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三氯化氮產生積聚安全管理標準
1目的
為了預防三氯化氮在生產系統中的產生、積聚而發生的爆炸事故,規范三氯化氮的檢測、控制管理,特制定本標準。
2適用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生產、貯運過程中為預防三氯化氮危害而采取的相關操作與措施。
3管理職責
3.1生產技術部具體負責對各系統總銨含量提出具體檢測要求。
3.2質檢部門負責對水、鹽、輔劑系統中的總銨按標準要求或生產技術部提出的檢測要求進行定期分析,定期檢測液氯儲槽等儲存設施中三氯化氮含量。
3.3安全環保部負責定期組織相關部門檢查本制度執行情況。
4管理要求
4.1防止三氯化氮產生
4.1.1加強物料管理
4.1.1.1原鹽的管理:首先要避免運輸、堆垛、倉儲過程含銨物質污染原鹽。
4.1.1.2精制劑、助沉劑的控制:在鹽水精制過程中,應選用不含銨或含銨低的精制劑、助沉劑等輔助用劑。
4.1.2做好物料檢測
4.1.2.1定期對原鹽總銨和無機銨含量進行分析,必要時調整鹽種。
4.1.2.2定期對水源進行分析。使用化肥的季節要加強水源監控,應嚴密監視化肥對水體的污染,避免化鹽水含銨量超標。
4.1.2.3加強入槽鹽水的分析,隨生產情況調整分析頻次。
4.2防止三氯化氮積聚
4.2.1應加強氯氣液化系統換熱器內漏的定期檢查,防止冷媒竄入液氯系統。
4.2.2各種液氯生產、貯存容器的使用溫度應低于45℃,盛裝的液氯嚴禁完全氣化,必須留有足夠的液氯余量。
4.2.3液氯儲槽等貯存設施應定期排污,每月不少于一次。
4.2.4液氯儲槽等貯存設施定期做三氯化氮含量分析,氣體三氯化氮體積分數嚴格控制在50×10-6,如高于此指標,則增加排污次數,確保三氯化氮含量低于指標。
4.2.5對液氯貯罐每年徹底清洗一次。
4.3排污處理三氯化氮控制
4.3.1在排污時必須帶液氯排放,即禁止“干排”。有文獻表明,在液氯殘液中三氯化氮質量分數 4.3.2排污物中的NC13質量濃度不得超過60g/L(質量分數為4.13%),如發現排污物中的NC13,質量濃度大于80g/L,應增加排污量和排污次數,并加強檢測,如排污物中的NC13質量濃度大于100g/L時,應采取停車等措施查找原因并妥善處理。 4.3.3采取停產等措施查找原因并妥善處理,例如加入適量的四氯化碳或氯仿等稀釋后方可排污,防止NC13在排污管線或排污閥內富集達到一定濃度而發生爆炸。 4.4液氯鋼瓶使用注意事項 4.4.1不許使用加熱鋼瓶的方法抽提鋼瓶內液氯或氯氣。只能靠瓶內液氯在常溫下氣化產生的壓力把瓶內氯氣或液氯壓出。通常,當三氯化氮含量低時,可放出氯氣;當三氯化氮含量高時,應放出液氯;當停止使用液氯時,應將鋼瓶到用氯設備之間的管道用氮氣或壓縮空氣吹凈殘留于管道中的液氯和三氯化氮。 4.4.2用戶在使用中嚴禁將液氯氣化用完。鋼瓶內禁止產生負壓或物料倒灌混入有機物等物質,可配置緩沖罐。但要進行定期排污和分析三氯化氮含量。 4.4.3液氯充裝應定期清洗鋼瓶,或每次充裝前檢查確認并抽空鋼瓶中的剩余物。應對重瓶進行定期抽檢,確定三氯化氮含量,含量高時應謹慎處理,以免在清洗或抽真空時發生爆炸。 5本標準由安全環保部負責解釋、考核,下發之日起開始執行。 篇2:防止強酸強堿灼傷安全管理標準 1目的 為加強強酸、強堿作業的安全管理防止發生強酸、強堿灼傷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本標準。 2適用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接觸強酸、強堿或從事強酸、強堿工作的操作、檢修、維護、裝卸、儲運、分析等崗位安全管理。 3上崗作業前的安全教育 從事強酸、強堿工作的人員上崗前必須接受安全教育。 3.1掌握本崗位強酸、強堿的使用過程及理化性質; 3.2掌握安全操作規程及有關管理規定; 3.3掌握防護用品的使用方法; 3.4掌握灼傷后的處理方法、自救、互救技能和預防措施。 4安全防護及救護 4.1從事強酸、強堿作業時必須穿戴防酸、堿的勞保護品:防酸堿服、眼鏡、膠皮手套、膠靴、圍裙、口罩、有機面罩等。 4.2裝置區有酸堿的地方必須保證隨時有大量清水。作業崗位應配備處理酸堿灼傷的中和用化學藥品。 4.3酸堿液濺到皮膚上應先用干布擦掉再用大量清水沖洗。衣服上濺有較多酸堿液時應立即脫下衣服用清水沖洗。 4.4酸堿濺入眼內時應翻開上下眼瞼立即用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清洗嚴重者立即送往醫院治療。 5操作安全規定 5.1酸堿設備及管線要定期試壓、測厚、酸堿設備上所屬安全附件必須定期校驗保證完好。 5.2非酸堿裝置本崗位人員不得隨便操作、啟動酸堿裝置設備和閥門。 5.3操作工應熟悉裝置內所用防腐材料的性質、特點并對防腐設備作定期巡檢,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4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啟動酸堿泵時必須穿防酸堿服戴防護帽、防護眼鏡。5.5轉移酸堿的臨時性管線用完后,應及時把酸堿清洗干凈不允許在管線內長期留存以防別人誤用造成灼傷事故的發生。 5.6輸送濃酸、濃堿的管路必須有安全防護裝置保證在生產結束后能將管線鎖閉同時如必要可在法蘭連接處加防護罩。 6檢修維護安全規定 6.1檢修維護時,要嚴格執行穿戴防護用品的各項規定。 6.2嚴格執行設備檢修規定。 6.3設備、管線檢修前應放凈酸堿,并用大量清水沖洗至中性方可進行檢修。 6.4不許就地排放酸堿,發現酸堿泄漏時應及時中和處理,濺到地面或設備上的酸堿應立即用水沖洗或用布擦干凈。 6.5禁止帶壓拆卸酸堿管線、法蘭、閥門。必須拆卸時,要先把酸堿倒空、吹掃、清掃干凈,拆卸時要緩慢進行。 7儲運安全規定 7.1儲運酸堿的容器必須符合耐腐蝕的材質要求。酸類腐蝕品應與氰化物、遇水燃燒品、氧化物隔離,不宜混儲混運。盛酸堿的容器要有專人管理,應按指定地點擺放整齊不得隨意亂動。 7.2用塑料容器轉移酸堿溶液時,要雙人操作,同時做好記錄。 7.3盛酸堿溶液的塑料容器必須加貼明顯醒目的警示標貼,放置區域要有標識線并進行定置防護存放。 7.4裝運時要配備足夠的防護用品嚴格遵守危險化學品運輸的有關規定,應有明顯的標志。 8本標準由安全環保部負責解釋、考核,下發之日起開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