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八一醫院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八一醫院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2024-07-09 閱讀 5442

第一醫院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重癥監護病房(ICU)的消毒隔離除病房消毒隔離制度外還應遵守以下規定:

1布局合理,分治療室(區)和監護區。治療室(區)內應設流動水洗手設施,監護區每床使用面積不少于9.5m2。

2、每天進行空氣消毒。

3、患者的安置應將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分開,特殊感染患者單獨安置。診療護理活動應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4、工作人員進入ICU要穿專用工作服、換鞋、戴帽子、戴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患者不得進入。

5、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認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時戴手套。

6、注意患者各種留置管路的觀察、局部護理與消毒,加強醫院感染監測。

7、加強抗感染藥物的應用管理,防止患者發生菌群失調;加強細菌耐藥性監測。

8、加強急救設備的管理與消毒,保證各急救物品的完好,防止交叉感染。

9、嚴格探視制度,限制探視人數;探視者應更衣、換鞋、戴帽子、戴口罩,與患者接觸前要洗手。

10、對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藥菌感染的患者,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11、ICU的空氣、物表、工作人員手每月做生物監測1次。

篇2:一民醫院醫療醫院感染管理報告制度

人民醫院醫療醫院感染管理報告制度

為進一步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提高醫療、護理質量,防止醫院感染發生,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制訂本報告制度。

一、醫師必須掌握醫院感染概論和醫院感染診斷標準。

二、醫師發現醫院感染病例,及時送病原學檢查及藥敏實驗,查找感染源,切斷感染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積極治療病人,如實填寫醫院感染報告卡,并詳細記錄在住院病歷首頁。

三、臨床科室懷疑醫院感染有流行趨勢時,必須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并查找原因,協助調查和執行有效的控制措施。

四、醫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報告,經調查證實,發生以下情形,應立即報告主管院長和醫務科,并通報相關部門。

(一)5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

(二)由于醫院感染直接導致患者死亡;

(三)由于醫院感染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后果。

醫院感染管理科及時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證實流行或暴發;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徑、感染的因素;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制定和組織落實有效的控制措施;及時判斷控制措施的效果,并總結經驗,制定防范措施。

五、主管院長接到報告,應于12小時內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并及時組織相關部門,協助醫院感染管理科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與控制工作,從人力、物力和財力方面予以保證。

六、確診為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按《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報告。

篇3:附院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附屬醫院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各科室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對醫院感染的領導,積極有效地做好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的組織實施,人人重視,齊抓共管,把醫院感染當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重要工作抓緊抓好。

2、各科室醫院感染監控小組和醫護人員應積極配合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和院感辦,做好本科室醫院感染的監測、調查、分析、處理及全院統一安排的各項工作。

3、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增強無菌觀念,嚴格無菌操作,在醫療護理操作中做到衣帽整齊,注射、輸液、換藥、手術等操作規范要求。嚴格執行手衛生指征。

4、治療室、換藥室應整齊清潔、空氣清新、嚴格消毒。

5、加強吸引器、霧化瓶及各種引流瓶、管、液的管理。

6、對住院一個月以上帶有各種治療插管的病人,應列為重點觀察對象進行監測,合理用藥,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

7、一次性使用醫用器具的管理

1、院感辦及專職人員負責對一次性使用醫用器具的采購、使用、管理及回收處理進行監督。

2、醫院所購一次性使用醫用器具的生產廠家,應具有醫藥部門和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辦法的"生產許可證"和"衛生許可證"。

3、定期對購置醫療用品的質量驗收抽查,做到如:推銷員證件、定貨合同、發貨地點及貨款匯寄賬戶與生產企業相一致,并查驗每一批號產品的檢驗合格證、消毒日期、出廠日期和有效期。

4、建立登記賬冊,記錄每次訂貨與貨的產品名稱、數量、單價、產品批號、消毒日期、出廠日期、衛生許可證號、有效期限及供需雙方經辦人姓名等。

5、嚴格保管,不得將包裝破損、超過"滅菌有效期"以及包裝上未注明出廠日期和有效日期的一次性醫用器具應用于臨床。

6、使用時若發生熱原反應、感染或有關醫療事件,必須按規定登記發生時間、種類、受害者臨床表現、結局。所涉一次性器具的生產單位、生產日期、批號及供貨單位、供貨日期等,并及時上報。

7、消毒藥械的管理

①醫院使用的消毒藥械必須是獲得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衛生許可證》的合格產品。

②應根據消毒的目的選擇適宜的消毒藥械和處理方法。

③保證消毒藥品的有效質量(濃度)。

④注意影響消毒效果的因素。

⑤加強消毒效果的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