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設施事故柜管理制度
1目的
加強安全設施的管理,確保安全設施正常運行。
2適用范圍
本制度規定了焦化廠安全設施設備管理職責、管理內容與方法、事故柜管理、報告和記錄等內容。
本制度適用于焦化廠安全設施設備、事故柜的管理工作。
3術語和定義
安全設備設施:是指車間、庫房等作業場所的監控、監測、通風、防曬、調溫、防火、滅火、防爆、泄壓、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靜電、防腐、防滲漏、防護圍堤或者隔離操作等設施設備。如邊、池、坑、洞的防護圍欄,溫度、壓力及液面超限報警裝置,安全聯鎖裝置,事故停車裝置,高壓設備的防爆泄壓裝置,低壓真空的密閉裝置,防止火焰傳播的隔絕裝置,起重設備的行程和負荷限制裝置,電氣設備的過載保護裝置,機械運轉部分的防護裝置,火災報警裝置,滅火裝置,危險氣體自動監測裝置,事故照明安全疏散設施,靜電和避雷防護裝置。
4職責
4.1安環科負責全廠安全設施設備、事故柜的綜合監督管理。
4.2各單位負責使用安全設施設備、事故柜的日常管理。
5管理內容和方法
5.1安全設施設備管理
5.1.1機械、設備上的安全設施設備(壓力容器上的安全閥、壓力表、各種機械上的負荷、行程限制器等裝置)、電氣方面的安全保護裝置(如各種繼電保護裝置和避雷裝置等)、自控方面安全保護裝置(如各種溫度、壓力、液面超限報警裝置和安全聯鎖裝置)、生產區域中的消防安全設施(滅火設施)由安環科監督,所在單位進行維護、檢修、管理。
5.1.2在用的安全設施、設備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技術標準。
5.1.3安全設施設備使用單位應建立安全設施設備管理制度,建立《安全設施、設備登記臺賬》。
5.1.4使用單位對安全設施設備應指定專人負責管理,按規定檢查和維護保養,并做好記錄,安全設施設備損壞時,應及時向安環科報告,并通知有關單位及時修復。
5.1.5安全設施設備的專管部門要按有關規定,定期進行專業檢查和組織檢驗,并將檢查、檢驗情況載入檔案。
5.1.6安全設施設備使用單位應建立安全設施設備檔案,對檢修、校驗、變更等情況詳細記錄,便于日后維護保養。
5.1.7安全設施設備應納入正常檢修計劃,定期檢修保養,確保完好。
5.1.8安全設施設備不得隨意拆除、挪用或棄置不用,因檢修拆除的,檢修完畢后必須立即復原,如確需拆除的必須由總工程師或主管副總經理批準,在機電處登記后方可拆除。
5.1.9安全設施設備分類執行《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目錄(試行)》。
5.2事故柜管理
5.2.1事故柜應放在取用方便的指定地點,不得任意移動裝置。
5.2.2事故柜由廠安環科負責檢查和鉛封,每月檢查一次,作好記錄。
5.2.3事故柜規定好存放防護用品,不得存放其他物品,柜內保持整潔,防護用品擺放整齊。
5.2.4安環科應建立事故柜管理制度,建立《事故柜管理臺賬》。
5.2.5事故柜內的濾毒器、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等應急器材只允許在事故情況下打開使用,任何人不得隨意動用。
5.2.6凡動用事故柜內的濾毒罐、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等應急器材后,應及時通知安環科,安環科接到通知后,及時檢查應急器材,并鉛封事故柜。
5.2.7事故柜內配置的應急器材應符合生產現場有毒有害物質的防護,事故柜內的應急器材應保持常備狀態。
篇2:港口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有效處置安全生產事故,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根據《安全生產法》,結合本區實際,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所稱的應急預案,系指安全生產事故預案。應急預案管理應按照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監督、指導應急預案的制定、培訓、演練和宣傳教育等工作,協調相關應急預案的銜接關系,對應急預案所涉及的資源和保障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三條應急預案必須經制定單位組織論證和審查,并經實施應急預案有關單位認可,由制定單位發布,印送與應急預案實施有關的單位。
生產經營單位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1)應急預案的適用范圍;(2)事故可能發生的地點和可能造成的后果;(3)事故應急救援的組織機構及其組成單位、組成人員、職責分工;(4)事故報告的程序、方式和內容;(5)發現事故征兆或事故發生后應當采取的行動和措施;(6)事故應急救援(包括事故傷員救治)資源信息,包括隊伍、裝備、物資、專家等有關信息的情況;(7)事故報告及應急救援有關的具體通信聯系方式;(8)相關的保障措施;(9)與相關應急預案的銜接關系;(10)應急預案管理的措施和要求。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報送上一級政府及其安監部門備案;政府各部門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報送同級人民政府及其安監部門備案。
第五條生產經營單位所屬各級單位都應當針對本單位可能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制定應急預案和有關作業崗位的應急措施。生產經營單位所屬單位和部門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報經上一級管理單位審查。
礦山、建筑施工單位和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生產、經營、儲運單位的應急預案,以及生產經營單位涉及重大危險源的應急預案,應當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報安全監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生產經營單位涉及輻射、城市公用事業、道路交通、火災、鐵路、民航、水上交通、漁業船舶水上安全以及特種設備、電網安全等事故的應急預案,依據有關規定報有關部門備案,并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抄報安全監管部門。
第六條應急預案制定單位應當對與實施應急預案有關的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使其熟悉相關的職責、程序,對本單位其他人員和相關群眾進行培訓和宣傳教育,使其掌握事故發生后應當采取的自救和救援行動;生產經營單位還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崗位應急措施的培訓;應急預案所涉及的有關單位對應急預案中明確的與其相關的職責應當組織落實。
第七條應急預案在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適用范圍、條件,有關應急資源情況,以及與相關預案的銜接關系等發生變化時,或發現存在問題時,應當及時修訂。
第八條應急預案的演練與實施。各級人民政府應根據轄區內安全生產工作重點領域的具體情況和需要,組織開展應急預案的演練;高危行業、人員密集場所等生產經營單位,每年應組織一次應急預案演練,其他生產經營單位要結合各自安全生產工作的特點,開展針對性的應急預案演練工作。
一旦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或其他突發事件,應按照“分級、屬地”的原則,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規范、迅速、有效地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種損失。
篇3:事故案例學習管理制度
1.隊部統一管理和掌握員工的案例學習,每月學習3次,每旬一次。學習內容和時間由隊內指定安排。
2.隊內由技術員負責制定學習計劃。
3.以班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副隊長和班長負責組織。
4.群安員負責記錄,記錄在本班的班組安全活動記錄上。
5.案例學習以觀看事故案例電影、案例文件、員工親身講述為主。
6.員工認真學習案例,每次學習完事故案例,留出員工分析討論的時間,每位員工針對本工作崗位認真吸取教訓,并認真記錄,尤其是安全,要提出預防改進措施。
7.學習完后,員工要在班組安全活動記錄本上簽名。
8.對于未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的班組,將扣班組考核分數,對責任人罰款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