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ALSTOM機組水導軸承安裝
1概述
三峽左岸電站總裝機14臺,單機最大容量為840MVA,經過國際招標,VGS聯合體供貨6臺機組,ALSTOM公司供貨8臺機組。三峽左岸電站年發電量為847?108kW?h,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2003年首批機組發電,預期2009年全面竣工。
2結構與特點
2.1結構
由ALSTOM提供的機組水導軸承系統由水導瓦、上油箱、下油箱、頂蓋上的主油箱及潤滑冷卻系統等組成(見圖1)。水導瓦為分塊瓦軸承(12塊瓦),瓦面材料為巴式合金(Babittmetal90%Sn),厚度至少為3mm。潤滑油系統有兩臺油泵、雙過濾器、油管路及其自動化元件組成,每臺油泵流量為440L/min,最大出口壓力為0.4MPa,每臺泵都能保證軸承供油量,運行時可選擇一臺運行,一臺備用;雙過濾器運行時一臺運行,一臺備用,過濾器堵塞時有壓力開關發信號,這時需手動切換至備用過濾器。潤滑油采用外循環水冷卻的形式,冷卻系統由4臺熱交換器、水管路及其自動化元件組成,熱交換器3臺運行,1臺備用。
2.2特點
ALSTOM采用的這種油潤滑分塊瓦軸承型式剛性較好,振動與擺度小,機組運行穩定;采用的外循環水冷卻形式對水質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且冷卻效果比較好。但是,由于ALSTOM水導軸承系統結構復雜,水導注油不能像發電機推力注油那樣一次性完成,至少需兩次;若水導瓦燒壞,則檢修工作的范圍廣,工作量大,例如6#機組由于切換油泵電源,致使水導瓦溫升高,燒瓦且停機,檢修時先拆除上油箱各部件與設備,然后拆除水箱及擋水環,同時頂蓋上的主油箱排油并拆除油潤滑系統所有部件與設備,再拆除下油箱各部件與設備,最后清掃、處理損壞部件并回裝。
3工作原理與作用
當主軸高速旋轉時,水導瓦與主軸便產生摩擦,產生很大的熱量。為了減少設備的發熱與磨損,延長設備的壽命,保證設備的功能與安全,增強設備的穩定性,采用透平油(1SOVG46型)起潤滑與冷卻作用。給軸承潤滑與冷卻的油一部分經過油封滲漏人下油箱后回收進入頂蓋上的主油箱,另一部分在上油箱內漫過溢流板經過回油管1回收進入頂蓋上的主油箱。回收的油再經過油泵流經熱交換器,將熱量傳給冷卻水,冷卻后的油由過濾器過濾后供入上油箱對軸承進行潤滑與冷卻,由此循環往復。
水導軸承的作用是承受軸的徑向載荷,控制主軸的擺度。外循環潤滑油系統起散熱與潤滑作用。外循環冷卻水系統起冷卻油作用。
4施工程序
(1)支撐與頂蓋預裝,其同心度為≤0.1mm,然后鉆銑銷釘孔。
(2)裝間,組合下油箱,組合面用Loctite598黑色組合面膠,組合螺栓用Loctite242膠(使用前先用Loctite7471膠清洗),并在導軸承支撐下面預裝下油箱與底板,要求底板與導軸承支撐同心,然后鉆銑銷釘孔。
(3)頂蓋正式吊裝后將水封、水導各部件按順序吊入機坑,在頂蓋上安裝導軸承支撐,螺栓連接與銷接銷釘,并臨時安裝上油箱蓋,其他部件放置在頂蓋上。
(4)導軸承油循環及冷卻水管路預裝、打壓與清洗。管路預裝應遵循先給設備定位再配管及由內到外的原則,焊接采用管內充氬氣保護的方式。管路預裝完拆下時做好標記,然后等待打壓與清洗。打壓時回油管用0.2MPa的壓力,其他油管用0.6MPa的壓力,冷卻水管用0.75MPa的壓力。清洗時采用RM31清洗劑清洗,清洗完后用壓縮空氣吹干,并用綢布擦凈,然后用透氣的白布封住管口等待回裝。
(5)轉子聯軸前,拆掉上油箱蓋,清洗4或6塊水導瓦并將瓦與軸的間隙調為0mm,待轉動部件提起一段距離后松開水導瓦,不與軸接觸。
(6)機組擺度與中心調整。在水導軸線方向架4塊百分表檢查水導擺度,水導擺度≤0.20mm。
(7)盤車完成后,用楔子板在軸線方向塞緊下止漏環,上部抱緊發電機下導瓦,使轉動部分不能隨意移動。
(8)水導瓦研刮與抱瓦。研刮前用酒精清洗軸頸、上油箱、軸瓦,然后將瓦水平放置,按與軸接觸的情況用三角刮刀依次刮削高點,刀痕應清晰,每次刮完應將瓦面擦干凈。最后修刮進油邊,非進油邊刮出倒角。刮完后瓦放人槽內,依次安裝鉻鋼墊、鉻鋼墊連接板、水導瓦調整楔等部件,在對稱方向上架百分表監視,調整各塊瓦與軸間隙為0mm。
(9)組合上擋油環。在與溢流板頂端的距離為155mm的軸上作好標汜,然后組合上擋油環成兩個半圓,安裝個7的密封圈,調整上擋油環到標記位置并組圓,在大軸上鉆6個深為3mm,直徑為10.39mm的圓錐孔以固定它,并安裝6個鋼珠、頂絲給上擋油環定位,采用氬弧焊焊接頂絲、堵板如圖2。臨時安裝上油箱蓋以防灰塵進入。
(10)安裝油封與托板。油封組圓,并將油封放于托板上,托板與導軸承支撐間由4個螺桿作為安裝工具,為安全之見,可用4個5t的導鏈配合將油封與托板提升到位,并保證油封與大軸的間隙為0.40~0.78mm。調整方法在提升過程中可用0.45mm的塞尺或銅皮分段塞人,提升到位后緊固部分螺栓檢查間隙是否合格,若不合格落下油封與托板用此法重新調整。
(11)與安裝上擋油環相同的方法安裝下擋油環。調整下擋油環與油封托板下端間距為40mm,調整時可用40mm的槽鋼作為模具。
(12)安裝下油箱內的2個浮位計與其外的油位觀察計,第一個浮位計在100mm報警,第二個浮位計在200mm停機。然后清掃并正式安裝下油箱,連接螺栓并銷接銷釘,調整下油箱與大軸間隙為10.75~12.85mm。
(13)安裝水封及其自動化元件后,將上油箱蓋用導鏈提起,調節12塊水導瓦與軸的間隙為0.30?0.05mm。遵循先軸線方向對稱調,再依次對稱調的原則,調整方法為:用扳手旋動調整楔的螺桿,帶動調整楔上升,架百分表監視調整楔上升數值為15mm如圖4,同時用深度尺測量調整前后調整楔上端與導軸承支撐的距離D,來檢驗調整楔上升數值的準確性。
(14)調瓦結束后,安裝4個測瓦溫的傳感器、并在+x與+y方向安裝水導擺度探測計,用酒精、綢布等清掃上油箱,正式安裝油箱蓋,并調整其與大軸間隙為0.90~1.18mm,鉆銷釘孔并銷接銷釘。
(15)安裝上油箱蓋上的溫度計、油位計及過速保護裝置。
(16)導軸承油循環系統及冷卻水管路回裝并安裝其自動化元件。
(17)注入合格油。第一次在頂蓋上的主油箱注油,油位為850mm,然后啟動油泵將油供入上油箱且回油管1能回油;待上油箱的油全部滲漏到下油箱,再由回油管2、3流入主油箱后,進行第二次在頂蓋上的主油箱內注油,油位為850mm。若在上、下油箱均全部回油情況下,發現漏油或其他原因導致頂蓋上的主油箱油位不能達到850mm,則需再次注油。
5總結
導軸承系統是水輪發電機組的重要部分,而水導軸承系統結構復雜,安裝工作量大,且安裝質量對機組運行狀況有很大的影響,葛洲壩集團完成安裝的4#、5#、6井機組運行時水導瓦溫穩定在53℃左右,證明其安裝質量良好。
篇2:1100WM機組汽輪機#3軸承檢修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一、組織措施項目負責人:技術負責人:施工組長:檢修工作之前,汽機專業成立了#5機#3軸承檢修工作組織機構,負責本次工作的技術措施和安全措施的布置和落實,控制檢修質量和工期,保質保量地完成本次檢修工作。二、安全措施(一)安全交底:1、工作票已許可。2、工作負責人對工作組成員進行安全交底。3、起吊應由具有資質的專人負責,防止落物傷人及設備損壞。4、檢修時應注意機械傷害。5、檢查熱工并確認已經拆除所有電氣接線,包括電磁閥及反饋裝置等接線。6、檢查保溫已拆除保溫并清理干凈。7、檢查腳手架是否合格。8、檢查進出口閥是否關閉,做好系統隔離。9、工器具檢驗合格。10、檢修現場照明充足。11、現場動火開動火工作票并監護。12、檢修區域的孔洞必須及時用欄桿圍起,并掛安全警示牌。13、所有敞開管口、設備必須進行規范化包扎、封堵。(二)環境文明生產交底:1、檢修現場嚴格執行定置管理。2、做到三無(無油跡、無水、無灰)、三齊(零部件放整齊、檢修機具放整齊、材料備品放整齊)、三不亂(電線不亂拉、管道不亂放、垃圾不亂丟),解體設備不落地等。3、設備檢修后必須恢復編號、名稱、開關方向等各種標志,不準丟失、漏裝或缺少部件。4、油系統設備及調節部套解體均應考慮放油措施,放油時必須用清潔的容器接存,不準任其流淌或倒入地溝,一旦漏出要及時清理,浸油的保溫應及時更換。?三、工具、材料及施工現場的準備常用工具起重工具專用工具材料現場設備內六角扳手螺旋千斤頂(5t)液壓千斤頂(100t)耐油石棉板檢修現場設置臨時圍欄三角刮刀鏈條葫蘆(5t、10t)專用抬軸工具“鐵馬”生料帶起吊設備檢查合格梅花扳手鏈條葫蘆(2t)密封膠地面鋪設膠皮活扳手軸承箱吊具力矩扳手940~1020N·m金相砂紙如需動火應備有消防器材手錘軸承吊具白布大錘百分表三塊面粉平面刮刀、油光銼、油石磁力表座三套擦機布紫銅棒φ30#00紗布剪刀中號鉛絲1.0塞尺150醫用膠布0.25內徑千分尺30~180不銹鋼墊片0.05、0.08、0.10、0.15外徑千分尺525~550四、#5機#3軸承檢修技術措施(工序步驟及內容)1.軸承解體前工作;1.1.拆除有關熱工信號管、信號線、儀表、探頭等裝置,以免影響軸承座揭蓋及檢修工作,做好標記并保護好孔洞、管口等。【警告!作好標記和防止起重傷人】1.2.解體軸承箱蓋前測量軸承箱前后油檔間隙.1.3.拆除軸承箱外熱工振動、溫度探頭等裝置,起吊汽機#2軸承箱軸承蓋。2.軸承解體;2.1.復核#3瓦前后油檔各間隙,并作好記錄。2.2.所拆卸的零部件、螺栓、銷子等必須用油性筆或油漆做好記號。2.3.拆卸軸承套水平中分面的螺栓并吊出上半軸承套,用力矩扳手測量復核扭矩值。2.4.用壓鉛絲方法測量軸承套的緊力。(為使測量數據的準確,鉛絲的壓縮量約為鉛絲直徑的1/3。)2.5.復核瓦與轉子的各徑向間隙。拆卸軸承水平中分面的螺栓。2.6.用拆卸軸承的專用螺栓將軸承上半的兩瓦塊固定好。并吊出上半軸承。2.7.用深度尺測量或壓鉛絲方法測量軸承的頂部間隙。(為使測量數據的準確,鉛絲的壓縮量約為鉛絲直徑的1/3)【注意:檢查專用吊具的完整、鋼絲繩斷股及葫蘆滑鏈】2.8.復核下瓦在中分面兩側與轉子的間隙,決定翻瓦方向。2.9.在離開軸頸的合適位置安裝“鐵馬”專用吊具,準備抬起轉子,在0.35~0.55mm范圍內。2.10.在軸承座與轉子之間不影響軸承下半翻出的水平及垂直位置上各裝上一個百分表,用以監視轉子的頂起高度及位置。2.11.用2噸鏈條葫蘆掛上足以吊起#3軸承下半的鋼絲繩,準備翻瓦。2.12.拆卸下部油擋,用內徑千分尺測量并記錄油擋的洼窩中心。2.13.穿掛好吊轉子的專用鋼絲繩。?2.14.吊起或頂過程中,隨時監視裝在轉子上的兩個百分表,防止轉子吊或頂得過高或左右偏移。2.15.用尼龍吊帶繞過一側的水平面,從軸瓦底部穿過到另一側,兩個吊帶頭掛在2噸鏈條葫蘆的掛鉤或鋼絲繩上。2.16.尼龍吊帶穿過軸承底部時,注意不要壓著軸承的測溫元件及出線。2.17.手拉2噸鏈條葫蘆,緩慢地翻出下部軸承。檢查軸承座墊鐵的接觸情況。檢查瓦塊磨損情況,復核測量瓦塊厚度。2.18.在翻下半軸承的過程中,隨時監視裝在轉子上的兩個百分表,防止轉子的位置變化過大。?2.19.當下半軸承翻至上方時,兩側水平面上用已準備好的木塊(或鐵塊)做好保護,防止軸承沿軸滑回下瓦套內,造成人身及設備事故。2.20.用拆卸軸承的專用螺栓將軸承下半的兩瓦塊固定好。利用吊環或尼龍吊帶捆扎吊出下半軸承。2.21.行車掛上兩個2噸葫蘆,輪換拉動和做保護翻出并吊出下半軸承套。?2.22.為了防止行車及鏈條葫蘆滑鉤、滑鏈,在轉子底下軸承洼窩處用木塊或螺旋千斤頂做好保護。(不能用油頂和液壓分體頂做保護)2.23.軸承箱內所有的孔洞、管口必須用適當的物品(鐵板、木板、橡膠皮、紙板、布、彩條布、塑料薄膜、封口紙等)封堵、包扎、遮擋好。2.24.拆卸下來的軸承體、螺栓、銷子、等零部件應在指定地方擺放整齊,用彩條布或白布遮蓋好。3.軸承零部件的檢查、清理及檢修;【使用煤油清洗設備時注意防火】3.1.用煤油或金屬清洗劑對所拆卸下來的軸承體、軸承瓦塊、螺栓、銷子、等零部件進行浸泡、清洗。?3.2.用銼刀、鋼絲刷、油石、砂布對所拆下來的軸承體、軸承瓦塊、螺栓、銷子、瓦枕等零部件的毛剌、翻瓦時拉傷的痕跡、銹斑、油泥進行清理。?3.3軸承鎢金的檢查。?3.3.1.軸承瓦塊清理干凈后進行著色檢查,是否有裂紋、烏金是否脫胎等現象。3.3.2.目視檢查瓦塊烏金的磨損情況。3.3.3.涂紅丹檢查瓦塊與轉子的接觸情況是否符合要求。3.4.用刮刀對瓦塊烏金面的傷痕、毛剌進行輕微修刮。3.5.涂紅丹及用塞尺檢查瓦枕與軸承洼窩的接觸情況,并做好記錄。3.6.瓦枕與軸承洼窩的接觸面積75%而且接觸點分布均勻。3.7.如瓦枕的接觸不符合要求,用磨光機、刮刀、銼刀、油石、砂布研磨至符合要求為止。3.8.檢查瓦枕的調整墊片是否符合要求,如果是銅墊片必須換成不銹鋼墊片,墊片應平整不皺折。?3.9.檢查各銷子表面應光滑、平整、無毛刺、無凹凸、無銹蝕、無損傷痕跡,螺牙整齊。否則應更換。3.10.轉子軸頸表面應用金相砂紙、羊毛氈、麻繩加油打磨,應光滑、平整、無毛刺、無凹凸、無銹蝕等。3.11.測量調整軸瓦浮動油檔間隙。?3.12.熱工應對軸承的溫度測點進行檢查、校驗、調整,確保其準確。?3.13.對軸承體的隱蔽管道、腔室應用壓縮空氣吹凈。4.軸承(更換)裝復;?4.1.確認軸承所有的零、部件已清理、檢修完畢,通過驗收符合要求。?4.2.對將要更換的新瓦塊有關幾何數據尺寸進行復核。4.3.拆除軸承洼窩處轉子的保護,注意拆除保護后轉子的相對位置與下軸承翻出時的位置不能超過0.03mm的變化,否則要作調整。?4.4.把清理干凈的上、下瓦塊分別裝入上、下瓦襯并裝上軸承檢修專用的軸瓦瓦塊臨時固的螺栓。4.5.用掛在行車鉤上兩個的2噸鏈條葫蘆將下半軸承套吊起,用壓縮空氣進行最后吹掃,兩個2噸鏈條葫蘆輪換拉動和做保護裝入下半軸承套,并檢查其所裝方向、位置是否準確。4.6.用2噸葫蘆吊起已組裝好的下半軸承,用壓縮空氣進行最后吹掃,緩慢地落在轉子的軸頸上。4.7.用兩個2噸鏈條葫蘆輪換拉動和做保護裝入下半軸承,并檢查其所裝方向、位置是否準確。4.8.確認下半軸承套、下半軸承安裝正確后,新瓦塊與轉子輕微研磨查看接觸情況。之后,翻瓦就位。4.9.啟吊轉子的“鐵馬”放下轉子到位,下瓦塊承重。復核下瓦與轉子各油隙值是否合適。4.10.用內徑千分尺測量油擋洼窩中心是否與轉子吊起前的數值相符。?4.11.如第9、10項出現差異,必須查清原因進行處理、調整。4.12.確認下半軸承完全、正確復裝好,轉子位置符合軸糸中心及滿足汽缸汽封間隙的要求。4.15.用行車吊起已組裝好的上半軸承,用壓縮空氣進行最后吹掃,用深度尺測量或壓鉛絲方法測量軸承的頂部間隙。(為使測量數據的準確,鉛絲的壓縮量約為鉛絲直徑的1/3)并根據測量數據調整至符合要求為止。4.16.拆去瓦塊專用的臨時固定螺栓,打入定位銷,緊好軸承水平中分面螺栓。4.17.用行車將上半軸承套吊起,用壓縮空氣進行最后吹掃,用壓鉛絲方法測量軸承套的緊力。(為使測量數據的準確,鉛絲的壓縮量約為鉛絲直徑的1/3。)并根據測量數據調整至符合要求為止。4.18.打入軸承套定位銷,緊好水平中分面螺栓。4.19.熱工最終復查軸承箱內的所有溫度測點及連線,確認正確無誤。4.20.安裝軸承箱下油擋,用塞尺檢查測量油擋間隙并根據測量數據調整至符合要求為止。4.21.取出軸承箱內所有的孔洞、管口的封堵物(鐵板、木板、橡膠皮、紙板、布、彩條布、塑料薄膜、封口紙等)。4.22.確認前軸承箱內熱工的檢修工作已全部完成。4.23.用面團對軸承箱進行粘吸干凈,通過驗收符合要求。4.24.用行車掛上兩個2噸鏈條葫蘆把前軸承箱蓋吊起,用壓縮空氣徹底吹掃干凈,吊至軸承箱上面,找平找正后緩緩落下。4.25.當軸承箱蓋落至離軸承箱水平結合面200~300mm時停止,做好保護后用白布、面團對水平結合面進行清理并涂上密封膠,撤去保護,繼續緩緩落下。4.26.當軸承箱蓋落至離軸承箱水平結合面1~2mm時打入結合面定位銷,待落至水平結合面后卸去吊具,均勻地緊好結合面螺栓。4.27.恢復化妝殼頂部網格。?5、技術要求?5.1軸承裝配按DW801A6042A-2005進行,軸承處理按DW801A6041A-2005進行。?5.2軸承體把緊力矩為940~1020N·m(但軸承頂部至軸頸的垂直變形超過0.05mm時,應在變形為0.05mm時停止旋扭螺栓)記錄下最后螺栓把緊狀態的垂直變形量。?5.3調整墊塊在正下部90°范圍內的接觸在95%以上,側面兩塊接觸在80%以上。?5.4軸承體與軸頸的間隙按下表數據檢查5.5將調整塊與軸瓦套把緊。6、終結工作票。?華電運營新疆農六師項目部檢修維護部二○一五年一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