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車安全帶配置規定
1、安全帶是怎樣誕生的;1885年,安全帶首次出現并使用在馬車上,目的是防止乘客從馬車上摔下去。1902年,一位美國工程師在參加一次汽車競賽時,在他駕駛的汽車座位上釘上了一根帶子套在身上以防不測。此后,瑞典人尼爾斯·波林發明了三點式安全帶。20世紀40年代,通用汽車公司率先在別克轎車上將安全帶列為標準配置。1968年,美國將安裝和使用安全帶確定為強制性的法規,由此開始了安全帶的大規模普及。1986年,通用汽車在美國第一個宣布為汽車后排座椅配置安全帶。三點式安全帶日前已被德國專利發明注冊處評選為跨世紀8大發明之一。
2、經常檢查座椅安全帶的技術狀態,如發現有損壞應及時更換。
3、正確系戴安全帶,三點式腰部安全帶應系得盡可能低些,系在髖部,不要系在腰部;肩部安全帶不要放在胳膊下面,應斜挎胸前;一副安全帶只能一個人使用,嚴禁雙人共用;不要將安全帶扭曲使用。不能給兒童使用成人的安全帶,而應使用特別安裝的兒童汽車安全座椅。
4、不能讓安全帶壓在堅硬的或易碎的物體上,比如,衣服里的眼鏡、鋼筆和鑰匙等;不能讓安全帶和鋒利的刀刃摩擦,以免損傷安全帶;不能讓座椅靠背過于傾斜,否則安全帶將不能正確地伸長和收卷。
5、座椅上無人時,要將安全帶送回卷收器中,將扣舌置于收藏位置,以免在緊急制動時扣舌撞擊到其他物體上。
六、車輛定期維護
1、確保運輸設備(車輛)的安全運行,運輸車輛應符合機動車輛安全管理規定的安全技術要求。應對機動車輛進行年、季、月度及日常檢查,及時排除威脅行車安全的隱患。新購的運輸設備,應有符合有關設計規范的技術文件和使用說明書,并制定有關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在投入使用前,必須經過全面檢查,證明確實達到安全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2、一級保養:車輛每行駛500-300公里進行一次一級保養,以清洗、檢查、潤滑、緊固為主,內容是:
a.清洗化油器、空氣、汽油濾清器,更換機油。
b.按規定部位潤滑脂,檢查變速器、轉向器,后橋的潤滑油面高度,不足時添加。
c.檢查轉向緊固情況,離合器自由行程,制動器磨擦片間隙和各部件連接部位的緊固情況。
d.檢查燈光、分電器觸點的工作情況,以及電池液液面高度。
3、二級保養:車輛每行駛8000-12000公里進行一次二級保養,二級保養是除執行一級保養作業內容外,調整、檢查發動機和底盤各部件工作情況,使其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況。內容是:
a.清洗化油器、空氣、燃油、機油粗濾清器、更換機油細濾清器,換機油。
b.檢查調整氣門間隙,緊固發動機螺栓,并檢查發動機有無漏水、漏油情況,拆檢發電機、起動機、清洗整流子和炭刷,潤滑軸承。
c.檢查分電器技術狀況,調整間隙。檢查電路、燈光、喇叭、雨刮工作情況。檢查調整離合器與壓板的間隙及踏板的自由行程。檢查轉向器橫直拉桿,轉向節主肖套、轉向臂各接頭的磨損情況,并調整前束。
d.拆檢轉動軸萬向節和軸承磨損情況,緊固變速器二軸和主減速器螺帽有無松動。調整間隙,油制動檢查分原皮蜿有無咬死漏油,氣制動換分原膜片,氣管,調整制動踏板自由行程。
e.查變速器,減速器各部件的軸向間隙磨損程度和工作情況。
按規定潤滑各潤滑點,檢查輪胎氣壓和磨損情況,進行輪胎換位。
更換安全配件時,一定要購買正品配件,要注意配件的使用條件,如輪胎的負荷、速度等級及尺寸等。
篇2:安全帶使用管理規定
安全帶是用來保護高空及高處作業人員人身安全的重要防護用品之一,正確使用安全帶是防止現場高空工作人員高空跌落傷亡事故,保證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加強安全帶的日常使用管理,對保護工作人員人身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使用安全帶的規定:
1、凡進入生產工作場所,在距地面1.5米及以上的工作都應視作高處作業。
2、凡在沒有腳手架或者沒有欄桿的腳手架上的高處作業,必須使用安全帶或采取其他可靠的安全措施。
3、凡在架構、主變、桿塔及其它高處作業而又有換位的工作,不但應使用安全帶還應使用安全繩。
4、安全帶及安全繩不得用于吊送工具材料或其它工作用具。
二、安全帶的日常管理規定:
1、安全帶應在每次使用前都應進行外觀檢查。
2、對使用中的安全帶每周進行一次外觀檢查。
3、安全帶每年要進行一次靜負荷重試驗。
4、安全帶每次受力后,必須做詳細的外觀檢查和靜負荷重試驗,不合格的不得繼續使用。
5、安全帶上的各種部件不得任意拆掉,更換新繩時要注意加繩套。
6、使用頻繁的繩,要經常做外觀檢查,發現異常時,應立即更換新繩。帶子使用期定為3至5年,發現異常,應提前報廢。
7、安全帶使用2年后,按批量購入情況,抽驗一次,圍桿帶做靜負荷試驗,以2206N(225Kgf)拉力拉5min,無破斷可繼續使用。懸掛安全帶沖擊試驗時,以80kg重量自由墜落試驗,若不破裂,該批安全帶可以繼續使用,對抽試過的樣帶,必須更換安全繩后,才能繼續使用。
三、安全帶的正確使用方法:
1、安全帶應系在腰下面、臀部上面的胯部位。
2、安全帶的小皮帶系緊,這樣在高處作業時,腰部不易受傷。
3、安全帶要高掛低用,注意防止擺動碰撞。使用3米以上長繩應加裝緩沖器,自鎖鉤用吊繩例外。
4、使用中的安全帶及后備繩應掛在結實牢固的構件上并要檢查是否扣好。安全繩要系在同一作業面上,禁止掛在移動及帶尖銳角不牢固的物件上,嚴禁低掛高用。
5、使用中的安全帶及后備繩的掛鉤鎖扣必須在鎖好位置。
6、由于作業的需要,安全繩超過3米應加裝緩沖器,這樣一旦發生高處墜落,能減少1/4的沖擊力,或者采用自鎖加速差式自控哭可以使墜落沖擊距離限制在1.5米以內。
7、緩沖器、速差式裝置和自鎖鉤可以串聯使用。
8、不準將繩打結使用,也不準將鉤直接掛在安全繩上使用,應掛在聯接環上用。
四、以下不正確使用安全帶的行為都應視為違章:
1、雙控安全帶系在腰部。(一旦發生高處墜落,墜落者腰部易受損傷)。
2、在高空作業時,只使用安全帶,不使用安全繩。
3、在作業轉移時,為圖方便,安全帶及安全繩都不使用。
4、安全帶低掛高用。
5、作業人員在附件安裝分項工程中,下瓷瓶卡導線時,安全繩扣在橫擔上,而安全帶扣在導線上。(若導線脫落,作業人員要受到嚴重傷害)。
6、為圖轉移方便,安全繩過長。(發生作業人中員墜落,腰部易受到傷害)。
篇3:行車安全帶配置規定
1、安全帶是怎樣誕生的;1885年,安全帶首次出現并使用在馬車上,目的是防止乘客從馬車上摔下去。1902年,一位美國工程師在參加一次汽車競賽時,在他駕駛的汽車座位上釘上了一根帶子套在身上以防不測。此后,瑞典人尼爾斯·波林發明了三點式安全帶。20世紀40年代,通用汽車公司率先在別克轎車上將安全帶列為標準配置。1968年,美國將安裝和使用安全帶確定為強制性的法規,由此開始了安全帶的大規模普及。1986年,通用汽車在美國第一個宣布為汽車后排座椅配置安全帶。三點式安全帶日前已被德國專利發明注冊處評選為跨世紀8大發明之一。
2、經常檢查座椅安全帶的技術狀態,如發現有損壞應及時更換。
3、正確系戴安全帶,三點式腰部安全帶應系得盡可能低些,系在髖部,不要系在腰部;肩部安全帶不要放在胳膊下面,應斜挎胸前;一副安全帶只能一個人使用,嚴禁雙人共用;不要將安全帶扭曲使用。不能給兒童使用成人的安全帶,而應使用特別安裝的兒童汽車安全座椅。
4、不能讓安全帶壓在堅硬的或易碎的物體上,比如,衣服里的眼鏡、鋼筆和鑰匙等;不能讓安全帶和鋒利的刀刃摩擦,以免損傷安全帶;不能讓座椅靠背過于傾斜,否則安全帶將不能正確地伸長和收卷。
5、座椅上無人時,要將安全帶送回卷收器中,將扣舌置于收藏位置,以免在緊急制動時扣舌撞擊到其他物體上。
六、車輛定期維護
1、確保運輸設備(車輛)的安全運行,運輸車輛應符合機動車輛安全管理規定的安全技術要求。應對機動車輛進行年、季、月度及日常檢查,及時排除威脅行車安全的隱患。新購的運輸設備,應有符合有關設計規范的技術文件和使用說明書,并制定有關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在投入使用前,必須經過全面檢查,證明確實達到安全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2、一級保養:車輛每行駛500-300公里進行一次一級保養,以清洗、檢查、潤滑、緊固為主,內容是:
a.清洗化油器、空氣、汽油濾清器,更換機油。
b.按規定部位潤滑脂,檢查變速器、轉向器,后橋的潤滑油面高度,不足時添加。
c.檢查轉向緊固情況,離合器自由行程,制動器磨擦片間隙和各部件連接部位的緊固情況。
d.檢查燈光、分電器觸點的工作情況,以及電池液液面高度。
3、二級保養:車輛每行駛8000-12000公里進行一次二級保養,二級保養是除執行一級保養作業內容外,調整、檢查發動機和底盤各部件工作情況,使其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況。內容是:
a.清洗化油器、空氣、燃油、機油粗濾清器、更換機油細濾清器,換機油。
b.檢查調整氣門間隙,緊固發動機螺栓,并檢查發動機有無漏水、漏油情況,拆檢發電機、起動機、清洗整流子和炭刷,潤滑軸承。
c.檢查分電器技術狀況,調整間隙。檢查電路、燈光、喇叭、雨刮工作情況。檢查調整離合器與壓板的間隙及踏板的自由行程。檢查轉向器橫直拉桿,轉向節主肖套、轉向臂各接頭的磨損情況,并調整前束。
d.拆檢轉動軸萬向節和軸承磨損情況,緊固變速器二軸和主減速器螺帽有無松動。調整間隙,油制動檢查分原皮蜿有無咬死漏油,氣制動換分原膜片,氣管,調整制動踏板自由行程。
e.查變速器,減速器各部件的軸向間隙磨損程度和工作情況。
按規定潤滑各潤滑點,檢查輪胎氣壓和磨損情況,進行輪胎換位。
更換安全配件時,一定要購買正品配件,要注意配件的使用條件,如輪胎的負荷、速度等級及尺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