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八一醫院感染報告制度

八一醫院感染報告制度

2024-07-09 閱讀 5881

第一醫院感染報告制度

1、住院患者發生一般院內感染時,經治醫師應及時向本科室醫院感染監控小組負責人報告,并于24小時內填寫《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卡》報醫院感染管理科。同時在出院病例首頁院內感染名稱欄內填寫醫院感染疾病名稱,并且認真填寫“醫院感染個案登記表”,個案登記表應歸入病歷。

2、臨床醫護人員發現有醫院感染流行趨勢或感染暴發流行時,應立即向科主任(護士長)、醫院感染管理科報告,同時積極調查發病原因,尋找感染源和途徑,控制蔓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發生以下情況時務必在12小時內由醫院向縣衛生局、疾控中心報告:①5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②由于醫院感染暴發直接導致患者死亡;③由于醫院感染暴發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后果。發生以下情況時,2小時內由醫院向縣衛生局、疾控中心報告:①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事件;②發生特殊病原體或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或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發生的醫院感染和醫院感染暴發屬于法定傳染病的,還應該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規定進行報告。

3、醫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匯總分析醫院感染情況,并將其結果報醫院領導及相關科室。

4、每季度進行一次醫院感染漏報率調查,并對漏報中存在的問題按本院的獎懲制度處理。

5、有醫院感染流行趨勢或感染暴發流行時,醫院感染管理科人員要深入臨床調查分析,隨時掌握醫院感染部門發病狀況及全員感染菌種流行趨勢,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減少或杜絕感染的蔓延,同時報告主管院長,通報有關職能科室及縣衛生局、疾控中心。

6、醫院感染漏報率超過≥20%,按醫院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篇2:一民醫院醫療醫院感染管理報告制度

人民醫院醫療醫院感染管理報告制度

為進一步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提高醫療、護理質量,防止醫院感染發生,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制訂本報告制度。

一、醫師必須掌握醫院感染概論和醫院感染診斷標準。

二、醫師發現醫院感染病例,及時送病原學檢查及藥敏實驗,查找感染源,切斷感染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積極治療病人,如實填寫醫院感染報告卡,并詳細記錄在住院病歷首頁。

三、臨床科室懷疑醫院感染有流行趨勢時,必須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并查找原因,協助調查和執行有效的控制措施。

四、醫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報告,經調查證實,發生以下情形,應立即報告主管院長和醫務科,并通報相關部門。

(一)5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

(二)由于醫院感染直接導致患者死亡;

(三)由于醫院感染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后果。

醫院感染管理科及時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證實流行或暴發;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徑、感染的因素;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制定和組織落實有效的控制措施;及時判斷控制措施的效果,并總結經驗,制定防范措施。

五、主管院長接到報告,應于12小時內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并及時組織相關部門,協助醫院感染管理科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與控制工作,從人力、物力和財力方面予以保證。

六、確診為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按《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報告。

篇3:八一醫院血透室醫院感染控制監測報告制度

第一醫院血透室醫院感染控制、監測、報告制度

1、成立血透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責任明確,分工負責。

2、嚴格貫徹執行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消毒管理辦法》和《消毒技術規范》、《2010版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等有關規范。

3、嚴格按要求配備足夠的工作人員個人防護設備:如手套、口罩、工作服、護目鏡、防護面罩、沖洗龍頭等。

4、血透室嚴格按照衛生部流程要求,合理布局,分區分機進行透析治療,對乙肝、丙肝患者嚴格分區分機進行隔離透析,并配備專門的透析操作用品車。HIV陽性患者建議到指定的醫院透析或轉腹膜透析。

5、嚴格執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相關制度。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可復用透析器才可復用,復用必須嚴格遵照衛生部《血液透析器復用操作規范》進行操作,乙肝、丙肝、HIV和梅毒感染患者不得復用透析器。嚴格執行每一位病人固定一套透析器,透析管路一律一次性使用,復用透析器按操作規范進行沖洗、消毒、保存,明確標識,并登記,專人管理,對重復使用的消毒物品標明消毒有效期限,超出期限的應當根據物品特性重新消毒或作為廢品處理。

6、嚴格執行一次性使用物品(包括穿刺針、透析管路、透析器等)的規章制度。一次性物品使用后嚴格按照醫療廢物處理要求處理。

7、透析污水排入醫院醫療污水系統處理。

8、定期對環境、空氣、水質、透析液等進行監測(詳見相關制度)。

9、血透室空氣和物體表面監測:清潔區應當保持空氣清新,每日進行有效的空氣消毒,至少每月1次對血透室空氣、物體、機器表面及部分醫務人員手進行病原微生物的培養監測,其中空氣培養細菌應<500cfu/m3,物體及機器表面細菌數<10cfu/cm2,并保留原始記錄,建立登記表。

10、嚴格執行《2010版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進行操作,每個治療單元結束后給于更換床單,對透析單元內所有物品表面及地面進行擦洗消毒,并進行透析機內部消毒,建立登記表。

11、嚴格執行透析患者傳染病病原微生物監測制度:

⑴.對第一次入我院血透室透析的患者必須在治療前進行乙肝、丙肝、梅毒及HIV感染的相關檢查。對HBV抗原陽性患者應進一步行HBV-DNA及肝功能指標的檢測,對HCV抗原陽性患者應進一步行HCV-RNA及肝功能指標的檢測,保留原始記錄,登記患者檢查結果,建立登記表。

⑵.對長期透析患者定期每半年檢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標記物1次,保留原始記錄并登記。

(3).建議對乙肝陰性患者進行乙肝疫苗接種。

12、醫務人員感染監測及防范:

1)工作人員應掌握和嚴格遵循血透室感染控制制度和規范。

2)對血透室工作人員定期每半年進行乙肝、丙肝標記物監測。對乙肝陰性的工作人員建議注射乙肝疫苗。

3)工作人員遇針刺傷后:a、立即輕輕擠壓傷口,再用流動水沖洗(粘膜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然后用消毒液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b、填寫《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登記表》,交醫院感染管理科備案。C、對被HBV或HCV陽性患者血液、體液污染的銳器刺傷,應于24小時內注射高效價免疫球蛋白,1月后再注射1次。

13、血透室發現新發的乙肝、丙肝或其他傳染病應按照國家有關傳染病報告制度報告相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