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責任制:醫務人員
1、加強建筑施工現場的衛生,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重點做好《食品衛生法》和《傳染病防止法》的貫徹。
2、加強建筑工地的衛生監督,特別對工地食堂銷售的食品及其工作人員的衛生監督,消除各種隱患,防止食物中毒和傳染病的發生。堅持一年一度的健康體檢培訓工作,組織工作人員認真學習有關的法令、法規。
3、開展防病治病宣傳教育工作,認真進行衛生技術指導,滅“四害”,堅持每周一次環境、宿舍、淋浴室、廁所、垃圾箱的消毒藥水噴灑和衛生檢查,對不符合衛生條件者令其整改。按不同季節發入預防藥、煎敖大鍋藥。做好疫情傳染病的檢測工作。
4、認真學習安全技術知識,每年定期培訓施工現場急救人員,提高職工的安全防范意識。發生傷亡事故積極組織人員進行現場急救,重傷者迅速送往醫院搶救。嚴格執行上級有關部門施工現場安全文明管理規定,積極配合工程處,項目部的各項工作,為創建安全文明工地達到優良等級。
篇2:校醫處醫務人員門診工作職責
校醫處醫務人員門診工作職責
1、熱愛本職工作,文明服務,接待主動,態度和諧,有問必答。
2、病人至上,尊重病人,時刻以病人利益為重,急病人所急,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病人。
3、尊重病人隱私。
4、嚴格遵守醫院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工作認真,一絲不茍,減少醫療差錯和杜絕事故的發生。
5、堅持因病施治,合理用藥,不開人情方、假證明、假報告,不得用病人名義開藥私用。
6、同事間團結協作,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工作中發現問題,或矛盾時雙方共同協商解決,不得互相指責或爭吵。
7、對待連續看一種病第3次就醫的學生,如病情沒有好轉,應做好登記、追蹤和轉診工作。
8、認真書寫有關醫療文件和各項登記。
9、認真診治病人。
篇3:八一醫院醫務人員職業防護制度
第一醫院醫務人員職業防護制度
(一)標準預防
認定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不論是否有明顯的血跡污染或是否接觸非完整的皮膚與粘膜,接觸上述物質者,必須采取防護措施,其基本特點為: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傳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傳播。
2、強調雙向防護,即防止疾病從患者傳至醫務人員,又防止疾病由醫務人員傳至患者。
3、根據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包括接觸隔離、空氣隔離和微粒隔離。
(二)標準預防的措施
1、洗手: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時,不論是否戴手套。都必須洗手;遇有下列情況必須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觸患者前后;可能污染環境或傳播其他人時。
2、戴手套:接觸患者的上述物質及其污染物品時,接觸患者粘膜和非完整性皮膚前均應戴手套;對同一患者及接觸清潔部位,又接觸污染部位時應更換手套。
3、上述物質有可能發生噴濺時,應戴護目鏡、口罩,并穿防護衣,以防止醫護人員皮膚、粘膜和衣服的廢染。
4、被上述物質污染的醫療用品和儀器設備應及時處理,重復使用的醫療用品設備用于下一患者前應按規定進行清潔和消毒。
5、污染的床單及時處理,防止接觸患者的皮膚與粘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傳播。
6、銳利器具和針頭應小心處理,以防刺傷。
7、醫護人員進行各項醫療操作、清潔及環境表面消毒時,應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程。
8、污染環境或不能保持環境衛生的患者應隔離。
(三)醫護人員的防護要求
1、基本防護
(1)、防護對象:在醫院中從事診療活動的所有醫、護、技人員和對垃圾進行回收的工作人員。
(2)、著裝要求:工作服、工作帽、醫用口罩、工作鞋。
2、加強防護
(1)防護對象:進行體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醫護人員;傳染病流行期的發熱門診的工作人員;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征(SARS)病區的工作人員;轉運疑似或臨床診斷傳染病的醫護人員和司機。
(2)著裝要求:在基本防護的基礎上,可按危險程度使用以下防護用品。
①隔離衣,進入傳染病區時。
②防護鏡:有體液或其他污染物噴濺的操作時。
③口罩:進入傳染病區時。
④手套:操作人員皮膚破損或接觸體液或破損皮膚粘膜的操作時。
⑤面罩:有可能被患者的體液噴濺時。
⑥鞋套:進入傳染病區時。
3、嚴密防護
(1)防護對象:進行有創操作,如給SARS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切開吸痰等操作的醫務人員。
(2)要求:在加強防護的基礎上,應使用面罩。
幼兒園食品安全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