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的行業準則是什么_會計制度備注填什么區
“會計準則”是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的規則和指南。按其使用單位的經營性質,會計準則可分為營利組織的會計準則和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準則。“會計準則”是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的規則和指南。按其使用單位的經營性質,會計準則可分為營利組織的會計準則和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準則。那你知道會計的行業準則是什么嗎?接下來小編就告訴你會計的行業準則是什么。
會計的行業準則是什么:
《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兩者均屬于行政法規性的規范性文件,均對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披露或報告等作出規定,均由財政部制定并公布,均在全國范圍內實施,所以同屬于國家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的組成部分。但會計制度是以特定部門、特定行業的企業或所有的企業為對象,著重對會計科目的設置、使用和會計報表的格式及其編制加以詳細規范;會計準則是以特定的經濟業務(交易或事項)或特定的報表項目為對象,它詳細分析各項業務或項目的特點,規定所引用概念的定義,然后以確認與計量為中心并兼顧披露,對圍繞該業務或項目有可能發生的各種問題做出處理的規范。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在于:
第一,適用范圍不同,具體會計準則大多只適用于股份有限公司,有些也適用于其他企業。而《企業會計制度》適用于除金融保險企業以外的所有符合條件的大、中型企業。
第二,側重點不同,具體會計準則大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披露或報告方面作了原則性的規范。側重于確認和計量,重點規范會計決策過程。而會計制度則側重于對會計要素的記錄和報告作可操作性規范,確認和計量的內容只是有機在體現在會計科目及使用說明中。即會計制度重點規范會計的行為與結果。
會計準則,基本規定是什么:
(一)真實性
真實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地反映經濟業務、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做到內容真
實、數字準確、資料可靠。
真實性原則包括真實性、可靠性和可驗證性三個方面,是對會計核算工作和會計信息的基本質量要求。真實的會計信息對國家宏觀經濟管理、投資人決策和企業
內部管理都有著重要意義,會計核算的各個階段都應遵循這個原則。
(二)實質重于形式原則
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三)相關性
相
關性原則是指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管理的要求,滿足有關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要,滿足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
會計的主要目標就是向有關各方提供對決策有用的信息,如提供的信息與進行決策無關,不僅對決策者毫無價值,而且有時還會影響他們作出正確決策。所以會
計核算的提供的信息資料必須對決策者有用才行。
(四)可比性
可比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
致,相互可比。只有遵循可比性原則,一個企業才可以同本行業的不同企業進行比較,了解自己在本行業中的地位,存在哪些優勢和不足,從而制定出正確的發展戰
略。
會計制度備注填什么區:
1、新企業會計制度
2、一次性攤銷法或五五攤銷法等,一般是一次領用攤銷
3、一般采用直線法
4、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或移動加權平均法等,一般是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5、用友或金蝶等
6、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報表附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根據你們公司是的表填列
會計準則與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區別:
會計準則
“會計準則”是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的規則和指南。按其使用單位的經營性質,會計準則可分為營利組織的會計準則和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準則。“會計準則”每年都會有一些新增或者修改,例如新增的《企業會計準則第40號——合營安排》。
小企業會計制度
“小企業會計制度”是為了規范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和法規,制定本制度。
不過根據財政部的財會〔2011〕17號文件,該制度從2013年1月1日廢止。現行《小企業會計準則》。
小企業會計準則
小企業會計準則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所規定的小型企業標準的企業。
篇2:會計職責工作準則
會計的準則是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的規則和指南。按其使用單位的經營性質,會計準則可分為營利組織的會計準則和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準則。按其所起的作用,可分為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
1、基本準則
根據《國務院關于、的批復》(國函[1992]178號]的規定,財政部對《企業會計準則》財政部令第5號)進行了修訂,修訂后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已經部務會議討論通過,現予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部長:金人慶二○○六年二月十五日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行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準則。
第二條本準則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企業(包括公司,下同)。
第三條企業會計準則包括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具體準則的制定應當遵循本準則。
第四條企業應當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又稱財務報告,下同)。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等。
第五條企業應當對其本身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
第六條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持續經營為前提。
第七條企業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
第八條企業會計應當以貨幣計量。
第九條企業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
第十條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特征確定會計要素。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
第十一條企業應當采用借貸記賬法記賬。
第二章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第十二條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第十三條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
第十四條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十五條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在附注中說明。
不同企業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六條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
第十七條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
第十八條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
第十九條企業對于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三章資產
第二十條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前款所指的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包括購買、生產、建造行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項。預期在未來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不形成資產。
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是指企業享有某項資源的所有權,或者雖然不享有某項資源的所有權,但該資源能被企業所控制。
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間接導致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企業的潛力。
第二十一條符合本準則第二十條規定的資產定義的資源,在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時,確認為資產:
(一)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二)該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第二十二條符合資產定義和資產確認條件的項目,應當列入資產負債表;符合資產定義、但不符合資產確認條件的項目,不應當列入資產負債表。
第四章負債
第二十三條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現時義務是指企業在現行條件下已承擔的義務。未來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義務,不屬于現時義務,不應當確認為負債。
第二十四條符合本準則第二十三條規定的負債定義的義務,在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時,確認為負債:
(一〕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
(二)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第二十五條符合負債定義和負債確認條件的項目,應當列入資產負債表;符合負債定義,但不符合負債確認條件的項目,不應當列入資產負債表。
第五章所有者權益
第二十六條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
公司的所有者權益又稱為股東權益。
第二十七條所有者權益的來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留存收益等。
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是指不應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
利得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
損失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
第二十八條所有者權益金額取決于資產和負債的計量。
第二十九條所有者權益項目應當列入資產負債表。
第六章收入
第三十條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第三十一條收入只有在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從而導致企業資產增加或者負債減少、且經濟利益的流入額能夠可靠計量時才能予以確認。
第三十二條符合收入定義和收入確認條件的項目,應當列入利潤表。
第七章費用
第三十三條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第三十四條費用只有在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從而導致企業資產減少或者負債增加、且經濟利益的流出額能夠可靠計量時才能予以確認。
第三十五條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等發生的可歸屬于產品成本、勞務成本等的費用,應當在確認產品銷售收入、勞務收入等時,將已銷售產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等計入當期損益。
企業發生的支出不產生經濟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夠產生經濟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企業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導致其承擔了一項負債而又不確認為一項資產的,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第三十六條符合費用定義和費用確認條件的項目,應當列入利潤表。
第八章利潤
第三十七條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后的凈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
第三十八條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是指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
第三十九條利潤金額取決于收入和費用、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金額的計量。
第四十條利潤項目應當列入利潤表。
第九章會計計量
第四十一條企業在將符合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登記入賬并列報于會計報表及其附注(又稱財務報表,下同)時,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計量屬性進行計量,確定其金額。
第四十二條會計計量屬性主要包括:
(一〕歷史成本。在歷史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負債按照因承擔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二)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負債按照現在償付該項債務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三〕可變現凈值。在可變現凈值計量下,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計量。
(四)現值。在現值計量下,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入量的折現金額計量。負債按照預計期限內需要償還的未來凈現金流出量的折現金額計量。
(五)公允價值。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
第四十三條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采用歷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并可靠計量。
第十章財務會計報告
第四十四條財務會計報告是指企業對外提供的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會計信息的文件。
財務會計報告包括會計報表及其附注和其他應當在財務會計報告中披露的相關信息和資料。會計報表至少應當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報表。
小企業編制的會計報表可以不包括現金流量表。
第四十五條資產負債表是指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的會計報表。
第四十六條利潤表是指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的會計報表。
第四十七條現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和流出的會計報表。
第四十八條附注是指對在會計報表中列示項目所作的進一步說明,以及對未能在這些報表中列示項目的說明等。
第十一章附則
第四十九條本準則由財政部負責解釋
第五十條本準則自2007年1月1起施行。
2、具體會計準則(內容條目)
1、存貨2、長期股權投資3、投資性房地產4、固定資產5、生物資產6、無形資產7、非貨幣性資產交換8、資產減值9、職工薪酬10、企業年金基金本11、股份支付12、債務重組13、或有事項14、收入15、建造合同16、政府補助17、借款費用18、所得稅19、外幣折算20、企業合并21、租賃22、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23、金融資產轉移24、套期保植25、原保險合同26、再保險合同特殊行業:保險會計業務27、石油天然氣開采28、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29、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30、財務報表列報31、現金流量表32、中期財務報告33、合并財務報表34、每股收益35、分部報告基本不變36、關聯方披露37、金融工具列報38、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
其他職位搜索有:會計日常工作的好辦法做好會計崗位工作
篇3:解析新會計準則資產減值準備會計處理
1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解析新會計準則資產減值準備會計處理
起在我國全面實施的新會計準則體系中,對資產減值進行了新的調整。《企業會計準則》中第38號《企業會計準則-資產減值》規范了該準則的適用范圍、資產減值的范圍、資產減值的確認、計量和報告等內容。但在會計實務中,不同資產減值的確認和會計處理不盡相同,本文就各項資產減值準備的會計處理進行梳理。
一、存貨跌價準備
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存貨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的,企業應當按照規定分別選擇采用單個存貨項目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或合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若資產負債表日,企業以前減記存貨價值的影響因素已經消失的,減記的金額應當予以恢復,并在原已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內轉回,轉回的金額應當記入損益。
企業應當設置“存貨跌價準備”科目核算存貨跌價準備。資產負債表日,當存貨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時,存貨發生了減值,企業應當按照存貨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的差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科目,貸記“存貨跌價準備”科目。已提跌價準備的存貨價值以后又得以恢復的,應在原已計提的存貨
跌價準備金額內,按恢復增加的金額,借記“存貨跌價準備”科目,貸記“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科目。企業結轉存貨成本時,應一并結轉領用存貨
應負擔的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2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例1:ABC公司末,甲材料的帳面成本為00元,由于本年以來,甲材料的市場價格持續跌,根據資產負債表日狀況確定的甲材料可變現凈值為00元。
則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00-00=10000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10000.00
貸:存貨跌價準備10000.00
假設末,甲材料的種類和數量、帳面成本和已提存貨跌價準備均未發生變化,甲材料的可變現凈值為00元,
則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00-00=8000元,由于已提相存貨跌價準備10000元,因此,應沖減已提的存貨減值準備8000-10000=-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00
貸:存貨跌價準備.00
例2、ABC公司3月31日甲材料的帳面余額為100000元,由于市場價格下跌,預計可變現凈值為80000元,由些計提的存貨減值準備為0元。假定9月30日甲材料的帳面金額為100000元,由于市場價格進一步上升,預計可變現凈值為10元。
分析:此時甲材料的可變現凈值有所恢復,應沖減甲材料跌價準備為100000-10=-0元,但是對甲材料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為0元。因此,當期應轉
3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回的存貨跌價準備為0元,而不是0元,即以將對甲材料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余額沖至零為限。會計處理如下:
借:存貨跌價準備0.00
貸: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0.00
二、壞帳準備
按期估計壞帳損失,其方法有四種,即余額百分比法、帳齡分析法、賒銷百分比法和個別認定法。余額百分比法是根據會計期末應收帳款的余額乘以估計壞帳率即為當期的壞帳損失,據此提取壞帳準備。
會計期末,企業提取的壞帳準備大于其帳面余額的,按其差額提取,借記“資產減值損失---提取的壞帳準備”科目,貸記“壞帳準備”科目,就應提取的壞帳準備小于其帳面余額的,按其差額沖回壞帳準備。
例、ABC公司第一年末應收帳款余額-TEL-元,提取壞帳準備的比例為
5‰,第二年5月發生壞帳損失6000元,其中甲公司元,乙公司4000元,年末應收帳款余額為-TEL-元,第三年,已沖銷的上年乙公司應收帳款4000元又收回,年末應收帳款余額為-TEL-元。會計處理如下:
(1)第一年提取壞帳準備
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壞帳準備5000.00
貸:壞帳準備5000.00
4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2)第二年5月發生壞帳時,沖銷壞帳損失
借:壞帳準備6000.00
貸:應收帳款-甲公司.00
-乙公司4000.00
(3)第二年末按應收帳款的余額計算提取壞帳準備:
應提取的壞帳準備=-TEL-.00×5‰=6000.00元
實提取的壞帳準備=6000+1000=7000.00元
說明:雖然“壞帳準備”科目余額應為6000.00元,但在期末提取壞帳準備前,“壞帳準備”科目有借方余額1000.00元,還應補提壞帳準備1000.00元,應提取的壞帳準備合計為7000.00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壞帳準備7000.00
貸:壞帳準備7000.00
(4)第三年,上年已沖銷的乙公司帳款4000.00元又收回入帳,
借:應收帳款-乙公司4000.00
貸:壞帳準備4000.00
同時,借:銀行存款4000.00
5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貸:應收帳款-乙公司4000.00
(5)第三年末按應收帳款的余額計算提取壞帳準備:
應提取的壞帳準備=-TEL-.00×5‰=7000.00元
實提取的壞帳準備=7000.00-11000.00=-4000.00元
說明:“壞帳準備”科目余額為7000.00元,但在期末提取壞帳準備前,“壞帳準備”科目已有貸方余額11000.00元,超過了應提取壞帳準備數,所以,應沖回多提壞帳準備4000.00元。
借:壞帳準備4000.00
貸: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壞帳準備4000.00
三、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
持有至到期投資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且企業有明確意圖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資產。企業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對其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帳面價值進行檢查,有客觀記錄表明該資產發生減值的,應當將該金融資產的帳面價值與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根據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確定持有至到期投資發生減值的,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科目,貸記“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科目。已計提減值準備金額的持有至到
6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期投資價值以后又得以恢復,應在原已計提的減值準備金額內,按恢復增加的金額,借記“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科目,貸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
例、ABC公司1月1日以83000元的價格購入甲公司同日發行的5年期一次還本付息的債券一批,債券面值80000元,票面利率12%,另付相關稅費1000元。ABC公司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12月31日因甲公司經營出現異常。ABC公司預計難以及時收到利息。根據當前掌握的資料,對債券現金流量作了估計,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71540元,對12月31日的資產減值會計處理如下:根據題中的條件,債券溢價發行,通過計算可得實際利率為10.66%,攤余成本為82640元,為些確認減值損失為11100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11100.00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11100.00
四、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企業對子公司、合營企業及聯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在資產負債表日存在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時,其可收回的金額低于帳面價值的,應當將該項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溢,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
企業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準備,應當設置“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科目核算。資產負債表日,長期股權投資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
7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失---計提的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科目,貸記“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科目。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例、ABC公司1月1日對甲企業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為900000元,ABC公司持有甲企業的股份為300000股,并按權益法核算該項長期股權投資。同年10月5日,由于甲企業所在地區發生自然災害,企業資產損失嚴重,并難有恢復的可能,使股票市價下跌為每股2元。ABC公司提取該項投資的減值準備的會計處理如下:
應提減值準備=900000-2×300000=300000.00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3000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300000.00
五、固定資產及在建工程減值準備
固定資產及在建工程在資產負債表日存在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時,其可收回金額低于帳面價值的,企業應當將該項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的帳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的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
企業計提固定資產在建工程減值準備,應當設置“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及“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科目核算。資產負債表日,固定資產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固定資減值準備”科目,貸記“固定資減值準備”科目;在建工程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計提
8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的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科目,貸記“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科目。固定資產及在建工程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例、ABC公司12月31日某設備存在可能減值的跡象,經計算,該設備可收回金額合計為-TEL-元,帳面價值為-TEL-元,以前年度未對該項設備計提過減值準備,由于該設備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帳面價值00元。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會計處理如下:
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00.00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00.00
六、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無形資產在資產日存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時,其可收回金額低于帳面價值的企業應當將該無形資產的帳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
企業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應當設置“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科目核算。資產負債表日,無形資產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不減值損失-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科目,貸記“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科目。無形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例、12月31日,市場上某項技術生產的產品銷售勢頭較好,已對ABC公司產品銷售產生重大不利影響,ABC公司外購的類似專利技術的帳