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責任制:設備部
一、凡購置的各種機、電設備、腳手架等料具或直接用于安全防護的料具及設備,必須執行國家、區、市(兵團)有關規定,必須有產品介紹或說明的資料,嚴格審查其產品合格證明材料,對有規定必須送檢抽驗的應及時做好抽樣試驗,回收后必須檢修;
二、制定安全措施,保證機、電、起重設備、鍋爐、受壓容器安全運行,對所有現用的安全防護裝置及一切附件,經常檢查其是否齊全、靈敏、有效,并督促操作人員進行日常維護;
三、對嚴重危及職工安全的機械設備,應會同技術部門提出技術改進措施,并付諸實施;監督基層單位不得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產安全的工藝、設備;
四、對機、電、起重設備、鍋爐、受壓容器及自制機械設施的安全運行負責,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經常進行檢查,并監督各種設備的維修、保養的進行;
五、對設備的租賃,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確保租賃設備完好、安全可靠;
六、對新購進的機械、鍋爐、受壓容器及大修、維修、外租回廠后的設備必須嚴格檢查和把關,新購進的要有出廠合格證及完整的技術資料,使用前制定安全操作規程,組織專業技術培訓,向有關人員交底,并進行鑒定驗收;
七、參加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的會審,提出涉及安全的具體意見,同時負責督促下級落實,保證實施;
八、負責對機、電、起重設備的操作人員,鍋爐、受壓容器的運行人員定期培訓,考核并簽發作業合格證。制止無證上崗;
九、建立健全設備、材料定期報廢制度,避免使用危及人身安全及安全生產的不合格材料及設備;
十、參加因工傷亡及重大未遂事故的調查,從事故設備方面,認真分析事故原因,捉出處理意見,制定防范措施。
篇2:設備部門安全責任制
1、貫徹國家、上級部門關于設備、設計制造、檢修、維護保養及作業方面的安全規定和標準,負責起草和修訂機械設備的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
2、負責各種設備、設施、電氣、動力、儀表、管道、采暖通風裝置,使其符合安全技術規范、標準的要求,禁止防爆等級不夠的電氣設備進入生產裝置。
3、負責特種設備及安全附件、氣瓶、防塵、防毒和防靜電裝置、機械和電氣聯鎖裝置、監視和測量設備的定期安全檢查、校驗工作,及時整改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有隱患要堅決停用。
4、在制定有關設備、設施的制造、改造方案和編制設備檢維修計劃時,應有相應的職業安全衛生措施,并負責在作業過程中監督檢查。
5、組織設備安全檢查,對查出的問題要按期整改。
6、負責設備、設施的變更管理,設備配件和設備材料代用變更,臨時性電氣設備變更。
7、負責對特處設備的登記取證工作,對特種作業人員登記和作業監督管理。
8、負責設備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參加生產事故的調查處理。
9、組織對設備部門屬下、制冷室、變電室等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工作。
篇3:安全生產責任制:物資設備部門
1、按照施工(生產)技術要求和物資供應計劃,供應的各種設備和材料必須符合設計規定的安全技術要求和質量標準,并負責提供必備的技術、質量合格證件。
2、負責物資倉庫和危險品的安全管理,作好防火、防爆、防盜工作。會同安監部門,按照安全規程、規則選擇好爆炸物品倉庫和油庫位置(需經當地公安局批準),建立健全危爆物品收發、登記、保管制度。
3、負責組織有關人員對爆破器材進行性能試驗,未經試驗及試驗不合格的爆破器材不得發往現場使用。
4、負責提供符合安全生產、職業健康安全、環境保護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按照公司規定的發放標準和管理辦法進行發放管理。負責提供有毒材料及危險物品的性能說明書,會同有關部門確定使用范圍,無說明書不得下發使用。
5、機電設備、交通車輛的選型、購置必須充分考慮其安全性能,保證安全運行。負責監督小型機具、機電設備、車輛的安裝調試、驗收使用、維修保養,直至報廢的全過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6、定期組織機電設備、車輛安全大檢查,組織或參與交通事故和機械電力事故調查處理,按照“四不放過”原則,制定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發生。
7、負責制定和補充機電設備、車輛、機械和小型機具的安全技術操作細則及管理使用、維修保養定期檢修制度,并監督執行。負責組織各類機械、車輛操作人員的技術培訓、考核工作。辦理發放廠內機械技術操作合格證。嚴禁未經培訓合格和無證人員駕駛操作各種機械和車輛。
8、對新購大型進口機電設備必須做到“三先”,即:先制定安全操作規則和管理辦法;先培訓操作人員;先進行試運轉,否則不準投入使用。
9、建立設備安全監察制度,對不符合安全運行的機電設備、小型機具,有權責令停止使用。對已批準報廢的機電設備和車輛,應督促保管使用部門及時報廢處理,嚴禁繼續使用。
10、在安全標準工地建設活動中要建立健全以下資料和臺帳:《物資合格證及檢收記錄》、《機械設備臺帳》、《機械完好率及利用情況》、《機械技工分布》、《機械管理人員臺帳》、《機械修理(保養)計劃及完成臺帳》、《機械安全操作規程》、《機械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