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民爆器材儲存安全制度

民爆器材儲存安全制度

2024-07-09 閱讀 5982

1了解民爆器材的性能、用途,熟悉產品規格、品種、儲存期及保管方法。

2庫房內民爆器材的儲存量不得超過核定的儲存容量。

3性質相抵觸的民爆器材,必須分庫儲存。庫房內嚴禁存放無關物品。

4庫房內的民爆器材儲存時,必須根據定按日期分期分批依次堆垛。堆垛邊緣離墻0.3米以上及堆垛邊緣之間的距離0.1米以上;高不超過1.6米(原則上堆垛不超過六層);運輸通道寬度不小于1.2米;人行檢查、清點通道寬度不小于0.8米,通道上嚴禁椎放任何物品。

5注意儲存物品的有效期限。對同品種、同規格的民爆器材要遵守發零存整、發舊存新,即先進行出的原則。

6嚴禁將不合格和合格品同庫存放。變質和過期失效的產品,應單獨存放,設置醒目的“報廢”標志牌,并登記造冊,及時上報相關部門。嚴禁和常規產品同庫存放。

7對儲存物品實行動態管理,倉庫保管員必須于每日下班前進行民爆器材儲存的動態盤點清查,按日填制“動態盤點表”,確保帳物相符。

8一旦庫內發生民爆器材丟失、短少、被盜,倉庫保管員必須及時報告倉庫負責人,由倉庫負責人立即報告公司相關部門和公司領導,并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

9庫房內設置溫度計、溫度計、保管員應定期測定溫度、溫度并認真記錄有關數據。保證庫房整潔、防潮和通風良好,杜絕鼠害。

10庫房內物品按定置管理要求堆放,倉庫應密碼落鎖。

11嚴禁向外部及無關人員透露爆炸物品儲存、吞吐情況。

12維修民用爆破器材倉庫時,應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門窗小修可移至室外指定地點進行,庫房大修應將倉庫內的產品全部搬出,清掃干凈后方可進行。

篇2:酒店原料儲存冷藏冷凍衛生制度

酒店原料儲存及冷藏冷凍衛生制度

1貯存食品的場所、設備應當保持清潔,定期清掃,無積塵、無食品殘渣,無霉斑、鼠跡、蒼蠅、蟑螂,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殺鼠劑、殺蟲劑、洗滌劑、消毒劑等)及個人生活用品。

食品應當分類、分架存放,距離墻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檢查,使用應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變質和過期食品應及時清除。

2每周對冷藏庫進行一次清潔除霜,冰箱每周進行兩次除霜,確保冷庫及冰箱的制冷效果及清潔。

3儲藏間及冷藏庫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非食品,不得存放私人物品,對于賓客需要冷藏的食品應經經理批準后單獨存放,不得與其他原料混放,以免交叉污染。

4食品冷藏、冷凍貯藏的溫度應分別符合冷藏和冷凍的溫度范圍要求。食品冷藏、冷凍貯藏應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嚴格分開存放。冷藏、冷凍柜(庫)應有明顯區分標志,外顯式溫度(指示)計便于對冷藏、冷凍柜(庫)內部溫度的監測。食品在冷藏、冷凍柜(庫)內貯藏時,應做到植物性食品、動物性食品和水產品分類擺放。食品在冷藏、冷凍柜(庫)內貯藏時,為確保食品中心溫度達到冷藏或冷凍的溫度要求,不得將食品堆積、擠壓存放。

5冷藏、冷凍柜(庫)應由專人負責檢查,定期除霜、清潔和維修,保持霜薄氣足,無異味、臭味,以確保冷藏、冷凍溫度達到要求并保持衛生。

6在食品專用獨立倉庫或存儲區域,和其它食品有適當物理分隔避免受到污染。按常溫、冷藏和冷凍等不同存儲要求相應存放食品。

食品存儲倉庫和貨架的設計應滿足食品衛生要求和先進先出的操作原則。

7與食品直接接觸的內包裝應使用合法安全的食品級包裝材料;外包裝要滿足相關運輸和存儲安全及質量要求。散裝食品入庫前應轉移進帶蓋的食品專用周轉箱存放。

在冷庫存放的食品應分類、分架,品種分別放置于食品貨架上或食品級的專用棧板上,做到生熟食品分開存放于不同的冷庫內,避免交叉污染。

8食品外包裝應完整,無積塵,碼放整齊,隔墻離地,要便于檢查清點,便于先進先出。

常溫存放的食品應儲存在溫度適宜(按不同產品的具體要求)、干燥的庫區,避免陽光照射。

9冷藏存放的食品應儲存在溫度濕度適宜的冷藏庫中。新鮮蔬菜、水果的存放溫度應控制在5-15°C。要求冷凍存放的食品應儲存在溫度-18°C以下冷凍庫中。冷庫要定期檢查、記錄溫度、定期進行除霜、清潔保養和維護。庫房內安裝溫度表、濕度表。冷藏庫(柜)溫度為-2℃~5℃以下。冷凍庫(柜)溫度低于-18℃。熱柜的溫度達到60℃以上。不得將有冷藏、冷凍要求的食品在無冷藏、冷凍的條件下儲存。

10根據商品儲藏要求進行相應的溫、濕度控制,每兩小時檢查一次,并填寫記錄,留存。

11建立食品儲存、報廢和出入庫臺帳,詳細記錄所采購食品特別是熟食鹵味的品名、生產廠家、生產日期(批號)、進貨日期、保質期、進貨數量、運輸包裝、產品質量等信息,確保食品從采購、運輸、儲存到銷售環節的可追溯性。

12庫內儲存商品應有明確直觀的標識信息。標識信息至少包括貨號、品名、數量等。

13倉庫應按"先進先出"原則發貨。認真執行食品入庫出庫檢驗登記制度,做到登記清楚,日清月結,帳物相符。對庫存商品應定期盤點檢查,確保無過期報廢食品,并做好相關臺帳記錄。

14冷凍和冷藏食品在裝卸和出入庫必須保證冷鏈的持續有效,任何環節中商品脫離冷鏈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對貨物驗收相關單據的整理應科學有效,不應有遺漏。

15商品在入庫時,必須經過驗收通道由收貨部人員負責驗收,并按進貨日期分類編號,按類別存檔備查。對庫存商品定期進行保質期和質量檢查,發現將過期或腐敗變質商品應及時處理。

16對貨物的存放應有系統的管理,將貨物放置在規定的區域范圍內,以提高工作效率。

17每天開窗通風,確保庫房的干燥,無異味,保證儲存條件。

18庫房及冷庫由專人管理,庫管員進入庫房必須換工作服,其他人員未經批準不得擅自進入。

19發現異常立即報告,并配合工程人員進行檢測維修及日常維護。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3:醫院血液入庫核對儲存制度

醫院血液入庫、核對、儲存制度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庫前要認真驗收核對。內容:運輸條件、物理外觀、包裝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損,標簽字跡是否清晰、內容是否完整。標簽上標明供血機構名稱及許可證號、供血者條形碼編號、血型、品種、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備日期、效期、儲存條件等。

2.進入輸血科(血庫)的血液及成分,必須入庫登記。登記內容:獻血者條形碼編號、血型、品種、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庫時間、入庫人、移交人等。

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類儲存于血庫專用冰箱或專用冰柜不同層內,標識明顯。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齊排列,不能倒置,以便發血時觀察紅細胞和血漿層界面。

4.紅細胞類制品2~60C保存,血漿和冷沉淀-20℃以下保存,血小板20~240C振蕩暫存。

5.當儲血冰箱的溫度自動控制報警裝置發出報警信號時,要立即檢查原因,及時解決并記錄,每天定時作4次冰箱溫度記錄。

6.各類血液及成分嚴格按照規定儲存期限保存,過期血一律不得用于臨床,嚴格執行報廢血的報批手續,并作好相關記錄。

7.根據臨床和庫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計劃和預約血液工作,節約血液,避免浪費。

8.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對實際庫存數量、記錄數量、電腦儲存數量三者是否一致,作好交接記錄,每月盤存庫存血液一次。

9.儲血冰箱內嚴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監測每月一次,菌落數<80cfu/10min或<200cfu/m3(培養皿90mm細菌培養),無霉菌生長。

10.必須隨時儲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庫和缺型,隨時保證臨床用血需要。

11.做好儲血室內的物表、地表、空氣消毒工作,并作好記錄。

12.做好報廢血液和醫療廢物的處理工作。

13.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庫記錄及資料,每年上交檔案室保存至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