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一般情況排放瓦斯管理制度

一般情況排放瓦斯管理制度

2024-07-09 閱讀 4935

(1)高瓦斯區域的開掘巷道停風后,預計在短期內瓦斯會超限通風科應在巷道開始施工時就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編制相應的排放瓦斯措施?,F場發生變化時通風區要及時對措施進行更改、修訂并審批。排放瓦斯措施應在通風科保存。

(2)發生無計劃或者有計劃停風后通風科、隊當班值班人員應按《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要求,組織有關人員學習事先制定的排放瓦斯措施并積極組織瓦斯排放工作。

(3)排放瓦斯責任劃分:

總工程師:停風區瓦斯濃度超過3%時親自坐臺指揮瓦斯排放工作,瓦斯濃度超過5%應在現場組織瓦斯排放工作。

通風科長(副科長):參與組織任何情況下的瓦斯排放工作,瓦斯濃度在1﹪—3﹪時,通風科必須有一名副科長以上干部在現場組織瓦斯排放工作,瓦斯濃度超過3%時,通風科長必須在現場組織瓦斯排放工作。

(4)排放瓦斯工作開始前,通風科值班人員及現場跟班干部事先與機電單位負責人聯系,由機電部門負責人指派專人將安全技術措施規定的瓦斯風流經過的區域內全部設備斷電(采區變電所和配電點兩處同時斷開),并由現場機電人員看管并設置警示牌。現場安全員及機電部門人員負責核實排瓦斯沿途電器設備斷電情況,證實完全斷電后及時通知通風科,由通風科現場人員負責準備排放瓦斯。

(5)排放瓦斯工作開始前,必須停止排出瓦斯風流經過區域的所有工作,撤出人員、設置警戒警標,安全員會同通風人員把守巷口,嚴禁人員入內。

(6)開啟局部通風機前,瓦斯檢查員必須認真檢查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M范圍內的風流瓦斯情況,只有在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所處巷道通風正常,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0.5%時,方可啟動局部通風機開始排放工作。

(7)排出瓦斯量必須嚴格控制,確保其與全風壓風流匯合處瓦斯和二氧化碳的濃度都不超過1.5%??刹捎貌痖_停風巷道口外第一節風筒(人為造成漏風)、用繩子捆扎風筒或調整三通(預先裝好)風量等控制風流方法,控制排出瓦斯量,掌握排出濃度,嚴禁采用斷續停開風機的方法控制瓦斯濃度。

(8)排放瓦斯過程中,通風科現場跟班干部及瓦斯檢查員必須隨時檢查排出風流及其與全風壓風流匯合以后的瓦斯情況,及時調控排出瓦斯量,并詳細記錄(出坑后應登記在排放瓦斯記錄本上)。

(9)當整個獨頭巷道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1%,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時,通風科現場跟班干部及瓦斯檢查員進入排放巷道,全面檢查通風瓦斯情況。只有在證實整個巷道空間通風正常,無局部瓦斯積聚,其它條件符合《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且穩定半小時后,瓦斯排放方可結束。

(10)啟封長期停風或已封閉的盲巷,按瓦斯濃度大小,制定專門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后,按措施規定進行排放。

(11)排放瓦斯工作結束后,排放人員必須使用現場就近處電話向通風科及礦調度匯報排放工作情況,得到許可后方可出坑。

(12)排放瓦斯記錄本上的記錄內容應包括:排放瓦斯日期、地點、負責人及參加人員、排放開始和結束時間、排放過程瓦斯濃度和排放瓦斯量等。

篇2:火炬排放系統管理規定

1?目的

為加強本廠有關火炬排放管理,保障苯加氫火炬排放系統與焦化二廠火炬排放系統的安全運行特制定本規定。

2?適用范圍

本規定規定了本廠火炬排放要求。

本規定適用于各車間火炬排放管理。

3?編制依據

3.1《煤化工企業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要求》

3.2《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3.3《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通用規范》AQ3013-2008

3.4《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AQ/T9006-2010

3.5《神華集團火炬排放系統安全管理規定》

4?術語和定義

4.1?惰性氣體:氮氣、蒸汽。

4.2?可燃性氣體:馳放氣、焦爐煤氣、轉化氣及生產工藝性氣體。

4.3?氧化性氣體:氧氣。

4.4?儀表空氣:儀表所用的干燥壓縮空氣。

5組織與職責

5.1?副廠長負責對本規定實施情況進行監督。

5.2?生產技術部制定并維護本規定,負責火炬排放系統管理。

5.3?各車間執行本規定,調度室負責相關記錄的填寫工作。

5.4?火炬排放系統的設備正常操作維護由苯加氫進行負責。

6?管理要求

6.1火炬排放系統上下游聯系

我廠與焦化二廠、苯加氫存在火炬排放聯系,二廠的焦爐煤氣管網壓力根據二廠火炬水封進行調節,甲醇廠需要煤氣時二廠提高水封液位,焦爐煤氣進入我廠氣柜,不使用焦爐煤氣時二廠降低水封液位焦爐煤氣放散至大氣。苯加氫的火炬排放系統是接收我廠在正常生產、系統開停車、事故處理時排放單位。

6.2氣體排入火炬系統一般應符合下列規定才能允許排入苯加氫火炬氣體管網

--裝置試車、開車、正常停車、非正常停車過程中排放出的可燃性氣體。

--裝置因緊急事故而排放的可燃性氣體(包括設備故障、公用工程故障系統內部故障等)。

--裝置內因設備切換卸壓排空的可燃性氣體。

--裝置內因設備超壓、壓力調節閥泄壓排放或安全閥開啟而排放出的可燃性氣體。

--因閥門內漏而排放的可燃性氣體。

--裝置內部排出的可燃性氣體的操作溫度不宜高于40℃;操作壓力與全廠的燃料氣管網的控制壓力相適應。

6.3氣體排入火炬系統不符合下列規定禁止排入苯加氫火炬氣體管網

--裝置試車、開車、正常停車、非正常停車過程中排放出的惰性氣體、氧化性氣體,儀表空氣。

--裝置因緊急事故禁止排放惰性氣體、氧化性氣體、儀表空氣。(包括設備故障、公用工程故障系統內部故障等)。

--裝置內因設備切換卸壓排空的惰性氣體。

--裝置內因設備超壓、壓力調節閥泄壓排放或安全閥開啟而排放出的惰性氣體。

--因閥門內漏而排放的惰性氣體。

6.4排放匯報

我廠進行試車、開車、正常停車、非正常停車、事故狀態過程需要排放氣體時,需由排放單位匯報廠調度室,由調度員提前聯系上下游單位,經各單位允許后,方可進行排放操作,每一次排放結束后由調度員做相關記錄

7?執行與檢查

7.1未匯報廠調度隨意排放氣體的按《事故事件管理規定》中微小工藝事故進行處罰。

7.2因無組織排放氣體造成工藝事故或設備事故的按《事故事件管理規定》進行處罰。

8?相關文件

事故事件管理規定

9?記錄

10?附錄

篇3:一般情況排放瓦斯管理制度

(1)高瓦斯區域的開掘巷道停風后,預計在短期內瓦斯會超限通風科應在巷道開始施工時就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編制相應的排放瓦斯措施?,F場發生變化時通風區要及時對措施進行更改、修訂并審批。排放瓦斯措施應在通風科保存。

(2)發生無計劃或者有計劃停風后通風科、隊當班值班人員應按《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要求,組織有關人員學習事先制定的排放瓦斯措施并積極組織瓦斯排放工作。

(3)排放瓦斯責任劃分:

總工程師:停風區瓦斯濃度超過3%時親自坐臺指揮瓦斯排放工作,瓦斯濃度超過5%應在現場組織瓦斯排放工作。

通風科長(副科長):參與組織任何情況下的瓦斯排放工作,瓦斯濃度在1﹪—3﹪時,通風科必須有一名副科長以上干部在現場組織瓦斯排放工作,瓦斯濃度超過3%時,通風科長必須在現場組織瓦斯排放工作。

(4)排放瓦斯工作開始前,通風科值班人員及現場跟班干部事先與機電單位負責人聯系,由機電部門負責人指派專人將安全技術措施規定的瓦斯風流經過的區域內全部設備斷電(采區變電所和配電點兩處同時斷開),并由現場機電人員看管并設置警示牌?,F場安全員及機電部門人員負責核實排瓦斯沿途電器設備斷電情況,證實完全斷電后及時通知通風科,由通風科現場人員負責準備排放瓦斯。

(5)排放瓦斯工作開始前,必須停止排出瓦斯風流經過區域的所有工作,撤出人員、設置警戒警標,安全員會同通風人員把守巷口,嚴禁人員入內。

(6)開啟局部通風機前,瓦斯檢查員必須認真檢查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M范圍內的風流瓦斯情況,只有在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所處巷道通風正常,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0.5%時,方可啟動局部通風機開始排放工作。

(7)排出瓦斯量必須嚴格控制,確保其與全風壓風流匯合處瓦斯和二氧化碳的濃度都不超過1.5%??刹捎貌痖_停風巷道口外第一節風筒(人為造成漏風)、用繩子捆扎風筒或調整三通(預先裝好)風量等控制風流方法,控制排出瓦斯量,掌握排出濃度,嚴禁采用斷續停開風機的方法控制瓦斯濃度。

(8)排放瓦斯過程中,通風科現場跟班干部及瓦斯檢查員必須隨時檢查排出風流及其與全風壓風流匯合以后的瓦斯情況,及時調控排出瓦斯量,并詳細記錄(出坑后應登記在排放瓦斯記錄本上)。

(9)當整個獨頭巷道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1%,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時,通風科現場跟班干部及瓦斯檢查員進入排放巷道,全面檢查通風瓦斯情況。只有在證實整個巷道空間通風正常,無局部瓦斯積聚,其它條件符合《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且穩定半小時后,瓦斯排放方可結束。

(10)啟封長期停風或已封閉的盲巷,按瓦斯濃度大小,制定專門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后,按措施規定進行排放。

(11)排放瓦斯工作結束后,排放人員必須使用現場就近處電話向通風科及礦調度匯報排放工作情況,得到許可后方可出坑。

(12)排放瓦斯記錄本上的記錄內容應包括:排放瓦斯日期、地點、負責人及參加人員、排放開始和結束時間、排放過程瓦斯濃度和排放瓦斯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