設備物資及資金

各單位應準備用于應對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的設備和醫療衛生、生活必需品等物資,保證善后資金。各項目部應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和設備,及時維修保養。

第二十七條應急宣傳和培訓

各單位和項目部應開展應急救援宣傳和培訓,提高員工面對緊急情況時的應急處置能力。

篇2:酒店商務部自然災害應急預案

酒店商務部自然災害專項應急預案

1、監控措施

1)保障通訊的暢通,確保能夠通過各種渠道及時準確的接收到相關信息。

2)規化出災害發生時工作人員的避災程序及路線,選定臨時避災場所,并以書面形式發放到員工手中,在所有客房內張貼。

3)規定在全體撤離時關閉重要閥門的人員。

2、事故及響應分級

1)事故分級

Ⅰ級事故,嚴重的自然災害,造成1人以上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嚴重的。

Ⅱ級事故,一般自然災害,不會造成人員傷亡,但會對酒店的日常經營造成影響的

2)響應分級

Ⅰ級響應,發生Ⅰ級事故時,酒店啟動應急預案,啟動本部門的Ⅰ級響應,服從酒店及上級部門的領導指揮。

Ⅱ級響應,發生Ⅱ級事故時,酒店未啟動應急預案,但由于自然現象或災害影響到酒店正常營業時。

3、處置措施

a)當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時,如地震、洪水等,應立即組織人員撤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組織人員關閉電源及關鍵設施開關。

B)及時清點人員,保證本部門員工及賓客的安全。配合酒店應急救援指揮部及上級相關部門的工作。

C)當發生的自然災害或天氣變化對酒店的正常經營有影響時,應沉著應對、處事不驚,做好賓客的告知、提醒及警告等工作,并做好賓客情緒的安撫工作。

D)準備好應急所需的物資,做好預防工作。

篇3:酒店餐飲部自然災害應急預案

酒店餐飲部自然災害專項應急預案

1、監控措施

1)保障通訊的暢通,確保能夠通過各種渠道及時準確的接收到相關信息。

2)規化出災害發生時工作人員的避災程序及路線,選定臨時避災場所,并以書面形式發放到員工手中,在所有客房內張貼。(見附圖)

3)規定在全體撤離時關閉重要閥門的人員。

2、事故及響應分級

1)事故分級

Ⅰ級事故,嚴重的自然災害,造成1人以上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嚴重的。

Ⅱ級事故,一般自然災害,不會造成人員傷亡,但會對酒店的日常經營造成影響的

2)響應分級

Ⅰ級響應,發生Ⅰ級事故時,酒店啟動應急預案,啟動本部門的Ⅰ級響應,服從酒店及上級部門的領導指揮。

Ⅱ級響應,發生Ⅱ級事故時,酒店未啟動應急預案,但由于自然現象或災害影響到酒店正常營業時。

3、應急處置

a)當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時,如地震,應立即組織人員撤離。

b)配合相關部門的救援工作。

c)應根據相應的災害做好防范措施,做好賓客及員工的提醒、告知工作。

d)保證食品及應急物資的儲備工作,確保食品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