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風員技術操作規范
一、測風前的準備工作
1、入井前應對所有的儀器進行檢查,并符合標準保證儀表的靈活好用;
2、入井前必須根據任務帶好所用的風表、秒表、瓦斯檢定期及皮尺、記錄本、有關儀器等。攜帶和使用儀器時必須輕拿輕放,避免碰撞;
3、測風前要正確的選擇測風地點,主要風道中的測風工作要在測風站內進行;
4、在無測風站的地點測風時,應選在巷道內無障礙物和拐彎的地點;
5、根據測量風速的大小,選用合適的風表。
二、測風的操作
1、用側身法測風時,測風員在測風斷面內應背靠巷道壁站立,手持風表將手臂向風流垂直方向伸直,風表葉片迎面風流與風流垂直,在斷面內均勻移動。為消除人體對風流的影響應將所測得的風速乘校正系數,校正系數按下式計算:
S-0.4
K=————
S
式中:K——校正系數;
S——測風巷道斷面積米2;
0.4——測風員人體所占面積米2;
2、測風時,應將風表計數器指針回零或記下始讀數,待風表葉輪轉動30秒左右后,再同時啟動風表計數器和秒表進行測定,測定結束時同時關閉,風表開、停應與秒表開、停一致;
3、根據測得的表速在風表校正曲線上查得對應的真風速;
4、在每個測風斷面測風應至少測3次,取平均值;
5、測風時風表不能距人體及巷道頂、幫、底部太近,一般應保持200毫米以上的距離。
6、在傾斜巷道測風時,要注意使葉輪與風流方向始終保持垂直。
7、在遇列車和行人通過或風門開啟等情況時,要等待一定時間,待風流穩定后再進行測風。
8、在有電機車架空線的巷道中測風時,風表與架空線要保持100毫米以上的距離,以防觸電;
9、及時記錄和換算測定結果,發現問題應重新測定;
10、測風時要同時測定瓦斯和二氧化碳濃度、溫度等,所測結果應及時填入測風牌板,原始數據應立即計入測風日志;
11、風表葉片不得和其他物體接觸,倒轉或用嘴吹,風表用后應放入盒內,不得交給非測風人員管理。
12、應按規定的測風制度進行工作;
13、測風記錄應做到“三對口”即現場牌板、寫實手冊、測風報表要內容一致。
篇2:測風員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
一、負責全礦井的風量測定工作,及時提供井下各地點的風量準確數據。
二、熟練掌握各種風表的使用方法和性能。并按規定做好的風表校驗工作。
三、熟知礦井通風系統和設施設置情況,對礦井通風系統每旬至少檢查測風一次,對風量要隨時調整,保證安全合理供風。個別地點要隨時測風調風。對掘進工作面每旬至少測風一次。凡在測定過程中發現供風不合理現象,要隨時調整,查明原因,對存在的問題,要及時向礦和工區領導匯報。
四、認真填寫測風記錄,及時填寫通風報表并上報。
五、協助工區技術人員做好井下風量分配工作,繪制通風系統圖。
六、完成工區安排的臨時任務,發現隱患及時匯報處理。
篇3:測風員崗位責任制范例
第一條負責定期測定礦井風量、風壓、漏風量,以及各用風地點的風量,監測各用風地點的配風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及時提出風量調整方案。
第二條積極配合通防工區做好礦井及各用風地點的風量調節工作。
第三條及時準確填報通風報表、各種臺帳、記錄和繪制通風系統圖。
第四條按時參加班前班后會和安全學習會。
第五條對礦井通風、防塵、防滅火系統;設施、裝置、設備等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匯報或處理,確保其完好、正常工作,滿足安全生產要求。
第六條嚴格按照防治瓦斯的措施進行現場工作,并做好監督實施。
第七條根據通防工區安排,認真排查“一通三防”隱患,及時發現煤礦“一通三防”方面存在的隱患,并做到及時處理、匯報。
第八條做好所用儀器儀表的按標準使用和保養。
第九條在進行瓦斯等級鑒定、反風演習時,認真測定有關參數和做好資料匯總工作,協助做好礦井通風阻力測定和風機性能測定等工作。
第十條必須盡職盡責,杜絕“三違”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