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電器公司設施和工作環境控制工作程序

電器公司設施和工作環境控制工作程序

2024-07-10 閱讀 9942

電器公司設施和工作環境控制程序

1目的

識別并提供和維護為實現產品所需的設施,識別并管理為實現產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環境中人和物的因素。

2適用范圍

適用于為實現產品所需的設施,工作場所:如硬件和軟件、工具、設備;支持性服務:如通訊、運輸設施等的控制,對工作環境中的人和物的因素進行控制。

3職責

3.1總經理應配備產品實現活動中的基礎設施。

3.2生產部負責對實現產品所需的設施進行控制。

3.3其他部門協助生產部對實現產品所需的工作環境進行控制。

4程序

4.1生產設施的識別、提供和維護

4.1.1設施的識別

本企業為實現產品符合性活動所需的設施包括:工作場所(車間、辦公場所等)、設備和工具(包括工、卡、量具)、軟件(計算機網絡)、服務(水、電、氣供應)、通訊設施、運輸設施等。

4.1.2設施的提供

a.)生產部根據使用部門的要求及本企業發展的需要,填寫《生產設施配置申請單》,注明設施名稱、用途、型號規格、技術參數、單價、數量等,報管理者代表批準后,由綜合部負責組織安排采購的有關事宜,并具體實施采購;

b.)需要自制的設施由使用部門提出,由技質部設計,經生產部進行審核,管理者代表批準后,由技質部組織加工制造。

4.3.3設施的驗收

a.)采購可自制完成的設施,生產部、技質部組織使用部門進行安裝調試,確認滿足要求后,由生產部和使用部門在《設施驗收單》上簽字驗收,并記錄設施名稱、型號規格、技術參數、單價、數量、隨機附件及資料等內容。《設施驗收單》由生產部保管。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使用部門自行驗收;

b.)驗收不合格的設施,屬于外購的由綜合部與供方協商解決,屬于自制的由生產部與技質部協商解決,并在《設施驗收單》上記錄處理結果;

c.)對經驗收合格的設施進行編號,建立《生產設施臺帳》;

d.)生產部根據合格的設施驗收單辦理登記和建檔手續;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倉庫憑"設施驗收單"辦理入庫手續。

4.3.4設施的使用、維護和保養

a.)根據生產需要技質部組織編寫設施的操作規程,發放給使用部門。對于大型、精密設備或關鍵、特殊過程所用的設施必須有操作規程,相關操作人員應由生產部負責人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

b.)生產部制定《設施日常保養項目表》,規定保養項目,頻次,發給使用部門執行,各崗位負責人監督檢查執行情況。生產部每季度收集《設施日常保養項目表》,整理歸檔并作為制定年度檢修計劃的依據;

c.)生產部每年12月制定下年度的《設施檢修計劃》,發至各部門執行;

d.)日常生產中車間無法排除的故障,應填寫《設施檢修單》報生產部檢修。檢修中的設施應掛檢修牌,檢修好的設施應有使用部門負責人簽字驗收方可使用。生產部應將檢修情況記錄相應的《設施維修/保養記錄》上;

e.)現場使用的設施應有統一的編號,以便于維護保養。

4.3.5設施的報廢

a.)對無法修復或無使用價值的設施,由生產部填寫《設施報廢單》,經總經理批準后報廢,生產部在《生產設施臺帳》中注明情況;

b.)對低值易耗的工裝、夾具、輔具等,由使用部門填寫《設施報廢單》報管理者代表批準,即可報廢;

c.)報廢的設施應掛報廢牌。

4.4工作環境

其他部門應協助生產部識別并管理為實現產品所需的工作環境因素,根據生產作業需要,負責確定并提供作業場所必須的基礎設施,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并檢查,把檢查結果填寫在《環境檢查記錄表》上,包括:

a.)配置適宜的廠房并根據生產需要適當維護,防止暴曬、雨淋;

b.)配置必要的消防器材和勞保設施,以保證生產安全;

c.)生產部對車間設施實行定置管理,并對每臺機床的操作者進行考評,以提高工作效率;

d.)確保員工生產符合勞動法規的要求。

5相關文件

5.1《實現過程的策劃程序》

6記錄

6.1QR-6201生產設施配置申請單

6.2QR-6202設施驗收單

6.3QR-6203設施日常維修/保養記錄

6.4QR-6204生產設施臺帳

6.5QR-6205設施報廢單

1.6QR-6206設施日常保養項目表

&n

bsp;1.7QR-6207設施檢修計劃

篇2:綠色飯店室內環境控制工作程序

綠色飯店室內環境控制程序

1、目的

對酒店日常室內環境空氣進行控制,以確保符合環境目標與指標的要求,實現環境管理的持續改進。

2、適用范圍

酒店日常室內環境空氣的控制。

3、職責

(1)工程部負責對酒店室內環境空氣控制采用有效的技術措施。

(2)創綠領導小組負責監督檢查各部門落實室內環境控制措施的實施效果。

(3)各部門在各自的工作領域加強對室內環境控制。

4、程序

(1)室內空氣污染的識別

室內空氣污染的產生主要有下述三個方面的原因:

A、氣體和顆粒物污染:包括鍋爐、爐灶、吸煙、一些設備的使用及由室外空氣流通帶入或來自內部活動的灰塵和顆粒物等。

B、建筑和裝飾材料污染:包括各種無機材料和再生材料、合成隔熱板材壁紙、地毯人造板及人造板家具涂料粘合劑、吸聲和隔聲材料等。

C、設備運行產生的室內環境污染。

(2)室內空氣質量的控制

A、空氣質量檢測:創綠領導小組每年委托環保局對飯店室內空氣進行檢測,并調查員工和客人對內部空氣質量所做的描述。通過兩方面的綜合分析發現飯店室內空氣質量的變化。根據可行性,在不同的場所,可選擇檢測項目包括:

(A)一氧化碳(未充分燃燒產生)

(B)二氧化碳(人體新陳代謝、抽煙產生)

(C)灰塵顆粒(各種來源)

(D)臭氧(熒光燈、滅菌燈和復印機產生)

(E)有機物(氣味、有毒物)

(F)甲醛(揮發、有毒性)

B、根據檢測結果,創綠領導小組組織編制〈改善室內空氣質量計劃〉說明改善室內空氣質量的方法及實現的時間表。

(A)去除或或減少污染源:這是一種最根本的解決方法,尤其對設備運行造成的污染問題,應考慮該設備運行的必要性,是否可以采取其他的辦法代替。如果設備是必需的,可以考慮是否需要高速使用時間,或改變設備的安裝位置,或增加通風口,以減少污染的產生。

(B)過濾或凈化空氣:飯店可以通過增加空氣過濾或凈化裝置來實現。

(C)通風或稀釋空氣:根據需要,組織編制相應的設備運行摜。在通風良好的區域設置吸煙區。

(D)改善室內空氣的質量成本分析,確保改善室內空氣質量的可行性。

C、創綠領導小組組織各相關部門制定〈飯店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建立處理特殊室內空氣質量問題的規程(如廚房、洗衣房、垃圾房等)。

D、創綠領導小組負責每個月對各部門的室內空氣質量狀況進行檢查。

E、創綠領導小組負責將飯店對室內空氣質量的控制要求通知飯店相關的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