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煉化工藝技術管理規定

煉化工藝技術管理規定

2024-07-09 閱讀 4153

第一章總則-h,])~8r0j!T9*7R)~5Q

第一條為了規范煉化工藝技術管理,推進技術進步,優化生產過程,提高煉化技術經濟指標,特制定本規定。#C){-v)H7d1T%z$K5q6B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煉油與化工分公司所屬煉化企業。(E%r!A2J0t%C

第二章管理體系!q0~-f9^+E!/9p%a

第一條煉化工藝技術管理采用由煉油與化工分公司統一指導下,各地區分公司組織實施的管理體系。+P)W2I+|!B;a3C&c

第二條煉化工藝技術管理包括現場工藝管理、規程與指標、技術進步、技術報告等內容。

(一)現場工藝管理包括:操作平穩率、工藝紀律檢查、工藝技術資料、工藝記錄、工藝聯鎖、交接班記錄、工藝管理系統。;[(`5y$R/I/?+c8e"a$J

(二)規程與指標包括:操作規程、操作卡、工藝卡片、達標管理、定期工作制度。

(三)技術進步包括:工藝優化、新工藝新產品開發、新技術推廣應用、工藝技術攻關、工業化試驗。4D)w9wj/b

(四)技術報告包括:工藝技術臺帳、技術年季月報、技術報表、技術總結、裝置技術標定。

第三條煉油與化工分公司是煉化工藝技術管理的主管部門,主要履行以下職責:(^9m5F,`3h;G9o4l6h+D

(一)制定煉化工藝技術管理規定,指導、檢查各地區分公司工藝技術管理工作。

(二)組織股份公司總部審批項目的預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報告技術方案的初審。!e9`9V%B8C8J5l

(三)組織煉油與化工分公司權限范圍內項目的預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報告技術方案的審查。

(四)組織對現役裝置存在的重大工藝技術問題開展技術攻關,組織重大非計劃停車和安全事故的技術分析。

(五)總體組織和協調煉化工藝優化工作。

(六)組織重大煉化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七)組織新技術、新產品、新型“三劑”的重要工業試驗工作。

(八)負責煉化“三劑”的技術準入,組織技術評價。2l$`~)N"Ek%~

(九)組織開展達標工作,分解下達考核指標,匯總相關技術報表,開展主要裝置對標分析。

(十)檢查督促地區分公司開展裝置技術標定。

(十一)組織編制技術年季月報。

(十二)跟蹤和研究國內外先進的工藝技術管理經驗,整理國內外技術發展信息,開展相關技術調研。!`7P5W1*0d5y1p5v

(十三)組織工藝技術交流,管理煉化專業技術協作組。

第四條各地區分公司在煉油與化工分公司的指導下,主要履行以下職責:

(一)組織制定本公司的工藝技術管理規章制度,檢查、監督各基層單位工藝技術工作并進行考核。

(二)組織編報項目預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報告,技術方案上報煉油與化工分公司預審或審查。

(三)組織地區公司權限范圍項目的預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批。

(四)組織開展工藝技術攻關。

(五)組織開展煉化工藝優化工作。"*4M,e+F&v

(六)提出本公司新技術應用需求,組織應用新技術。

(七)配合完成新技術、新產品、新型“三劑”的工業試驗現場工作。

(八)負責本公司“三劑”的技術管理,配合完成“三劑”技術準入工作。

(九)組織實施本公司達標及其他競賽工作。

(十)按規定進行裝置標定。(d1|.c)f1p)L2P

(十一)組織編制技術年季月報,按規定報煉油與化工分公司。+`9L3@;T8i.m"r5e

第三章基礎工作

第一條操作規程的管理

(一)操作規程是企業組織生產的技術依據,是生產指揮和崗位操作的技術法規,各級生產指揮和操作人員均需嚴格執行。%l,_0q8`2e%U,s7U!e

(二)地區分公司技術部門負責組織操作規程制(修)訂、審核、上報與發布,負責組織操作規程的年度評審。%p5Y6@!_1v$q4u!O

(三)操作規程的管理嚴格按照《煉化企業生產裝置操作規程管理規定》執行。

第二條操作卡的管理

(一)裝置操作卡包括裝置崗位操作卡、裝置開工操作卡、裝置停工操作卡、專用設備操作卡、事故處理操作卡、單項作業操作卡、通用設備操作卡、其它操作卡等八種。

(二)操作卡的管理嚴格按照《煉化企業生產裝置操作規程管理規定》執行。%J!|0w/E)d*j4P+P$v(K4p

第三條工藝卡片的管理

(一)工藝卡片是安全生產、滿足工藝要求的重要保障措施,在生產組織和操作過程中要嚴格執行工藝卡片,不得隨意更改。%N&m2N1P-`;N6r;q4*/f

(二)地區分公司技術部門負責確定工藝卡片的分級原則、編制內容和日常管理,監督、檢查工藝卡片的使用情況。7q8Y,q*k7O"y(N2p6g3~3F

(三)工藝卡片的管理嚴格按照《煉化企業工藝卡片分級管理規定》執行。

第四條操作平穩率管理3j7?)o.u7A6f

(一)提高裝置平穩操作水平,是確保裝置運行受控、加強裝置生產運行管理的重要措施。#/"p-{,*n.@5D$L

(二)地區公司生產技術部門負責操作平穩率的統計和考核。

(三)操作平穩率的管理嚴格按照《煉化企業操作平穩率管理規定》執行。

第五條工藝記錄的管理

工藝記錄的管理嚴格按照《煉化企業工藝記錄管理規定》執行。3Z)g%B7?;w+i"U#s8@

第六條交接班記錄管理2v6f*E3z$RG+F&D

(一)交接班記錄包括班組交接班記錄和運行工程師交接班記錄。3/-Q.C%}%V2y,B

(二)運行工程師交接班記錄的管理嚴格按照《煉化企業工藝記錄管理規定》執行。4^'W7S8k&/1F'f/q1d!r

第七條技術年季月報的管理+t$nW%t"l6^

(一)技術月報由裝置工藝技術人員編寫,裝置負責人審查后報分廠,分廠匯總后報分公司主管部門。8g8?'{;m3U!N1t)E

(二)地區分公司技術季報、年報由技術管理部門編寫,經公司主管領導審批后,季報應于季后第一個月末上報煉油與化工分公司,年報在次年元月末上報。

(三)技術年季月報的管理嚴格按照《煉化企業技術年季月報管理規定》執行。6M.@(B9K*Y

第八條工藝聯鎖的管理4W+w-T&`(G,l#m-N

(一)聯鎖采用分級管理,一級聯鎖由地區分公司管理,二、三級聯鎖由分廠或車間(裝置)管理。

(二)工藝聯鎖、報警變更必須經過安全評估,由工藝技術、機動設備管理及安全部門審核,分廠或分公司主管領導審批后執行。

(三)工藝聯鎖的管理嚴格按照《煉化企業自動化聯鎖保護管理規定》執行。

第九條工藝技術資料的管理*I.O;b8f)L:D:[:C

工藝技術資料包括:各級工藝技術管理制度匯編;生產裝置工藝技術規程;生產裝置崗位操作法(規程);工藝卡片;專題(項目)技術總結;操作圖;裝置技術標定方案、裝置技術標定報告;新產品開發及總結;技術攻關開題報告及總結;新“三劑”試用方案及總結。

第十條技術臺帳的管理0w-w1?2T(v"r

地區分公司各級工藝技術管理部門應根據自身需要建立健全技術臺帳,各裝置必須建立健全以下技術臺帳:《工藝技術臺帳》、《工藝參數檢查臺帳》、《工藝參數控制指標變更臺帳》、《工藝技術管理考核、檢查臺帳》、《工藝聯鎖、報警管理臺帳》、《工藝技術年季月報》、《“三劑”管理臺帳》、《工藝操作指令臺帳》、《技術改造項目臺賬》、《工藝事故、事件臺帳》、《裝置大事記》、《工藝技術分析會記錄》、《操作記錄》等。

第十一條技術標定的管理5V,S2Y'E!T"`

(一)主要生產裝置應定期進行技術標定,要求至少每三年標定一次;其它裝置根據需要,適時進行技術標定。4B(s2B0a%P1q6K"*;]

(二)以下情況必須進行標定,并須將標定報告報煉油與化工分公司:4Y4/9n1o9y1K!n/E)D

1.新裝置投產后;2c3k+p'@0V"z(f

2.裝置重大技術改造前后;

3.重要原料(原油)和催化劑首次工業應用前后;

4.新產品新牌號指標和生產技術定型后。+o2Z3ks4T5h;Y

第十二條工藝紀律檢查的管理8Z*o5*5*'_.k/a

(一)工藝紀律管理內容:裝置工藝卡片執行情況;裝置操作規程、開停工程序(或方案)、開停工規程、事故處理預案、工藝調整方案制定和執行情況;裝置交接班、巡回檢查情況;裝置各類工藝記錄情況;裝置工藝聯鎖投用情況;裝置工藝技術資料保存、管理情況;裝置各類工藝技術報表完成情況;裝置工藝技術問題分析解決情況;操作變動的確認情況。!^;M7Cv7L5l

(二)工藝紀律檢查的管理嚴格按照《煉化企業工藝紀律檢查管理規定》執行。

第十三條工藝技術管理系統

(一)煉化工藝技術管理系統是煉化生產工藝管理平臺,工藝技術管理的相關文檔、數據通過該平臺存檔和上報。9i*U0n+*f1h)p9O

(二)各地區分公司通過工藝技術管理系統操作規程、工藝卡片、標定方案、標定報告、技術年季月報、操作卡、工藝臺帳、歷年大事等技術文檔的上報和存檔管理。:]:k+K(*1l$c

(三)各地區分公司通過工藝技術管理系統每月初5日前上報煉化裝置技術經濟指標、產品產量、原燃料消耗、加熱爐月報等數據。$u3o:F5w1e7E.*6a%h$@4*#`

第四章達標管理

第一條達標考核分裝置達標考核和專業達標考核。*f&Y'A#~6b$K3A;G!Q#~

(一)裝置達標考核內容包括產量、物耗(或產品收率)及加工損失率、能耗、產品質量合格率、環保綜合合格率、非計劃停工次數及時數、大檢修周期、安全事故、設備完好率和靜密封點泄漏率等指標。*P2k%q$o4r0G1U$o6J

(二)專業達標分煉油、化工兩個專業。

煉油專業達標考核內容包括:全廠綜合能耗、全廠綜合商品率、綜合損失率、單位能量因數耗能、噸油新鮮水消耗、高附加值產品產率。

化工專業達標考核分乙烯、合成氨。乙烯專業達標考核能耗、雙烯收率、乙烯加工損失率;合成氨專業達標考核綜合能耗。;T1kc'S*u,RM

第二條煉油與化工分公司和各地區分公司成立達標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負責達標工作的領導、組織、協調與日常管理。

第三條達標年度考核指標由煉油與化工分公司在上一年度12月底下達。考核包括達標指標和達標管理工作考核兩部分,考核于次年1月份進行。;M9o8~8G#R4f2O6{)L+n1c(w

(一)達標指標考核

裝置達標標準為裝置所有單項指標全部達標。8Y9a'*"]4e

專業達標標準為納入股份公司達標考核范圍的所有裝置全部達標、專業達標指標完成考核要求。"u0i-F4c1i

(二)達標管理工作考核

達標管理工作考核是考核地區分公司對達標工作的組織管理工作和實施措施。地區分公司應定期向煉油與化工分公司報送達標報表和相關報告,不按時提交或提供虛假報表、嚴重漏報相關信息者,達標考核不通過。

第五章新技術推廣應用0@1q,O'K-Q:O$a

第一條新技術推廣應用主要指除重大基礎建設項目外,用于提高生產技術水平的新技術。

第二條煉油與化工分公司統籌安排各地區分公司的新技術推廣應用工作。

第三條地區公司應采用國內外行業成熟有效的新技術。;r+v+}*f#*6|8|

第四條新技術推廣應用工作流程

(一)煉油與化工分公司下發《煉化新技術推廣應用指南》。地區分公司根據《煉化新技術推廣應用指南》提出應用申請,編制初步技術方案,經地區分公司主管領導批準后,上報煉油與化工分公司審核、備案。:Ry6_.t7q;M:Y*Y

(二)對于未在《煉化新技術推廣應用指南》中列出的新技術應用項目,地區分公司必須進行相關調研,形成調研報告,與技術方案同時上報煉油與化工分公司。

(三)煉油與化工分公司同意立項后,地區分公司按照項目管理相關規定組織實施。-~8e9p/m;t5^

(四)項目實施后,地區分公司組織技術標定并形成新技術應用總結,上報煉油與化工分公司備案。

第六章工藝技術攻關

第一條工藝技術攻關是指為解決影響裝置運行、產品結構、經濟效益、新產品開發、產品質量等技術問題組織的攻關。工藝技術攻關包括工藝技術改造、技術改進、技術引進等工作。-A(z*]7G$_!M

第二條生產技術管理部門應全過程參與攻關項目的立項、技術方案審查、生產準備組織和技術標定,并負責技術方案把關;參與非計劃停車和事故技術分析,落實相應的整改措施。

第三條對于影響重要技術經濟指標的項目,屬于《股份公司投資管理規定(試行)》(石油計[2008]380號)一、二、三類項目地區分公司須將預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技術方案上報煉油與化工分公司初審(一、二類)或審查(三類)。#k4H;d$a*I$n8G4J9w0e

第四條對于需要引進的國內外技術,地區公司在上報可行性研究報告前須進行技術和經濟比選,形成技術方案,并上報煉油與化工分公司審查、備案。

第五條攻關項目完成后,地區分公司應形成技術總結,報煉油與化工分公司備案。/s0C'^(D7b&w!q

第七章工藝優化

第一條煉油與化工分公司總體組織和協調工藝優化工作。%t0?1Z'u6G%t9l/e*M

第二條地區分公司在煉油與化工分公司的指導下組織本地區分公司的工藝優化工作。-b"d7h8?4o#`$m

(一)應根據原料、市場、效益等變化情況及時調整產品方案、裝置負荷等技術方案,實現工藝優化。t"l!c1y6P;m

(二)對于涉及新建裝置流程及現有裝置流程、原料結構、產品方案改變的優化工作,實施前須將技術方案上報煉油與化工分公司審查。5Q3N"q6*7c1B6q

(三)優化工作完成后,地區分公司形成總結,報煉油與化工分公司備案。6{-a*(*-N%O1p

第八章工業化試驗

第一條新工藝、新產品工業化試驗是指在已有試驗基礎上進行的放大規模生產驗證和技術集成,通過考核其可行性及規模生產的合理性,實現產業化的目標。

第二條工業化試驗的管理。6R0c/t-m*d(_*K

(一)審批程序

1.項目申報單位向煉油與化工分公司提出項目建議書;

2.煉油與化工分公司對項目建議書進行審查,并組織技術方案、經濟性、安全評估等方面的相關論證;-K$D,e'v'D/y5A6b*M

3.項目申報單位根據批準的項目建議書,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

4.組織有關專家或委托有資格的評估機構對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論證通過。

(二)試驗過程管理6b#/7u4T'w,P-p,v#s*?9K/l!o

1.項目承擔單位應定期向煉油與化工分公司報告試驗情況及下一步工作方案。如發生研究內容、經費、完成時間、考核指標、計劃進度等方面調整,項目承擔單位應及時報告。;_.j/C5Z)F"*%Z

2.據項目進展情況,由煉油與化工分公司對項目進行階段性評估和中期評估。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完成項目研究的,承擔單位必須以正式文件向煉油與化工分公司提出中斷或撤銷申請,經批準后予以中斷或撤消。

3.項目驗收前,應組織有關專家對項目的技術經濟情況進行評估。#R1e#O'S*j-U1F9H

(三)組織技術標定和總結

1.由技術部門進行項目效果跟蹤檢查,在項目實施投用三個月內進行技術標定,分析是否達到改造目的及存在的問題;:r-W%t:Q8G

2.編制總結報告,上報煉油與化工分公司備案。

第九章工藝變更.h*E2c+]-a;c0N%I,~!W

第一條工藝變更是指涉及工藝技術、工藝參數改變的變更,包括物料、工藝流程、操作規程及操作卡、“三劑”、工藝控制參數、產品質量指標等的改變。:Y.a9q5b)M4b-H

第二條工藝變更應當嚴格按照填寫變更申請審批表、制定變更方案、審查批準、技術交底和人員培訓、實施變更方案和總結等程序進行,使整個變更過程處于受控狀態。

第三條變更申請審批表應當包括以下內容:變更目的和內容;相關基礎資料;健康、安全和環境的影響分析及應急預案;更新后的操作規程、操作卡等文件;技術交底和人員培訓要求;變更的限制條件;強制性批準和授權要求。9]&?)w9q'M-V&/2m

第四條變更方案應當包括變更目的、原材料特征、產品分布、質量要求、工藝條件、操作方法、安全環保措施等方面內容。還應當明確變更對人員健康、環境、產品質量、工藝系統安全、操作與檢維修作業程序的影響,應當進行風險評價。

第五條在工藝變更的同時,還需對相關工藝、設備、安全資料進行相應的連帶變更,包括更新工藝流程圖、管線與儀表圖、設備數據表、報警和聯鎖設置值、操作與檢維修程序、材料安全技術說明書等。

第六條工藝變更完成后,應當提交總結報告。同時完成以下工作:更新所有與變更相關的工藝技術信息;規定了期限的變更,期滿后必須恢復從前狀況;完成變更及連帶變更所更新的相關文件的歸檔,同時廢止變更前的舊檔;補齊緊急變更申請審批表內容,查驗歸檔。.p+A3`%g5v7K,U:f

第十章“三劑”技術#N.O(r8F0hL

第一條“三劑”技術管理由煉油與化工分公司業務歸口管理,地區分公司具體實施。6_2a#a3{c6T:c%{,a

第二條由煉油與化工分公司主管領導、相關處室和地區分公司有關技術人員組成煉化“三劑”技術管理小組,承擔以下工作:7O'A5R'{1|+T!^'`1O

(一)負責煉化“三劑”供貨廠商和監造單位的資質認證、質量技術準入管理;

(二)組織重要煉化“三劑”的技術評價、質量檢驗和評審;

(三)組織新型高效“三劑”的推廣應用;0|$|*c!B7R+u,]1t$V)^3l

(四)跟蹤國家和行業關于煉化“三劑”的質量標準和使用要求;9b!^,N4?(R+l/*;z7]5l5|

(五)組織煉化“三劑”質量抽檢工作。

第三條地區分公司根據股份公司和煉油與化工分公司相關規定,負責本企業的“三劑”管理。

(一)制定“三劑”技術管理實施細則;

(二)具體實施新型高效“三劑”的推廣應用,形成技術總結報告;新型“三劑”要在使用一個周期后形成應用總結報告

(三)及時反映“三劑”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7|4G1c3bQ&K.U"t8o(w

(四)參與煉化“三劑”供貨廠商和監造單位的資質認證與管理工作;0w!G:F'O5w

第四條“三劑”更換的管理-r-T+B't,T8k$Z*J

(一)裝置“三劑”更換類型、供貨商,地區分公司應組織進行技術審定,由地區分公司主管領導批準執行。;r"F#W9/5C"]5L

(二)列入煉油與化工分公司大宗大額或主要裝置“三劑”的更換須報煉油與化工分公司審批、備案。#f;?$b,A5?K,W%{6~

第五條“三劑”首次應用的管理-L4Y.R.t#e:d,B;I7Y6M4N'w

(一)對于尚未在同類型、同等規模工業裝置上實現應用的“三劑”,地區分公司應組織進行技術和風險評估,并報煉油與化工分公司審批、備案,必要時進行工業化應用試驗。,U;L+/4O6L

(二)工作完成后,地區分公司對“三劑”首次應用工作形成總結,報煉油與化工分公司備案。:^0o(Q(^$Z,D

第十一章附則0L6T;y6]'k&W/y*t2q8p;q

第一條各地區分公司應根據本規定制定本公司的工藝技術管理制度、相應的實施細則并負責落實,同時上報煉油與化工分公司備案。

第二條各地區分公司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工藝技術管理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查找存在差距,交流管理工作經驗,總結檢查情況。煉油與化工分公司將組織抽查,并通報結果。

第三條本規定由股份公司煉油與化工分公司負責解釋。/s;n+k)@(f*E9f(}

第四條本規定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篇2:煉化專業工業用火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為加強工業用火安全管理,保障員工生命和國家財產安全,特制定本規定。

本規定適用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化工與銷售分公司所屬企業的工業用火管理。

第二章用火分類及安全管理

生產用火:指鍋爐、加熱爐、焚燒爐等生產性設備用火,此類用火安全管理執行操作規程和安全規程。

第四條?固定用火:指在生產廠區內的安全地帶經常有明火作業。此類作業場地稱為固定用火區。固定用火區域的審定由固定用火申請單位向區域所在單位安全部門提出申請,對設置的固定用火區域進行風險評價并提出相應安全措施,畫出固定用火范圍平面圖,經單位安全部門審查,單位(廠、處級)主管領導簽字后,報公司安全、消防部門審批。固定用火區域審批有效期不超過一年。

固定用火區必須具備:

(一)邊界外五十米范圍內不準有易燃易爆物品;

(二)制定固定用火區域管理制度,指定防火負責人。

(三)配備足夠的消防器材;

(四)設有明顯的“固定用火區”標志,并標明用火區域界限。

(五)建立應急聯絡方式和應急措施。

審批后的固定用火區域主管部門應定期對其管理情況進行檢查。

第五條?臨時用火是指在生產區域內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明火作業。主要包括:

(一)電焊、氣焊、釬焊、塑料焊等焊接切割

(二)電熱處理、電鉆、砂輪、熱煨管、風鎬等及臨時用電作業;

(三)噴燈、火爐、電爐、噴砂、熬瀝青、炒沙子、黑色金屬撞擊等明火作業。

(四)機動進入正在生產的煉化裝置、在生產區域內設置自帶動力源的發電機和自帶動力源的空氣壓縮機。

第六條?根據用火部位危險程度,臨時用火分為三級。

(一)?在以下地點用火為一級用火

1、處于生產狀態的工藝生產裝置區(爆炸危險場所以內區域);

2、各類油罐區、可燃氣體及助燃氣體罐區、有毒介質區、液化石油氣站;

3、可燃液體、可燃氣體、助燃氣體及有毒介質的泵房與機房;

4、可燃液體和氣體及有毒介質的裝卸區和洗槽站;

5、工業污水場、易燃易爆的循環水場、涼水塔和工業下水系統的各種井、池、管道等(包括距上述地點15米以內的區域);

6、危險化學品庫、油庫、加油站等;

7、儲存、輸送易燃易爆液體和氣體的容器、管線。

(二)在下列地點用火為二級用火:

1、裝置停車大檢修,工藝處理合格,經廠組織檢查認定后,可以按二級用火管理;

2、運到安全地點并經吹掃處理用火分析合格的容器、管線;

3、爆炸危險場所區域以外的場所用火;

4、在生產廠區內,不屬于一級用火和特殊用火的其它臨時用火。

(三)特殊用火

在帶有可燃、有毒介質的容器、設備和管線上不允許用火。確屬生產需要必須用火時,按特殊用火處理。特殊用火必須經廠級主管領導和有關部門及用火單位對所從事的作業共同進行風險評價,制定可靠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及應急計劃后方可用火。

對非可燃有毒帶壓介質設備管線和可燃帶壓介質設備管線不置換施焊用火,由各地區分公司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非可燃有毒帶壓介質設備管線搶修用火安全管理規定》和《可燃帶壓介質設備管線不置換搶修用火安全管理規定》。

第七條?臨時用火必須辦理“用火作業票”(式樣附后)后方可從事用火作業,“用火作業票”一式三聯,一聯安全部門或安全員留存;二聯用火人持有;三聯監護人持有。“用火作業票”存根(即一聯)由地方分公司明確的主管部門保存。

?第三章?用火作業票的申請及審批

第八條?申請“用火作業票”時由用火單位向用火所在車間提出申請,由用火所在車間人員填寫“用火作業票”的申請欄,并對特種作業人員的資格進行審查。

第九條?用火所在車間作業負責人(專業技術人員)會同有關人員和用火人員對從事的作業分別進行生產工藝和施工作業的風險識別并制定削減風險措施,填寫“風險識別及削減風險措施”欄,如需采取欄中所列措施劃√,不需采取的措施劃×,如欄內所列措施不能滿足時,可在空格處填寫其它削減風險措施。

第十條?在反應器、罐、塔、槽等有限空間內或容器本體用火作業,必須對有限空間內的氣體進行分析,其分析報告單由作業負責人填寫或粘貼在“用火作業票”上。

第十一條?一級用火作業票,由車間和廠主管部門檢查安全措施制定和落實情況后,由地區公司明確的主管部門或負責單位負責人審批;二級用火作業票,由車間安全監督檢查安全措施制定和落實情況后,由車間負責人(主任、副主任)批準生效;特殊用火作業票,由車間、廠安全監督檢查安全措施落實情況,由車間負責人簽發,經廠領導審查同意后批準生效。

第十二條?以上所有填寫“用火作業票”的有關人員都必須到用火現場查看,并在相應欄內簽字。

第十三條?特殊用火作業票及“一級用火作業票”有效時間不超過8小時,二級“用火作業票”有效時間不超過72小時。

第十四條?節假日期間一般情況下不允許從事用火作業,如生產需要必須用火時,須將用火作業等級相應提高一級。

第十五條?在用火作業票有效時間內,如用火作業條件發生變化,需要繼續用火作業應重新辦理“用火作業票”。

第十六條?各單位在行政區域內或在公用管網、公用場所的用火作業,涉及其它單位的安全時,由用火單位與相關單位安全部門聯系,共同采取安全措施并在“用火作業票”相應欄內簽署意見。“用火作業票”仍由該單位按規定程序簽發、審批。

第四章?用火的監護及安全措施落實

第十七條?用火作業監護一般由二人擔任。車間和施工單位各派一人,以車間人員為主。車間應指派熟悉用火現場情況人員做監護人;

第十八條?用火的安全措施中的退料、吹掃、置換、分析等工藝措施,由生產人員落實。如需加盲板、設防火屏障等措施由車間提出,監督施工單位實施。一般情況,滅火器材的準備、含油污水井的封蓋,裝置界區內的由車間負責,界區外的由用火單位負責。上述作業無論何種情況,雙方必須共同落實好各項安全措施,安全措施沒有落實不準用火。

第十九條?生產區域內的基建、技措項目等在工程設計的同時必須考慮施工用火的安全及其措施,用火安全措施所需的材料、費用應同時列入工程預算。

第二十條?監護人的職責:

(一)應持有“用火作業票”第三聯,對“用火作業票”中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認真檢查,發現制定的措施不當或落實不到位及未按“用火作業票”規定用火等情況,立即制止用火作業;

(二)對用火現場負責監護,用火作業期間不得擅離現場。如發生火災要立即撲救并報警。

第二十一條?用火人的職責

(一)應持“用火作業票”第二聯作業,做到“四不用火”即“用火作業票”未經簽發不用火;“用火作業票”提出的安全措施沒有落實不用火;用火部位、時間與“用火作業票”不符不用火;監護人不在場不用火;

(二)出現異常或監護人提出停止用火時應立即停止用火。

(三)對于強行違章用火的指令有權拒絕。

(四)用火作業結束應清理現場,不得遺留火種。

?第五章?用火的綜合安全技術措施

第二十二條?用火前要對用火現場的移動及固定式消防設施全面檢查,確認完備后方可用火。

第二十三條?在存有可燃物料的設備、容器、管道上用火,須首先進行退料及切斷各種可燃物料的來源,徹底吹掃、清洗置換并將與之相連的各部位加好盲板(無法加盲板的部位應采取其它可靠隔斷措施),防止可燃物料的竄入或火源竄到其它部位,并應采樣分析;分析合格后超過30分鐘后用火,需重新采樣分析。盲板要符合壓力等級要求,嚴禁用鐵皮或石棉板代替。

第二十四條?用火分析及合格的標準

(一)用火分析應由有資格的分析人員進行。凡是在易燃易爆裝置、容器、管道、儲罐、閥室、管溝等部位及其它認為應進行分析的部位用火,用火作業前必須進行用火分析;

(二)用火分析的取樣點應由用火所在單位當班生產負責人負責提出,并帶領分析人員到現場進行取樣;取樣點要有代表性,特殊用火的分析樣品(采樣分析)應保留到動火結束。

(三)如果使用便攜式可燃氣體報警儀或其它類似手段進行分析時,檢測設備必須經有檢測資質單位標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內;被測的可燃氣體或可燃液體蒸氣濃度應小于其與空氣混合爆炸下限的10%(LEL);

(四)使用色譜分析等分析手段時,被測的可燃氣體或可燃液體蒸氣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V/V)時,其被測濃度應小于0.5%;當被測的可燃氣體或可燃液體蒸氣的爆炸下限小于4%時,其被測濃度應小于0.2(V/V)%;

第二十五條?在油罐、塔、釜或其它存有可燃介質的有限空間內用火,在將其內部物料退凈后,應進行蒸汽吹掃(或蒸煮)、氮氣置換或用水沖洗干凈,然后打開上、中、下部人孔,形成空氣對流,或采用機械強制通風換氣,嚴防出現死角。

第二十六條?進入塔、罐、釜、槽等有限空間內用火應同時執行《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第二十七條?處于運行狀態的裝置內,凡能拆移的用火部件,應拆移到安全地點用火。

第二十八條?高處用火(含在多層構筑物的二層及其以上用火)必須采取防止火花濺落的措施,并對火花可能發生濺落的措施確認。

第二十九條?風力五級以上應停止室外的高處用火,六級以上停止室外一切用火;

第三十條?離用火點30米內不準有液態烴泄漏;半徑15米內不準有其它可燃物泄漏和暴露;半徑15米內生產污水系統的漏斗、排水口、各類井、排氣管、管道等必須封嚴蓋實。

第三十一條?二級用火作業超過一天時,每天在開工前,應由用火人、監護人、安全監督共同檢查用火現場,核對安全措施,合格后方可用火。

第三十二條?用火作業結束后或下班前,施工人員要進行詳細檢查,不得留有火種。監火人應將用火作業票收回,并對用火作業現場進行無火種的確認。

第三十三條?儲裝氧氣的容器、管道、設備必須與用火部位隔絕(加盲板),用火前必須置換,保證系統氧含量不大于23.5%(體積)。

第三十四條?是用氣焊(割)動火作業時,氧氣瓶與乙炔氣瓶間距不小于5米,且乙炔氣瓶嚴禁臥放,二者與動火作業地點均不小于10米,并不準在烈日下暴曬。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五?為保證本規定有效實施,各地區分公司參照本規定制定實施細則。

第三十六條?本規定由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化工與銷售分公司質量安全環保處負責解釋。

第三十七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原“工業用火安全管理規定”同時廢止。

篇3:石油煉化裝置開停車規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煉化生產裝置的開停工管理,保證生產裝置在開停工過程中安全、平穩,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述裝置正常開停工是指按計劃、指令預先安排的停工和開工。緊急停工是指生產裝置異常情況下的被迫停工。

第三條本規定適用于股份公司所屬煉化企業。

第二章管理職責和要求

第四條地區分公司主管生產的副總經理負責地區分公司級開停工文件的簽發和組織實施。地區分公司生產運行部門是生產裝置開停工組織實施的具體責任部門。

第五條地區分公司下屬廠生產副廠長負責廠級生產裝置開停工文件的審查和組織實施。廠生產運行部門是生產裝置開停工組織實施的具體責任部門。

第六條車間(裝置)主任負責組織生產裝置開停工規程的編寫和開停工過程的實施。

第七條開停工文件包括裝置開停工審批單、技術方案和操作規程。具體管理程序為:

地區分公司級開停工:車間(裝置)填報開停工審批單,并附操作規程和必要的技術方案,由地區分公司相關專業管理部門審核,地區分公司主管生產副總經理批準。

廠級開停工:車間(裝置)填報開停工審批單,并附操作規程和必要的技術方案,廠生產運行部門負責人批準。下屬廠生產副廠長應到現場監督協調,有關專業部門進行專業管理。

第三章裝置開工條件確認

第八條裝置開工必須進行條件確認。確認程序為:

(一)?生產裝置開工前,首先由車間(裝置)組織內部驗收,合格后,向地區分公司(廠)生產運行部門提出開工條件確認申請;

(二)?地區分公司(廠)生產運行部門組織相關部門對開工條件進行進一步確認,并履行簽字確認手續;

(三)?確認合格后,車間(裝置)根據地區分公司(廠)生產運行部門的開工安排組織開工。

第九條正常開工條件確認內容包括:

(一)?開工領導小組已成立,各級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操作人員達到任職上崗條件。

(二)?工藝技術規程、開工規程、安全環保預案等技術資料、管理制度齊全。

(三)?裝置開工所需的原料、燃料、三劑、化學藥品、標準樣品、備品配件、潤滑油(脂)等種類、數量滿足,并按照要求裝填到位;產品的包裝材料、容器、運輸設備就位。

(四)?安全、工業衛生、消防、氣防、救護、通訊、勞動保護等器材、設施配備到位,完好備用;崗位工器具已配齊;保運工作已落實;巡檢路線及標牌已設置。

(五)?檢維修后的設備恢復完畢;容器、管線等設備檢驗合格,并有相關記錄。

(六)?設備、管線吹掃試壓試漏合格,轉動設備完好備用;裝置盲板管理責任落實。

(七)?安全環保設施(安全閥、壓力表、可燃氣體報警儀、硫化氫報警儀等)安裝完畢,檢驗合格并投用;裝置下水系統完好;有毒有害化學品存放及防護情況良好;開工中可能出現的退油、不合格品、“三廢”及污染物等非正常狀況下的環保應急設施達到正常運行水平。

(八)?儀表系統、各類聯鎖自保系統調試完畢,具備投用條件;能源計量表啟用;設備標志、管道流向標志齊全、準確。

(九)?電氣設備調試合格,具備送電條件。

(十)?取樣設施完好,化驗分析準備就緒。

(十一)?施工現場清理干凈,裝置區施工臨時設施已拆除,設備、管線保溫基本結束

(十二)?公用工程、油品儲運、火炬系統等外部保障條件確認完好。

(十三)?裝置通過由地區分公司組織的安全風險評估。

第十條新建、改擴建裝置首次開工必須執行股份公司有關規定。

第十一條新建、改擴建裝置開工前必須進行風險評價,確定相應的風險控制和削減措施。

第四章裝置停工狀態確認

第十二條裝置停工必須進行狀態確認。確認程序為:

(一)?生產裝置正常停工后,首先由車間組織內部狀態確認,合格后向地區分公司(廠)安全主管部門提出停工狀態確認申請。

(二)?地區分公司(廠)安全部門組織相關部門對停工裝置進行進一步狀態確認,并履行簽字確認手續。

第十三條正常停工狀態確認內容包括:

(一)?按停工規程將工藝管道、塔、容器、加熱爐、機泵、換熱器等設備內部介質全部退凈,并按規程要求完成相應的吹掃、熱水蒸煮、水頂線、酸堿中和、化學清洗、氮氣置換、空氣置換等處理,管道設備吹掃置換干凈,“三廢”及噪音排放做到有效處理,達到規定標準。

(二)?必須按隔離方案完成交檢裝置與公共系統及其它裝置徹底隔離。隔離方案中盲板表與現場一致,加盲板部位必須設有“盲板禁動”標識,指定專人負責盲板管理。

(三)?裝置隔油池、污水池要在停工交檢前將所有污油清出,污水排空。裝置內污水井進行封閉,出裝置污水與外界隔離。有條件的對裝置內污水線要在停工交檢前進行處理。裝置地漏要在停工交檢前進行封堵。

(四)?FeS等自燃物、易燃易爆危險品須制定專項方案進行專門處理,采取防護措施,并完成專項安全檢查。

(五)?裝置地面、設備、平臺、管道外表面無油污、雜物和易脫落保溫鐵皮等。裝置內及周邊無任何油桶、化學藥劑及停工排放物和工業生活垃圾。

(六)?裝置消防、安全設施完好備用。滅火器、空氣呼吸器、防毒防燙、防塵物品齊全完好,蒸汽膠管、水帶擺放整齊并隨時可以投用。

(七)?有限空間作業、動火作業、高空作業等安全環保專項方案制定完畢。

(八)?裝置通過由地區分公司組織的安全風險評估。

第五章裝置緊急停工及恢復運行的管理

第十四條裝置臨時發生較大的操作波動或異常情況下,按照事故處理預案退守到工藝、設備和人員安全的穩定狀態,防止發生事故。

第十五條裝置退守到穩定狀態后,由車間對裝置操作波動或異常原因進行分析,初步確認是否具備恢復條件,并報上級主管部門。具備恢復條件則按開工規程恢復運行,否則按停工規程做進一步停工處理。

第十六條裝置緊急停工后,必須對裝置進行全面分析、檢查和問題處理,消除工藝、設備安全運行、環保隱患,按開工管理要求恢復生產。杜絕問題處理不徹底導致裝置反復發生非計劃停工的現象。

第六章附則

第十七條本規定由股份公司煉油與銷售分公司、化工與銷售分公司負責解釋。

第十八條本規定印發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