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冶金公司礦長資格證再教育

冶金公司礦長資格證再教育

2024-07-10 閱讀 4258

冶金公司礦長資格證再教育復習題

1、相對于安全文化管理,制度的不足有非完美性、滯后性和強制性。

2、四新教育是指: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

3、在安全生產工作中,通常所說的“三違”現象是指: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

4、四個不傷害是指: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保護他人不受傷害。

5、良好的安全文化的作用:凝聚性、導向性、規范性、激勵性。

6、四全安全管理是指:全員、全過程、全面、全天候的安全管理。

7、我國目前的安全生產格局是: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群眾參與監督、社會廣泛支持。

8、企業和政府安全責任的區別是:企業是主體責任,安全生產是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組成部分,企業理應負責;政府是監管責任,對負責而不是對企業安全生產負責。

9、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的內容包括:崗位達標、專業達標、企業達標。

10、安全生產的兩大支柱是:企業主體責任的落實、政府監督到位。

11、安全生產的核心思想是:不安全不得生產經營。

12、在安全生產管理中,要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不安全不得生產”的原則。

13、企業要做到三個標準化:作業環境標準化、崗位操作標準化、職業健康標準化。

14、對重大、特別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負有主要責任的企業,其主要負責人終身不得擔任本行業企業的礦長。

15、對隱患不作為的,是違法行為。

16、人的不安全行為是指: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在進行操作時的違反安全生產客觀規律有可能直接導致事故的行為。

17、人的不安全行為分為:有意的不安全行為和無意的不安全行為。

18、違章行為是指;違章指揮、違章操作。

19、凡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組織生產的,要責令停產停工整頓,并對企業和企業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規定的上限經濟處罰。

20、因安全生產技術問題不解決產生重大隱患的,要對企業主要技術負責人、主要負責人、有關人員給予處罰,發生事故的,依法追究責任。

21、賦予企業生產現場帶班人員、班組長和調度人員在遇到險情時第一時間下達停產撤人命令的直接決策權和指揮權。

22、企業要建立完善安全生產動態監控及預警預報體系,每月進行一次安全生產風險分析。發現事故征兆要立即發布預警信息,落實防范和應急處置措施。

篇2:港口安全職業資格證培訓認證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加強全區安全職業資格證培訓認證管理,規范培訓機構的培訓工作,提高培訓質量和從業人員素質,防范事故,減輕職業危害,根據《安全生產法》、《勞動法》和職業資格鑒定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政府機構轉變職能的要求,結合本區實際,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職業資格是指對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技術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職業資格包括從業資格和執業資格。從業資格是指從事某一專業(工種)學識、技術和能力的起點標準。執業資格是指政府對某些責任較大,社會通用性強,關系公共利益的專業(工種)學識、技術和能力的必備標準。

第三條職業資格證是國家對申請人專業(工種)學識、技術、能力的認可,是求職、任職、獨立開業和單位錄用的主要依據。本制度所稱的職業資格證是指:特種作業(電工作業、焊工作業、起重機械作業、企業內機動車駕駛、登高架設作業、鍋爐作業、壓力容器操作、制冷作業、爆破作業、礦山通風作業、礦山排水作業)人員操作證、汽車駕駛證、農機駕駛證、礦山企業廠礦長(經理)資格證、礦山企業安全管理人員資格證、危險化學品管理人員資格證、建筑企業三類人員(公司負責人、項目經理、專職安全員)考核合格證、導游證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省政府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條職業資格證培訓工作實行統一規劃、歸口管理、分級實施、分類指導、教考分離的原則,在行業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由具有資質的職業培訓中介機構負責實施;職業資格發證機關不得從事職業資格培訓活動。

第五條職業資格證培訓機構從事培訓活動,必須按規定取得相應的資質證書,方可進行培訓;職業資格發證機關應當對職業資格培訓機構的培訓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第六條職業資格證培訓機構的培訓內容,必須嚴格遵守各類證書的培訓大綱和教學內容,培訓時間要求等規定,不得擅自降低標準。

第七條職業資格證的考核、鑒定堅持“統一標準、教考分離、嚴格認證”的原則,由行業主管部門按有關規定嚴格執行。

第八條各考核、認證部門要建立健全規范的考核程序、考核標準,建立考核的試題庫,在考核時隨機抽取試卷。考核結束后,統一閱卷,公布考核成績。保證考核的公正、公平。

第九條接受職業資格證培訓的人員經考核合格的,由考核部門頒發相應證書;并按照職業資格證審核規定,接受職業任職繼續培訓。

第十條嚴格從業人員職業資格的認證和準入。對本制度第三條所列職業資格證對應從業人員,必須實行“持證上崗”;未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不得從事本工種或本崗位作業。

第十一條職業資格證的檔案管理。

培訓機構應當將培訓計劃、培訓通知、課程安排、培訓總結、教學評估表、學員檔案、考核審批表(學員資料)、考核申請表等資料存檔。

考核、發證部門應當將培訓計劃及審批意見、考核申請表、考核委托書、試卷、發證審批表、證書登記表等資料存檔。

監察、審計、財政等部門應按相關規定對此項工作進行專項檢查。

第十二條職業資格證培訓、考核、發證機構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循私舞弊的,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三條職業資格證培訓、考核、發證機構未按照有關規定認真履職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給予警告,并視情節輕重給予依法處罰。

第十四條區經貿局、交通局、安監局、建設局、國土資源局、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農業局、旅游局、工商分局(個協)、公安分局、交警大隊等法律法規規定負有職業資格證考核、認證職責的部門,應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和本制度要求,制定出各自負責的職業資格證培訓、考核、認證的具體辦法。

篇3:煤礦安全資格證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條加強我礦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班組長、特種作業、一般工種人員的證件管理工作,確保從業人員100%持證上崗。

第二條安全資格證包括:企業主要負責人、“五職礦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班組長、特種作業人員、一般(工種)從業人員。

第三條特種作業工種和一般工種范圍

1.特種作業工種(名稱)明細,詳見附件表一;

2.一般工種(名稱)明細,詳見附件表二。

第四條安全資格證的考核與辦理

1.企業主要負責人、“五職礦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必須經過國家二級或以上安全培訓機構培訓,經考核合格后取得煤礦安全管理人員資格證書;

2.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具有三級或以上安全培訓機構進行培訓,經考核合格后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

3.一般工種從業人員,必須經企業安全培訓機構進行培訓,經考核合格后取得一般工種安全資格證書;

4.安全管理人員必須由培訓辦負責安排培訓,經考核合格取得安全管理資格證后方可跟值班。

第五條各單位要結合全年生產計劃統籌考慮安全資格證書是否能滿足生產需要。每月18號前無論有無新增作業人員,各區隊必須向礦培訓辦報書面材料,說明有無培(復)訓需求。培訓辦根據各單位培訓申請,向永煤公司職工培訓學校申請培(復)訓班。逾期不報書面材料,對本單位隊長、書記、培訓負責人各罰款200元,納入月度培訓考核,并承擔因此而產生的一切后果。

第六條證件管理

1.企業主要負責人、“五職礦長”、管理人員安全資格證原件由培訓部門統一管理,安全資格證副證由培訓辦統一辦理并發給個人。

2.特種作業操作證、班組長資格證、一般工種安全資格證原件由培訓部門集中保管、統一制作證書副本,統一發放,由本人負責保管證書副本。

第七條安全資格證書的復審

1.煤礦安全管理人員、班組長安全資格證書有效期3年,每年復審一次,年度不參加復審或復審不合格,證書自行作廢;

2.特種作業資格證,有效期為6年,3年復審一次,資格證需復審時,由培訓辦制定復審計劃報職工培訓學校,由職工培訓學校組織培訓。逾期不參加復審或復審不合格者證書作廢;

3.一般工種安全資格證,有效期為6年,每年復審一次。資格證需復審時,由培訓部門制定復審計劃并通知相關單位,按時參加復審,逾期不參加復審或復審不合格者證書作廢。

第八條從業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無效證件:

1.無證人員,未取得任何有效證件的;

2.轉借、轉讓、冒用他人證件的;

3.證件期滿或未按時復審的;

4.復審培訓考核不合格,經補考仍不合格的;

5.新工人入礦四個月實習期滿,未辦理任何證件的;

6.崗證不匹配,隨意安排或調整工作崗位的;

7.從業期間造成責任事故未通過復審的;

8.違章操作造成嚴重后果或2年內違章操作記錄達3次以上,未通過復審的;

9.礦持證臺賬上未登記的證件;

10.從業人員已培訓合格,未領取證件的;

11.從省外調入本礦的員工并持有外省辦理的操作證。

第九條持證要求

本礦安全管理人員、班組長、特種作業人員、一般工種從業人員,必須持有城郊煤礦培訓中心發放的資格證書(副本)上崗,并隨身攜帶有效證件,其它證書一概視為無效證件,嚴禁攜帶和使用;

第十條從業人員工作調動

1.各單位不得隨意調整本單位作業人員的崗位;因特殊情況需調換崗位的,需提前向培訓部門上報培訓計劃,培訓考核合格,取得有效證件后方可調換崗位;

2.崗位作業人員因工作需要在礦內調動的,工種不變可以從事原工種的操作;工種變動的,需重新培訓經考核合格、取得證件后,方可上崗;

3.新調入本礦的人員,用人單位在分配工作之前,將持證情況送到培訓辦核查,由培訓辦對證件進行確認是否有效;屬于有效證件的,原件由培訓辦統一管理;屬于無效證件的,原件由培訓辦按廢證銷毀,由用人單位上報培訓計劃安排培訓,培訓合格取得有效證件后方可上崗。

4.因工作關系調出本礦、勞務工合同到期或辭退、礦內調動、借調人員,需由勞資科出據工作調動證明,管理人員需有政工科出具工作調動證明,本人持調動證明到培訓辦領取原證。

5.因工作需要區隊之間借調的,由用人單位對借用人員進行持證管理,保證崗證相符,出現問題由本人和用人單位承擔責任。如需培(復)訓,由用人單位負責。

第十一條責任追究

1.安全管理人員、班組長、特種作業人員、一般工種從業人員(轉崗人員)每月由各單位上報培訓計劃(紙質版、隊長簽字、加蓋單位公章),未按時上報計劃的,對區隊納入月度培訓考核;

2.每月培(復)訓計劃,未按時上報職工培訓學校,未安排培(復)訓,由培訓辦承擔責任;

3.凡發現無證上崗、崗證不匹配、持假證者,執行以下處理:

(1)無證上崗者或崗證不匹配者,對責任人及當班區隊長或班組長視為嚴重“三違”,停工學習,并按照城郊煤礦相關文件執行;

(2)持假證件者,對本人罰款10000元,沒收證件,按嚴重“三違”處理,對責任單位隊長、支部書記各罰款1000元/人;

(3)各工種證件名稱與上級規定一致,若有變動者,在限期時間內及時更新,否則,對培訓辦責任人罰款1000元/人次。

4.新工人入職崗前培訓經考核合格,由培訓部門負責辦理上崗實習證,未辦理實習證上崗者由培訓部門承擔;實習4個月期滿未辦理特種工種或一般工種證件的由責任單位承擔;

5.因非正常原因調整特種作業人員作業崗位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所在單位承擔;

第十二條持證人員必須隨身攜帶資格證書副本,并妥善保管。證件丟失的,罰責任人50元/次,并持本單位出具的補證證明到培訓部門補辦、登記,找到舊證及時上交培訓辦,否則,對本人罰款200元/證件;證件損壞、模糊不清的,持本單位出具的補證證明到培訓部門補辦新證,上交舊證;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私自補辦、制作證件副本,否則,對單位隊長、書記各罰款500元/證件,對責任人罰款1000元/證件。培訓辦每天補證時間為8:00?-17:00。

第十三條各基層單位要進行日常持證情況自查,自查結果按要求每月上報培訓辦,并納入月度考核。

第十四條安檢科每日要進行持證上崗檢查,重點檢查所有記錄、臺賬簽名情況,簽名必須與證件姓名相符。發現問題次日在調度會進行通報,并按規定進行處罰,對簽字模糊不清的人員每次罰款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