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事故分析追究處理制度

事故分析追究處理制度

2024-07-09 閱讀 5378

為了加強事故管理工作,全面掌握事故情況,查明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訓,研究分析事故發生規律,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確保安全生產,特制定如下規定:

㈠事故報告

1、裝機隊發生機械事故,必須立即將事故發生的詳細情況及初步原因向調度室匯報,調度室通知事故單位分管副經理,由分管副經理牽頭組織處理。

2、發生生產責任事故,事故單位立即將事故發生的詳細情況及初步原因向調度室匯報,調度室通知事故單位分管副經理、調度分管副經理,由調度分管副經理牽頭組織處理。

3、發生輕微事故,事故單位必須立即將事故發生的詳細情況及初步原因向調度室匯報,調度室通知事故單位分管副經理、安全分管副經理,由安全分管副經理牽頭組織處理。

4、發生一般事故,事故單位立即向調度室匯報,由調度室向公司經理、安全副經理、分管副經理匯報。經理決斷,調度室協助事故單位處理。

5、發生重傷、事故或一二級非傷亡事故,事故單位立即向調度室匯報,調度室向經理、安全副經理、事故單位分管副經理、總公司調度室及有關單位匯報,公司經理牽頭組織處理。

㈡事故調查

1、裝機隊發生機械事故,由裝機隊分管副經理牽頭,裝機隊有關人員參加組成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處理。

2、發生生產責任事故,由調度分管副經理牽頭,事故單位分管副經理、調度室及事故單位有關人員參加組成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處理。

3、發生輕微事故,由安全副經理牽頭,調度室及有關單位參加組成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處理。

4、重傷及二級非傷亡事故,由經理牽頭,公司安全管理領導組有關人員組成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處理。

5、一級非傷亡事故,由總公司安全生產處牽頭,總公司有關業務部門參加組成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處理。

㈢事故分析程序

1、機械事故由裝機隊在當天組織分析,把分析結果上報分管副經理。

2、生產責任事故,由調度室在兩天內組織分析,把分析結果上報分管副經理。

3、輕微事故由調度室在兩天內組織分析,把分析結果上報分管副經理。

4、一般事故由安全副經理牽頭,事故單位分管副經理、調度室和事故單位人員參加,三天內組織分析,把分析結果上報經理。

5、重傷、二級傷亡事故由經理主持,安全分管副經理、事故單位分管副經理、事故單位有關人員參加兩天內組織分析。

6、死亡事故、一級非傷亡事故,24小時內由調度室組織,公司經理主持,副經理、總公司有關領導及處室、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參加分析處理。

㈣責任追究

1、傷亡事故

發生生產責任死亡事故,對有關責任者按下列規定追究責任:

⑴事故直接責任者給予留用察看或開除廠籍。

⑵事故主要責任者給與留用察看或降一級罰款500元。

⑶事故間接責任者給予降一級處罰300元。

⑷事故單位主要負責人給予降兩級工資(6個月)或撤職處分。

⑸事故單位分管副經理給予罰款1000元。

2、重傷事故

發生生產責任重傷事故,對有關責任者按下列規定追究責任

⑴事故直接主要責任者給予降一級或并留用察看。

⑵事故主要責任者給與留用察看或降一級罰款300元。

⑶事故間接責任者給予降一級處罰300元。

⑷事故單位主在負責人給予警告或記過處分。

⑸事故單位分管副經理給予罰款300元。

3、非傷亡事故

發生一級非傷亡責任事故,對有關責任者按下列規定追究責任:

⑴事故直接責任者給予留用察看或降一級處分。

⑵事故直接主要責任者給予降一級或并處罰款300元。

⑶事故間接責任者給予處罰500元。

⑷事故主要責任者給與記過或降一級處分并罰款500元。

⑸事故單位分管副經理給予罰款500元。

4、非傷亡事故

發生二級非傷亡責任事故,對有關責任者按下列規定追究責任:

⑴事故直接責任者給予留用察看或降一級處分。

⑵事故直接主要責任者給予降一級或并處罰款300元

⑶事故間接責任者給予處罰300元。

⑷事故單位主要責任給予警告或記過處分。并處罰款300元。

⑸事故單位分管副經理給予罰款300元。

5、事故處理

1、發生三萬元以上災害性損失,按事故進行分析、追究、處理。

2、凡發生各類事故未及時向公司調度匯報,拖延8小時以上、12小時以上、24小時以上者,對單位分別處罰2000元、3000元、5000元。對單位負責人罰款100元、200元、300元。

3、對發生事故后,隱瞞不報、謊報、故意拖延不報、故意破壞事故現場、做假證、偽證或者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調查,不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者,要追究事故單位負責人的責任,執行事故處罰加倍政策。

4、事故調查組提出的事故處理意見和防范措施,由安全部門負責跟蹤落實。

5、為降低事故損失,吸取事故教訓,預防事故發生,對在搶救處理事故中做出突出貢獻,對預防反思事故提出好的建議、措施、辦法并取得明顯效果的集體和個人,給予一定額的獎勵。

6、事故統計

1、凡發生事故后,按規定程序要求進行分析,三日內將事故報告報公司安全副經理。重傷以上事故,一、二級非傷亡事故報總公司安監部門。

2、調度室建立非傷亡事故臺帳,并按規定統計、分析、找出事故發生規律,采取得力措施杜絕事故發生。

7、其他要求

1、發生事故的單位必須按事故匯報程序和事故分析程序上報調度室,否則,事故分析報告遲報一天罰單位責任人30元。

2、凡在公司內調、外運、地銷生產中,造成外單位人員事故者,由造成事故所在單位,按前述規定上報。

(三)隱患排查制度

為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強化各級領導和業務保安部門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狠抓現場管理,搞好隱患的排查整改,對日常隱患工作做如下規定:

㈠成立組織機構

1、成立組織機構

組長:經理

副組長:各分管副經理

成員:各科室負責人及參加檢查人員

2、下設隱患排查辦公室

辦公室設在調度室

辦公室主任:調度室主任(兼)

辦公室成員:各業務部門負責人,安全部門全體人員

㈡領導職責

1、分管副經理對隱患排查工作全面負責,落實到科室、單位。分管副經理對所轄范圍內的隱患排查工作負責,隨時組織業務部門研究隱患問題,采取得力措施。

2、對于難度大,難于解決的隱患,每月由分管經理提交安全辦公會研究。

3、安全副經理每月20日前組織一次有關業務部門的隱患排查專題會儀,研究公司存在的重大隱患,對查出的隱患做到“項目、措施、資金、負責人、時間”五落實,25日前召開一次經理辦公會,通報隱患排查工作,將隱患排查工作落實到各分管領導,分管領導負責具體落實工作,并對分管范圍內每月填寫的“事故隱患統計表”進行審批。

4、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對隱患的收集、整理和分級,負責隱患排查工作的監督、匯總上報公司,公司認真分選A、B級隱患,報總公司計劃科。

㈢隱患標準

1、事故隱患:指生產現場、技術,裝備設施中所存在的可能導致事故的隱患。

2、級別劃分標準:

⑴A級:難度大,公司解決不了、須由總公司、集團公司解決的隱患。

⑵B級:難度較大,各單位解決不了的、須由公司、總公司解決的隱患。

⑶C級:由站、區、廠、業務部門必須解決的隱患。

所有A、B級隱患,一律經經理安全辦公室確定,需總公司解決的由公司三日內報總公司。

㈣隱患收集

1、日常工作中,各級管理人員查出的隱患。

2、各類小分隊活動中查出的隱患。

3、上級部門檢查中存在的隱患。

4、各基層生產單位組織,職工自查中查出的隱患。

5、干部下現場查出的隱患。

上述各種檢查中發現的隱患,由檢查人或單位匯總后報排查辦公室。

㈤隱患復查與處罰

1、隱患的復查由安全管理部門牽頭,有關業務部門參加,對查出的隱患進行復查,并將復查結果報安全副經理,隱患處理后及時注銷。

2、對于各單位使用的設備、設施發生的隱患,處罰隱患單位或責任者,不按時整改的隱患,處罰單位500元,單位負責人200元。

3、凡不按時處理的隱患,二次下“三定表”或隱患卡,再次不處理者,對單位和負責人加一倍處罰。

4、如隱患復查弄虛作假,不負責任者,按情節輕重,隱患大小給予500-1000元處罰。

篇2:消除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工作制度

為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道路運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遏制交通事故發生,須做到:

1、對交通主管部門檢查發現的安全生產隱患整改事項,按時逐項予以整改、落實。

2、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全面安全檢查,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立即通知整改,并立即抓好落實,及時消除。

3、駕駛員要定期做健康體檢及心理的職業適應性檢查。

4、每趟次出車前,要對車輛的安全性能進行全方位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排除,不消除隱患不得出車。

5、裝載貨物時,須檢查超載及危險品等情況,確認無誤后方可出車。

6、要不定時檢查駕駛員及車輛是否符合安全管理規定。

7、車輛經檢測、二級維護,查出的隱患要及時整改,整改不到位不得出車。

8、定期對車輛和辦公場所的消防器材、電路、車輛機件等進行自查自糾。

9、對安全隱患不及時整改的責任者給予從嚴追究。

10、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檔案,吸取經驗教訓,舉一反三,組織研究和探討新技術應用。

篇3:道路運輸安全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制度

為了積極預防、妥善處理道路運輸安全事故,保護公司、他人的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浙江省道路運輸行業行車事故統計報告制度》等有關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后,現場有關人員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組織搶救,同時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主要負責人。

第二條?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第三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死亡事故時,發生事故單位應當在2小時內向有關職能部門報告,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自事故發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

第四條?安全事故報告的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情況、財產損失金額、事故簡要經過、采取的施救措施、事故發生的初步原因、報告單位、報告人及其他應當報告的事項。

第五條事故調查

事故發生單位在事故發生后應成立事故調查小組,對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損失等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小組應將調查情況和處理建議以書面形式向單位和上級有關部門匯報。

第六條事故處理

1.事故處理要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員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

2.在進行事故調查分析的基礎上,事故責任部門應根據事故調查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制定整改措施。

3.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由公司依據事故調查報告中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和建議,進行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對事故造成的傷亡人員工傷認定、勞動鑒定、工傷評殘和工傷保險待遇處理,由公司工會和安全部門按照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和有關省、市綜合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置。

5.事故調查處理結束后,公司或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詳情、原因及責任人處理等編印成事故通報,組織全體職工進行學習,從中吸取教訓,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

6.每起事故處理結案后,公司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調查處理資料收集整理后實施歸檔管理。

第七條生產安全事故檔案

1.事故快報表。

2.事故調查報告。

3.事故現場照片、示意圖、亡者身份證、死亡證、技術鑒定等資料。

4.事故認定書。

5.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決定。

6.整改措施

7、其他有關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