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地面設施礦容礦貌標準化管理制度
為全面加強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建設,改善環境,夯實安全管理基礎,提升安全管理整體水平,保證***煤礦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標準化,特制定本制度。
一、組織機構及職責
(一)領導小組
組長:
成員:
(二)領導小組的職責
1、負責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標準的制定與修改,負責**礦年度、季度、月度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達標規劃、實施方案的制定。
2、每月對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工作進行考核、評級。
3、督促落實運輸安全質量事故隱患的排查與整改。
4、負責組織**煤礦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考核、評級驗收會。
二、指導思想
以“安全第一、質量為本”為方針,建設本質安全型礦井為主線,嚴格執行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標準,狠抓責任落實,完善安全設施,提升裝備水平,改善作業環境,堅持正規循環作業,選樹典型,以點帶面,鞏固提升,確保礦井達到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二級,穩步推進安全生產健康持續穩定發展。
三、檢查形式
1、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領導小組負責每月對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檢查、督察,在當日下午進行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考核、評級。
2、將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考核、評級結果形成臺賬報礦安全質量標準領導辦公室備案。
四、考核辦法
一、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考核分為三個等級
一級: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考核得分在90分及以上,系統無直接責任死亡事故。
二級: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考核得分在80分及以上,系統無直接責任死亡事故。
三級: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考核得分在70分及以上,系統無直接責任死亡事故。
二、系統責任事故死亡1人,質量標準化降一級扣5分,得分不得超過下一級的最高分,死亡3人取消評比資格。
五、相關要求
1、每次檢查、督察前,由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領導小組織召開檢查預備會,詳細安排檢查事宜,規范檢查行為。
2、領導小組按《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評分表》進行考核評級,必須保證結果公正、合理。
3、小組成員必須參加月度的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檢查,如有特殊事情不能參加的須提前向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辦公室說明情況并指定出替代人員。
4、驗收檢查覆蓋率必須達到100%,所有參加檢查人員必須統一使用《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檢查標準及評分表》進行現場評分,并按照“誰檢查,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提高檢查質量。
5、實行領導小組組長負責制和集體公開評分制度,評分結果必須在現場由所有參加檢查人員共同簽字;現場評分表在當日下午的三點前匯總成臺賬,報送礦安全質量標準辦公室。
6、質量標準領導小組將每次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檢查的記錄要存檔管理,作為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考核、評級的依據。
本制度自2011年1月1日起執行。
***縣***煤礦
2010年**月**日
篇2:煤礦地面設施礦容礦貌標準化管理制度
為全面加強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建設,改善環境,夯實安全管理基礎,提升安全管理整體水平,保證***煤礦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標準化,特制定本制度。
一、組織機構及職責
(一)領導小組
組長:
成員:
(二)領導小組的職責
1、負責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標準的制定與修改,負責**礦年度、季度、月度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達標規劃、實施方案的制定。
2、每月對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工作進行考核、評級。
3、督促落實運輸安全質量事故隱患的排查與整改。
4、負責組織**煤礦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考核、評級驗收會。
二、指導思想
以“安全第一、質量為本”為方針,建設本質安全型礦井為主線,嚴格執行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標準,狠抓責任落實,完善安全設施,提升裝備水平,改善作業環境,堅持正規循環作業,選樹典型,以點帶面,鞏固提升,確保礦井達到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二級,穩步推進安全生產健康持續穩定發展。
三、檢查形式
1、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領導小組負責每月對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檢查、督察,在當日下午進行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考核、評級。
2、將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考核、評級結果形成臺賬報礦安全質量標準領導辦公室備案。
四、考核辦法
一、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考核分為三個等級
一級: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考核得分在90分及以上,系統無直接責任死亡事故。
二級: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考核得分在80分及以上,系統無直接責任死亡事故。
三級: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考核得分在70分及以上,系統無直接責任死亡事故。
二、系統責任事故死亡1人,質量標準化降一級扣5分,得分不得超過下一級的最高分,死亡3人取消評比資格。
五、相關要求
1、每次檢查、督察前,由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領導小組織召開檢查預備會,詳細安排檢查事宜,規范檢查行為。
2、領導小組按《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評分表》進行考核評級,必須保證結果公正、合理。
3、小組成員必須參加月度的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檢查,如有特殊事情不能參加的須提前向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辦公室說明情況并指定出替代人員。
4、驗收檢查覆蓋率必須達到100%,所有參加檢查人員必須統一使用《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檢查標準及評分表》進行現場評分,并按照“誰檢查,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提高檢查質量。
5、實行領導小組組長負責制和集體公開評分制度,評分結果必須在現場由所有參加檢查人員共同簽字;現場評分表在當日下午的三點前匯總成臺賬,報送礦安全質量標準辦公室。
6、質量標準領導小組將每次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檢查的記錄要存檔管理,作為地面設施與礦容礦貌質量標準化考核、評級的依據。
本制度自2011年1月1日起執行。
***縣***煤礦
2010年**月**日
篇3:浙江省標準化管理實施辦法
【頒布單位】 浙江省人民政府
【文 號】 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54號
【實施日期】 1994-12-19
【頒布日期】1994-12-19
第一條 為加強標準化管理,促進技術進步,提高產品質量和社會經濟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標準化工作的任務是制定標準、組織實施標準和對標準的實施進行監督。
各級政府要計劃地發展標準化事業,應將標準化工作納入當地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標準化事業所需經費,應當列入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
第三條 省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全省的標準化工作,并按照《條例》的規定履行職責:
(一)貫徹有關標準化的法律、法規、規章、方針、政策;
(二)制定本行政區域工作規劃、計劃;
(三)組織實施標準、并標準實施情況進行監督;
(四)負責受理企業產品標準的備案;
(五)指導同級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的標準化工作,協調和處理有關標準化工作事宜;
(六)組織標準化的宣傳、教育、培訓;
(七)承擔上級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
第四條 省有關行政分工管理全省本部門、本系統的標準化工作,并按照《條例》的規定履行職責。
市(地)、縣(市、區)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分工管理全省本部門、本系統的標準化工作,并按照《條例》的規定履行職責。
(一)貫徹有關標準化工作的法律、法規、規章、方針、政策;
(二)組織本部門、本行業實施標準,并按計劃對標準實施情況進行監督;
(三)受理企業產品標準的備案;
(四)組織本部門、本行業標準化的宣傳、教育、培訓。
第五條 企業可以根據生產、經營的需求設置標準化工作機構,或者配備專、兼職標準化人員,統一管理本企業的標準化工作。
企業標準化工作的基本任務是貫徹執行有關標準化的法律、法規、規章方針、政策,實施國家、行業、地方標準,制定和實施企業標準,對標準的實施進行檢查。
企業標準化工作應納入企業的發展規劃和計劃。
第六條 對沒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而又需要在全省范圍內統一的下列技術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標準;
(一)工業產品的安全、衛生要求;
(二)藥品、獸藥、農(林)藥的品種、規定、質量、檢驗、包裝、貯存、運輸和使用方法及生產、儲運、使用過程中的安全、衛生要求;
(三)食品生產、儲運和使用過程中的衛生要求;
(四)打氣和水環境質量要求,環境保護中各項污染物的排放和環境質量要求;
(五)地方能源開發、利用管理、能源檢測、檢驗、計算方法,能源消耗定額,耗能設備的經濟運行等節能技術要求以及節能產品的評價確認方法等要求;
(六)農、林、牧、漁業產品(含種子、種苗、種畜、種禽)的品種、規格、質量等級、檢驗、包裝、儲運以北及生產技術、管理技術的要求;
(七)企業生產過程(含工程建設)中的勞動安全、衛生定額等要求;
(八)地方信息管理和信息傳遞中的術語、符號、代號、格式等技術要求;
(九)其它法律、法規規定的要求。
地方標準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本省強制性地方標準代號為“DB33/”;本省推薦性地方標準代號“DB33/T。
第七條 地方標準由省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編制計劃,組織制定、審批、編號和發布;藥品、售藥、農(林)藥、飼料、農作物種子、種畜禽、動物衛生、食品衛生、環境保護和勞動安全衛生的地方標準,分別由省有關行政部門制訂、審批,報省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編號、發布;農業標準規范由縣級以上各級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地方標準制定后,應按國家規定辦理備案。
第八條 地方標準應由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負責標準草擬和標準草案的審查工作。未組成專業標準化委員會的,應由標準化技術歸口單位負責組織生產、使用、科研、學術團體等有關單位專業技術人員草擬標準和參加標準草案的技術審查工作。
第九條 地方標準應根據科學技術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適時進行復審。標準復審周期一般不超過五年。
地方標準在相應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實施后,自行廢止。
第十條 地方標準統一由省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出版、發行。
第十一條 企業標準是對需要在本企業范圍內協調、統一的技術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所制定的標準,是企業組織生產經營活動的依據。
企業標準有以下幾種:
(一)在沒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地方標準的情況下制定的產品標準;
(二)為提高產品質量、促進技術進步,制定的嚴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地方標準的產品標準;
(三)對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選擇或補充的標準;
(四)工藝、工裝、原材料、半成品和方法標準;
(五)生產、經營的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
企業產品標準代號為“Q/”。
第十二條 企業標準由企業制定。企業的產品標準須經本企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或有關部門的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審查,并應充分聽取使用單位、科研機構和有關部門的意見。企業標準由企業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權的主管領導批準、發布,并對其實施結果負責。
第十三條 企業新產品投產鑒定前應制定企業產品標準,并應在批準發布后三十日內辦理備案。該產品的質量監督檢驗和質量仲裁以備標準文本為準。
對試產(銷)的產品,企業應制定相應的試行標準,并在產品或包裝上標明“試制品”。
第十四條 企業產品標準除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外,應按企業的隸屬關系報當地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國務院有關部門設在我省的企業,其企業產品標準,應同時報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和省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企業產品標準備案辦法,由省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規定。
第十五條 企業產品標準應定期復審。復審周期一般不超過三年。
企業的產品標準復審后,應及時向受理備案部門報告復審結果。修訂后的企業產品標準,應重新辦理備案。
第十六條 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屬科技成果。對技術先進、標準編寫水平高,取得顯著效益的,有關部門應根據科技進步獎勵條例的規定給予獎勵。
第十七條 從事科研、設計、施工、安裝生產、經營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嚴格執行強制性標準。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產品,禁止生產、銷售和進口。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工程、裝置不能驗收。
企業生產的產品采用推薦性標準的,應自我聲明,并嚴格執行。
第十八條 經備案的企業產品標準和自我聲明采用的推薦性標準在本企業應強制執行。企業應按標準組織產品生產和檢驗,并應在產品或其說明書、包裝物上標注所執行標準的代號、編號、名稱。
第十九條 出口產品的技術要求由合同雙方約定。出口產品在國內銷售時,屬于我國強制性標準管理范圍的,必須符合我國強制性標準的要求;沒有相應的國家、行業、地方標準的,應有企業產品標準,并已報有關部門備案。
第二十條 企業研制新產品、改進產品,進行技術改造和技術引進,應當貫徹標準化法的有關規定。
第二十一條 對違反本辦法有關規定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實施條例》和《浙江省查處生產和經銷假冒偽劣商品行為條例》的規定進行處罰。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