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礦井防治水聯系制度范本

礦井防治水聯系制度范本

2024-07-10 閱讀 7126

1、堅持開展水害預報工作,年初井(區)必須根據年度采掘計劃,提出水害預防報告,報礦和公司業務主管部門,年度預報要根據生產實際及時補充修改。

2、為礦井生產所提供的水文地質資料,要及時可靠,并按規定逐級審批。

3、在礦井生產中,遇到水文地質及防治水問題要及時逐級向業務主管部門匯報。

儲量管理聯系制度

1、嚴格監督采掘段隊按設計施工,發現未按設計施工造成丟煤時,及時聯系、匯報,直至問題解決。

2、對儲量注銷、報損、地質損失,轉入轉出和勘探增減等都需經過儲量管理人員的親自調查核實,對未經儲量人員核實的,視為不合理損失。

3、儲量管理人員要牢固的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安全生產的前題下,最大限度地回收煤炭資源。

篇2:某煤礦地測防治水業務聯系規定

隨著我礦生產建設的發展,配合生產的地測防治水工作也日益繁重,為使地測防治水工作更好地面向生產,面向一線,現將礦屬有關單位及外協施工單位與地測科的業務聯系及資料提供制度作如下規定。

1、凡與地測科有業務聯系的單位(施工單位、施工管理單位、設計部門)一律實行業務聯系書制度,由聯系單位負責人填寫業務聯系書,不填寫業務聯系書的單位地測科有權不予辦理。

2、凡需地測科提供資料、圖紙的單位,由使用單位負責人填寫“索取資料明細表”,經分管礦領導簽字后,由地測部門領導簽字后,方可提供資料、圖紙。

3、生產技術科應于工程開工前一個月將設計圖紙提供給地測科,測量人員應認真對設計圖紙進行閉合校核,發現問題及時與總工辦設計部門共同研究調整方案,并將調整方案匯報分管副總,否則測量不予放線。地質人員根據設計圖紙編制掘進地質說明書。

4、掘進頭開工前一個月,需掘進地質說明書的施工單位或施工管理單位將經分管礦領導審批的“索取資料明細表”送達地測科,地測科自接到之日起半個月內提交掘進地質說明書,經礦總工程師批準交施工單位使用。

5、工作面掘成五天前,需要工作面回采地質說明書的采煤隊或采煤管理單位將經分管礦領導簽字的“索取資料明細表”送達地測科,地測科在接到之日起十天內將經礦總工程師審批的工作面回采地質說明書報批后交生產單位使用。

6、采區設計所需的地質說明書,設計部門應至少提前半年將經分管礦領導簽字的“索取資料明細表”送達地測科,地測科自接到之日起三個月內將經礦總工程師批準的采區地質說明書交設計部門使用。

7、施工單位在發現回采工作面及掘進工作面地質及水文地質發生異常變化時,要首先及時匯報地測科,地測科應及時到達現場了解情況,匯報礦領導,研究方案。

8、凡需測量放線的施工單位,應提前一天由施工單位負責人填寫業務聯系書送達地測科,不填寫業務聯系書的,測量有權不予放線。

9、開拓巷道一律按設計圖紙延掛中腰線,無圖紙的一般不予掛線,如變更設計須經總工辦與分管副總同意、批準、下達變更通知書后方可送線。

10、延掛中腰線規定:機巷、風巷、煤巷上下山等沿煤掘進的巷道最前面一個中線點距迎頭40m延設一次中腰線;石門、車場、大巷、巖石上下山等巖巷最前面一個中線點距迎頭30m延設一次中腰線。安置激光指向儀的巷道控制點之間距離不超過100m,不超過上述距離的由施工單位自己掌握,達到上述距離的由施工單位技術員書面聯系測量人員給予延線。

11、測量部門延設中腰線點不少于三個,中線原則上取巷中,確因現場條件限制不能取巷中,可放偏中線,偏中線偏中值一般應取百毫m為單位的整數值。腰線為設計永久軌面向上1m;如因特殊情況可改變腰線位置,抬高的腰線距永久軌面鉛垂距離一般應取百毫m為單位的整數值。偏中線的偏中值,抬高腰線鉛垂距永久軌面的距離,測量人員現場應與隊技術人員交待清楚,上井后應立即下達通知書。

12、巷道開窩前由生產單位技術員書面聯系測量部門掛臨時中、腰線,當巖巷施工5m以上,煤巷施工8m以上,再書面聯系測量部門精確標定中、腰線。

13、凡巷道已掘到位置或中途停工并在短期內不再復工的巷道,施工單位技術員應及時書面通知地測科將巷道實測到迎頭,并及時填圖。生產單位下達的開、停工報告應由地測科科長簽字,并下發地測部門,如因施工單位技術員不及時通知地測部門,而造成迎頭無法測量的,罰施工單位技術員200元,并追究施工單位技術員責任。

14、工作面風、機巷向工作面外挖水泱、絞車窩等小峒室,必須征得地測科同意,挖好后由隊技術員及時通知地測科將小峒室調查實測上圖。未經地測科同意,亂挖小峒室的,每一個小峒室罰隊長、技術員各200元。

15、測量人員所給中、腰線一律用紅顏色標記清楚,隊技術員嚴禁使用紅顏色延畫中、腰線,對不執行規定的,發現一處罰隊技術員200元,由此造成工程質量問題,追究其責任。

16、當測量人員發現施工單位未按中、腰線施工時,可拒絕放線,并及時向科長及分管副總反映,確定處理方法,并追究施工單位責任。

17、施工人員使用中線時,應經常檢查中線是否一致,若由于礦壓原因造成測點移動,施工單位技術員應書面與地測科聯系,否則出現的差錯由隊負責,測量人員如不按答復時間處理,造成事故由測量人員負責。

18、設置激光指向儀前,測量人員應事先送好中、腰線,施工單位根據中線裝好激光指向儀,開拓巷道接電后隊技術員書面聯系測量人員,由測量人員負責調試激光,并下發激光施工通知書。煤巷由施工單位技術員負責調試激光。安裝激光指向儀距迎頭距離要求為:巖巷大于70m,炮掘煤巷大于50m,綜掘煤巷大于30m。為了防止放炮崩壞激光和由于距離近產生對準誤差,達不到上述距離的,嚴禁安裝激光。

19、生產單位使用激光時,每班應檢查激光是否通過中、腰線,如激光震動,可調節激光對準中、腰線,如屬中、腰線不一致,可書面聯系測量進行校對。

20、生產單位負責激光指向儀的使用與保護,但不準隨意拆開、敲打、碰撞。噴漿時,應對激光指向儀采取保護措施,如發現保護不力,人為破壞激光指向儀,除對隊長、技術員按價格罰款外,對延誤工程的追究責任。

21、機電辦應定期對井下使用的激光指向儀的防爆情況進行檢查,并按要求貼防爆合格標簽。

22、激光指向儀如發生故障,更換激光管時,必須斷電上井處理,不準在井下打開、維修,以防發生事故。

23、兩掘進頭貫通,巖巷剩下15-20m,煤巷剩下20-30m,快速掘進貫通前兩天,測量人員應書面通知礦分管副總、總工辦、調度、安監、通風、施工單位等有關部門。

24、每次放線,施工單位必須積極配合以減少放線時間,提高放線質量。放線時隊技術員必須到現場配合,測量人員必須與隊技術員現場交接清楚中、腰線,以防用錯線。如放線時施工單位技術員不到現場或施工單位不予配合,測量人員可不予放線,對此造成質量問題由隊技術員負責,并罰施工單位技術員50元。

25、巷道中的測點及中、腰線點,施工單位應妥加保護,在施工措施中應明確制定保護辦法,凡未經測量人員同意,擅自敲動、噴覆或放炮不加保護崩動崩掉等人為破壞測點或中、腰線點的,對隊長、技術員每點按每人500元罰款。

26、施工單位技術員聯系測量工作應適時,如測量人員到現場發現位置未到或條件不具備而造成測量人員跑空趟,罰聯系人200元。

27、施工單位技術員應每班以測量部門中、腰線為基準將施工臨時中、腰線及時延設到迎頭,每旬檢查前隊技術員依據測量所放中、腰線用白灰將中、腰線延畫到迎頭。施工單位技術員延畫的中、腰線必須正確,發現亂畫中、腰線的一次罰隊技術員50元,由此造成質量問題追究隊技術員責任。

28、每月掘進頭進尺及工作面推進度,地測科負責每旬及二十五日進行每月四次實際測量。每月二十五日由地測科調查各個掘進頭的進尺,煤巖情況,上、下山情況,每月月底由地測科對各個回采工作面的推進度、采高、夾矸、回采量進行實際測量計算,統計后交生產技術科匯總,作為考核各個生產單位工程量的依據。

篇3:某煤礦地測防治水生產安全聯系制度

1、凡要求地質人員提供采掘地質資料,就由需要資料單位的技術負責人以委托書方式,經分管副總及地測科科長認可后,按《礦井地質規程》、《煤礦防治水規定》和有關規范所規定的內容和時間提供。

2、貫通、透硐前,巖巷20m、煤巷40m、綜掘煤巷60m,下發通知單,分發給有關單位。

3、凡與地質測量有業務聯系的單位需延掛中腰線的應提前一天書面聯系地測科分管副科長、主管工程師和專業組。

4、凡巷道已掘到位置或停頭暫不掘進以及封閉巷道等,在停頭前,施工技術員應及時通知測量實測到迎頭,控制迎頭位置。

5、在采掘生產過程中,巷道改向、變坡、工程無法進行時,施工單位應及時聯系測量解決,由于管理不善、破壞丟失、炮崩造成無測點、工程進尺失誤的由施工單位負責。

6、在井下采掘生產中,如遇到突水、斷層等地質和水文地質問題,施工單位應及時聯系水文、地質人員解決,以保證安全和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