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安全設施基本配置原則

安全設施基本配置原則

2024-07-10 閱讀 4384

4.1設備標志

4.1.1設備標志由設備編號與設備名稱組成,也可在設備標志中增加設備編碼等。

4.1.2每一個設備標志的內容應是唯一的,不能出現兩個及以上內容完全相同的設備標志。

?4.1.3功能、用途完全相同的設備、其設備名稱應保持一致。

?4.1.4設備本體或設備附近醒目位置應配置設備標志牌。

?4.1.5電氣、熱控盤(柜)本體醒目位置應配置設備標志牌,且同一盤(柜)前后均應配置前后一致的設備標志牌。

?4.1.6現場動力、控制電纜兩端應懸掛標明電纜編號、型號、始點、終點的標志牌。

4.1.7現場閥門應配置標志牌,標明閥門名稱、編號、及開啟、關閉操作方向。

4.1.8生產場所建筑物(鍋爐房、汽機房除外)入口處醒目位置應配置建筑物標志牌。

?4.2安全標志

4.2.1安全標志應設在與安全有關的醒目位置,便于進出現場的人看見。

4.2.2安全標志牌不應設在門、窗、架等可移動物體上,以免這些物體位置移動后,看不見安全標志。安全標志牌前不得放置妨礙認讀的障礙物。

4.2.3多個安全標志牌一起設置時,應按警告、禁止、指令、提示類型的順序,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地排列。

4.2.4安全標志牌應設置在明亮的環境中,設置高度應盡量與人眼的視線高度相一致。

4.2.5有毒物品作業崗位醒目位置應設置《有毒物品作業崗位職業病危害告知卡》(以下簡稱告知卡)。將作業崗位上所接觸到的有毒物品的危害性告知員工,并提醒員工采取相應的預防和處理措施。《告知卡》應包括有毒物品的通用提示欄、有毒物品名稱、健康危害、警告標識、指令標識、應急處理和理化特性等內容。

?4.2.6在生產場所建筑物門口醒目位置,應根據內部設備、介質的安全要求,按配置規范設置相應的安全標志牌。如“必須戴安全帽”“未經許可不得入內”等。

4.2.7在生產場所主要通道入口處,應設置“必須戴安全帽”指令標志牌。

?4.2.8現場電氣裝置的金屬部分,輸送易燃、易爆介質的管道,應有明顯的接地線,明敷的接地線表面應涂15-100mm寬度相等的綠色和黃色相間的條紋。設備壓接型地線的地端應有地線接地標志。

?4.2.9檢修電源門上應設置“當心觸電”警告標志牌。在檢修電源箱門內側或附近張貼“檢修電源使用管理規定”,寫明電源箱管理,臨時電源使用等有關規定及相關注意事項。?

4.3安全防護

4.3.1工作人員進入生產現場,應根據作業環境中所存在的危險因素,穿戴必要的職業安全健康防護設施。如進入生產現場戴安全帽、高空作業系安全帶、進入噪聲超標的區域戴護耳器等。

4.3.2廠房內溝道、孔洞、電纜隧道入口的蓋板均應為防滑板,并標有禁止阻塞線;電纜隧道的蓋板應能從下部隨時打開。

4.3.3廠房內外工作場所的井、坑、孔、洞或溝道應覆以與地面平齊的堅固的有限位的蓋板。蓋板邊緣應大于孔洞邊緣100mm,限位塊與孔洞邊緣距離不得大于25-30mm。在檢修工作中如需將蓋板取下,應設臨時圍欄。臨時打開的孔、洞施工結束后應恢復原狀;夜間不能恢復的應加設警示紅燈。

4.3.4廠房和所有工作場所的升降口、大小坑洞、樓梯和平臺,應裝設不低于1050mm高的欄桿和不低于100mm高的護板。如在檢修期間需將欄桿拆除時,應裝設臨時遮欄,并在檢修工作結束后將欄桿恢復。

4.3.5進入控制室、電纜夾層、控制柜、開關柜等處的電纜穿越過的孔洞,應用防火材料嚴密封閉。

?4.3.6開關室、電子間、電纜夾層門口應加裝高度不低于400mm的防小動物板。4.3.7集控室應至少配備兩臺正壓式空氣呼吸器。

?4.4安全警示線

?4.4.1在地下設施入口蓋板上和滅火器存放處應標注禁止阻塞線。

?4.4.2在廠內道路限速區域入口處和彎道、交叉路口處應標注減速提示線。

?4.4.3在發電機組周圍、落地安裝的轉動機械周圍以及控制臺、配電箱前應標注黃色的安全警示線。

?4.4.4在樓梯第一級臺階地面邊緣處以及人行通道高差300mm以上的邊緣處應標注防止踏空線。

?4.4.5在人行通道高度不足1.8米的障礙物上應標注防止碰頭線

篇2:行車安全帶配置規定

1、安全帶是怎樣誕生的;1885年,安全帶首次出現并使用在馬車上,目的是防止乘客從馬車上摔下去。1902年,一位美國工程師在參加一次汽車競賽時,在他駕駛的汽車座位上釘上了一根帶子套在身上以防不測。此后,瑞典人尼爾斯·波林發明了三點式安全帶。20世紀40年代,通用汽車公司率先在別克轎車上將安全帶列為標準配置。1968年,美國將安裝和使用安全帶確定為強制性的法規,由此開始了安全帶的大規模普及。1986年,通用汽車在美國第一個宣布為汽車后排座椅配置安全帶。三點式安全帶日前已被德國專利發明注冊處評選為跨世紀8大發明之一。

2、經常檢查座椅安全帶的技術狀態,如發現有損壞應及時更換。

3、正確系戴安全帶,三點式腰部安全帶應系得盡可能低些,系在髖部,不要系在腰部;肩部安全帶不要放在胳膊下面,應斜挎胸前;一副安全帶只能一個人使用,嚴禁雙人共用;不要將安全帶扭曲使用。不能給兒童使用成人的安全帶,而應使用特別安裝的兒童汽車安全座椅。

4、不能讓安全帶壓在堅硬的或易碎的物體上,比如,衣服里的眼鏡、鋼筆和鑰匙等;不能讓安全帶和鋒利的刀刃摩擦,以免損傷安全帶;不能讓座椅靠背過于傾斜,否則安全帶將不能正確地伸長和收卷。

5、座椅上無人時,要將安全帶送回卷收器中,將扣舌置于收藏位置,以免在緊急制動時扣舌撞擊到其他物體上。

六、車輛定期維護

1、確保運輸設備(車輛)的安全運行,運輸車輛應符合機動車輛安全管理規定的安全技術要求。應對機動車輛進行年、季、月度及日常檢查,及時排除威脅行車安全的隱患。新購的運輸設備,應有符合有關設計規范的技術文件和使用說明書,并制定有關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在投入使用前,必須經過全面檢查,證明確實達到安全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2、一級保養:車輛每行駛500-300公里進行一次一級保養,以清洗、檢查、潤滑、緊固為主,內容是:

a.清洗化油器、空氣、汽油濾清器,更換機油。

b.按規定部位潤滑脂,檢查變速器、轉向器,后橋的潤滑油面高度,不足時添加。

c.檢查轉向緊固情況,離合器自由行程,制動器磨擦片間隙和各部件連接部位的緊固情況。

d.檢查燈光、分電器觸點的工作情況,以及電池液液面高度。

3、二級保養:車輛每行駛8000-12000公里進行一次二級保養,二級保養是除執行一級保養作業內容外,調整、檢查發動機和底盤各部件工作情況,使其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況。內容是:

a.清洗化油器、空氣、燃油、機油粗濾清器、更換機油細濾清器,換機油。

b.檢查調整氣門間隙,緊固發動機螺栓,并檢查發動機有無漏水、漏油情況,拆檢發電機、起動機、清洗整流子和炭刷,潤滑軸承。

c.檢查分電器技術狀況,調整間隙。檢查電路、燈光、喇叭、雨刮工作情況。檢查調整離合器與壓板的間隙及踏板的自由行程。檢查轉向器橫直拉桿,轉向節主肖套、轉向臂各接頭的磨損情況,并調整前束。

d.拆檢轉動軸萬向節和軸承磨損情況,緊固變速器二軸和主減速器螺帽有無松動。調整間隙,油制動檢查分原皮蜿有無咬死漏油,氣制動換分原膜片,氣管,調整制動踏板自由行程。

e.查變速器,減速器各部件的軸向間隙磨損程度和工作情況。

按規定潤滑各潤滑點,檢查輪胎氣壓和磨損情況,進行輪胎換位。

更換安全配件時,一定要購買正品配件,要注意配件的使用條件,如輪胎的負荷、速度等級及尺寸等。

篇3:學院辦公設備及家具配置預算標準

職業學院辦公設備及家具配置預算標準

第一條為進一步規范我院資產配置預算編制標準,保障履行職能需要,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有機結合,按照《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36號)和《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教財〔2012〕6號)等相關規定,參照《中央行政單位通用辦公設備家具購置費預算標準》(財行〔2011〕78號)和《重慶市市級行政事業單位辦公設備配置預算編制標準(試行)》,結合我院實際,制定本標準。

第二條本標準適用于校內各單位配置行政辦公設備及家具。

第三條本標準所稱行政辦公設備及家具是指滿足學校履行日常職能需要的一般性辦公自動化設備及辦公家具,不含履行特殊職能需要的設施、設備等,范圍包括:辦公準所稱行政辦公設備及家具是指學校常用辦公設備及家具,不久

(一)辦公家具,具體分為:

辦公桌椅、文件(書)柜、沙發、茶幾等由辦公室、會議室和其他房間配置等使用的各類家具。

(二)辦公自動化設備,具體分為:

計算機、打印機、復印機、速印機、掃描儀、傳真機、會議室擴音系統、投影機、攝影照相設備和其他辦公自動化設備等十大類電子電器設備。

(三)空調設備,具體分為:中央空調和分體式空調。

第四條配置遵循的原則:科學合理、經濟適配、有效利用、厲行節約、節能環保。

第五條各類設備配置的具體預算編制標準

(一)辦公家具

1.辦公室家具

本標準所稱辦公室家具包括:辦公桌椅、沙發(含茶幾)、茶水柜、書柜、文件柜、保密柜、衣柜以及小型會議桌椅等。

①廳級(含副職)標準為每人13000元。

②處級(含副職)標準為每人9000元。

③處級以下標準為每人4000元。

2.會議室家具

本標準所稱會議室包括:一般會議室、接待室、黨組(委)會議室等。

①面積不超過40平方米的按每平方米不超過450元的標準配置各類家具;

②面積41-100平方米的按每平方米不超過400元的標準配置各類家具;

③面積超過100平方米的按每平方米不超過350元的標準配置各類家具。

3.其他房間家具

除辦公室和會議室以外其他房間、部位安置的家具,根據實際需要選配。

(二)辦公自動化設備

1.計算機

①臺式計算機:包括一般辦公和特定目的的工作需要配備的臺式計算機,總數按編制人數(以下簡稱編制人數)確定上限,單價不超過6000元;因工作特殊需要,可適當增加臺式計算機數量。

②便攜式計算機,總數按編制人數的20%確定上限,單價不超過8000元。

單位外勤崗位可增加便攜式計算機數量,但應同時減少相應數量的臺式計算機。

2.打印機

提倡有局域網的單位使用網絡打印,打印機總數按編制人數的20%確定上限,其中A3幅面打印機不超過打印機總數的50%;未使用局域網的單位打印機總數按編制人數的60%確定上限,其中A3幅面打印機不超過打印機總數的30%。

A3幅面每臺不超過15000元,A4幅面每臺不超過3000元。

3.復印機

數量按編制人數的5%確定上限,每臺不超過20000元。

4.速印機

每單位僅限文印室配置1臺。因部門業務職能和工作性質有特殊要求的可增配1-3臺,每臺不超過40000元。

5.掃描儀

數量按編制人數的5%確定上限,每臺不超過2000元。

6.傳真機

數量按編制人數的20%確定上限,每臺不超過2000元。

7.會議室擴音系統

會議室擴音系統包括調音臺、功放、音箱、話筒等基本設備,按會議室面積確定相應標準。

會議室擴音系統配備標準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