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固定的空氣壓縮機安全規則和操作規程3

固定的空氣壓縮機安全規則和操作規程3

2024-07-24 閱讀 4057

危險

遙控的壓縮機,開車不預告

為了安全起見,操作人員應采取適當預防措施,以保證在沒有人接觸壓縮機和沒有人在壓縮機上工作的情況下操縱壓縮機,如在現場起動、停車裝置處應設置安全告示。

14.8壓縮機的吸氣口應布置得不致使衣服被吸入,以避免人身傷害。

14.9未配有吸入空氣過濾器或篩網系統的壓縮機,不應安裝和使用。

14.10輸入功率大于100kw的壓縮利,當過濾器中灰塵或其他物體積聚會引起其兩端壓力降顯著增加時,其每個吸入空氣過濾器都應裝設水柱壓力表或其他壓力降指示裝置。

14.11當使用長的、不易清洗的金屬或混凝土進氣管時,在最初開動和運轉期間,應在壓縮機吸氣法蘭前裝上空氣過濾器或篩網,以防止壓縮機因外來物質(例如焊渣、混凝土渣等)進入而損壞,可在進氣管干凈后,去掉該臨時的過濾器或篩網。

15檢修平臺

15.1進行日常維護用的平臺,應有梯子和欄桿,工作臺的結構應保證操作人員能接近所要維護和檢修的位置.同時也應不妨礙起吊檢修的零件。

15.2高架平臺的樓板應由金屬或柵板構成,其所有敞開的邊應設置安全圍欄,圍欄分別由高為1050mm和600mm的欄桿以及高約100mm的護板構成,多于4個梯級的梯子,至少應在一側設有扶手

15.3高架平臺的梯子傾斜應不大于50度。

15.4梯子和檢修平臺應防腐蝕,金屬樓板應具有防滑表面。

16壓力表

16.1壓力表應安裝在:

a.儲氣罐上;

b.有效工作壓力大于0.1MPa的活塞、螺桿及清片壓縮機的末級上;

c.有效工作壓力大于0.3MPa的隔膜壓縮機的每一級上;

d.輸入功率大于20kw的壓縮機的每一級上。

16.1.1建議排氣壓力表上應有紅色的刻度線表示最高許用工作壓力,另一刻度線表示額定工作壓力.

16.1.2額定工作壓力應處在壓力表的全量程中段。

16.3本級壓力表上的最大壓力量程應是儲氣罐最大許用工作壓力值的1.5 ̄2倍,壓力表上的刻度單位應與安全№使用的壓力單位一致。

16.4輸入功率大于75kw的壓縮機,應裝有一個指示強制潤滑系統中潤滑油壓力的壓力表。

16.5對于有效許用工作壓力大于1MPa和表殼直徑大于60mm的壓力表,應使用帶有防碎玻璃面和卸載孔的安全型壓力表。

16.6對受壓力脈動影響的壓力表,應采取防護措施保證壓力表有適當的可讀性。

17管道系統

17.1各管道連接前,應去除閉鎖法蘭或盲板以及干燥劑袋。

17.2應盡可能將排氣管道的冷卻器管道布置得能使空氣中的油借助于重力通過熱區,并且空氣流速一般不應低于8m/s。

17.3壓縮機至后冷卻器或儲氣罐之間的排氣管受熱后應能自由膨脹,并且不應與木材及其他易燃、材料接觸,若易燃材料在上述管道附近,則應采取措施避免發生著火。

17.4在并聯壓縮機系統中,每臺壓縮機應裝有隔離№門,止回№不能用于隔離壓縮機。

18壓力釋放裝置的設計

18.1一般壓縮空氣系統的壓力釋放裝置最好選用彈簧式安全№。爆破片可以代替安全№,或與正確設計、安裝的安全№連用。

18.2大流量壓縮機,當其釋放的流量超過一定數量的安全閱所能處理的流量時,可以采用爆破片,保護設備的最大許用工作壓力應比預計的壓縮機工作壓力大得多,以防止爆破片由于屈服或疲勞過早損壞。

18.3應在爆破片上面標明在特定溫度下的爆破壓力。

18,4壓力釋放裝置的設計應考慮到各種膨脹、收縮、粘膠和沉積的影響。

18.5壓力釋放裝置的材料應適合在有關的壓力、溫度、腐蝕等條件下使用,可將合適的、安全可靠的非金屬襯墊用于安全№的№瓣中,不應使用在工作條件下可能產生變形的纖維及其他材料,在腐蝕條件下應考慮使用隔膜№。

18.6安全№的結構應使運動件有良好的導向,并在所有的工作狀態下有適當的間,№桿不應配填料函。

18.7安全№的結構,應在零件破裂和裝置產生故時。不會妨礙氣體自由排出。

18.8安全№的結構,應使其不會因歸而被調整到超出其標定的排放壓力范圍。

18.9用于壓縮空氣的安全№,應配備提升裝置,在壓力低于工作壓力情況下,該裝置應能將№座上提起,當撤去外提升力后,提升裝置應能使№回復到闊座上。

18.10當安全№用螺旋彈簧加載時,在最大排放狀態下,螺旋彈簧圈間仍應有鋼絲直徑的一半或者至少2mm的自由間。

18.11每個安全№都應有下列永久標記:

a.制造廠名稱;

b.氣體流動方向;

C.開啟壓力;

d.排氣系數、相對的凈流面積或№的流通能力。

19壓力釋放裝置的應用

19.1對使用壓力超過大氣壓力的壓力容器、壓縮機和附屬設備,應使用壓力釋放裝置或其他保護裝置,防止系統元件中的壓力超過1.1倍的最高許用工作壓力。容器被分隔開的每一部分都應看成是一個獨立的容器,并應恰當地連接一個壓力釋放裝置。

19.2容積式壓縮機總是在壓縮機排氣口和第一個截止№之間設置壓力釋放裝置予以保護。

19.3在可能產生負壓而容器不能承受負壓的情況下,應配備真空截斷裝置。

19.4應確定在最苛刻的工作條件下,導致壓縮機各元件超過其最大許用工作壓力10%的工況,并以該工況的流量來確定釋放裝置的使用規格。

19.4.1壓縮機超壓最常見的原因是:

a.出口阻塞或其他流阻;

b.與低空氣消耗量相關聯的自動控制失效;

C.進口壓力增高;

d.超速。

19.4.2當超壓只可能在以上兩個或多個不相關原因同時發生的情況下,可以不對超壓進行控制。

19.5為了防止壓力釋放裝置的泄漏,裝置開啟壓力至少應超過其氣體進口處工作壓力的10%或0.1MPa,取兩者之一的較大值。

19.5.1為避免壓力釋放裝置不必要的起跳,在壓縮機排氣壓力和壓力釋放裝置最低開啟壓力間要有一定余量。

19.5.2壓力釋放裝置開啟太頻繁會影響其正常使用,因此,在上述情況不能避免時,應使用兩個不同開啟壓力的壓力釋放裝置,每個壓力釋放裝置應有足夠的釋放能力。

19.6存有液體的容器應配有壓力釋放裝置或采取其他防護措施,以確保能排出產生的蒸氣。

19.7當容器內所配的加熱盤管或其他加熱元件發生故時,可能會增加容器內流體的正常壓力。考慮到可能產生一些蒸氣,設計的壓力釋放裝置釋放能力,應能保證使容器中的壓力不超過1.1倍的最高許用工作壓力。

19.8當容器之間用具有一定流通面積的管道連在一起,并且容器之間沒有截止№隔開時,可作為一個容器來考慮配置壓力釋放裝置。

20壓力釋放裝置的安裝

壓力釋放裝置應安裝在靠近要保護的系統,并且不允許用№門隔開,除非帶有可以切換的雙重或多重釋放裝置,其釋放量應保證在最大連續供氣流量下,系統壓力不超過1.1倍的最高許用工作壓力。

20.1對于大多數壓縮機及其輔助系統的超壓保護,只在壓縮機每一級排氣側裝上一個壓力釋放裝駐,通常,當上述釋放裝置工作時,能保證壓力系統中最弱元件的壓力不會超過其最高許用工作壓力的1.1倍。

20.2進入釋放裝置的氣體流經的№門、連接件及管道,其有效流通面積至少應等于釋放裝置進口處有效流通面積。

20.3氣體流過釋放裝置進氣管后的最大壓力降,應不超過最大流量條件下開啟壓力的3%。

20.4被釋放的氣體應盡可能直接排入大氣,但向大氣排放或排放管口的位置應設在對人身無危害的地方。

20.5所使用的排放管的尺寸,應不降低釋放能力。

20.6裝有兩個或多個可預期同時工作的壓力釋放裝置的排放管道,釋放量以其出口面積的總和為依據,并應考慮下游釋放裝置由壓力降所帶來的修正量。

20.7帶有支架固定的排放管道的結構設計,應能承受反作用力,并不讓過多的力傳到壓力釋放裝置上。

20.8安全№排氣管道的設計結構,應使其任何部位均不產生集液現象。

21噪聲

為把壓縮機噪聲與一般的工作場所屏蔽,習慣上,常用單獨的壓縮機房。噪聲大小取決于壓縮機的數量和他們的噪聲輻射,當采用吸氣消聲器時,可使噪聲降低到滿意的程度。

篇2:空氣壓縮機安全操作規范

1、開機前應檢查曲軸箱機油是否達到油位標位,檢查各部件,緊固螺絲是否松動,檢查風扇皮帶緊度并。

2、壓力表、安全閥應保持良好技術狀態。安全閥應調整在規定的壓力值,防止空壓機超壓運行。

3、開機時注意電機,壓縮機的運轉是否正常,有無異響。如發現不正常情況應立即停機檢查,待運轉正常開機后才離開。

4、定期排放貯氣桶的油、水。停機后要切斷總電源,并清潔整機。

5、貯氣桶應按規定進行水壓試驗。

篇3:空氣壓縮機操作安全交底

  1.空氣壓縮機的內燃機和電動機的使用應分別按照內燃機和電動機安全交底要求進行操作。

  2.空氣壓縮機作業區應保持清潔和干燥。作為壓力容器,貯氣罐應放在通風良好處,要盡可能降低溫度,以提高儲存壓縮空氣的質量,要遠離熱源,距貯氣罐15m以內不得進行焊接或熱加工作業。

  3.空氣壓縮機的進排氣管較長時,應加以固定,管路不得有急彎,以減少輸氣阻力;為防止金屬管路因熱脹冷縮而變形,對較長管路虛設伸縮變形裝置。

  4.貯氣罐和輸氣管路每三年應作水壓試驗一次,試驗壓力應為額定壓力的150%。壓力表和安全閥應每年至少校驗一次。

  5.為保證空氣壓縮機的正常使用,在空氣壓縮機作業前必須按照以下要求進行檢查:

  (1)燃、潤油料均添加充足;

  (2)各連接部位緊固,各運動機構及各部閥門開閉靈活;

  (3)各防護裝置齊全良好,貯氣罐內無存水;

  (4)電動空氣壓縮機的電動機及啟動器外殼接地良好,接地電阻不大于4ω。

  6.空氣壓縮機應在無載狀態下啟動,啟動后低速空運轉,檢視各儀表指示值符合要求,運轉正常后,逐步進入載荷運轉。

  7.輸氣管道輸送的壓縮空氣如果直接吹向人體,會造成人身傷害事故,輸氣膠管應保持暢通,不得扭曲,開啟送氣閥前,應將輸氣管道聯接好,并通知現場有關人員后方可送氣。在出氣口前方,不得有人工作或站立,防止壓縮空氣外泄傷人。

  8.貯氣罐上的安全閥是限制貯氣罐內的壓力不超過規定值的安全保護裝置,作業中貯氣罐內壓力不得超過銘牌額定壓力,安全閥應靈敏有效。進、排氣閥,軸承及各部件應無異響或過熱現象。

  9.每丁作2h,應將液氣分離器、中間冷卻器、后冷卻器內的油水排放一次。貯氣罐內的油水每班應排放l~2次。

  10.發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立即停機檢查,找出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方可繼續作業:

  (1)漏水、漏氣、漏電或冷卻水突然中斷;

  (2)壓力表、溫度表、電流表指示值超過規定;

  (3)排氣壓山突然升高,排氣閥、安全閥失效:

  (4)機械有異響或電動機電刷發生強烈火花。

  11.運轉中,在缺水而使氣缸過熱停機時,如果立即注人冷水,高溫的氣缸體困驟冷收縮,容易產生裂縫而導致損壞。因此,應待氣缸自然降溫至60℃以下時.方可加永。

  12.當電動空氣壓縮機運轉中突然停電時,應立即切斷電源,等來電后重新在無載荷狀態下起動。

  13.停機時,應先卸去載荷,然后分離主離合器,再停止內燃機或電動機的運轉。

  14.停機后,應關閉拎卻水閥門,打開放氣閥,放出各級冷卻器和貯氣罐內的油水和存氣,方可離崗。

  15.在潮濕地區及隧道中施工時,對空氣壓縮機外露摩擦面應定期加注潤滑袖.對電動機和電氣設備應作好防潮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