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民爆物品收發儲存管理制度

民爆物品收發儲存管理制度

2024-07-09 閱讀 9857

第一條民用爆破器材倉庫應取得國家有關部門核發的《爆炸物品儲存許可證》。民用爆破器材倉庫泣設專職人員保管,庫房儲存量不得超過設計襻存量;

第二條庫內嚴禁明火,孳庫內必須保持清潔,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等物質;

第三條庫內應保持干燥和通風良好,堆放應利于行走,搬運方便,庫房有溫度計和濕度計,經常檢查、記錄,使室溫不得超過35~C:

第四條進入庫區不應穿帶釘鞋和易產生靜電衣服,不應使用能產生火花的工具啟箱,啟箱應將產品箱移至庫房防護屏障外指定地點進行;

第五條民用爆破器材堆放時,.炸藥箱(導火索箱)堆垛的總高度不應大于1.8m,堆放雷管時總高不超過1.6m,每堆不超過300箱,同庫貯存的不同物品應分別堆放,各類箱堆間距不小于O.3m,堆垛與庫房墻的距離不小于0.3m,人行檢查、清點道寬度不小于O.8m,裝運貨物的主要通道寬度不小于1.2m;

第六條根據民爆物品特性,做到防潮、防熱、防凍、防霉、‘防洪、防火、防雷、防蟲、防盜、防破壞(十防)和庫房內無塵土、無禁物、無水氣凝結、無漏雨、無滲水、無事故差錯、無包裝損壞、無銹蝕霉爛、無鼠咬蟲蛀,庫邊無雜草,庫周圍25m范圍無樹林或竹林,水溝無阻塞(十二無);

第七條各類民爆物品宜單獨品種專庫存放,當受條件限制時,需在同一倉庫內存放兩種以上民爆器材時,應按表1規定執行,民爆器材包裝應是完好無損的成品方能同庫存放;。

第八條各類民用爆破器材發放時必須做到先進先出的原則,做到賬物相符,心中有數,賬目清楚,隨時對庫存民用爆破器材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報公司領導,對過期或變質的民用爆破器材嚴禁發放;

第九條民爆器材的編碼登記應按公安部門的要求嚴格管理。

篇2:醫院血液入庫核對儲存制度

醫院血液入庫、核對、儲存制度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庫前要認真驗收核對。內容:運輸條件、物理外觀、包裝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損,標簽字跡是否清晰、內容是否完整。標簽上標明供血機構名稱及許可證號、供血者條形碼編號、血型、品種、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備日期、效期、儲存條件等。

2.進入輸血科(血庫)的血液及成分,必須入庫登記。登記內容:獻血者條形碼編號、血型、品種、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庫時間、入庫人、移交人等。

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類儲存于血庫專用冰箱或專用冰柜不同層內,標識明顯。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齊排列,不能倒置,以便發血時觀察紅細胞和血漿層界面。

4.紅細胞類制品2~60C保存,血漿和冷沉淀-20℃以下保存,血小板20~240C振蕩暫存。

5.當儲血冰箱的溫度自動控制報警裝置發出報警信號時,要立即檢查原因,及時解決并記錄,每天定時作4次冰箱溫度記錄。

6.各類血液及成分嚴格按照規定儲存期限保存,過期血一律不得用于臨床,嚴格執行報廢血的報批手續,并作好相關記錄。

7.根據臨床和庫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計劃和預約血液工作,節約血液,避免浪費。

8.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對實際庫存數量、記錄數量、電腦儲存數量三者是否一致,作好交接記錄,每月盤存庫存血液一次。

9.儲血冰箱內嚴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監測每月一次,菌落數<80cfu/10min或<200cfu/m3(培養皿90mm細菌培養),無霉菌生長。

10.必須隨時儲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庫和缺型,隨時保證臨床用血需要。

11.做好儲血室內的物表、地表、空氣消毒工作,并作好記錄。

12.做好報廢血液和醫療廢物的處理工作。

13.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庫記錄及資料,每年上交檔案室保存至少十年。

篇3:酒店公共用品用具采購驗收儲存及清洗保潔消毒制度

酒店公共用品用具采購、驗收、儲存及清洗保潔消毒制度

(一)采購的物品應符合國家有關衛生標準和規定要求并應進行驗收.采購物品應做好記錄,便于溯源。

(二)衛生用品,消毒品,化妝品等產品應有衛生許可證號,生產日期,生產廠家及地址,保質期等中文標識,同時還應索取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檢驗合格證明及發票等購貨憑據,消毒劑還應索取有效的衛生許可批件,并做好采購記錄.

(三)采購的物品入庫前應進行驗收,出入庫時應登記。

(四)公共用品用具儲藏間應保持通風和清潔,無鼠害、蒼蠅、蟑螂等病媒生物及霉斑,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私人物品。

(五)不同物品應分類、分架存放,物品距墻壁、地面均應在10厘米以上。棉織品宜存放于儲藏柜中。

(六)物品的儲藏應遵循先進先出原則,并定期檢查,及時清理過期物品。

(七)有毒有害物品應有專間或專柜存放,上鎖、專人管理,并有物品使用登記。

(八)清洗消毒間應有明顯標志,環境整潔,通風換氣良好,無積水積物,無雜物存放。

(九)供顧客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應嚴格做到一客一換一消毒。禁止重復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

(十)清洗消毒應按規程操作,做到先清洗后消毒,使用的消毒劑應在有效期內,消毒設備(消毒柜)應運轉正常,并確保消毒時間和消毒劑的濃度達到消毒效果.

(十一)清洗飲具、盆桶、拖鞋的設施應分開,清潔工具應專用,防止交叉傳染。

(十二)清洗消毒后的各類用品用具應達到有關衛生標準的規定并保潔存放。清洗消毒后的茶具應當表面光潔,無油漬、無水漬、無異味,符合《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規定。

(十三))清洗消毒后的物品應分類存放保潔.已消毒的飲具應存放于保潔柜內,保潔柜應定期清洗消毒,并不得存放雜物。

(十四)各類公共用品用具更換、清洗、消毒、保潔工作按照《推薦的住宿場所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