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暗挖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和范圍
1、本規定為了在建筑基坑支護設計與施工中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確保基坑邊坡穩定、基坑周邊建筑物、道路及地下設施和施工作業人員安全制定本規定。
2、本規定適用于****標段施工深基坑施工。
二、?引用標準
施工過程中的深基坑支護工作要嚴格執行《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三、?定義
深基坑:是指開挖深度超過5米的基坑(槽)或深度未超過5米但地質情況和周圍環境較復雜的基坑(槽)。
四、施工相關規定及要求
1、應針對土質的類別、基坑的深度、地下水位、施工季節、周圍環境、擬采用的施工機具來確定開挖方案。
2、開挖基坑(槽)設計深度如比鄰建筑物、構筑物的基礎深時,應采用邊坡支撐加固措施,并在施工中進行沉降和位移動態觀測。
3、根據基坑的深度、土質的特性和周圍環境確定對基坑的支護方案。
4、根據選定的基坑支護方案進行設計和驗算。
?5、根據所采用的開挖方案編制操作程序和規程。
6、繪制施工圖;制定回填方案。
7、對于結構復雜、危險性較大、特性較多的特殊工程,要按照《安全技術措施編制、審查制度》編制專項的施工方案,組織專家進行論證、審查。
8、項目安質部在施工現場基坑邊沿設置安全可靠的圍擋措施,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夜晚設立紅燈警示。安全警示標志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即《安全標志》(GB2894-1996)。
9、在對深基坑作業時必須嚴格遵照《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二十七條、二十八條、三十條等相關法規及規范要求組織施工,并編制出深基坑工程可能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五、深基坑(槽)施工安全防護管理規定:
1、基坑土方施工時不論是土方開挖還是土方回填必須根據《JGJ59-99》安全檢查表要求遵守以下規定:
1.1機械挖填土
1.2參加機械挖土的人員必須遵守所使用機械的安全操作規程,作業前必須要有安全技術交底,施工機械的各種安全裝置齊全有效,司機要持證上崗。
1.3土方開挖的順序從上到下分層分段依次進行或根據現場技術技術人員交底要求,禁止采用挖空底腳的操作方法,并且應該做好排水措施。
1.4使用機械挖土前,要先發出信號,配合機械挖土的人員,在坑、槽內作業時要按規定坡度順序作業,任何人不得進入挖土作業的范圍內。
1.5裝土時,任何人不能停留在裝土車下。
1.6在有支撐的溝坑中使用機械挖土時,必須注意不得使機械破壞支撐。
1.7開挖、起重機械不得靠近架空輸電線路作業。
2、人工開挖基(槽)坑
2.1人工挖土時,作業人員必須按施工員的要求進行放坡或支撐防護,作業人員的橫向間距不得小于2.5米,縱向間距不得小于3米,嚴禁掏洞和從下向上拓寬溝槽,以免發生塌方事故;
2.2施工中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坑、溝內,以免邊坡塌方;
2.3在深坑、深井內開挖時,要保持坑、井內通風良好,并且注意對有毒氣體的檢查工作,遇有可疑情況,應該立即停止作業并且報告上級處理;
2.4開挖過程中,作業人員要隨時注意土壁的變化情況,如發現有裂紋或部分塌落現象,要立即停止作業,撤到坑上或槽上并報告施工員,待經過處理穩妥后方可繼續進行開挖;
2.5作業人員上下溝坑應先挖好階梯或設鋼(木)爬梯,不得從上跳下或踩踏土壁及其支撐上下;
2.6在軟土和膨脹土地區開挖時,要有特殊的開挖方法,作業人員必須聽從施工員的指揮和布置,切勿私自作主,冒險蠻干,以免發生事故。
3、基坑(槽)施工安全注意事項
3.1挖土方應從上而下分層進行,兩人操作間距大于2.5米,禁止采用挖空底腳的操作方法;
3.2開挖坑(槽)、溝深度超過1.5米時,一定要按土質和挖的深度按規定進行放坡或加可靠支撐。如果既未放坡,也不加可靠支撐,不得施工;
3.3坑(槽)、溝邊1米內不得堆土、堆料和停放機械。1米以外堆土,其高度不宜超過1.5米。坑(槽)、溝與附近建筑物的距離不得小于1.5米,危險時必須采用加固措施;
3.4挖土方不得在石頭的邊坡下或貼近未加固的危險樓房基底下進行。操作時應隨時注意上方土壤的變動情況,如有裂紋或部分塌落應及時放坡或加固;
3.5作業人員上下溝、坑(槽)應預先搭設穩固的安全階梯,避免上下時發生墜落;
3.6開挖深度超過2米的溝、坑(槽)、邊沿處,必須設兩道1.2米高牢固的防護欄桿和懸掛危險標志,并在夜間掛紅色標志燈,任何人嚴禁在深坑(槽)、懸壁、陡坡下面休息;
3.7在雨季挖土方時,必須排水通暢,并應特別注意邊坡的穩定。下大雨時應暫停土方施工;
3.8夜間挖土方時,應盡量安排在地形平坦、施工干擾較少和運輸道路通暢的地段、施工場地應有足夠的照明;
3.9人工挖大孔徑樁及打底樁施工前,必須制定防墜人、落物、防坍塌、防人員窒息等安全措施,并指定專人負責實施;
3.10機械開挖后邊坡一般較陡,應用人工加以整修,達到設計要求后再進行其它作業;
3.11土方施工中,施工技術人員要經常注意邊坡是否有裂縫、滑坡現象,一旦發現,應立即停止,待處理和加固好后才能進行施工。
4、臨邊防護遵守以下規定
4.1為保護基坑周邊行人及操作者的安全,基坑周邊必須設置不低于1.2米高的固定防護欄桿(水平桿不少于2道)另加一周踢腳板即可。
4.2作業人員上下溝、坑(槽)應預先搭設穩固的安全階梯,并且設置不低于1米的扶手,兩側立面用立網封嚴下設擋腳板。
5、坑邊支護易采用的方法
?5.1單排樁支護:A、排樁時可密打支護;B、排樁時可疏打在支摸澆灌砼墻板支護。?
5.2鉆孔樁施工前,由施工隊長組織人員探明底下是否存在管線,如有管線必須先遷移或采取措施后方可進行施工。
?5.3地下連續墻支護。
5.4水泥土墻支護(可防滲、隔滲)
5、坑邊荷載規定
5.1基坑周邊的堆載不得超過支護結構設計時所考慮的允許附加荷載,并且保證好安全距離。
5.2大型機械設備嚴禁停置于坑邊。
6、排水措施規定
6.1一般采用明排水的方法;
6.2深基坑施工必須用坑外降水法,以確保施工安全。
6.3深基礎施工在城市或城鄉結合部還應該注意臨近建筑物的安全嚴防造成臨近建筑物的沉降或垮塌。
7基坑支護的變形監控
7.1基坑在開挖或挖好以后的全程必須設置專人監控。
7.2專業監控人員對坡加固情況,邊坡穩定情況,周圍建筑物及市政上下水管道、道路進行變形監測,每晝夜用儀器觀測不少于4次。
7.3施工中應經常檢查支撐的變形情況,如發現支撐有松動、變形、位移等現象,應及時采取加固措施。
7.4每一次觀測點的觀測記錄必須連續,而且派專人巡視,一旦發現異常情況馬上匯報工地負責人,施工單位必須立即作出應急處理方案。
六、基坑內施工相關安全規定
1、進入基坑人員必須正確配備安全防護用品,嚴禁酒后、疲勞、帶病作業,如發現一次給予50-100元處罰。
2、出入基坑和進洞前必須認真填寫出入登記表。
3、每個施工工班必須向安質部報一名兼職安全員負責并監督本工班人員是否按照施工規程、安全規程進行施工。
4、基坑和隧道內施工嚴禁吸煙,違者罰款50元。
5、所有機械施工時必須有專人進行指揮。
6、嚴禁從基坑上方向基坑內投擲、拋灑雜物,發現一次給予50-100元處罰。
7、嚴禁私自挪動任何安全警示標示,每發現一次給予100元處罰。
8、洞內施工用電必須嚴格按照要求懸空掛設,不允許拖地或浸入水中。
9、基坑內必須嚴格執行《動火管理規定》。
篇2:深基坑暗挖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和范圍
1、本規定為了在建筑基坑支護設計與施工中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確保基坑邊坡穩定、基坑周邊建筑物、道路及地下設施和施工作業人員安全制定本規定。
2、本規定適用于****標段施工深基坑施工。
二、?引用標準
施工過程中的深基坑支護工作要嚴格執行《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三、?定義
深基坑:是指開挖深度超過5米的基坑(槽)或深度未超過5米但地質情況和周圍環境較復雜的基坑(槽)。
四、施工相關規定及要求
1、應針對土質的類別、基坑的深度、地下水位、施工季節、周圍環境、擬采用的施工機具來確定開挖方案。
2、開挖基坑(槽)設計深度如比鄰建筑物、構筑物的基礎深時,應采用邊坡支撐加固措施,并在施工中進行沉降和位移動態觀測。
3、根據基坑的深度、土質的特性和周圍環境確定對基坑的支護方案。
4、根據選定的基坑支護方案進行設計和驗算。
?5、根據所采用的開挖方案編制操作程序和規程。
6、繪制施工圖;制定回填方案。
7、對于結構復雜、危險性較大、特性較多的特殊工程,要按照《安全技術措施編制、審查制度》編制專項的施工方案,組織專家進行論證、審查。
8、項目安質部在施工現場基坑邊沿設置安全可靠的圍擋措施,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夜晚設立紅燈警示。安全警示標志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即《安全標志》(GB2894-1996)。
9、在對深基坑作業時必須嚴格遵照《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二十七條、二十八條、三十條等相關法規及規范要求組織施工,并編制出深基坑工程可能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五、深基坑(槽)施工安全防護管理規定:
1、基坑土方施工時不論是土方開挖還是土方回填必須根據《JGJ59-99》安全檢查表要求遵守以下規定:
1.1機械挖填土
1.2參加機械挖土的人員必須遵守所使用機械的安全操作規程,作業前必須要有安全技術交底,施工機械的各種安全裝置齊全有效,司機要持證上崗。
1.3土方開挖的順序從上到下分層分段依次進行或根據現場技術技術人員交底要求,禁止采用挖空底腳的操作方法,并且應該做好排水措施。
1.4使用機械挖土前,要先發出信號,配合機械挖土的人員,在坑、槽內作業時要按規定坡度順序作業,任何人不得進入挖土作業的范圍內。
1.5裝土時,任何人不能停留在裝土車下。
1.6在有支撐的溝坑中使用機械挖土時,必須注意不得使機械破壞支撐。
1.7開挖、起重機械不得靠近架空輸電線路作業。
2、人工開挖基(槽)坑
2.1人工挖土時,作業人員必須按施工員的要求進行放坡或支撐防護,作業人員的橫向間距不得小于2.5米,縱向間距不得小于3米,嚴禁掏洞和從下向上拓寬溝槽,以免發生塌方事故;
2.2施工中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坑、溝內,以免邊坡塌方;
2.3在深坑、深井內開挖時,要保持坑、井內通風良好,并且注意對有毒氣體的檢查工作,遇有可疑情況,應該立即停止作業并且報告上級處理;
2.4開挖過程中,作業人員要隨時注意土壁的變化情況,如發現有裂紋或部分塌落現象,要立即停止作業,撤到坑上或槽上并報告施工員,待經過處理穩妥后方可繼續進行開挖;
2.5作業人員上下溝坑應先挖好階梯或設鋼(木)爬梯,不得從上跳下或踩踏土壁及其支撐上下;
2.6在軟土和膨脹土地區開挖時,要有特殊的開挖方法,作業人員必須聽從施工員的指揮和布置,切勿私自作主,冒險蠻干,以免發生事故。
3、基坑(槽)施工安全注意事項
3.1挖土方應從上而下分層進行,兩人操作間距大于2.5米,禁止采用挖空底腳的操作方法;
3.2開挖坑(槽)、溝深度超過1.5米時,一定要按土質和挖的深度按規定進行放坡或加可靠支撐。如果既未放坡,也不加可靠支撐,不得施工;
3.3坑(槽)、溝邊1米內不得堆土、堆料和停放機械。1米以外堆土,其高度不宜超過1.5米。坑(槽)、溝與附近建筑物的距離不得小于1.5米,危險時必須采用加固措施;
3.4挖土方不得在石頭的邊坡下或貼近未加固的危險樓房基底下進行。操作時應隨時注意上方土壤的變動情況,如有裂紋或部分塌落應及時放坡或加固;
3.5作業人員上下溝、坑(槽)應預先搭設穩固的安全階梯,避免上下時發生墜落;
3.6開挖深度超過2米的溝、坑(槽)、邊沿處,必須設兩道1.2米高牢固的防護欄桿和懸掛危險標志,并在夜間掛紅色標志燈,任何人嚴禁在深坑(槽)、懸壁、陡坡下面休息;
3.7在雨季挖土方時,必須排水通暢,并應特別注意邊坡的穩定。下大雨時應暫停土方施工;
3.8夜間挖土方時,應盡量安排在地形平坦、施工干擾較少和運輸道路通暢的地段、施工場地應有足夠的照明;
3.9人工挖大孔徑樁及打底樁施工前,必須制定防墜人、落物、防坍塌、防人員窒息等安全措施,并指定專人負責實施;
3.10機械開挖后邊坡一般較陡,應用人工加以整修,達到設計要求后再進行其它作業;
3.11土方施工中,施工技術人員要經常注意邊坡是否有裂縫、滑坡現象,一旦發現,應立即停止,待處理和加固好后才能進行施工。
4、臨邊防護遵守以下規定
4.1為保護基坑周邊行人及操作者的安全,基坑周邊必須設置不低于1.2米高的固定防護欄桿(水平桿不少于2道)另加一周踢腳板即可。
4.2作業人員上下溝、坑(槽)應預先搭設穩固的安全階梯,并且設置不低于1米的扶手,兩側立面用立網封嚴下設擋腳板。
5、坑邊支護易采用的方法
?5.1單排樁支護:A、排樁時可密打支護;B、排樁時可疏打在支摸澆灌砼墻板支護。?
5.2鉆孔樁施工前,由施工隊長組織人員探明底下是否存在管線,如有管線必須先遷移或采取措施后方可進行施工。
?5.3地下連續墻支護。
5.4水泥土墻支護(可防滲、隔滲)
5、坑邊荷載規定
5.1基坑周邊的堆載不得超過支護結構設計時所考慮的允許附加荷載,并且保證好安全距離。
5.2大型機械設備嚴禁停置于坑邊。
6、排水措施規定
6.1一般采用明排水的方法;
6.2深基坑施工必須用坑外降水法,以確保施工安全。
6.3深基礎施工在城市或城鄉結合部還應該注意臨近建筑物的安全嚴防造成臨近建筑物的沉降或垮塌。
7基坑支護的變形監控
7.1基坑在開挖或挖好以后的全程必須設置專人監控。
7.2專業監控人員對坡加固情況,邊坡穩定情況,周圍建筑物及市政上下水管道、道路進行變形監測,每晝夜用儀器觀測不少于4次。
7.3施工中應經常檢查支撐的變形情況,如發現支撐有松動、變形、位移等現象,應及時采取加固措施。
7.4每一次觀測點的觀測記錄必須連續,而且派專人巡視,一旦發現異常情況馬上匯報工地負責人,施工單位必須立即作出應急處理方案。
六、基坑內施工相關安全規定
1、進入基坑人員必須正確配備安全防護用品,嚴禁酒后、疲勞、帶病作業,如發現一次給予50-100元處罰。
2、出入基坑和進洞前必須認真填寫出入登記表。
3、每個施工工班必須向安質部報一名兼職安全員負責并監督本工班人員是否按照施工規程、安全規程進行施工。
4、基坑和隧道內施工嚴禁吸煙,違者罰款50元。
5、所有機械施工時必須有專人進行指揮。
6、嚴禁從基坑上方向基坑內投擲、拋灑雜物,發現一次給予50-100元處罰。
7、嚴禁私自挪動任何安全警示標示,每發現一次給予100元處罰。
8、洞內施工用電必須嚴格按照要求懸空掛設,不允許拖地或浸入水中。
9、基坑內必須嚴格執行《動火管理規定》。
篇3:單病種質量管理制度
單病種質量管理制度
一.目的
為進一步提高醫療質量,強化醫療質量監管,通過評價病種診療過程的質量管理措施,開展對比,分析,達到持續改進醫療質量,提升醫療服務水平,促進醫療質量精細管理化管理的目的。
二.范圍
適用于全院臨床科室。
三.內容
1、嚴格按照衛生部發布的單病種質量控制的通知要求,對公布的單病種質量控制指標開展單病種質量監控。
2、醫院成立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組長由業務副院長擔任,成員由醫務管理、護理管理、藥事管理、信息統計、臨床醫技、病案管理等人員組成。主要負責定期檢查全院單病種質量控制的實施情況,并進行效果評價和考評獎懲。
3、單病種質量管理工作在醫院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指導下,由科室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具體實施,科室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由科主任、護士長任組長,組員包括科內醫療人員、護理人員、臨床藥師和其他相關責任人。
4、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要組織科室相關人員學習單病種質量管理相關知識,并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上崗。
5、各實施小組設定專人負責網上信息上報,使用衛生部統一分配的用戶名和密碼,登錄“單病種質量管理控制系統”上報相應病種信息,并由本小組副高以上的專職人員最后對網上直報的信息進行審核確認。
6、臨床科室的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每月對本科室單病種質量控制指標進行評價,醫院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每季度進行評估分析,并將結果及時反饋給各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督促整改落實,保證質量持續改進。
7、單病種質量控制指標:
(1)診斷質量指標:出入院診斷符合率、手術前后診斷符合率、臨床與病理診斷符合率;
(2)治療質量指標:治愈率、好轉率、未愈率、并發癥發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
(3)效率指標:平均住院日、術前平均住院日;
(4)經濟指標:平均住院費用、手術費用、藥品費用、耗材費用。
8、實施單病種質量管理的科室建立單病種管理登記本,詳細記錄患者單病種管理的相關信息。
9、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對每個納入單病種管理的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每季度匯總分析,上報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每季度對實施單病種管理的相關衛生工作人員進行滿意度調查,結合實施小組上報的患者滿意度調查結果,綜合分析,提出改進措施并督促科室落實。
10、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定期對患者進行單病種管理依從性檢查,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定期對衛生工作人員進行實施單病種管理的依從性檢查,每個季度分析評價依從性檢查結果,提出改進措施并督促落實。
11、獎罰:醫院將單病種質量考評結果納入醫療質量檢查考評體系,并與相關責任人的職稱晉升、評優選先、績效考核等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