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公司事故管理制度
食品公司事故管理制度
安全生產是企業的生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勞動者個人生存和發展必需遵循的重要原則。因此,企業把安全生產作為企業的重點工作來抓,常抓不懈,以確實保證員工的安全和企業的利益,為全體員工了解本企業安全防范的重點和要求,特別區域及危害物品及防范方法和措施,制定事故的隱患消除及安全的管理制度。
一、接觸、使用危險化學品的防護
1、氯乙酸、液堿、鹽酸的使用防護
(1)使用時必需按規定戴防護眼鏡和防護手套,確保專人負責管理。
(2)使用和運送氯乙酸、液堿、鹽酸時必須兩人以上,非操作人員不得私自接觸。
(3)用桶裝運時必須加蓋,不得使用破、漏的包裝物、桶,防止物品泄漏。
2、應急處理和措施
發生氯乙酸、液堿、鹽酸濺滴到皮膚上時,不論什么部位,傷害范圍的大小均及時用大量清水沖洗,不得擦抹,以免擴大受傷面積,沖洗至無灼傷感。
(1)液堿灼傷:及時用大量清水沖洗30分鐘以上,然后用稀醋酸或2%硼酸溶液擦灼傷部位,使其中和,嚴重的應及時送往醫院就醫,并向公司領導報告。
(2)氯乙酸、鹽酸灼傷:先用大量清水沖洗30分鐘以上,后用石灰水或棉籽油和石灰水的混合物涂抹傷處,嚴重的應及時去醫院治療,并向公司領導報告。
二、酒精的使用、儲存和管理
1、酒精在生產過程中主要用來清洗產品,使用量很大,由于酒精易揮發,所以在生產車間的空氣中酒精氣體的濃度很高,在氣溫較高時更高,所以必須高度重視防火工作。
2、安全科必須根據隱患程度、范圍備好不同數量的滅火器材與滅火設備。
3、在生產車間酒精存放點和倉庫為重點防火區域,必須嚴、嚴禁煙火。
4、動火:由于設備維修等特殊情況必須動火,由動火部門填寫動火申請單,經安全科領導和生產部領導簽字同意后方可在申請時間內動火,動火前必須停止動火區域的生產,由安保科指派監護人到現場做好一切防范措施,確保安全后方可作業。監護人在現場要緊密監護,不得私自離開,當班生產人員也要現場監護,不的離開動火現場,動火結束,做好一切善后工作,恢復正常生產工作。
三、安全用電:
1、不得穿布鞋、拖鞋或赤腳上班。
2、禁止非電工修理電器和拉接零時線。
3、及時更換破損電器及零部件,禁止使用不合規定的保險絲(熔斷器)。
4、正確開關設備,潮濕的手不得開關已破損的電器開關。
5、發現開關帶電,立即切斷電源,馬上通知電工修理。
6、發現有人觸電,應立即切斷電源或用干燥的木棒、竹竿、塑料棒等將電線挑離人體,不得去拉觸電者的身體。
7、觸電者的救護:輕度觸電一般無大的影響,如感不舒服可去醫院診斷;如觸電者已昏迷但未停止呼吸,讓他靜臥地上壓其人中穴,同時馬上打120送醫院治療;若觸電者已停止呼吸,立即送醫院搶救,若暫無救護車輛可讓其仰臥于通風的地方并對其實施人工呼吸。
四、引發火災的主要原因
1、設備泄漏
設備泄漏是引發化工火災的主要原因之一,設備泄漏與設備設計、設備材料、檢修質量及工藝特點有直接關系。設備泄漏有三個因素:受熱影響、受載荷影響或材質性能下降。
2、違章動火(包括電焊、氣焊氣割及點燃明火等)
化工企業在生產、檢修過程中經常需焊接、切割作業,如不安規定作業,而違章動火,引發的火災占很大的比例。違章動火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領導違章指揮。為了生產、檢修進度,一些領導不顧或忽視安全規定,在不具備動火的條件下指揮人員動火。
第二、職工盲目動火。有的員工不熟悉動火管理規定,或存在僥幸心理,不辦動火手續,不采取措施清除易燃物,在不具備滅火器材、無人在現場監護的情況下,盲目動火,引發火災。
3、錯誤操作
由于本企業生產工藝流程復雜、操作工藝要求高,這就給操作帶來難度,進而因錯誤操作引發火災。
錯誤操作有管理上的問題,也有操作人員業務素質差,不按工藝操作等。
本企業因因錯誤操作而極易引發火災的部位是中和崗位。中和后必須隔10分鐘在漂白,否則就會引起燃燒。
安裝、使用不當,器材質量差,設備線路老化,防雷、防靜電設施不全等電氣故障都能引發火災。
五、自燃
由于生產中高溫高壓,時溫度達到某些物質的自燃點,而發生自燃引起火災。
(五)火災的預防
一、防火安全教育
職工在進廠前必須接受安全教育,了解本企業防火重點區、主要防火手段、容易發生火災的原因、防止火災的方法、遵守操作規程等。
二、遵守企業的安全操作規程,搞好設備的維修保養,時機器設備和電氣設備均處在完好狀態、在重點防火區域要防止碰撞發生火花造成火災。
三、提高生產操作技能水平
一是加強職工的工藝操作紀律,提高業務素質和操作技能,二是正確控制溫度壓力配比流量,減少人為操作失誤。
四、控制火源
火源是發生火災的三個必要條件之一,控制火源是預防火災的有效措施。化工生產火源繁多,如明火、高熱物或高溫表面、電器火花、靜電火花、沖擊、摩擦、高溫、壓縮等。
明火的控制:建立嚴格的明火使用及管理制度,杜絕不必要的你、明火在廠區出現,加強檢修動火管理,杜絕各種違章動火現象,加強設備的潤滑保養,加強其他火源控制。
五、化學危險性管理
在生產車間加強通風管理,促使化學可燃物質的空氣含量在其爆炸極限之內,在生產過程中通常可采用通風轉換手段,對本身具有自燃能力的物質,采取通風、散熱、降溫等措施。
六、如發現火警,要立即截斷電源、可燃氣體的輸送,限制用火、用電。
七、任何人不得損壞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設施和器材,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八、安全防范做到"三抓"
1、早抓
就是要全體職工高度重視安全工作,把安全工作當作頭等大事,積極主動抓好安全防范、防火工作制度化和消除火災事故隱患,經常做到居安思危、警鐘長鳴。
2、真抓
就是對安全工作流于形式走過場,認真抓落實、勤檢查、勤抽查、勤反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出現違章現象及時糾正處理,決不遷就。
3、嚴抓
安全就是經濟效應。對所發生的事故堅決按照"三不放過"的原則,分析原因,吸取教訓,絕不心慈手軟,對事故隱
患做到一查到底及時清除,對那些屢教屢犯的違規人員,一定做到快查、快辦、快罰,是每個職工重視防火工作,自覺消除火災隱患。
我們要深深體會到安全工作沒有終點,只有起點,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刻不能有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緒,我們將始終像對待自己生命一樣對待安全工作,把安全工作做到更好跟安全。
(六)火警的處置
1、出現火警立即切斷火警區域電源,撤退無關人員,發出火警信號。
2、使用滅火器材進行搶救,情況嚴重立即向119求助。
3、烘房發生火警,應先關閉真氣閥門和電源,一般情況下,用水滅火。
4、滅火時應注意自我保護,不要站在迎風方向,以免燒傷,防止煙霧傷害。
篇2:港口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有效處置安全生產事故,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根據《安全生產法》,結合本區實際,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所稱的應急預案,系指安全生產事故預案。應急預案管理應按照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監督、指導應急預案的制定、培訓、演練和宣傳教育等工作,協調相關應急預案的銜接關系,對應急預案所涉及的資源和保障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三條應急預案必須經制定單位組織論證和審查,并經實施應急預案有關單位認可,由制定單位發布,印送與應急預案實施有關的單位。
生產經營單位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1)應急預案的適用范圍;(2)事故可能發生的地點和可能造成的后果;(3)事故應急救援的組織機構及其組成單位、組成人員、職責分工;(4)事故報告的程序、方式和內容;(5)發現事故征兆或事故發生后應當采取的行動和措施;(6)事故應急救援(包括事故傷員救治)資源信息,包括隊伍、裝備、物資、專家等有關信息的情況;(7)事故報告及應急救援有關的具體通信聯系方式;(8)相關的保障措施;(9)與相關應急預案的銜接關系;(10)應急預案管理的措施和要求。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報送上一級政府及其安監部門備案;政府各部門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報送同級人民政府及其安監部門備案。
第五條生產經營單位所屬各級單位都應當針對本單位可能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制定應急預案和有關作業崗位的應急措施。生產經營單位所屬單位和部門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報經上一級管理單位審查。
礦山、建筑施工單位和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生產、經營、儲運單位的應急預案,以及生產經營單位涉及重大危險源的應急預案,應當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報安全監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生產經營單位涉及輻射、城市公用事業、道路交通、火災、鐵路、民航、水上交通、漁業船舶水上安全以及特種設備、電網安全等事故的應急預案,依據有關規定報有關部門備案,并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抄報安全監管部門。
第六條應急預案制定單位應當對與實施應急預案有關的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使其熟悉相關的職責、程序,對本單位其他人員和相關群眾進行培訓和宣傳教育,使其掌握事故發生后應當采取的自救和救援行動;生產經營單位還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崗位應急措施的培訓;應急預案所涉及的有關單位對應急預案中明確的與其相關的職責應當組織落實。
第七條應急預案在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適用范圍、條件,有關應急資源情況,以及與相關預案的銜接關系等發生變化時,或發現存在問題時,應當及時修訂。
第八條應急預案的演練與實施。各級人民政府應根據轄區內安全生產工作重點領域的具體情況和需要,組織開展應急預案的演練;高危行業、人員密集場所等生產經營單位,每年應組織一次應急預案演練,其他生產經營單位要結合各自安全生產工作的特點,開展針對性的應急預案演練工作。
一旦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或其他突發事件,應按照“分級、屬地”的原則,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規范、迅速、有效地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種損失。
篇3:事故案例學習管理制度
1.隊部統一管理和掌握員工的案例學習,每月學習3次,每旬一次。學習內容和時間由隊內指定安排。
2.隊內由技術員負責制定學習計劃。
3.以班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副隊長和班長負責組織。
4.群安員負責記錄,記錄在本班的班組安全活動記錄上。
5.案例學習以觀看事故案例電影、案例文件、員工親身講述為主。
6.員工認真學習案例,每次學習完事故案例,留出員工分析討論的時間,每位員工針對本工作崗位認真吸取教訓,并認真記錄,尤其是安全,要提出預防改進措施。
7.學習完后,員工要在班組安全活動記錄本上簽名。
8.對于未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的班組,將扣班組考核分數,對責任人罰款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